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管道内的耐材内衬椭圆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8040发布日期:2018-06-28 01:5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高温管道内的耐材内衬椭圆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温管道内的耐材内衬椭圆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管道在冶金工程中相当常见,如热风围管,其内部风温大约在1200℃左右,而高温管道内设有喷涂料内衬和耐火砖从而形成耐材内衬,所述耐材内衬具有喷涂料层和耐火砖层,在所述耐材内衬的加工过程中,若椭圆度控制不好,不但会影响热风流量,引起风压波动,而且会缩短管道内耐材的使用寿命,因此椭圆度是高温管道中耐材施工质量的关键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99503U)公开了一种长输管道薄壁厚热煨弯管椭圆度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它由手柄1、主体2、活动卡瓦3、固定卡瓦4四大部分组成;半圆形的主体2下端固连固定卡瓦4,上端有螺母与手柄1丝杠配合,丝杠的下端固连活动卡瓦3。上述在弯管煨制过程中,需要根据弯管的规格对工装的开口进行调整,然后利用工装吊起,使其固定卡瓦4接触到弯管弯曲管体,利用手柄调节活动卡瓦3,使其接触到弯管管体,卡紧后,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弯管椭圆度,根据测量数据调节活动卡瓦3的进给量,根据热煨弯管的角度大小调整弯管的间距,虽然克服了热煨弯管椭圆度的变型和超差的不足,但是操作繁琐,而且需要测量计算,因此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控制管道耐材内衬的椭圆度费时费力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省时省力的高温管道内的耐材内衬椭圆度控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温管道内的耐材内衬椭圆度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管道内壁上的固定支架,且所述固定支架位于所述管道直径的上方,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中心钢板,所述中心钢板的下部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中心钢管,且所述中心钢管的中心与所述管道的中心重合,所述中心钢管上套设有摆动轮杆,所述摆动轮杆沿所述中心钢管旋转,其中所述摆动轮杆的一端设有圆形槽口,另一端与所述管道的内壁接触,且所述圆形槽口套设在所述中心钢管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的中部设有螺栓长孔,所述螺栓长孔内设有螺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通过钢板固定在所述管道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的数量为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沿所述管道内壁间隔等距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钢板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钢板的数量为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动轮杆为楔形木板,且其长度根据所述管道的直径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槽口的数量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温管道内的耐材内衬椭圆度控制装置,中心钢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所述中心钢管贯穿在所述中心钢板上,保证所述中心钢管与所述管道中心一致,所述摆动轮杆挂在所述中心钢管上,可以绕所述管道中心360°旋转,由此来控制所述管道内耐材内衬的厚度和椭圆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长输管道薄壁厚热煨弯管椭圆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温管道内的耐材内衬椭圆度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温管道内的耐材内衬椭圆度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管道10内壁上的固定支架11,且所述固定支架11位于所述管道10直径的上方,所述固定支架11上设置有中心钢板12,所述中心钢板12的下部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中心钢管13,且所述中心钢管13的中心与所述管道10的中心重合,所述中心钢管13上套设有摆动轮杆14,所述摆动轮杆14沿所述中心钢管13旋转,其中所述摆动轮杆14的一端设有圆形槽口,另一端与所述管道的内壁接触,且所述圆形槽口套设在所述中心钢管13上。

本实施例所述高温管道内的耐材内衬椭圆度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管道10内壁上的固定支架11,且所述固定支架11位于所述管道10直径的上方,所述固定支架11上设置有中心钢板12,所述中心钢板12的下部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中心钢管13,且所述中心钢管13的中心与所述管道10的中心重合,有利于保证所述耐材内衬的椭圆度,所述中心钢管13上套设有摆动轮杆14,所述摆动轮杆14沿所述中心钢管13旋转,通过所述摆动轮杆14找圆喷涂层,为耐火砖砌筑创造条件,所述摆动轮杆14随时复查耐火砖砌筑椭圆度,确保耐材砌筑质量,其中所述摆动轮杆14的一端设有圆形槽口,另一端与所述管道的内壁接触,且所述圆形槽口套设在所述中心钢管13上,从而使所述摆动轮杆14可以绕所述中心钢管13在360°范围内旋转,由此来控制管道内耐材内衬的厚度和椭圆度,不但有利于精确控制所述耐材内衬的椭圆度,而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所述固定支架11通过钢板固定在所述管道10内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为角钢。所述固定支架11的中部设有螺栓长孔,所述螺栓长孔内设有螺栓,所述中心钢板12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11上,通过所述螺栓可以将所述中心钢板12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11上,方便调整所述中心钢板12的位置。所述固定支架11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固定支架11的长度和数量根据所述管道10的直径和施工情况确定。具体地,根据所述管道10的长度,所述固定支架11沿所述管道10的内壁间隔等距排列,从而有利于保证精确的控制所述耐材内衬的椭圆度。

所述中心钢板1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中心钢管13贯穿在两个或多个中心钢板12的圆孔中并固定。所述圆形槽口的数量为多个,可用于不同直径所述管道的耐材施工,从而保证工具拆卸方便、多次使用。

所述摆动轮杆14为楔形木板,且其长度根据所述管道10的直径确定。本实用新型可保证所述管道耐材内衬的椭圆精度在范围以内,满足规范要求。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