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液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219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液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脱水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固液分离装置是一种用于压缩加工食品的原料或半加工品、或污泥等含水物并进行脱水处理的压缩过滤装置,较常见的用于污水处理,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传统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离心分离机、离心过滤机、压力过滤机、螺旋压榨机、旋转式真空过滤器、旋转式压缩过滤机等各种类型的装置,固液分离装置在工作时,通常通过一个电机带动其转动,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907832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挤压式过滤机,主要有外壳、密封罩、筛网支撑轮、筛网、内间隔轮、外间隔板、闸板、闸板控制装置、支架、电机、减速机等组成,内间隔轮与筛网支撑轮固定连接并带动筛网支撑轮和筛网转动,过滤通道由筛网、外间隔板的内缘表面、内间隔轮的外缘表面组成,过滤通道的出口有闸板,闸板由气压装置或液压装置控制,筛网是有筛条和支撑条组成,外间隔板与被分离物料接触的表面由减摩材料制作,滤饼通道与物料接触的表面由减摩材料制作,这种过滤机通过电机与减速机实现了过滤机自身的转动,从而实现物料的固液分离,但其同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这种过滤机中,一个电机、一个减速器只对应配备一台过滤机,过滤机的过滤效率较低,能耗较高,相对成本也较高,适用性较差;2、这种过滤机在工作时,直接将分离物注入到过滤机中,而分离物一般不均匀,浓度较差,最后造成分离效果较差,且分离的液体也不纯净,无法再次使用。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过滤机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过滤效率高、能耗低且分离效果好的固液分离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过滤效率高、能耗低且分离效果好的固液分离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固液分离设备,包括

浓缩罐,其竖立设置并用于接收含水物;

固液分离机,其至少有两台且相隔开,所述固液分离机内设置过滤室,所述浓缩罐固设于固液分离机上方并与过滤室相通,

驱动装置,其位于两台固液分离机之间并与固液分离机相连;

含水物在浓缩罐内浓缩后进入固液分离机中,所述驱动装置能使含水物在过滤室中移动,且含水物能分离为固体与液体并由固液分离机中排出。

在上述一种固液分离设备中,所述浓缩罐包括

罐体,其为内空结构并与固液分离机相通;

顶盖,其盖设于罐体顶部;

隔离筒,其设置于罐体内并与顶盖内表面相连;

转轴,其位于隔离筒内并与浓缩罐内顶部相连,转轴下端贯穿隔离筒并伸出隔离筒外,转轴上固设有主浆片;

所述主浆片能随转轴在罐体内转动。

在上述一种固液分离设备中,所述主浆片的内侧固设有靠近隔离筒外表面的刮条,所述刮条能随主浆片同步转动。

在上述一种固液分离设备中,所述浓缩罐上设置有上轴套,所述隔离筒上设置有下轴套,所述转轴位于上轴套与下轴套,在转轴上端卡设有卡簧,所述卡簧抵在上轴套上,所述转轴下端设置有挡块,所述下轴套抵在挡块上。

在上述一种固液分离设备中,所述固液分离机包括

机壳,其为内空结构,其具有相隔开的进液口与出渣口,所述浓缩罐与进液口相通;

内套圈,其设置于机壳内并与机壳活动连接,所述内套圈与驱动装置固连;

过滤网,其有两片且设置于机壳内,两过滤网相隔开并与内套圈固连,所述机壳、内套圈与过滤网间形成有所述的过滤室,过滤室与进液口和出渣口相通;

背压板,其设置于出渣口处并与机壳底部活动连接,背压板能相对机壳转动;

所述内套圈能以自进液口至出渣口的方向转动且过滤网能随内套圈同步转动。

在上述一种固液分离设备中,所述机壳包括

外套圈,其位于内套圈外围,所述进液口与出渣口均设置于外套圈上,所述背压板与外套圈活动连接;

外盖,其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外套圈的两侧,两外盖均与外套圈固连。

在上述一种固液分离设备中,所述外套圈上设置有容纳缺口,在外盖内固设有一端位于容纳缺口内且另一端与内套圈相对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容纳缺口隔开并形成所述进液口与出渣口。

