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布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639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脉冲布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脉冲布袋除尘器。



背景技术:

脉冲布袋除尘器是在布袋除尘器的基础上,改进的新型高效脉冲袋式除尘器。脉冲布袋除尘器由灰斗、上箱体、中箱体、下箱体等部分组成,上、中、下箱体为分室结构。工作时,含尘气体由进风道进入灰斗,粗尘粒直接落入灰斗底部,细尘粒随气流转折向上进入中、下箱体,粉尘积附在滤袋外表面,过滤后的气体进入上箱体至净气集合管、排风道,经排风机排至大气。清灰过程是先切断该室的净气出口风道,使该室的布袋处于无气流通过的状态(分室停风清灰)。然后开启脉冲阀用压缩空气进行脉冲喷吹清灰,切断阀关闭时间足以保证在喷吹后从滤袋上剥离的粉尘沉降至灰斗,避免了粉尘在脱离滤袋表面后又随气流附集到相邻滤袋表面的现象,使滤袋清灰彻底,并由可编程序控制仪对排气阀、脉冲阀及卸灰阀等进行全自动控制。

在公告号为CN206138898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新型脉冲布袋除尘器,包括上箱体、袋笼、布气器、脉冲储气罐、中箱体和灰斗,所述的上箱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上开设有干滤袋安装孔,所述的滤袋安装孔内安装有袋笼,所述的袋笼的上端与滤袋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的袋笼的下端伸入过滤室内,所述的袋笼内安装有滤袋,所述的滤袋的上端与排气室连通,所述的隔板的上侧设有布气器,所述滤袋内部设有伸入滤袋底部的吹气管,所述的吹气管的上端与布气器连通,所述的脉冲储气罐安装在上箱体上端的外侧,所述的脉冲储气罐与布气器相连接,所述的中箱体可拆卸地安装在上箱体的底部,所述的灰斗安装在中箱体的底部。灰斗的底部开设有排灰口,所述的排灰口处设置有密封盖。该技术方案中的新型脉冲布袋除尘器在清理灰斗中积累的灰尘时,通过打开排灰口处的密封盖进行清理,可通过相应的收集容器在在排灰口下方收集清理出的灰尘,但由于在打开排灰口的同时还要拿着收集容器,容易导致灰尘的洒落,导致灰尘的收集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布袋除尘器,通过挡灰门和控制组件实现对排灰口自动封堵和打开,使灰尘的收集更加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脉冲布袋除尘器,包括上箱体、中箱体、下箱体和位于底部的灰斗,下箱体上设置有进风道,其特征在于,灰斗的底部设置有排灰口,灰斗的底部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有用来封闭排灰口的挡灰门,灰斗上安装有自动启闭挡灰门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用于带动转轴正反转的电机和用于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控制电路,在灰斗的底部物体距离灰斗的距离小于阈值后,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正转打开挡灰门,当灰斗的底部物体距离灰斗的距离大于阈值后,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反转关闭挡灰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用相应的收集容器来收集灰尘,当拿着收集容器靠近灰斗的底部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正转并带动转轴打开挡灰门,让灰斗内的灰尘直接落入收集容器中;当将收集容器远离灰斗的底部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反转并带动转轴关闭挡灰门,让灰斗内的灰尘不再落下,使收集灰尘的整个过程不易发生灰尘洒落,让整个灰尘的收集过程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灰斗的下方可拆卸安装有一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上端开口并正对着排灰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可拆卸安装在灰斗下方的收集容器收集灰斗内的灰尘,当装满后再直接拆卸下来,省去了装上后等待灰尘落入的等待时间,且便于灰尘的运输。

进一步的,灰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凸边,第一安装凸边上开设有卡接通槽,收集容器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凸边,第二安装凸边上设置有弹性卡钩,弹性卡钩插入在卡接通槽内且端部抵接在第一安装凸边的上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弹性卡钩对准并插入卡接通槽内,由弹性卡钩的端部抵接在第一安装凸边的上表面上,而快速将收集容器快速固定到第一安装凸边上;相反,通过捏持弹性卡钩使其从卡接通槽内拔出,即可将收集容器快速从第一安装凸边拆卸下来,使收集容器的拆装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凸边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橡胶圈,当弹性卡钩插入在卡接通槽内且端部抵接在第一安装凸边的上表面上时,第二安装凸边的上表面抵接着密封橡胶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安装凸边的上表面抵接着密封橡胶圈,使得收集容器卡接在灰斗底部收集灰尘时,得到更好的密封性,便于灰尘的收集,提高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正转供电回路,耦接着电源和电机,用于导通后驱动电机正转;

反转供电回路,耦接着电源和电机,用于导通后驱动电机反转;

