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制冷双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0804发布日期:2018-11-09 17:5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制冷双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体过滤领域的一种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双制冷双过滤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在医药、化工、轻工、饮品等行业液体过滤中,市场上的冷冻过滤机组单一功能冷冻与过滤连体实现被滤液体在低温下完成过滤,多功能资源不能实现造成浪费;由于冷冻过滤机组设备是多元件组合,不是易损件的设备元件卖家与买家通常不备用,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设备单一元件故障就会造成整套机组停机,必须等到故障排除后才能生产,有的设备元件需要维修或更换,但维修或采购周期都要1周~3个月,这样就耽误生产了,如提高效率发挥更多功能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双制冷双过滤装置,该装置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冷冻过滤装置的一备一用,且部分同型元件可以替用,实现1+1大于2的价值。

所述一种双制冷双过滤装置,包括:z8制冷系统、z8z制冷系统、a冷却水循环系统、aa冷却水循环系统、b冷却水循环系统、bb冷却水循环系统、c冷却水循环系统、cc冷却水循环系统、a冷媒循环系统、aa冷媒循环系统、b冷媒循环系统、bb冷媒循环系统、c冷媒循环系统、cc冷媒循环系统、a冷进液系统、aa冷进液系统、b冷进液系统、bb冷进液系统、c冷进液系统、cc冷进液系统、a滤挂土系统、aa滤挂土系统、b滤挂土系统、bb滤挂土系统、c滤挂土系统、cc滤挂土系统、a大循环降温系统、aa大循环降温系统、b大循环降温系统、bb大循环降温系统、c大循环降温系统、cc大循环降温系统、a冷冻过滤系统、aa冷冻过滤系统、b冷冻过滤系统、bb冷冻过滤系统、c冷冻过滤系统、cc冷冻过滤系统、d常进液系统、dd常进液系统、e常进液系统、ee常进液系统、f常进液系统、ff常进液系统、g常进液系统、gg常进液系统、d常温过滤系统、dd常温过滤系统、e常温过滤系统、ee常温过滤系统、f常温过滤系统、ff常温过滤系统、g常温过滤系统、gg常温过滤系统、a添加系统、aa添加系统、b添加系统、bb添加系统。

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b2阀、b4阀、z12冷却塔、b1阀、g6冷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z8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出口连接形成a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b2b阀、b4b阀、z12z冷却塔、b1b阀、g6g冷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z8z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出口连接形成aa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b6阀、b3阀、z11交换器、e6阀、所述b4阀、所述z12冷却塔、所述b1阀、所述g6冷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z8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出口连接形成b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b6b阀、b3b阀、z11z交换器、e6e阀、所述b4b阀、所述z12z冷却塔、所述b1b阀、所述g6g冷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z8z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出口连接形成bb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c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所述b6阀、b7阀、所述b3b阀、所述z11z交换器、所述e6e阀、b5阀、所述b4阀、所述z12冷却塔、所述b1阀、所述g6冷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z8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出口连接形成c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cc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所述b6b阀、所述b7阀、所述b3阀、所述z11交换器、所述e6阀、所述b5阀、所述b4b阀、所述z12z冷却塔、所述b1b阀、所述g6g冷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z8z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出口连接形成cc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a冷媒循环系统包括:a1阀、z9冷媒罐、a2阀、g7冷媒泵、a3阀、z3交换器、a4阀、a7阀通过管道与所述z8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出口连接形成a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aa冷媒循环系统包括:a1a阀、z9z冷媒罐、a2a阀、g7g冷媒泵、a3a阀、z3z交换器、a4a阀、a7a阀通过管道与所述z8z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出口连接形成aa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b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所述a1阀、所述z9冷媒罐、所述a2阀、所述g7冷媒泵、a5阀、z10交换器、a6阀、所述a7阀通过管道与所述z8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出口连接形成b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bb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所述a1a阀、所述z9z冷媒罐、所述a2a阀、所述g7g冷媒泵、a8阀、所述a5阀、所述z10交换器、所述a6阀、b8阀、所述a7a阀通过管道与所述z8z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出口连接形成bb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c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所述a1阀、所述z9冷媒罐、所述a2阀、所述g7冷媒泵、所述a8阀、所述a3a阀、所述z3z交换器、所述a4a阀、所述b8阀、所述a7阀通过管道与所述z8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出口连接形成c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cc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所述a1a阀、所述z9z冷媒罐、所述a2a阀、所述g7g冷媒泵、所述a8阀、所述a3阀、所述z3交换器、所述a4阀、所述b8阀、所述a7a阀通过管道与所述z8z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出口连接形成cc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a冷进液系统包括:z1护滤器、c1阀、g1泵、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c2阀、a9阀、g2泵、z4过滤机、c3阀、e5阀、z5搅拌罐、c4阀、g3泵、z6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冷进液回路;

