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阀芯的滤水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032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便于更换阀芯的滤水帽。



背景技术:

滤水帽主要应用于水处理设备中,分布安装在滤料层的多层孔板上。工作时,处理水自上而下经过滤料层,再通过滤水帽流出。经过多次过滤后,要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使滤料层畅通或恢复活性,此时水流自下而上,经过滤水帽喷出,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

专利号为CN162889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流速滤水帽,该滤水帽通过在伸入进水腔室(由水帽头和水帽座围合而成)内的导流管上罩设一个通流阀杯,利用通流阀杯的水流通量变化来调节导流管的水流通量,同时在通流阀杯内设置一个通流阀芯,利用通流阀芯的上下浮动来自动调节通流阀杯的水流通量,从而实现反冲洗流速大于过滤水流速的目的,达到更好的反冲洗效果。在这种双流速滤水帽中,通流阀芯是实现流速自动调节最为关键的部件,如果通流阀芯发生变形或损坏,会造成通流阀芯的上下浮动受阻,造成流速自动调节的功能失效,这时就需要及时更换新的通流阀芯,否则产品就会整体报废。但该专利公开的产品结构,由于通流阀杯是与水帽座焊接固定的,一旦产品装配完成,通流阀芯位于通流阀杯内也就无法取出,因此因通流阀芯故障造成的产品报废问题难以解决,浪费现象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阀芯的滤水帽,以解决通流阀芯故障造成的产品整体报废问题,提高产品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更换阀芯的滤水帽,包括水帽座、水帽盖板、带有筋条的梯形筛管、导流管、通流阀杯和通流阀芯,所述水帽座、水帽盖板和梯形筛管组成一中空腔体,所述通流阀杯倒扣着设置在中空腔体内,所述通流阀杯的杯口与水帽座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固定在水帽座上且其上端伸入通流阀杯内,所述导流管的顶端设置有一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通流阀杯的杯底和水帽盖板后与螺母连接将水帽座、梯形筛管、水帽盖板和导流管连结为一整体,所述通流阀芯位于通流阀杯内且滑动套设在螺杆上,所述通流阀杯的杯壁、杯底以及导流管伸入通流阀杯中的管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通流阀杯的杯壁与杯底可拆连接,所述杯壁的底端向内弯折形成有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的末端向杯底方向垂直延伸设置有第一筒状体,所述第一筒状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筒状体上套设有防水密封圈,所述杯底的边缘向杯壁方向垂直延伸设置有第二筒状体,所述第二筒状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杯底通过第二筒状体与第一筒状体的螺纹连接安装在杯壁的底部并压紧防水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构思在于:将通流阀杯的杯壁与杯底设计成可拆结构,既不影响原先的通流阀杯的杯口与水帽座的焊接固定,确保滤水帽各组件之间的装配可靠性,又可以方便地更换通流阀芯,避免通流阀芯故障造成的产品整体报废问题,而且通过合理地设计可拆结构并配置防水密封圈,避免了水在连接处发生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通流阀芯为中间设有直通孔的塑料材质的平顶圆锥体,所述直通孔的孔径与螺杆的外径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的下端设置有反冲洗扩容槽和扩溶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更换滤芯的滤水帽,通过将通流阀杯的杯壁与杯底设计成可拆连接结构,使得在不影响原先的通流阀杯的杯口与水帽座焊接固定的情况下,实现了通流阀芯的自由更换,确保了滤水帽各组件之间的装配可靠性,有效解决了因通流阀芯故障造成的产品整体报废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杯壁与杯底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密封圈,防水密封圈在使用过程中压紧在第一水平段和第二筒状体之间,有效防止了水在连接处发生泄漏,从而确保通流阀杯的整体结构密封性和使用性能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更换阀芯的滤水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水帽座;2-水帽盖板;3-梯形筛管;

4-导流管;40-反冲洗扩容槽;41-扩溶孔;

5-通流阀杯;50-杯底;51-杯壁;500-第二筒状体;510-第一水平段;511-第一筒状体;512-防水密封圈;

