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反冲洗石英砂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0327阅读:1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反冲洗石英砂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反冲洗石英砂过滤器。



背景技术:

砂滤是水处理常用的过滤装置。目前常用的过滤器有间歇反冲洗过滤器和连续反冲洗过滤器两种。间歇反冲洗过滤器最大的缺点是不能连续进水、水质不稳定、控制复杂,连续反冲洗过滤器克服了以上不足,正逐渐为用户所接收,将取代间歇反冲洗过滤器。但连续反冲洗过滤器也有不足之处,其气提装置结构比较复杂,一旦堵塞或某个接头处脱落,维修、更换起来十分繁琐和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反冲洗石英砂过滤器,结构简单,解决了气提装置维修难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反冲洗石英砂过滤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填装砂床,所述进水管位于罐体内部,进水管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布水器及洗砂器底部连接,所述罐体内设有穿过布水器和进水管的提砂管,所述提砂管内安装有气提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上部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气提装置包括供气软管、软管接头、进气管、喷气管段及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端支撑在罐体底面上,上端与喷气管段一端连接,所述喷气管段另一端与与进气管连接,所述供气软管一端通过软管接头与进气管连接,另一端与外界压缩空气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喷气管段包括多孔管段及位于多孔管段上下两端的螺纹管段,喷气管段通过螺纹管段分别与支撑柱及进气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管段上均布有若干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小孔直径为0.5mm-1mm。

进一步的,所述洗砂器的底部设有外界相连通的排渣管,所述排渣管从罐体的侧壁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反冲洗石英砂过滤器,结构简单,将气提装置安装于提砂管内,气提装置一旦出现故障,很容易提排除故障,解决了气提装置维修难的问题,并且提砂管堵塞了,也可以上下活动气提装置,很容易就能疏通提砂管。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续反冲洗石英砂过滤器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喷气管段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罐体,2.砂床,3.布水器,4.提砂管,5.气提装置,6.进水管,7.排渣管,8.洗砂器,51.供气软管,52.软管接头,53.进气管,54.喷气管段,55.支撑柱,541.螺纹管段,542.多孔管段,543.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连续反冲洗石英砂过滤器,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内填装砂床2,所述进水管6位于罐体内部,进水管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布水器3及洗砂器8底部连接,所述罐体内设有穿过布水器3和进水管6的提砂管4,所述提砂管内安装有气提装置5。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上部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9。

进一步的,所述气提装置5包括供气软管51、软管接头52、进气管53、喷气管段54及支撑柱55,所述支撑柱55底端支撑在罐体1底面上,用于承担气提装置的重量,其长度可根据喷气管段54的高度位置确定,其上端与喷气管段54一端连接,所述喷气管段54另一端与进气管53连接,所述供气软管51一端通过软管接头52与进气管53连接,另一端与外界压缩空气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喷气管段54包括多孔管段542及位于多孔管段上下两端的螺纹管段541,喷气管段54通过螺纹管段分别与支撑柱55及进气管53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管段542上均布有若干小孔543。

进一步的,所述小孔543直径为0.5mm-1mm,可以保证足够的供气量,并且孔径小于石英砂粒径,不容易发生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洗砂器8的底部设有外界相连通的排渣管7,所述排渣管从罐体1的侧壁穿过。

其工作原理为:

本过滤器工作时,污水由进水管6进入,然后进入布水器3,从布水器3流出,通过砂床2过滤,悬浮物被砂床截留,过滤后的处理水由罐体1上部排水口9排出。底部截留有悬浮物的石英砂,通过安装在提砂管4内的气提装置5将石英砂通过提砂管4提入洗砂器8,经过洗涤后,又落回砂床2,继续参与过滤。

气提装置由供气软管51、软管接头52、进气管53、喷气管段54及支撑柱55依次连接,供气软管51将外供压缩气体接入,支撑柱55支撑在罐底内壁,承担气提装置的重量,喷气管段54将压缩空气喷入提砂管4,形成提砂管4内与罐体1内的流体密度差,从而将脏砂提升到洗砂器8中。喷气管段上有均布的小孔543,直径0.5mm-1mm,孔径小于石英砂粒径,不容易堵。本使用新型过滤器结构简单,成本低,解决了气提装置维修难的问题。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