所述aa冷进液系统包括:z1z护滤器、c1c阀、g1g泵、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c2c阀、a9a阀、g2g泵、z4z过滤机、c3c阀、e5e阀、z5z搅拌罐、c4c阀、g3g泵、z6z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a冷进液回路;

所述b冷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c1阀、所述g1泵、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冷进液回路;

所述bb冷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c1c阀、所述g1g泵、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b冷进液回路;

所述c冷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c1阀、所述g1泵、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d2阀、m7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d5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c冷进液回路;

所述cc冷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c1c阀、所述g1g泵、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d2d阀、m7m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d5d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cc冷进液回路;

所述a滤挂土系统包括:c8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所述z4过滤机预涂助滤剂循环回路;

所述aa滤挂土系统包括:c8c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所述z4z过滤机预涂助滤剂循环回路;

所述b滤挂土系统包括:d8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所述d5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所述z6过滤机预涂助滤剂循环回路;

所述bb滤挂土系统包括:d8d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所述d5d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所述z6z过滤机预涂助滤剂循环回路;

所述c滤挂土系统包括:c7阀、g4泵、z7过滤机、e4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所述z7过滤机预涂助滤剂循环回路;

所述cc滤挂土系统包括:c7c阀、g4g泵、z7z过滤机、e4e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所述z7z过滤机预涂助滤剂循环回路;

所述a大循环降温系统包括:e1阀、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c4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c5阀、所述z2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大循环降温回路;

所述aa大循环降温系统包括:e1e阀、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c4c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c5c阀、所述z2z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a大循环降温回路;

所述b大循环降温系统包括:所述e1阀、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f1阀、所述z2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大循环降温回路;

所述bb大循环降温系统包括:所述e1e阀、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f1f阀、所述z2z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b大循环降温回路;

所述c大循环降温系统包括:所述e1阀、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d2阀、所述m7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所述c5阀、所述z2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c大循环降温回路;

所述cc大循环降温系统包括:所述e1e阀、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d2d阀、所述m7m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所述c5c阀、所述z2z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cc大循环降温回路;

所述a冷冻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c1阀、所述g1泵、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c4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所述c5阀、所述z2交换器、所述g4泵、所述z7过滤机、c6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冷冻过滤回路;

所述aa冷冻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c1c阀、所述g1g泵、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c4c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所述c5c阀、所述z2z交换器、所述g4g泵、所述z7z过滤机、c6c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a冷冻过滤回路;

所述b冷冻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c1阀、所述g1泵、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f1阀、所述z2交换器、所述g4泵、所述z7过滤机、所述c6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冷冻过滤回路;

所述bb冷冻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c1c阀、所述g1g泵、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f1f阀、所述z2z交换器、所述g4g泵、所述z7z过滤机、所述c6c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b冷冻过滤回路;

所述c冷冻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c1阀、所述g1泵、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d2阀、所述m7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所述c5阀、所述z2交换器、所述g4泵、所述z7过滤机、所述c6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c冷冻过滤回路;

所述cc冷冻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c1c阀、所述g1g泵、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d2d阀、所述m7m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所述c5c阀、所述z2z交换器、所述g4g泵、所述z7z过滤机、所述c6c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cc冷冻过滤回路;

所述d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d1阀、所述d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所述c4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d常进液回路;

所述dd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d1d阀、所述d2d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所述c4c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dd常进液回路;

