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9139发布日期:2018-07-07 09:1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化工、涂料、家具、玩具、电子、喷涂等企业的大量产生,导致了大量工业有机废气的排放,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危害人体健康。对有机废气的治理,目前主要采用活性炭法、冷凝法、喷淋吸收法等,近年来也出现了生物膜法及等离子体分解法等。但是,常规的活性炭法的废气吸附设备庞杂,吸附剂易饱和,需要频繁更换或再生废气处理费用高;单纯的喷淋吸收法对有机废气效果不理想,仅能除去废气中部分有机物和颗粒物,难以达到排放标准,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包括风机,还包括进入罩、壳体、循环管、循环风机、检修罩、臭氧发生器、第一封门、第一过滤吸附层、第二封门、第二过滤吸附层、排出罩,所述的进入罩位于风机右侧,所述的进入罩与风机螺纹相连,所述的壳体位于进入罩右侧,所述的壳体与进入罩焊接相连,所述的循环管位于壳体外壁前端,所述的循环管上端与壳体焊接相连,所述的循环风机位于循环管和壳体之间,所述的循环风机与循环管和壳体焊接相连,所述的检修罩位于壳体顶部中端,所述的检修罩与壳体焊接相连,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位于壳体内部中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封门位于壳体内部左侧后端,所述的第一封门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过滤吸附层位于第一封门前端,所述的第一过滤吸附层与第一封门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封门位于壳体内部右侧后端,所述的第二封门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过滤吸附层位于第二封门前端,所述的第二过滤吸附层与第二封门胶水相连,所述的排出罩位于壳体右侧,所述的排出罩与壳体焊接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进入罩内部还设有第一挡网,所述的第一挡网与进入罩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检修罩内部顶端还设有盖板,所述的盖板一端与检修罩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盖板另一端与检修罩采用锁具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过滤吸附层为活性炭或者沸石分子筛。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过滤吸附层为活性炭或者沸石分子筛。

进一步,所述的排出罩内部还设有第二挡网,所述的第二挡网与排出罩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净化前,工作人员将风机、循环风机以及臭氧发生器与外界电源导线相连,净化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启风机,即废气在风机产生的负压收集作用下通过进入罩流入壳体内部,当废气通过第一过滤吸附层时,通过活性炭或者沸石分子筛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同时,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关闭风机,再开启臭氧发生器,即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利用臭氧对有机物的极强氧化作用降解吸附的有机污染物,将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害的CO2和H2O,此外在臭氧发生器开始运作的同时,工作人员开启循环风机,即通过循环风机吸力的作用,实现壳体内部臭氧的循环流动,促使臭氧深入到第一过滤吸附层和第二过滤吸附层中,最终提高分解被吸附的污染物质,该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首先通过多重过滤吸附机构,能够实现对废气有机污染物的高效过滤吸附,其次通过臭氧发生装置的配合作用,能够对吸附的污染物质进行有效的分解,继而提高了净化效果,最后还能够根据需要,通过对臭氧的补给循环,促使臭氧深入吸附层,最终通过上述,极大的增强了分解效果,利于行业的推广应用,同时,因臭氧发生器为UV紫外线光束发生器,即利用特制的高能高臭氧UV光束照射污染物质,裂解废气如: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硫化物H2S、VOC类,苯、甲苯、二甲苯的分子键,使呈游离状态的单分子被臭氧氧化结合成小分子无害或低害的化合物,如CO2、H2O等,此外,臭氧产生的分子式:UVD→O2=O-+O+=O2+O-O2+O+→O3,污染物质分子裂解转化的过程为:UVD→ H2S=H++H-+S→H+O3S+O3→H2O+SO42-,UVD→CS2=C+O3S-+S++O3→CO2+SO42-,由上述分子式可见,高能紫外线光能将高分子量的恶臭化学物质,裂解为独立的、呈游离状态的污染物原子,再通过分解空气中的氧气,产生性质活跃的正负氧离子,继而生成臭氧,同时将裂解为独立的、呈游离状态的污染物原子通过臭氧的氧化反应,重新聚合成低分子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的后视图。