6-通流阀芯;7-螺栓;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更换阀芯的滤水帽,包括水帽座1、水帽盖板2、带有筋条的梯形筛管3、导流管4、通流阀杯5和通流阀芯6,所述水帽座1、水帽盖板2和梯形筛管3组成一中空腔体,所述通流阀杯5倒扣着设置在中空腔体内,所述通流阀杯5的杯口与水帽座1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4固定在水帽座1上且其上端伸入通流阀杯5内,所述导流管4的顶端设置有一螺栓7,所述螺栓7依次穿过通流阀杯5的杯底50和水帽盖板2后与螺母8连接将水帽座1、梯形筛管3、水帽盖板2和导流管4连结为一整体,所述通流阀芯6位于通流阀杯5内且滑动套设在螺栓7的螺杆上,所述通流阀杯5的杯壁51、杯底50以及导流管4伸入通流阀杯5中的管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通流阀杯5的杯壁51与杯底50可拆连接,所述杯壁51的底端向内弯折形成有第一水平段510,所述第一水平段510的末端向杯底50方向垂直延伸设置有第一筒状体511,所述第一筒状体511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筒状体511上套设有防水密封圈512,所述杯底50的边缘向杯壁51方向垂直延伸设置有第二筒状体500,所述第二筒状体50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杯底50通过第二筒状体500与第一筒状体511的螺纹连接安装在杯壁51的底部并压紧防水密封圈512。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本实用新型的双流速滤水帽通过螺母固定在滤料层多层孔板上,当自上而下的过滤水通过水帽时,所述的通流阀芯6处于导流管4的顶部,即图1所示位置,过滤水由通流阀芯6与通流阀杯5的缝隙处流下。当水自下而上反冲洗通过水帽时,通流阀芯6被反冲水顶起,远离导流管4的顶部,沿螺杆上浮至通流阀杯5的杯底,使通流阀杯5的杯底、杯壁上的通水孔全部通流,从而实现反冲洗流速与过滤水流速的自动调节。

若使用过程中发现流速自动调节功能失效,则可以拧开螺母8,打开水帽盖板5,将通流阀杯8的杯底80与杯壁51拆分开来,检查通流阀杯5内的通流阀芯6是否发生变形或损坏,或者螺杆上是否有生锈或沉积水垢而影响通流阀芯6上下浮动。如果是通流阀芯6发生故障,则可以及时更换新的通流阀芯;如果是螺杆生锈或沉积水垢,则可以及时进行清理。故障排除后,重新将杯底50安装到杯壁51上,盖上水帽盖板2,拧好螺母8,即可恢复滤水帽的正常工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更换滤芯的滤水帽,通过将通流阀杯的杯壁与杯底设计成可拆连接结构,使得在不影响原先的通流阀杯的杯口与水帽座焊接固定的情况下,实现了通流阀芯的自由更换,确保了滤水帽各组件之间的装配可靠性,有效解决了因通流阀芯故障造成的产品整体报废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杯壁与杯底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密封圈,防水密封圈在使用过程中压紧在第一水平段和第二筒状体之间,有效防止了水在连接处发生泄漏,从而确保通流阀杯的整体结构密封性和使用性能不受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产品的整体连接结构更稳定可靠,所述通流阀杯5的杯口与水帽座1焊接固定,所述导流管4与水帽座1焊接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通流阀芯6优选为中间设有直通孔的塑料材质的平顶圆锥体,所述直通孔的孔径与螺杆的外径相匹配。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增加反冲洗的气水进量,增大反冲力,所述导流管4的下端设置有反冲洗扩容槽40和扩溶孔41。

以下再列举出几个优选实施例或应用实施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做出的技术贡献:

优选实施例一:

一种便于更换阀芯的滤水帽,包括水帽座1、水帽盖板2、带有筋条的梯形筛管3、导流管4、通流阀杯5和通流阀芯6,所述水帽座1、水帽盖板2和梯形筛管3组成一中空腔体,所述通流阀杯5倒扣着设置在中空腔体内,所述通流阀杯5的杯口与水帽座1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4固定在水帽座1上且其上端伸入通流阀杯5内,所述导流管4的顶端设置有一螺栓7,所述螺栓7依次穿过通流阀杯5的杯底50和水帽盖板2后与螺母8连接将水帽座1、梯形筛管3、水帽盖板2和导流管4连结为一整体,所述通流阀芯6位于通流阀杯5内且滑动套设在螺栓7的螺杆上,所述通流阀杯5的杯壁51、杯底50以及导流管4伸入通流阀杯5中的管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通流阀杯5的杯壁51与杯底50可拆连接,所述杯壁51的底端向内弯折形成有第一水平段510,所述第一水平段510的末端向杯底50方向垂直延伸设置有第一筒状体511,所述第一筒状体511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筒状体511上套设有防水密封圈512,所述杯底50的边缘向杯壁51方向垂直延伸设置有第二筒状体500,所述第二筒状体50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杯底50通过第二筒状体500与第一筒状体511的螺纹连接安装在杯壁51的底部并压紧防水密封圈512。所述通流阀杯5的杯口与水帽座1焊接固定,所述导流管4与水帽座1焊接固定。所述通流阀芯6优选为中间设有直通孔的塑料材质的平顶圆锥体,所述直通孔的孔径与螺杆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导流管4的下端设置有反冲洗扩容槽40和扩溶孔41。

该优选实施例一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仅确保了滤水帽各组件之间的装配可靠性,解决了因通流阀芯故障造成的产品整体报废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产品的整体连接结构更稳定可靠,并增加了反冲洗的气水进量,增大反冲力。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和附图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须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包括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