所述e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所述d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过管道连接形成e常进液回路;

所述ee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所述d2d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过管道连接形成ee常进液回路;

所述f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所述m7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所述d5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f常进液回路;

所述ff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所述m7m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所述d5d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ff常进液回路;

所述g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f2阀、所述g4泵、所述z7过滤机、所述e4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g常进液回路;

所述gg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f2f阀、所述g4g泵、所述z7z过滤机、所述e4e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gg常进液回路;

所述d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所述d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c4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d4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d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dd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所述d2d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c4c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d4d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dd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e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所述d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d3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e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ee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所述d2d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d3d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ee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f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所述m7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所述d4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f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ff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所述m7m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所述d4d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ff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g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所述f2阀、所述g4泵、所述z7过滤机、所述c6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g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gg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所述f2f阀、所述g4g泵、所述z7z过滤机、所述c6c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gg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a添加系统包括:所述z5搅拌罐、g5添加泵、d6阀、所述z4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添加回路;

所述aa添加系统包括:所述z5z搅拌罐、g5g添加泵、d6d阀、所述z4z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a添加回路;

所述b添加系统包括:所述z5搅拌罐、所述g5添加泵、d7阀、所述z6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添加回路。

所述bb添加系统包括:所述z5z搅拌罐、所述g5g添加泵、d7d阀、所述z6z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b添加回路。

本发明可分别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操作工艺实现,冷冻过滤、常温过滤、速冷交换、速热交换等工序使用是根据需求选择,下面介绍操作工艺,在执行每一项系统前、所有系统都是关闭状态均已达到待运行要求,执行系统中的泵元件启闭根据设计者设计需求(有的执行系统中个别泵属关闭状态成管道通路),所有元件不代表都有启闭功能如交换器、过滤机等。因设备操作程序较多,如有个别环节公知技术没有写入专利里,由设计者解释,如排气阀管道、甩土装置等。

执行所述z11交换器速热交换操作:启动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a冷媒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之后被交换的液体通过管道启动g10泵送入所述z11交换器进行交换,实现所述z11交换器速热交换工艺;或启动所述cc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a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之后被交换的液体通过管道启动所述g10泵送入所述z11交换器进行交换,实现所述z11交换器速热交换工艺。

执行所述z11z交换器速热交换操作:启动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aa冷媒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媒循环系统、或所述c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之后被交换的液体通过管道启动g10g泵送入所述z11z交换器进行交换,实现所述z11z交换器速热交换工艺;或启动所述c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a冷媒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之后被交换的液体通过管道启动所述g10g泵送入所述z11z交换器进行交换,实现所述z11z交换器速热交换工艺。

执行所述z10交换器速冷交换操作: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b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之后被交换的液体通过管道启动g8泵送入所述z10交换器进行交换,实现所述z10交换器速冷交换工艺;或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bb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之后被交换的液体通过管道启动所述g8泵送入所述z10交换器进行交换,实现所述z10交换器速冷交换工艺。

