一种化学药液过滤机出液口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121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化学药液过滤机出液口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化学药液过滤机是通过泵浦将有杂质的药水压到过滤机桶里,经过滤芯过滤去除杂质,从而得到高精的干净的药水。电镀过滤机广泛应用于电镀、化工、石油、制药、等行业。

目前的化学药液过滤机其出口配管弯头较多,制作时复杂且容易产生渗漏,并且药液管内流通时压力大。因此,有必要对化学药液过滤机的出液口管路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学药液过滤机出液口管路结构,其结构简单,省时省材,减少药液管路压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化学药液过滤机出液口管路结构,包括有机架、过滤桶、搅拌桶、第一竖直管、第二竖直管以及水平管;该过滤桶和搅拌桶均设置于机架的平台上;该第一竖直管的上端穿过过滤桶的底部并伸入过滤桶内;该第二竖直管的上端从搅拌桶的上端开口伸入搅拌桶内;该水平管位于平台的下方,第一竖直管的下端和第二竖直管的下端均连通水平管,且水平管的出液口伸出机架的侧面,水平管的出液口设置有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直管的下端通过二通管与水平管连通,该第二竖直管的下端通过三通管与水平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竖直管上设置有检测阀。

优选的,所述过滤桶通过排气软管连通搅拌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配合采用第一竖直管、第二竖直管和水平管,使得化学药液过滤机出液口管路结构简单,省时省材,药液流通顺畅,有效减少药液管路压损,不易产生渗漏,有效的提高过滤效率,并且有效利用机架空间,合理分布泵体及各配件位置,结合各部件功效装配、各控制阀装配适合人体学,方便使用者操作。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架 11、平台

20、过滤桶 30、搅拌桶

40、第一竖直管 50、第二竖直管

60、水平管 61、二通管

62、三通管 71、控制阀

72、检测阀 73、排气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架10、过滤桶20、搅拌桶30、第一竖直管40、第二竖直管50以及水平管60。

该过滤桶20和搅拌桶30均设置于机架10的平台11上。

该第一竖直管40的上端穿过过滤桶20的底部并伸入过滤桶20内;该第二竖直管50的上端从搅拌桶30的上端开口伸入搅拌桶30内,第二竖直管50的外径大于第一竖直管40的外径。

该水平管60位于平台11的下方,第一竖直管40的下端和第二竖直管50的下端均连通水平管60,且水平管60的出液口伸出机架10的侧面,水平管60的出液口设置有控制阀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直管40的下端通过二通管61与水平管60连通,该第二竖直管50的下端通过三通管62与水平管60连通,并且,所述第二竖直管50上设置有检测阀72,第二竖直管50的外径小于水平管60的外径,水平管60的外径等于第一竖直管40的外径。

以及,所述过滤桶20通过排气软管73连通搅拌桶30。

使用时,过滤桶20内的液体从第一竖直管40进入水平管60中,该搅拌桶30的液体从第二竖直管50进入水平管60中,然后,从而水平管60的出液口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是:通过配合采用第一竖直管、第二竖直管和水平管,使得化学药液过滤机出液口管路结构简单,省时省材,药液流通顺畅,有效减少药液管路压损,不易产生渗漏,有效的提高过滤效率,并且有效利用机架空间,合理分布泵体及各配件位置,结合各部件功效装配、各控制阀装配适合人体学,方便使用者操作。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