在上述一种固液分离设备中,所述外套圈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与过滤网对应的刮板,所述刮板一端与外套圈固连,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内套圈,在每个刮板与过滤网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刮刀,所述刮刀的厚度由其内侧向外侧逐渐缩小。

在上述一种固液分离设备中,所述外盖内固设有一端位于容纳缺口内且另一端与内套圈相对的清洗块,所述清洗块与隔离板相邻,清洗块的外端设置有向其内部延伸的注水孔,在清洗块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分别与注水孔与过滤室相通。

在上述一种固液分离设备中,在驱动装置一侧设置有储水盒,所述储水盒上连接有进水管,在储水盒上固设有水泵,所述储水盒与注水孔通过第一清洗管路连通,所述储水盒与外盖通过第二清洗管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同时驱动两台或者多台固液分离机工作,在能耗相同的情况下,分离效率更高,产能增加,成本更低,适用性较强。

2、通过在固液分离机上方安装浓缩罐,可先将分离物注入到浓缩罐中,带分离物在浓缩罐中调整到浓度适中后,再将分离物注入到固液分离机中,这种情况下,分离物的分离效果较好,分离的液体较纯净且能再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浓缩罐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浓缩罐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液分离机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固液分离机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固液分离机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固液分离机的内部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洗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00、浓缩罐;110、罐体;111、进泥管;112、出泥口;113、出水管;114、出泥管;120、顶盖;121、上轴套;130、隔离筒;131、下轴套;140、转轴;141、主浆片;142、副浆片; 143、刮条;144、卡簧;145、挡块;150、安装座;151、电机;

200、固液分离机;210、机壳;211、进液口;212、出渣口; 213、过滤室;214、外套圈;214a、刮板;214b、刮刀;215、外盖;216、密封圈;220、内套圈;221、轴套;230、过滤网;240、背压板;250、隔离板;251、弧形导流面;260、过滤盘;261、安装圈;262、固定圈;263、固定板;270、清洗块;271、注水孔;272、分流孔;273、安装槽;274、分流板;280、固定座; 281、驱动件;282、连接座;290、滤水管。

300、驱动装置;

400、机座;

500、储水盒;510、进水管;520、水泵;530、第一清洗管路;第二清洗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的压缩过滤机进行改进,目的在于,在相同能耗前提下,提高固液分离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调整进入固液分离设备的分离物浓度,提升其分离效果。

如图1、图2、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固液分离设备,包括浓缩罐100与固液分离机200。

浓缩罐100竖立设置并用于接收含水物,固液分离机200有两台且相隔开,固液分离机200内设置过滤室213,所述浓缩罐 100通过固定架固设于固液分离机200上方,浓缩罐100与过滤室213相通,驱动装置300位于两台固液分离机200之间并与固液分离机200相连,优选的,该驱动装置300为减速电机151,在两固液分离机200的下方还设置有机座400,两固液分离机200 均固定安装在机座400上。

此处,固液分离机20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来安装,可以为两台,也可以是两台以上。

工作时,含水物在浓缩罐100内浓缩后进入固液分离机200 中,驱动装置300同时驱动两台固液分离机200工作,固液分离机200使得含水物在过滤室213中移动,且含水物能分离为固体与液体并由固液分离机200中排出。

两台固液分离机200同时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对而言降低了能耗,通过浓缩罐100预先对分离物进行浓度调整,待浓度调整至合适状态再将分离物排入固液分离机200中,从而提升了分离物的分离效果。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改进与细化。

如图3、图4所示,所述浓缩罐100包括罐体110、顶盖120、隔离筒130与转轴140。

该罐体110为内空结构,其包括有上端直筒部(图中未标记) 和下端斗状部(图中未标记),顶盖120盖设在直筒部的顶端并与直筒部固连,在直筒部的外表面上固设有与浓缩罐100相通的进泥管111,在斗状部的底部固设有与浓缩罐100相通的出泥口112,在斗状部的外表面上固设有与浓缩罐100相通的出水管113,该出水管113位于进泥管111与出泥口112之间,隔离筒130设置于浓缩罐100内并与顶盖120的内表面上,转轴140位于隔离筒 130内并与浓缩罐100内顶部相连,转轴140下端贯穿隔离筒130 并伸出隔离筒130外,该转轴140与顶盖120和隔离筒130在轴向与径向上是相对固定的,在转轴140伸出隔离筒130的部位固连有两主浆片141,两主浆片141对称设置,转轴140能相对浓缩罐100与隔离筒130转动且主浆片141能随转轴140同步转动。