执行所述a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a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a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a二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a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c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a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b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b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a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b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b二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b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a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c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b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c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c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b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c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b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c二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c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b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c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c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b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d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d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d常温过滤系统和所述a添加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e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e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e常温过滤系统和所述a添加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f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f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f常温过滤系统和所述b添加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g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g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c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7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g常温过滤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aa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aa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a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a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a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aa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aa二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aa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a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a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aa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bb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bb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aa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a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b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b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bb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bb二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bb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aa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b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b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bb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cc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cc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bb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a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c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c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cc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bb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cc二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cc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bb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c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c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cc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bb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dd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dd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dd常温过滤系统和所述aa添加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ee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ee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ee常温过滤系统和所述aa添加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ff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ff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ff常温过滤系统和所述bb添加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gg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gg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cc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7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gg常温过滤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b2阀、b2b阀、b4阀、b4b阀、z12冷却塔、z12z冷却塔、b1阀、b1b阀、g6冷却泵、g6g冷却泵、b6阀、b6b阀、b3阀、b3b阀、z11交换器、z11z交换器、e6阀、e6e阀、b7阀、b5阀、a1阀、a1a阀、z9冷媒罐、z9z冷媒罐、a2阀、a2a阀、g7冷媒泵、g7g冷媒泵、a3阀、a3a阀、z3交换器、z3z交换器、a4阀、a4a阀、a7阀、a7a阀、a5阀、z10交换器、a6阀、a8阀、b8阀、z1护滤器、z1z护滤器、c1阀、c1c阀、g1泵、g1g泵、z2交换器、z2z交换器、c2阀、c2c阀、a9阀、a9a阀、g2泵、g2g泵、z4过滤机、z4z过滤机、c3阀、c3c阀、e5阀、e5e阀、z5搅拌罐、z5z搅拌罐、c4阀、c4c阀、g3泵、g3g泵、z6过滤机、z6z过滤机、d2阀、d2d阀、m7阀、m7m阀、d5阀、d5d阀、c8阀、c8c阀、d8阀、d8d阀、c7阀、c7c阀、g4泵、g4g泵、z7过滤机、z7z过滤机、e4阀、e4e阀、e1阀、e1e阀、c5阀、c5c阀、f1阀、f1f阀、c6阀、c6c阀、d1阀、d1d阀、f2阀、f2f阀、d4阀、d4d阀、d3阀、d3d阀、g5添加泵、g5g添加泵、d6阀、d6d阀、d7阀、d7d阀、g8泵、g10泵、g10g泵、z8制冷系统、z8z制冷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上述发明内容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照图1,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双制冷双过滤装置,该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冷冻过滤装置的一备一用,且部分同型元件可以替用,实现1+1大于2的价值。

所述一种双制冷双过滤装置,包括:z8制冷系统、z8z制冷系统、a冷却水循环系统、aa冷却水循环系统、b冷却水循环系统、bb冷却水循环系统、c冷却水循环系统、cc冷却水循环系统、a冷媒循环系统、aa冷媒循环系统、b冷媒循环系统、bb冷媒循环系统、c冷媒循环系统、cc冷媒循环系统、a冷进液系统、aa冷进液系统、b冷进液系统、bb冷进液系统、c冷进液系统、cc冷进液系统、a滤挂土系统、aa滤挂土系统、b滤挂土系统、bb滤挂土系统、c滤挂土系统、cc滤挂土系统、a大循环降温系统、aa大循环降温系统、b大循环降温系统、bb大循环降温系统、c大循环降温系统、cc大循环降温系统、a冷冻过滤系统、aa冷冻过滤系统、b冷冻过滤系统、bb冷冻过滤系统、c冷冻过滤系统、cc冷冻过滤系统、d常进液系统、dd常进液系统、e常进液系统、ee常进液系统、f常进液系统、ff常进液系统、g常进液系统、gg常进液系统、d常温过滤系统、dd常温过滤系统、e常温过滤系统、ee常温过滤系统、f常温过滤系统、ff常温过滤系统、g常温过滤系统、gg常温过滤系统、a添加系统、aa添加系统、b添加系统、bb添加系统。

