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6175发布日期:2018-07-13 16:5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煤窑、砖窑或焚烧厂等灰尘量较大场所的除尘,且灰尘热量较高,一般采用湿式除尘技术进行除尘,现有的湿式除尘技术主要是将能量较高的含尘气体通入除尘设备的洗涤液中,然后进行除雾处理即可进入后续环节,但是该含尘气体能量较高,且洗涤液的流动性不佳,含尘气体与洗涤液的不能充分混合,除尘效果较差,相关除尘设备的温度也较高,即对设备的耐用性有很大挑战;此外,因该含尘气体量大,在处理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气体上蹿的现象,对设备造成损坏;另外,该洗涤用水没有合理的进行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即是在上述技术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除尘装置,盘管的设置有效降低气流的上蹿的风险,并可有效增长该含尘气体与罐体内液体的作用时间,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包括罐体和位于罐体内的气流调控机构,所述气流调控机构包括圆盘、均布于圆盘上的若干气流孔、和位于圆盘上的气流调控驱动部件和气流调控从动部件,所述气流调控驱动部件位于所述圆盘中部的上方,所述圆盘上设有若干用于容纳所述气流调控从动部件的通槽;

所述气流调控从动部件包括拉框和若干转动板,所述拉框位于所述通槽限定的纵向空间内,若干所述转动板在所述通槽内一字排开,所述转动板中部通过固定轴与所述通槽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上部通过固定轴与所述拉框内侧壁转动连接;

所述气流调控驱动部件包括固定柱、环套和驱动臂,所述固定柱底面与所述圆盘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套套设于所述固定柱外围,并可相对所述固定柱上下移动,所述环套外围环向均布有若干固定轴,所述驱动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与某一所述气流调控从动部件的拉框端部转动连接,每一所述驱动臂对应一所述气流调控从动部件。

进一步,所述环套上部设有固定吊环,该吊环受外力驱动,并带动所述环套相对所述固定柱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罐体下部设有气体入口,所述罐体顶部设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入口连接一钢制盘管,所述盘管上均布有通孔,所述盘管位于所述罐体内液面以下。

进一步,所述气流调控机构位于所述盘管的正上方,喷淋机构位于所述气流调控机构的正上方,所述喷淋机构的喷嘴开口朝下设置。

进一步,还设有折流板除雾器,该除雾器位于所述喷淋机构上方。

进一步,所述罐体底部为倒锥形结构,所述罐体底部设有罐体出水口,该罐体出水口与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顺次连接,所述二级沉淀池与罐体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一级沉淀池内设有一斜置的折流板,该折流板由若干斜面和平面连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一级沉淀池顶部设有若干斜置的沉淀池入水管,该沉淀池入水管朝向所述折流板的斜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公开一种除尘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下部设有气体入口,所述罐体顶部设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入口连接一钢制盘管,所述盘管上均布有通孔,所述盘管位于所述罐体内液面以下,所述罐体底部为倒锥形结构,所述罐体底部设有罐体出水口,该罐体出水口与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顺次连接,所述二级沉淀池与罐体进水口连通,该钢制盘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罐体出水口的上方。

进一步,该罐体还包括喷淋机构和位于所述喷淋机构上方的除雾器,所述喷淋机构的喷嘴开口朝下,所述除雾器为折流板除雾器。

进一步,所述一级沉淀池内设有一斜置的折流板,该折流板设有若干集淤平台。

进一步,所述一级沉淀池顶部设有若干斜置的沉淀池入水管,该沉淀池入水管朝向所述折流板设置。

进一步,所述盘管的盘旋圈数为3-5圈。

进一步,所述罐体内还设有气流调控机构,所述气流调控机构位于所述盘管和所述喷淋机构之间,所述气流调控机构包括圆盘、均布于圆盘上的若干气流孔、和位于圆盘上的气流调控驱动部件和气流调控从动部件,所述气流调控驱动部件位于所述圆盘中部的上方,所述圆盘上设有若干用于容纳所述气流调控从动部件的通槽。

进一步,所述气流调控从动部件包括拉框和若干转动板,所述拉框位于所述通槽限定的纵向空间内,若干所述转动板在所述通槽内一字排开,所述转动板中部通过固定轴与所述通槽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上部通过固定轴与所述拉框内侧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气流调控驱动部件包括固定柱、环套和驱动臂,所述固定柱底面与所述圆盘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套套设于所述固定柱外围,并可相对所述固定柱上下移动,所述环套外围环向均布有若干固定轴,所述驱动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与某一所述气流调控从动部件的拉框端部转动连接,每一所述驱动臂对应一所述气流调控从动部件。

