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热解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3904发布日期:2018-06-05 19:1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热解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废气热解炉。



背景技术:

工业有机废气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气态污染物,在印刷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主要是由于印刷油墨的使用造成的,特别是印品干燥过程中,占油墨总量70%~80%的有机溶剂挥发产生大量的VOCs。油墨的大量挥发不仅造成了溶剂的浪费,同时也对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如何行之有效的进行有机废气处理成为了现有印刷行业面临的一个新的严峻考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能够处理有机废气的废气热解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气热解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炉体还设置有反应室,所述反应室内设置有若干排管道,相邻两排所述管道首尾相连以形成单向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连通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反应室的下端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火焰可蔓延至所述管道外围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室与燃烧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隔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套筒,所述管道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管道与所述套筒之间形成有让火焰通过的间隙。

进一步的,相邻两排所述管道的底端通过连接管连接,两组相邻的管道和连接管形成U型结构,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避让所述连接管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室的上端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套筒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套筒未与隔板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管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外伸于支撑板上方,相邻两排所述管道的顶端与所述连接管相间设置有混气盒,所述混气盒连通相邻两排管道的所有管道,位于所述进气通道末端的混气盒与排气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通道还连接有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未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热解炉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回流通道设置于反应室的中部,回流通道与左右两侧相邻的进气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包括炉壁,所述反应室与炉壁之间形成有进气腔,所述进气口设置于炉壁上,所述进气口、进气通道、回流通道皆与所述进气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炉壁设置有排烟孔,所述排烟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反应室密封连通的排烟管,所述排烟管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气通道密封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排气管的端部,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排气管之间形成让烟通过的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炉壁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设置有燃烧层和设置于燃烧层下方的通风层,所述燃烧层和通风层之间设置有若干间隙布置的支承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气热解炉,通过燃烧室可使炉内达到热解所需的高温,反应室内设置有多排管道,可对管道的气体进行充分的加热,使其发生较为彻底的热解反应,转变为CO2等对人体无害的气体,达到国家废气排放的标准,大大降低了印刷场合产生的废气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了操作者的健康安全,同时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与隔板和支撑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气热解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设置有进气口2,所述炉体1还设置有反应室3,所述反应室3内设置有若干排管道7,相邻两排所述管道7首尾相连以形成单向的进气通道31,所述进气通道31一端与所述进气口2连通,另一端连通设置有排气口4,所述反应室3的下端设置有燃烧室10,所述燃烧室10的火焰可蔓延至所述管道7外围进行加热。使用时,在燃烧室10添加燃料,使火焰蔓延至管道7的外围对管道7进行加热,使进气通道317内的温度达到废气能够发生热解反应的温度条件,而废气从进气口2进入进气通道31,在高温作用下进行热解反应,生成CO2等一些对人体无害的气体,然后从排气口4排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通道317由若干排管道7所组成,使气体在高温的作用下能停留较长时间,使得热解反应发生较为彻底,且整个热解炉的结构简单,设备成本较低。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热解炉结构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热解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反应室3,所述反应室3内设置有作为热解反应主要场所的进气通道31,所述反应室3与炉体1的炉壁之间设置有进气腔11,所述炉体1的炉壁上设置有进气口2,所述进气通道317和进气口2皆与进气腔11连通,所述进气通道31连通设置有排气口4,所述反应室3的下端设置有燃烧室10,所述燃烧室10的火焰可蔓延至所述管道7外围进行加热。

参照图3至图5,所述反应室3与燃烧室10之间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51,隔板5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51设置有套筒6,所述管道7置于所述套筒6内,所述管道7的直径小于所述套筒6的直径,管道7与套筒6之间形成有让火焰通过的间隙。加热时,燃烧室10的火焰从所述间隙蔓延至管道7的外围进行加热,热量较为集中,加热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气通道31由左右对称的各三排管道7组成,相邻两排所述管道7的底端通过连接管71连接,连接管71与相邻两管道7一体设置,两组相邻的管道7和连接管71形成U型结构,所述套筒6的底部设置有避让所述连接管71的缺口61,所述反应室3的上端还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对应所述套筒6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81,所述套筒6未与隔板5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81连接,所述管道7穿过所述第二通孔81后外伸于支撑板8上方,相邻两排所述管道7的顶端与所述连接管71相间设置有混气盒9,所述混气盒9连通相邻两排管道7的所有管道7,位于所述进气通道31末端的混气盒9与排气口4连通。这样的结构,使得废气从进气口2进入后只能单向的流转,经过曲折往复设置的三排管道7后,从排气口4排出。具体的,废气进入进气通道317时是从每个管道7的端部入口进入,但当到达每排管道7的上方时,会进入混气盒9,同排管道7内的气体在混气盒9混合后再进入下一排的各个管道7,这样即使出现个别管道7加热不均匀的情况,再混合后也会进行热量平均,而后再进入后续管道7,这样的结构更加有效的保障了热解反应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通道31还连接有回流通道32,所述回流通道32未与所述进气通道31连通的一端与进气腔11连通,所述回流通道32设置于反应室3的中部,回流通道32与左右两侧相邻的进气通道31连通。左右两侧的进气通道31中的废气经过热解后会从排气口4排出,但同时也会有部分从回流通道327进入进气腔11,重新进入进气通道31进行热解,使热解反应更加的彻底。

进一步的,所述炉壁设置有排烟孔12,所述排烟孔12内设置有与所述反应室3密封连通的排烟管13,所述排烟管13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气通道31密封连通的排气管41,所述排气口4设置于所述排气管41的端部,所述排烟管13与所述排气管41之间形成让烟通过的空隙。燃烧室10的火焰在燃烧时,首先从隔板5上管道7与套筒6之间的间隙进入,对管道7进行加热,而后从支撑板8上管道7与套筒6之间的间隙蔓延出,对管道7上方的混气盒9等进行加热,产生的烟或废气可从所述空隙排出,这样的结构使得燃烧产生的废气和需要热解的废气分开处理,热解后的废气可单独通往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炉壁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采用金属炉壁的外层粘结有硅胶,用以隔热。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的隔热材料加以代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室10设置有燃烧层和设置于燃烧层下方的通风层,所述燃烧层和通风层之间设置有若干间隙布置的支承棍。本实施例中采用木柴燃烧的方式进行加热,首先木材较为廉价,成本低,其次木材燃烧产生较大的火焰,能够蔓延至反应室3进行加热,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较为匹配。具体的,将木材放在支承棍上进行燃烧,产生的灰烬等掉落至通风层,燃烧层和通风层皆设置有开口,便于加材和对灰烬的清理。

以上具体结构和尺寸数据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