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灰斗的底部物体距离灰斗的距离,并在其输出端输出控关信号;

状态转换电路,耦接着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正转供电回路和反转供电回路,用于根据控关信号切换正转供电回路和反转供电回路的通断状态;

限位电路,耦接着正转供电回路和反转供电回路,用于限制电机的最大转动范围,当限制电机正向或反向转动到一预设最大范围处时,对应分别断开正转供电回路和反转供电回路所在的通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检测电路检测而得到的控关信号,状态转换电路相应地自动控制电机的正反转,进而控制挡灰门的自动的启闭,使灰尘的收集更加便捷,同时由于限位电路对电机转动范围进行限制,确保电机正反转的最大范围处分别对应着可以让挡灰门可以停在完全打开的状态和完全封闭排灰口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电路包括:

距离传感器,正对着灰斗的下方,用于检测灰斗底部物体距离灰斗的距离,并在其信号输出端输出一检测信号;

电阻R1,其一端耦接于一直流电VCC_2,且另一端串接一电阻R2后接地,并在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出产生一参考信号;

比较器A,具有反相输入端、同向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其同向输入端耦接于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比较器A的输出端耦接于状态转换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和比较器将检测信号与参考信号的比较,可以快速精确地辨别出收集容器是否靠近灰斗。

进一步的,检测电路还包括:

一延时电路,其输入端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并输出一延时比较信号;

一与门AND_1,具有两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两个输入端分别耦接于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和比较器A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输出所述控关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延时电路和与门AND_1的延迟确认后再输出控关信号,即只有收集容器贴近灰斗且持续预定时间后与门AND_1再输出高电平的信号,使检测电路的抗干扰性更好,减少短时间误靠近的物体的带来的干扰。

进一步的,状态转换电路包括:

继电器KM1,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一直流电VCC_1,其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正转供电回路中并用来控制正转供电回路的通断;

继电器KM2,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直流电VCC_1,其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反转供电回路中并用来控制反转供电回路的通断;

NPN三极管Q1,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3耦接于与门AND_1的输出端并通过电阻R4与发射极共地;

继电器KM5,包括线圈和受控于线圈的单刀双掷开关K5,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一直流电VCC_1,其线圈的第二端耦接于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单刀双掷开关K5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单刀双掷开关K5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耦接于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和继电器KM2的线圈的第二端,单刀双掷开关K5的输出端接地,当继电器KM5得电后单刀双掷开关K5闭合在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和单刀双掷开关K5的输出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集容器贴近灰斗且持续预定时间后,与门AND_1输出高电平的控关信号,继电器KM5得电,单刀双掷开关K5闭合在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和单刀双掷开关K5的输出端之间,导通继电器KM1,使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闭合,电机正转并带动转轴打开挡灰门,灰尘开始从排灰口进入到收集容器中实现灰尘的收集;当收集容器远离灰斗后,与门AND_1输出低电平的控关信号,继电器KM5断电,单刀双掷开关K5闭合在继电器KM2的线圈的第二端和单刀双掷开关K5的输出端之间,继电器KM1断电,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断开,同时导通继电器KM2,使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开关闭合,电机反转并带动转轴闭合挡灰门,实现对排灰口的自动封堵。

进一步的,限位电路包括:

继电器KM3,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直流电VCC_1,继电器KM3线圈的第二端接地,其常闭触点开关串接于正转供电回路中并用来控制正转供电回路的通断;

继电器KM4,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直流电VCC_1,继电器KM4线圈的第二端接地,其常闭触点开关串接于反转供电回路中并用来控制反转供电回路的通断;

限位开关S1,串接于继电器KM3的线圈和直流电VCC_1之间;

限位开关S2,串接于继电器KM4的线圈和直流电VCC_1之间;

限位开关S1和限位开关S2分别固定在转轴两侧,转轴上设置有用来抵接限位开关S1和限位开关S2的挡片,当挡灰门转至竖直打开状态时挡片抵接到限位开关S1上,当挡灰门转至闭合排灰口时挡片抵接到限位开关S2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灰门转至竖直打开状态时挡片抵接到限位开关S1上,导通继电器KM3,使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开关断开,电机停止正转,此时挡灰门转至完全打开状态;当挡灰门转至闭合排灰口时挡片抵接到限位开关S2上,导通继电器KM4,使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开关断开,电机停止反转,此时挡灰门转至完全闭合状态,从而达到了对电机转动最大范围的限制,并使排灰口的启闭更加精准,不容易沙漏灰尘。