浓缩罐100工作时,分离物通过进泥管111一并进入到浓缩罐100中,此时,分离物中多余的水可预先通过出水管113先行排出浓缩罐100,待液体排出后,主浆片141随转轴140转动并对浓缩罐100内的污泥进行搅拌,当分离物搅拌均匀后,可通过浓缩罐100底部的出泥口112排出至固液分离机200中。

如图4所示,所述主浆片141竖立设置于隔离筒130外围并与隔离筒130隔开,主浆片141下端弯折并与转轴140固连,整个主浆片141为“L”状结构。

主浆片141由竖向和横向两个部分组成,能分别在竖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上对浓缩罐100内的污泥进行搅拌,搅拌范围较大,搅拌效率较高。

优选的,转轴140的下端固连有至少两片与主浆片141隔开的副浆片142,通过主浆片141与副浆片142的配合,扩大了搅拌范围,使得浓缩罐100内上下实现同步搅拌,使得搅拌更均匀,也提高搅拌效率。

如图4所示,所述主浆片141的内侧固设有靠近隔离筒130 外表面的刮条143,所述刮条143能随主浆片141同步转动,该刮条143贴近隔离筒130外表面,能将附着在隔离筒130外表面上的泥垢刮干净,保证主浆片141的正常转动,避免泥垢在隔离筒130外表面上堆积而影响主浆片141的转动。

如图4所示,所述顶盖120上设置有上轴套121,上轴套121 上端向外弯折并抵在顶盖120的上表面,所述隔离筒130底部设置有下轴套131,下轴套131的下端向外弯折并抵在隔离筒130 的下表面上,所述转轴140位于上轴套121与下轴套131,在转轴140上端卡设有卡簧144,所述卡簧144抵在上轴套121上,所述转轴140下端设置有挡块145,所述下轴套131抵在挡块145 上。

转轴140位于上轴套121与下轴套131内,提高了转轴140 的稳定性,避免转轴140晃动,卡簧144与挡块145在轴向方向上保持转轴140的固定,避免转轴140上下蹿动。

如图5至图8所示,所述固液分离机200包括机壳210、内套圈220、过滤网230与背压板240。

机壳210为竖立设置的圆形扁平状内空结构,机壳210的一侧设置有相隔开的进液口211与出渣口212,该进液口211位于机壳210的一侧中部,所述进液口211与浓缩罐100底部的出泥口112通过一出泥管114连通,出渣口212位于进液口211的下方并向机壳210的底部延伸,也就是说,该出渣口212的宽度大于该进液口211的宽度,内套圈220设置于机壳210中部并通过其两侧延伸的轴套221与机壳210活动连接,两轴套221均穿过机壳210,减速电机151分别与两轴套221固连,过滤网230为圆形状,中部开设有孔,过滤网230有两片且安装于机壳210内,两过滤网230相隔开并通过中部的孔与内套圈220固连,所述机壳210、内套圈220与两过滤网230间形成有所述的过滤室213,该过滤室213分别与进液口211和出渣口212相通,背压板240 安装于出渣口212处且背压板240的下端与机壳210底部活动连接,背压板240上端能相对机壳210转动。

工作时,分离物通过进液口211进入到过滤室213内,减速电机151驱动内套圈220带动过滤网230转动,内套圈220与过滤网230以自进液口211至出渣口212的方向转动,转动过程中,分离物逐渐向出渣口212运动,分离物中的水分在压力作用下排至过滤网230与外壳间,而泥渣被隔离在过滤室213内并在出渣口212处堆积,在背压板240的作用下,泥渣被挤压成块状的滤饼,通过背压板240转动,滤饼能从出渣口212移出。

