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混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3692发布日期:2018-06-19 20:0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动力混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动力混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混粉设备虽然内部结构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动力配置。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3990446U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电机通过减速机与主动轴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固定在支架的右支杆上,主动轴的一端与Y型三通的竖管外壁固定连接,主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右侧轴承设置在支架的右支杆中,被动轴的一端与Y型三通的竖管外壁固定连接,被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左侧轴承设置在支架的左支杆中,左密封盘安装在Y型三通的左管进料口上,右密封盘安装在Y型三通的右管进料口上,阀门安装在Y型三通的竖管出料口处。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3071421B设计的一种粉料混合装置,粉料桶放在电子称上,电子称连接在计算机上,吸管输入端放在粉料桶中,吸管输入端通过转向阀、吸管与真空送料装置相连通,真空送料装置与混粉机相连通,转向阀与步进电机连接,步进电机由计算机控制。

随着粉末冶金工业的技术发展,粉末制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属粉末在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粉末批次之间无差异,会把不同批次生产的粉末分别储存,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不同批次的粉末取出,进行合批,形成一系列新批次的成分、粒度组成等尽可能相同的产品。在粉末生产过程中,合批会重复出现在生产过程中,如毛粉的合批、半成品粉的合批、成品粉的合批、混合粉的合批等,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设备去满足生产的需求。

目前,混粉装置如上述内容,都是专用装置,将粉末装入一可封闭的筒内,由电动机带动筒体进行低速旋转,以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这些装备工作时间长、人员劳动强度偏大,能耗高,综合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金属粉材自身重力,在螺旋式引导管内,把不同批次的粉末进行自然混合,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无动力混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无动力混粉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合批引导管,在所述合批引导管的上端设有若干个管接口,合批引导管的管壁上设有螺旋引导片;所述的管接口部位连接有粉末引导管。

前述的的无动力混粉装置中,所述的合批引导管垂直竖置或以锐角倾斜放置。

前述的的无动力混粉装置中,所述粉末引导管的管壁上设有导粉旋片。

前述的的无动力混粉装置中,所述的合批引导管管壁上的螺旋引导片为单头螺旋片或多头螺旋片。

前述的的无动力混粉装置中,所述的合批引导管管壁上的螺旋引导片为连续式螺旋片。

前述的的无动力混粉装置中,所述的合批引导管管壁上的螺旋引导片为间断式螺旋片。

前述的的无动力混粉装置中,所述粉末引导管管壁上的导粉旋片为头螺旋片或多头螺旋片。

前述的的无动力混粉装置中,所述的粉末引导管管壁上的导粉旋片为连续式螺旋片或间断式螺旋片。

前述的的无动力混粉装置中,所述合批引导管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管体。

前述的的无动力混粉装置中,所述的粉末引导管上配有流量阀门。

本技术方案利用金属粉末自身重力较大的条件,将不同批次的粉末集中存放于有标识的存贮筒内,然后通过各个粉末引导管流入合批引导管内,在管壁上设有的螺旋引导片特殊结构的作用下,以旋转的方式下降。当粉末到达合批引导管中,被合批管中的螺旋引导片分成上下两层旋转的粉流,并在合批管中与不同批次的粉末相互冲击、碰撞,再次呈螺旋状向下流动,螺旋流动与常规的双锥合批粉末的原理相似,达到混合的目的,在无须动力条件下实现合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避免在粉末合批中粉末出现偏析,完全依靠粉末自身势能在螺旋引导片作用下下降旋转,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省成本;同时本方案即可用于各批次混合粉末和合批,也可用于统一批次粉末经过不同筛分后,精细调节粉末粒度分布;另外该装置还可以进行混合粉末的制备,将不同混合成分放入不同的罐中,最终得到无偏析的混合粉末;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粉末的各项力学性能,从而生产出质量更高的粉末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合批引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粉末引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合批引导管,11.螺旋引导片,12.管接口,2.粉末引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一种无动力混粉装置,由合批引导管1和6支粉末引导管2组成。合批引导管1垂直竖置或以小于30度锐角倾斜放置形式均可。6支粉末引导管2分别连接到贮存不同批次粉末的粉筒上,粉筒底部设有球阀,粉末引导管2上也配有流量阀门。

具体结构如下:在批引导管1的上端一周按圆与圆之间配合的相贯线设有6个管接口12,合批引导管1的内管壁上设有螺旋引导片11,粉末引导管2通过管接口和合批引导管1连接,粉末引导管2的直径小于合批引导管1的三分之一。同理,所述粉末引导管2的内管壁上也设有与螺旋引导片11结构相同的导粉旋片。

实施例一:所述合批引导管1内管壁上的螺旋引导片11为单头螺旋片,粉末引导管2的内管壁上也设有单头螺旋片。

实施例二:所述合批引导管1内管壁上的螺旋引导片11为多头螺旋片,粉末引导管2的内管壁上也设有多头螺旋片。

实施例三:所述合批引导管1内管壁上的螺旋引导片11为多头螺旋片,粉末引导管2的内管壁上设有单头螺旋片。

实施例四:合批引导管1内管壁上的螺旋引导片11为连续式螺旋片;粉末引导管2管壁上的导粉旋片也为连续式螺旋片。

实施例五:合批引导管1管壁上的螺旋引导片11为间断式螺旋片;粉末引导管2内管壁上的导粉旋片也为间断式螺旋片。

另外,根据不同粉材的性质,合批引导管1可设计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管体。

使用时,将不同批次的粉末分别贮存在不同的粉筒中,打开可以控制流量的球阀,不同批次的粉末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粉末引导管2呈螺旋状向下流动。当粉末到达合批引导管1中,被合批引导管1中的螺旋引导片11分成上下两层旋转粉流,在合批引导管1中与不同批次的粉末相互冲击、碰撞,再次呈螺旋状向下流动,达到混合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