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管与扭力管点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8673发布日期:2018-07-27 18:34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检查制造用工装,尤其是一种OCT导管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工装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OCT管制造用弹簧管与扭力管点胶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内断层成像系统配合成像导管设计用于对直径>1.5mm的血管的成像,实现对管腔直径、面积的精确测量,对血管壁及血管内植入物结构的成像,进而辨别斑块性质和用于血管内植入物(支架、滤器、弹簧圈等)的评价。

血管内断层成像系统是基于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结合成像导管的系统,OCT技术作为继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与IVUS相比,OCT极高的分辨率使其在评价易损斑块、指导支架植入,尤其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冠状动脉介入指南中对IVUS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应用的推荐等级为IIa,而对OCT的推荐等级因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尚未确立。2012年,CLI-OPCI研究表明,与单纯造影指导的PCI治疗相比,OCT指导下的PCI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随后,在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稳定型冠心病管理指南中,OCT对于评估病变特征及优化支架植入过程均列为IIb级推荐(证据水平为B级),总体证据水平等同于IVUS。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SC/EACTS)心肌再血管化指南中,将OCT对优化PCI的推荐等级提升到与IVUS等同的IIa级推荐。2015年发表的ILUMIEN I研究表明PCI术前和/或术后行OCT检查可影响术者的介入治疗策略。ILUMIEN II研究结果表明OCT 在指导支架膨胀方面不劣于IVUS。随着 OCT 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更多前瞻性研究数据的公布,OCT在冠心病介入诊疗领域中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升。

在OCT导管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弹簧管和扭力管进行点胶固化,点胶时要保证弹簧管和扭力管同心。为此必须通过设计相应的工装才能保证弹簧管和扭力管的高效准确点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OTC导管制造的需要,设计一种OCT管制造用弹簧管与扭力管点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弹簧管与扭力管点胶固定装置,它包括底板1,底板的一端设有挡块11,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上安装有导轨2,升降台底座3安装在所述的导轨2上并能在导轨2上左右移动;升降台4通过升降机构5安装在升降台底座3上,升降台4上设有两个凸台6,两个凸台6之间安装有反光板7,在两个凸台上分别加工有放置弹簧管和扭力管的同心槽8;在两个凸台6上均安装有用于固定弹簧管或扭力管的吸合盖板9。

所述的升降台底座3上安装有左右位移锁紧旋钮12。

所述的升降机构5由主动伞齿轮501、从动伞齿轮502,同轴齿轮503,齿带504、从动齿轮505和螺旋轴506组成,主动伞齿轮501连接有驱动旋杆507,它带动从动伞齿轮502转动,从动伞齿轮502带动同轴齿轮503转动,同轴齿轮603带动齿带504移动从而逞动从动齿轮505转动,从动齿轮505带动同轴的螺旋轴506转动从而带动旋装在螺旋轴506上的升降台上升或下降。

所述的升降台4上还安装有上下位移锁紧旋钮10,锁紧旋钮10顶紧从动伞齿轮轴实现对从动齿轮运动的控制,进而实现对升降台上下移动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能保证点胶的准确性,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

一种OCT管制造用弹簧管与扭力管点胶装置,它包括底板1,底板的一端设有挡块11,如图1所示,所述的底板上安装有导轨2,升降台底座3安装在所述的导轨2上并能在导轨2上左右移动(图3);升降台4通过图2所示的升降机构5安装在升降台底座3上,升降台4上设有两个凸台6,两个凸台6之间安装有反光板7,在两个凸台上分别加工有放置弹簧管和扭力管的同心槽8;在两个凸台6上均安装有用于固定弹簧管或扭力管的吸合盖板9。所述的升降台底座3上安装有左右位移锁紧旋钮12。所述的升降机构5由主动伞齿轮501、从动伞齿轮502,同轴齿轮503,齿带504、从动齿轮505和螺旋轴506组成,主动伞齿轮501连接有驱动旋杆507,它带动从动伞齿轮502转动,从动伞齿轮502带动同轴齿轮503转动,同轴齿轮603带动齿带504移动从而逞动从动齿轮505转动,从动齿轮505带动同轴的螺旋轴506转动从而带动旋装在螺旋轴506上的升降台上升或下降。所述的升降台4上还安装有上下位移锁紧旋钮10,锁紧旋钮10顶紧从动伞齿轮轴实现对从动齿轮运动的控制,进而实现对升降台上下移动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点胶位置位于异孔同心槽中间,反射镜上方;同心槽尺寸迎合两侧管材不同尺寸,吸合盖板盖上后,扭力管与弹簧管被固定,同时两管处于同心位置;反射镜用于反射光线(点胶位置正上方垂直射下的紫外光线),使点胶背光处也能固化,固化更均匀;升降平台内部采用螺旋锥齿轮传送结构,通过上下位移调节旋钮控制上下移动,并通过螺杆上的刻度尺记录行程,通过锁紧旋钮固定位置;背部为左右位移锁紧旋钮,升降平台通过导轨槽左右滑动,通过左右位移锁紧旋钮固定其位置。本实用新型能提高产品生产的可靠性与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