进一步,所述环套上部设有固定吊环,该吊环受外力驱动,并带动所述环套相对所述固定柱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盘管的设置有效降低气流的上蹿的风险,且盘管为大口径无堵塞钢制结构,使得含尘气体能迅速与罐体内液体混合,且该盘管盘至罐体下部,可有效增长该含尘气体与罐体内液体的作用时间,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2)气流调控机构可根据对压力表及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分析,人为调控气流通达开口大小,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3)罐体内洗涤液可顺次通过两级沉淀池后回流到该罐体内再次利用,其中一级沉淀池内的折流板可实现水泥的快速分离,为洗涤液的回收利用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除尘设备污水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除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除尘设备内的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5为实施例中除尘设备内的气流调控机构在不同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罐体,11、气体入口,12、气体出口,13、罐体出水口,14、罐体入水口2、盘管,21、通孔,22、盘管出口,3、气流调控机构,31、圆盘,32、气流孔,33、固定柱,34、环套,35、驱动臂,36、拉框,37、转动板,4、喷淋机构,5、除雾器,6、一级沉淀池,61、折流板,611、斜面,612、平面,62、沉淀池入水管,7、二级沉淀池。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除尘装置,主要用于煤窑、砖窑或焚烧厂等灰尘量较大场所的除尘,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内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钢制盘管2、气流调控机构3、喷淋机构4和折流板除雾器5,含尘气体由气体入口11进入盘管2内,并通过盘管2上的通孔21及盘管出口22进入罐体内的石灰石悬浮液中,该石灰石悬浮液主要可除掉气体中的SO2及大颗粒灰尘,经洗涤后的气体通过气流调控机构3后再经过喷淋机构4的喷淋以进一步除尘,最后经过除雾器5以进一步除雾除硫,之后通过位于罐体顶部的气体出口12进入下一步处理环节。

因煤窑、砖窑或焚烧厂的灰尘的热量很高,因此,罐体内液体要为流动活水以降低处理设备的温度,并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为使该活水得到循环利用,该罐体与一级沉淀池6及二级沉淀池7顺次连接。即罐体内液体可顺次通过该两级沉淀池后回流到该罐体内再次利用,当然,该重新利用的液体中需要再次加入适量的石灰石悬浮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盘管2为大口径无堵塞钢制结构,使得含尘气体能迅速与罐体内液体混合,且该盘管2盘至罐体1下部,可有效增长该含尘气体与罐体1内液体的作用时间,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另外,通过大量的实验,该盘管2至少要盘旋3-5圈为宜,该圈数范围可以有效降低盘管内气体的温度,并折损气流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因煤窑、砖窑或焚烧厂等灰尘量较大,为防止气体上蹿给罐体及罐体内其他机构造成冲击,特别额外设计固设于罐体1内部的气流调控机构3,该气流调控机构3为机械驱动,包括圆盘31、均布于圆盘上的若干气流孔32、和位于圆盘上的气流调控驱动部件和气流调控从动部件,所述气流调控驱动部件位于所述圆盘中部的上方,所述圆盘上设有若干用于容纳所述气流调控从动部件的通槽;

所述气流调控从动部件包括拉框36和若干转动板37,所述拉框36位于所述通槽限定的纵向空间内,若干所述转动板37在所述通槽内一字排开,所述转动板37中部通过固定轴与所述通槽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37上部通过固定轴与所述拉框36内侧壁转动连接;

所述气流调控驱动部件包括固定柱33、环套34和驱动臂35,所述固定柱33底面与所述圆盘31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套34套设于所述固定柱33外围,并可相对所述固定柱33上下移动,所述环套34外围环向均布有若干固定轴,所述驱动臂35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臂35的另一端与某一所述气流调控从动部件的拉框36端部转动连接,每一所述驱动臂35对应一所述气流调控从动部件。

所述环套上部设有固定吊环,该吊环受电动葫芦驱动,并带动所述环套相对所述固定柱上下移动。

当气流量较大时,所述环套的底面与所述圆盘中部抵接,相邻两块所述转动板搭接,气流无法由该转动板间通过,只能由圆盘的气流孔通过,该气流孔可孔径有限,可有限限制气流上升的速度,并保证气流下一步的除雾效果;随着气流量逐渐变小,所述环套相对所述固定柱向上移动至所述固定柱中部,相邻两块所述转动板之间的气流通道随之变大,即气流不仅可由气流孔通过,亦可通过气流通道通过。

该环套的位置可根据对压力表及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分析人为调控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罐体1底部为倒锥形结构,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罐体出水口13,该罐体出水口13与一级沉淀池6和二级沉淀池7顺次连接,所述二级沉淀池7与罐体进水口14连通。

其中,所述一级沉淀池6内设有一斜置的折流板61,该折流板由若干斜面611及平面612连接而成。所述一级沉淀池6顶部设有若干斜置的沉淀池入水管62,该沉淀池入水管吹水口朝向所述折流板61的斜面设置。

当沉淀池入水管的水流与该折流板的斜面撞击时,由于水珠及淤泥的惯性作用,水珠会很快的由折流板的斜面反弹,而淤泥则顺着斜面下滑至折流板的平面部分,可快速实现水泥分离,折流板的平面部分慢慢会成为集淤平台。

该一级沉淀池中的水流入二级沉淀池7进行静置沉淀后,即可返回罐体内循环利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