固液分离机200采用上述结构,一是简化了机壳210的结构,缩小了整个结构的体积,使得机壳210加工更方便,在其基础上,还改变了背压板240的位置,通过将背压板240安装在机壳210 的底部并位于出渣口212内,缩短了滤饼的移动形成,加快了滤饼的排出时间。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机壳210包括外套圈214与外盖215,该外套圈214位于内套圈220外围,所述进液口211与出渣口212 均设置于外套圈214上,所述背压板240与外套圈214的下方枢接连接,外盖215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外套圈214的两侧,两外盖 215均与外套圈214通过螺栓或螺钉固连。

机壳210由两个外盖215与外套圈214组装而成,便于机壳 210内部的内套圈220、过滤网230、过滤盘260等部件的安装,也便于对部件进行拆卸与清理,当然,外盖215与外套圈214拆装也相当方便。

如图7、图8所示,所述外套圈214上设置有容纳缺口(图中未标注),在外盖215内固设有一端位于容纳缺口内且另一端与内套圈220相对的隔离板250,所述隔离板250将容纳缺口隔开并形成所述进液口211与出渣口212。

通过设置隔离板250,使得整个过滤室213的截面形状为一个C形,该C形的过滤室213,刚好与过滤网230及过滤盘260 的旋转方向相结合,便于污泥或含水物在过滤室213内移动,在隔离板250的作用下,污泥或含水物不会直接由进液口211移动至出渣口212处,而隔离板250位于容纳缺口中并将整个容纳缺口分隔成进液口211与出渣口212,其结构巧妙,同时也方便了隔离板250的安装,同时,隔离板250的安装与背压板240相配合,使得整个C形过滤室213在隔离板250与背压板240处逐渐缩小,从而便于滤饼在此堆积成型。

当然,进液口211与出渣口212隔开,也能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并不仅仅限于这一种,或者说,该隔离板250与内套圈220 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隔离板250的一端由内套圈220一侧延伸至内套圈220底部,所述隔离板250的底部设置有向过滤室213内凸出的弧形导流面251,所述弧形导流面251与内套圈220外表面相切,所述导流面由内套圈220底部向出渣口212延伸。

隔离板250的端部由内套圈220一侧延伸至内套圈220底部,也就是说,隔离板250与内套圈220相邻的一端宽度较大,使得隔离板250的隔离效果较好,污泥进入进液口211后不会直接漏至出渣口212处,保证了污泥的正常过滤,另外,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内套圈220向隔离板250过渡的部分为一个弧形且较平滑,污泥经过该部位时不易滞留在该部位,使得污泥移出时更加顺滑、流畅。

如图7、图8所示,所述外套圈214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与过滤网230对应的刮板214a,所述刮板214a一端与外套圈214 固连,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内套圈220,在每个刮板214a与过滤网 230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刮刀214b,所述刮刀214b的厚度由其内侧向外侧逐渐缩小,也就是说,刮刀214b与泥渣最先接触的部位厚度是最薄的。

刮板214a与刮刀214b的设置,能有效的将污泥或含水物从过滤网230上处理掉,避免污泥或含水物长期附着在过滤网230 上而影响过滤网230的过滤效果。

如图7所示,在两外盖215与外套圈214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216,也就是说,密封圈216被夹在外盖215与外套圈214 之间并分别与外盖215的边缘和外套圈214贴紧。

此处,密封圈216的设置,提高了外盖215与外套圈214间的密封性,避免了污泥或含水物从外盖215与外套圈214间溢出而污染工作环境,同时,密封圈216亦起到减震降噪作用,使得本固液分离机200工作时更加安静。

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两过滤网230与机壳210间分别设置有过滤盘260,整个过滤盘260为网格状结构且具有一定厚度,过滤盘260包括其中部的安装圈261、依次设置在安装圈261外围的多个固定圈262以及径向设置且分别连接安装圈261与多个固定圈262的若干连接板,安装圈261与内套圈220固连,所述过滤盘260与内套圈220固连且过滤网230抵在过滤盘260上。