风机1、进入罩2、壳体3、循环管4、循环风机5、检修罩6、臭氧发生器 7、第一封门8、第一过滤吸附层9、第二封门10、第二过滤吸附层11、排出罩 12、第一挡网201、盖板601、第二挡网12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包括风机1、进入罩2、壳体3、循环管4、循环风机5、检修罩6、臭氧发生器 7、第一封门8、第一过滤吸附层9、第二封门10、第二过滤吸附层11、排出罩 12,所述的进入罩2位于风机1右侧,所述的进入罩2与风机1螺纹相连,所述的壳体3位于进入罩2右侧,所述的壳体3与进入罩2焊接相连,所述的循环管4位于壳体3外壁前端,所述的循环管4上端与壳体3焊接相连,所述的循环风机5位于循环管4和壳体3之间,所述的循环风机5与循环管4和壳体3 焊接相连,所述的检修罩6位于壳体3顶部中端,所述的检修罩6与壳体3焊接相连,所述的臭氧发生器7位于壳体3内部中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7与壳体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封门8位于壳体3内部左侧后端,所述的第一封门8 与壳体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过滤吸附层9位于第一封门8前端,所述的第一过滤吸附层9与第一封门8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封门10位于壳体3内部右侧后端,所述的第二封门10与壳体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过滤吸附层11位于第二封门10前端,所述的第二过滤吸附层11与第二封门10胶水相连,所述的排出罩12位于壳体3右侧,所述的排出罩12与壳体3焊接相连,所述的进入罩2内部还设有第一挡网201,所述的第一挡网201与进入罩2螺纹相连,所述的检修罩6内部顶端还设有盖板601,所述的盖板601一端与检修罩6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盖板601另一端与检修罩6采用锁具相连,所述的第一过滤吸附层9为活性炭或者沸石分子筛,所述的第二过滤吸附层11为活性炭或者沸石分子筛,所述的排出罩12内部还设有第二挡网1201,所述的第二挡网1201与排出罩12螺纹相连。

该一种臭氧光解脱附活性炭废气净化装置,净化前,工作人员将风机1、循环风机5以及臭氧发生器7与外界电源导线相连,净化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启风机1,即废气在风机1产生的负压收集作用下通过进入罩2流入壳体3内部,当废气通过第一过滤吸附层9时,通过活性炭或者沸石分子筛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同时,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关闭风机1,再开启臭氧发生器7,即通过臭氧发生器7产生臭氧,利用臭氧对有机物的极强氧化作用降解吸附的有机污染物,将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害的CO2和H2O,此外在臭氧发生器7开始运作的同时,工作人员开启循环风机5,即通过循环风机5吸力的作用,实现壳体3内部臭氧的循环流动,促使臭氧深入到第一过滤吸附层9 和第二过滤吸附层11中,最终提高分解被吸附的污染物质,同时,因臭氧发生器9为UV紫外线光束发生器,即利用特制的高能高臭氧UV光束照射污染物质,裂解废气如: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硫化物H2S、VOC类,苯、甲苯、二甲苯的分子键,使呈游离状态的单分子被臭氧氧化结合成小分子无害或低害的化合物,如CO2、H2O等,此外,臭氧产生的分子式:UVD→O2=O-+O+=O2+O-O2+O+→O3,污染物质分子裂解转化的过程为:UVD→H2S=H++H-+S→H+O3S+O3→H2O+SO42-,UVD→ CS2=C+O3S-+S++O3→CO2+SO42-,由上述分子式可见,高能紫外线光能将高分子量的恶臭化学物质,裂解为独立的、呈游离状态的污染物原子,再通过分解空气中的氧气,产生性质活跃的正负氧离子,继而生成臭氧,同时将裂解为独立的、呈游离状态的污染物原子通过臭氧的氧化反应,重新聚合成低分子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