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7881发布日期:2018-06-08 18:15阅读:来源:国知局
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初滤箱和支撑架,初滤箱安装在支撑架上,初滤箱的内部设置有初滤腔,并在初滤腔内纵向设置有带有网孔的滤板,将初滤腔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初滤箱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清理口,并在第一清理口出设置有第一挡盖,初滤箱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进气管与左腔室相通,第一出气管与右腔室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体、储水箱、输出管、连通管、多个喷头、循环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主体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储水箱安装在主体的上方,储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储水腔,储水箱外壁上设置有补水管,连通管和多个喷头均位于工作腔内,输出管的输入端与储水箱的储水腔连通,输出管的输出端穿过主体并伸入至工作腔内与连通管连通,多个喷头均横向排列连通设置在连通管的底端,并在输出管上设置有输出泵,循环管的输入端与主体的工作腔连通,循环管的输出端与储水箱的储水腔连通,并在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泵,第二出气管的输入端与主体的工作腔连通,第一出气管的输出端与主体的工作腔连通;还包括终滤箱和排气管,所述终滤箱安装在支撑架上,终滤箱的内部设置有终滤腔,并在终滤腔内纵向设置有活性炭过滤板,将终滤腔隔成左分腔和右分腔,第二出气管的输出端与终滤箱的左分腔连通,排气管与终滤箱的右分腔连通,终滤箱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清理口,并在第二清理口出设置有第二挡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滤腔内设置有左上限位板、左上弹簧、左上卡板、右上限位板、右上弹簧、右上卡板、左下限位板、左下弹簧、左下卡板、右下限位板、右下弹簧和右下卡板,所述左上限位板顶端与初滤腔内顶壁连接,左上弹簧左端与左上限位板连接,左上弹簧右端与左上卡板连接,所述右上限位板顶端与初滤腔内顶壁连接,右上弹簧右端与右上限位板连接,右上弹簧左端与右上卡板连接,所述滤板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左上卡板和右上卡板接触;所述左下限位板底端与初滤腔内底壁连接,左下弹簧左端与左下限位板连接,左下弹簧右端与左下卡板连接,所述右下限位板底端与初滤腔内底壁连接,右下弹簧右端与右下限位板连接,右下弹簧左端与右下卡板连接,所述滤板底端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左下卡板和右下卡板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滤腔内设置有上连接板、上螺纹管、上螺纹杆、上压板、上定位板、下连接板、下螺纹管、下螺纹杆、下压板和下定位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上定位板顶端均与终滤腔内顶壁连接,上连接板右端设置有上放置槽,并在上放置槽内设置有上滚珠轴承,所述上螺纹管左端插入至上滚珠轴承内,上螺纹杆左端插入并螺装至上螺纹管右端内部,上螺纹杆右端与上压板连接,活性炭过滤板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与上压板和上定位板接触,所述下连接板和下定位板底端均与终滤腔内底壁连接,下连接板右端设置有下放置槽,并在下放置槽内设置有下滚珠轴承,所述下螺纹管左端插入至下滚珠轴承内,下螺纹杆左端插入并螺装至下螺纹管右端内部,下螺纹杆右端与下压板连接,活性炭过滤板底端左侧和右侧分别与下压板和下定位板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右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挡板,所述观察孔与工作腔相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转轴、带动轴、刷毛、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所述把手和右密封圈均位于主体的外部,所述带动轴、刷毛和左密封圈均位于工作腔内,并且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分别安装在透明挡板的左侧和右侧壁上,所述转轴的右端与把手连接,转轴的左端依次穿过右密封圈、透明挡板和左密封圈并伸入至工作腔内与带动轴连接,所述刷毛安装在所述带动轴上,并且所述刷毛贴紧所述透明挡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组、第二支架组、第三支架组和第四支架组,所述第一支架组、第二支架组和第三支架组底端均与支撑架顶端连接,初滤箱、主体和终滤箱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架组、第二支架组和第三支架组的顶端,第四支架组底端与主体顶端连接,第四支架组顶端与储水箱底端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