污泥或含水物进入到过滤室213后,对过滤网230具有较大的挤压力,易导致过滤网230产生形变而受损,也会导致过滤室 213内的污泥或含水物分布不均匀,造成污泥或含水物中的水不易过滤。

而通过设置过滤盘260,过滤盘260对过滤网230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使得过滤网230不易变形,保证其能正常使用,在过滤网230不产生形变的前提下,过滤室213内的污泥或含水物分布均匀,使得污泥与含水物中的水能较好的过滤掉,而这种结构的过滤盘260,其支撑强度较高,同时给滤后水留有较大的空间,便于水过滤。

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外盖215内固设有一端位于容纳缺口内且另一端与内套圈220相对的清洗块270,所述清洗块270 与隔离板250相邻,清洗块270的外端设置有向其内部延伸的注水孔271,在清洗块270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分流孔272,优选的,在清洗块270的两侧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273,所述安装槽273 内安装有分流板274,所述分流孔272设置在分流板274上,所述分流孔272分别与注水孔271与过滤室213相通。

设置清洗块270后,能随时对过滤室213内部进行注水,以方便对机壳210内部的过滤网230、过滤盘260等部件进行清洗,避免泥渣等物质残留在过滤网230或过滤盘260上,而清洗块270 上安装可拆卸的分流板274,也便于清洗块270内部的清理,防止清洗块270发生堵塞现象。

如图5、图8所示,所述机壳210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280,在固定座280上设置有与背压板240相连的驱动件281,优选的,该驱动件281为气动弹簧,所述气动弹簧通过连接座282与背压板240固连。

气动弹簧作为驱动背压板240转动的驱动源,其实现了背压板240的上下转动,同时,当滤饼在背压板240与隔离板250之间成型时,气动弹簧能对背压板240施加一定的压力,防止背压板240在滤饼的作用下发生非正常转动,固定座280在固定驱动件281的同时,也用于固定整个机壳210。

如图1、图5至图8所示,在每个外盖215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贯穿且相连的滤水管290,所述滤水管290位于外盖215与相应的过滤盘260之间,滤水管290的底部穿过机座400。

设置滤水管290,使得污泥与含水物过滤后的水能经滤水管 290排出机壳210外,便于固液分离机200的持续使用。

如图1、图2所示,在驱动装置300一侧设置有与机座400 固连的储水盒500,所述储水盒500上连接有进水管510,在储水盒500上固设有水泵520,所述储水盒500与注水孔271通过第一清洗管路530连通,所述储水盒500与外盖215通过第二清洗管路连通。

设置储水盒500后,水泵520工作时,能通过第一清洗管路 530使储水盒500内的水进入到清洗块270内,便于对过滤网230 进行清洗,同时,通过第二清洗管路,能对外盖215进行清洗,避免分离物分离后的固体残留在外盖215上而影响过滤盘260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分离物通过进泥管111进入到浓缩罐100中,此时,多余的水可通过出水管113先行排出浓缩罐100,待液体排出后,主浆片141随转轴140转动并对浓缩罐100内的分离物进行搅拌,当分离物搅拌均匀后,可通过浓缩罐100底部的出泥管114排出至两个固液分离机200中。

减速电机151同步驱动两内套圈220转动,过滤网230与过滤盘260随内套圈220同步以自进液口211至出渣口212的方向转动,转动过程中,分离物逐渐向出渣口212运动,分离物中的水分在压力作用下排至过滤网230与外壳间并通过滤水管290排出,而分离物中的固体被隔离在过滤室213内并在隔离板250与出渣口212处堆积,在关闭状态的背压板240与隔离板250的作用下,泥渣被挤压成块状的滤饼。

气动弹簧驱动背压板240转动并与出渣口212打开,滤饼在其自重下从出渣口212移出。

工作过程中,随着过滤网230的转动,刮刀214b将附着在过滤网230表面的泥渣刮掉,以保正过滤网230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当分离物处理完毕后,可用水泵520将储水盒500中的水通过第一清洗管路530与第二清洗管理送入固液分离机200内,以对过滤网230、过滤盘260及外盖215等部件进行清洗,以保证固液分离机200的干净。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