进一步的,收集容器的侧壁上安装有透明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会收集容器内灰尘堆积量的观察,当灰尘堆积超过一定量后,可以取下收集容器,进行灰尘清理和转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当靠近或远离灰斗的底部时,可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正反转并带动转轴自动打开或关闭挡灰门,灰斗的下方可拆卸安装有一收集容器,使灰尘的收集更加便捷;

(2)第二安装凸边上设置有弹性卡钩,弹性卡钩插入在卡接通槽内且端部抵接在第一安装凸边的上表面上,使收集容器的装卸更加便捷;

(3)第一安装凸边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橡胶圈,通过将第二安装凸边的上表面抵接着密封橡胶圈,使得收集容器卡接在灰斗底部收集灰尘时,得到更好的密封性,便于灰尘的收集,提高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4)根据检测电路检测而得到的控关信号,状态转换电路相应地自动控制电机的正反转,进而控制挡灰门的自动的启闭,使灰尘的收集更加便捷;

(5)通过限位电路对电机转动范围进行限制,确保电机正反转的最大范围处分别对应着可以让挡灰门可以停在完全打开的状态和完全封闭排灰口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脉冲布袋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脉冲布袋除尘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示出了正转供电回路、反转供电回路以及二者与电源和电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6为本实施例的检测电路和状态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限位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上箱体;2、中箱体;3、下箱体;4、灰斗;5、进风道;51、挡板;6、排风道;7、隔板;8、滤袋;9、脉冲喷气装置;10、排灰口;11、转轴;111、挡片;12、挡灰门;13、控制组件;14、电机;15、控制电路;16、距离传感器;17、收集容器;18、第一安装凸边;19、卡接通槽;20、第二安装凸边;21、弹性卡钩;22、密封橡胶圈;23、透明观察窗;24、正转供电回路;25、反转供电回路;26、检测电路;27、状态转换电路;28、限位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脉冲布袋除尘器,包括上箱体1、中箱体2、下箱体3和位于底部的灰斗4。下箱体3上焊接有连通其内部的进风道5,下箱体3上焊接有连通其内部的排风道6,上箱体1和中箱体2之间通过一隔板7隔开,隔板7上安装有允许空气从中箱体2进入到上箱体1内的滤袋8,起到一定的灰尘过滤作用。进风道5上方的下箱体3内壁上安装有将气流导向灰斗4的挡板51。

工作时,含尘气体由进风道5进入灰斗4,粗尘粒直接落入灰斗4底部,细尘粒随气流转折向上进入中箱体2,粉尘积附在滤袋8外表面,过滤后的气体进入上箱体1至排风道6,再排至大气。上箱体1上安装有连通其内部的脉冲喷气装置9,脉冲喷气装置9用压缩空气进行脉冲喷吹清灰,在喷吹后从滤袋8上剥离的粉尘沉降至灰斗4,达到对滤袋8清灰的目的。

如图2和图4所示,灰斗4的底部设置有排灰口10,灰斗4的底部通过一转轴11转动连接有用来封闭排灰口10的挡灰门12。灰斗4上安装有自动启闭挡灰门12的控制组件13,控制组件13包括电机14和用于控制电机14正反转的控制电路15。电机14的输出轴端部直接与转轴的端部相固定,通过电机14的输出轴带动转轴11正反转。在灰斗4的底部物体距离灰斗4的距离小于阈值后,通过控制电路15控制电机14正转打开挡灰门12,当灰斗4的底部物体距离灰斗4的距离大于阈值后,通过控制电路15控制电机14反转关闭挡灰门12。

如图2和图4所示,灰斗4的下方可拆卸安装有一收集容器17,收集容器17的上端开口并正对着排灰口10。灰斗4的外侧焊接有第一安装凸边18,第一安装凸边18上开设有卡接通槽19,收集容器17的外侧焊接有第二安装凸边20,第二安装凸边20上固定有弹性卡钩21。第一安装凸边18的底部固定有密封橡胶圈22,弹性卡钩21插入在卡接通槽19内且端部抵接在第一安装凸边18的上表面上,第二安装凸边20的上表面抵接着密封橡胶圈22。收集容器17的侧壁上安装有透明观察窗23。

通过将弹性卡钩21对准并插入卡接通槽19内,由弹性卡钩21的端部抵接在第一安装凸边18的上表面上,而快速将收集容器17快速固定到第一安装凸边18上,用收集容器17来收集灰尘;通过透明观察窗23观察收集容器17内的灰尘收集量;当灰尘堆积超过一定量后,可以通过捏持弹性卡钩21使其从卡接通槽19内拔出,即可将收集容器17快速从第一安装凸边18拆卸下来,便于灰尘的清理、转移;同时,当将收集容器17远离灰斗4的底部时,通过控制电路15控制电机14反转并带动转轴11关闭挡灰门12,让灰斗4内的灰尘不再落下,不易发生灰尘洒落现象。

