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流凝并器及涡流凝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6062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流凝并器及涡流凝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流凝并器,具体涉及一种涡流凝并器及涡流凝并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传统石灰石石膏脱硫产生大量无法利用的石膏,难以处理利用;而氨法脱硫产生的硫铵产品可以直接作为肥料使用,同时氨法工艺无废水产生。但是常规的氨法脱硫工艺尚存在雾滴排放浓度高,氨逃逸、气溶胶和雾滴中含有可用性的盐,导致吸收塔出口颗粒物排放超标。传统的氨法脱硫没有考虑细颗粒物、气溶胶和氨盐等污染物协同脱除的难题,吸收塔出口难以达到颗粒物小于5mg/Nm3超低排放的要求。

随着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细微颗粒物的排放控制日益重视。为减少细微颗粒物排入大气,原来脱硫工艺中是采用2-3层除雾器的形式进行处理的,但效果仍不能满足日前的要求。国内有研究着眼于湿式电除尘技术,这就要提高脱硫装置的投资,增加脱硫装置能耗,从而大大增加了脱硫成本,是很多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烟气涡流凝并装置,降低雾滴、颗粒物和铵盐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流凝并装置,用于氨法脱硫吸收洗涤后的烟气除尘除雾,不仅具有很高的雾滴脱除效率,还可以协同脱除细颗粒物和气溶胶。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涡流凝并器,包括内置凝并加速器的壳体,所述凝并加速器底部设有旋流叶轮,壳体顶部设有整流罩;

所述旋流叶轮包括两端开口的内筒体,及扇形分布在内筒体周边的旋流叶片。

上述凝并加速器为锥筒形,其纵截面为等腰梯形。

进一步的,上述等腰梯形下底的内角α为20-75度。

上述整流罩包括顶部密封的罩体,所述罩体侧面设有若干排气孔,罩体内设有若干整流叶片。

进一步的,上述整流叶片成扇形纵向圆周分布。

上述壳体为圆筒形。

一种涡流凝并装置,若干上述的涡流凝并器设置在板体上,贯通板体的两侧。

上述板体的上表面与壳体的底端齐平。

上述的一种涡流凝并装置,应用在净烟塔内,板体隔断净烟塔内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流凝并器及涡流凝并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充分利用烟气净化的特点,提高了除尘除雾器的效率,排出的净烟气液滴含量低,协同脱除烟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气溶胶,能够使烟气净化装置更长周期、稳定、高效的运行,大大改善了烟气净化装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与湿式电除雾器相比,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提高了运行的经济性;结构简单,节约空间;

3、本发明的涡流凝并装置可取代传统的升气帽和透气隔板;

应用范围广,具有很强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尤其适用在脱硫、脱氨、脱硝等领域的烟气净化,及镁法、钠法等脱硫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流凝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流凝并器结构示意图的B-B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流凝并器结构示意图的C-C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流凝并装置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流凝并装置应用结构示意图的A-A面的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壳体,2、旋流叶片,3、内筒体,4、凝并加速器,5、排气孔,6、整流罩,7、整流叶片,8、净烟塔,9、板体,10、涡流凝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一种涡流凝并器10,包括圆筒形壳体1,壳体1内设有凝并加速器4,凝并加速器4的底部设有旋流叶轮,壳体1顶部设有整流罩6。

凝并加速器4为锥筒形,其纵截面为等腰梯形,下底的内角α为55度。

旋流叶轮包括两端开口的内筒体3,及扇形分布在内筒体3周边的旋流叶片2。

整流罩6包括顶部密封的罩体,罩体侧面设有若干排气孔5,罩体内设有若干成扇形纵向圆周分布的整流叶片7。

一种涡流凝并装置,由若干上述的涡流凝并器10均匀设置在板体9上,形成气流的通道,板体9的上表面与壳体1的底端齐平,贯通板体9的两侧;其应用在净烟塔8内,板体9隔断净烟塔8内空腔。

使用时,

烟气经过氨法脱硫吸收区的喷淋洗涤后,温度降低至50℃饱和温度,喷淋吸收液与烟气接触产生微小的雾沫,雾沫由浆液液滴、凝结液滴、细颗粒和气溶胶等组成。

饱和烟气携带大量的雾沫进入涡流凝并器10的下部,首先经过旋流叶片2,产生多股旋流气流,产生高速离心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雾滴与颗粒物向壳体1内壁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相互碰撞、凝聚成较大的液滴,液滴被抛向壳体1内壁表面被捕集,实现雾滴与颗粒物的脱除。

多股旋转气流通过凝并加速器4时,多股旋流由于上升时不断加速,形成涡流,夹带的微细雾滴与颗粒物相互撞击凝并,形成大颗粒。

烟气经过整流罩6时,排气帽内的多个整流叶片7,将涡流烟气整流,防止局部流速过高,减少液滴和细颗粒物二次夹带。

最后整流后的净烟气从排气孔5排出,进入后续的水洗净化或直接排出吸收塔外。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