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电路15包括:

正转供电回路24,耦接着电源和电机14,用于导通后驱动电机14正转;

反转供电回路25,耦接着电源和电机14,用于导通后驱动电机14反转;

如图6所示,检测电路26,用于检测灰斗4的底部物体距离灰斗4的距离,并在其输出端输出控关信号;

状态转换电路27,耦接着检测电路26的输出端、正转供电回路24和反转供电回路25,用于根据控关信号切换正转供电回路24和反转供电回路25的通断状态;

如图7所示,限位电路28,耦接着正转供电回路24和反转供电回路25,用于限制电机14的最大转动范围,当限制电机14正向或反向转动到一预设最大范围处时,对应分别断开正转供电回路24和反转供电回路25所在的通路。

上述电源采用的三相交流电源。正转供电回路24和反转供电回路25与电机14之间串接有热继电器FR,转供电回路和反转供电回路25与电源之间串接有熔断器FU。

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检测电路26包括:

距离传感器16,固定于第一安装凸边18内且正对着灰斗4下方,并在其信号输出端输出一检测信号;

电阻R1,其一端耦接于一直流电VCC_2,且另一端串接一电阻R2后接地,并在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出产生一参考信号;

比较器A,具有反相输入端、同向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其同向输入端耦接于距离传感器16的信号输出端;

延时电路,其输入端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并输出一延时比较信号;

与门AND_1,具有两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两个输入端分别耦接于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和比较器A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输出所述控关信号。延时电路可采用555定时器实现。

如图6所示,状态转换电路27包括:

继电器KM1,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一直流电VCC_1,其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正转供电回路24中并用来控制正转供电回路24的通断;

继电器KM2,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直流电VCC_1,其常开触点开关串接于反转供电回路24中并用来控制反转供电回路24的通断;

NPN三极管Q1,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3耦接于与门AND_1的输出端并通过电阻R4与发射极共地;

继电器KM5,包括线圈和受控于线圈的单刀双掷开关K5,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一直流电VCC_1,其线圈的第二端耦接于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单刀双掷开关K5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单刀双掷开关K5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耦接于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和继电器KM2的线圈的第二端,单刀双掷开关K5的输出端接地,当继电器KM5得电后单刀双掷开关K5闭合在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和单刀双掷开关K5的输出端之间。

如图7所示,限位电路28包括:

继电器KM3,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直流电VCC_1,继电器KM3线圈的第二端接地,其常闭触点开关串接于正转供电回路24中并用来控制正转供电回路24的通断;

继电器KM4,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直流电VCC_1,继电器KM4线圈的第二端接地,其常闭触点开关串接于反转供电回路25中并用来控制反转供电回路25的通断;

限位开关S1,串接于继电器KM3的线圈和直流电VCC_1之间;

限位开关S2,串接于继电器KM4的线圈和直流电VCC_1之间;

限位开关S1和限位开关S2分别固定在转轴11两侧,转轴11上设置有用来抵接限位开关S1和限位开关S2的挡片111,当挡灰门12转至竖直打开状态时挡片111抵接到限位开关S1上,当挡灰门12转至闭合排灰口10时挡片111抵接到限位开关S2上。

上述电路中的继电器KM1、继电器KM2、继电器KM3、继电器KM4和继电器KM5的线圈两端分别并联有续流二极管D1、续流二极管D2、续流二极管D3、续流二极管D4和续流二极管D5。比较器A为有源电压比较器,电源接入端耦接于第一直流电VCC_2,接地端接地。

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15的工作原理为:当收集容器17贴近灰斗4且持续预定时间后,与门AND_1输出高电平的控关信号,继电器KM5得电,单刀双掷开关K5闭合在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和单刀双掷开关K5的输出端之间,导通继电器KM1,使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闭合,电机14正转并带动转轴11转动,当挡灰门12转至竖直打开状态时挡片111抵接到限位开关S1上,导通继电器KM3,使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开关断开,电机14停止正转,此时挡灰门12转至竖直状态,即完全打开状态;灰尘开始从排灰口10进入到收集容器17中实现灰尘的收集;

当收集容器17远离灰斗4后,与门AND_1输出低电平的控关信号,继电器KM5断电,单刀双掷开关K5闭合在继电器KM2的线圈的第二端和单刀双掷开关K5的输出端之间,继电器KM1断电,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断开,同时导通继电器KM2,使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开关闭合,电机14反转并带动转轴11转动,当挡灰门12转至闭合排灰口10时挡片111抵接到限位开关S2上,导通继电器KM4,使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开关断开,电机14停止反转,此时挡灰门12转至完全闭合状态,实现对排灰口10的自动封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