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b2阀、b4阀、z12冷却塔、b1阀、g6冷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z8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出口连接形成a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b2b阀、b4b阀、z12z冷却塔、b1b阀、g6g冷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z8z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出口连接形成aa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b6阀、b3阀、z11交换器、e6阀、所述b4阀、所述z12冷却塔、所述b1阀、所述g6冷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z8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出口连接形成b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b6b阀、b3b阀、z11z交换器、e6e阀、所述b4b阀、所述z12z冷却塔、所述b1b阀、所述g6g冷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z8z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出口连接形成bb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c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所述b6阀、b7阀、所述b3b阀、所述z11z交换器、所述e6e阀、b5阀、所述b4阀、所述z12冷却塔、所述b1阀、所述g6冷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z8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出口连接形成c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cc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所述b6b阀、所述b7阀、所述b3阀、所述z11交换器、所述e6阀、所述b5阀、所述b4b阀、所述z12z冷却塔、所述b1b阀、所述g6g冷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z8z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出口连接形成cc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a冷媒循环系统包括:a1阀、z9冷媒罐、a2阀、g7冷媒泵、a3阀、z3交换器、a4阀、a7阀通过管道与所述z8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出口连接形成a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aa冷媒循环系统包括:a1a阀、z9z冷媒罐、a2a阀、g7g冷媒泵、a3a阀、z3z交换器、a4a阀、a7a阀通过管道与所述z8z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出口连接形成aa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b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所述a1阀、所述z9冷媒罐、所述a2阀、所述g7冷媒泵、a5阀、z10交换器、a6阀、所述a7阀通过管道与所述z8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出口连接形成b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bb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所述a1a阀、所述z9z冷媒罐、所述a2a阀、所述g7g冷媒泵、a8阀、所述a5阀、所述z10交换器、所述a6阀、b8阀、所述a7a阀通过管道与所述z8z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出口连接形成bb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c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所述a1阀、所述z9冷媒罐、所述a2阀、所述g7冷媒泵、所述a8阀、所述a3a阀、所述z3z交换器、所述a4a阀、所述b8阀、所述a7阀通过管道与所述z8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出口连接形成c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cc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所述a1a阀、所述z9z冷媒罐、所述a2a阀、所述g7g冷媒泵、所述a8阀、所述a3阀、所述z3交换器、所述a4阀、所述b8阀、所述a7a阀通过管道与所述z8z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出口连接形成cc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a冷进液系统包括:z1护滤器、c1阀、g1泵、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c2阀、a9阀、g2泵、z4过滤机、c3阀、e5阀、z5搅拌罐、c4阀、g3泵、z6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冷进液回路;

所述aa冷进液系统包括:z1z护滤器、c1c阀、g1g泵、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c2c阀、a9a阀、g2g泵、z4z过滤机、c3c阀、e5e阀、z5z搅拌罐、c4c阀、g3g泵、z6z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a冷进液回路;

所述b冷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c1阀、所述g1泵、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冷进液回路;

所述bb冷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c1c阀、所述g1g泵、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b冷进液回路;

所述c冷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c1阀、所述g1泵、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d2阀、m7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d5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c冷进液回路;

所述cc冷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c1c阀、所述g1g泵、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d2d阀、m7m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d5d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cc冷进液回路;

所述a滤挂土系统包括:c8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所述z4过滤机预涂助滤剂循环回路;

所述aa滤挂土系统包括:c8c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所述z4z过滤机预涂助滤剂循环回路;

所述b滤挂土系统包括:d8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所述d5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所述z6过滤机预涂助滤剂循环回路;

所述bb滤挂土系统包括:d8d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所述d5d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所述z6z过滤机预涂助滤剂循环回路;

所述c滤挂土系统包括:c7阀、g4泵、z7过滤机、e4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所述z7过滤机预涂助滤剂循环回路;

所述cc滤挂土系统包括:c7c阀、g4g泵、z7z过滤机、e4e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所述z7z过滤机预涂助滤剂循环回路;

所述a大循环降温系统包括:e1阀、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c4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c5阀、所述z2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大循环降温回路;

所述aa大循环降温系统包括:e1e阀、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c4c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c5c阀、所述z2z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a大循环降温回路;

所述b大循环降温系统包括:所述e1阀、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f1阀、所述z2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大循环降温回路;

所述bb大循环降温系统包括:所述e1e阀、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f1f阀、所述z2z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b大循环降温回路;

所述c大循环降温系统包括:所述e1阀、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d2阀、所述m7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所述c5阀、所述z2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c大循环降温回路;

所述cc大循环降温系统包括:所述e1e阀、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d2d阀、所述m7m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所述c5c阀、所述z2z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cc大循环降温回路;

所述a冷冻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c1阀、所述g1泵、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c4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所述c5阀、所述z2交换器、所述g4泵、所述z7过滤机、c6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冷冻过滤回路;

所述aa冷冻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c1c阀、所述g1g泵、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c4c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所述c5c阀、所述z2z交换器、所述g4g泵、所述z7z过滤机、c6c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a冷冻过滤回路;

所述b冷冻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c1阀、所述g1泵、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f1阀、所述z2交换器、所述g4泵、所述z7过滤机、所述c6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冷冻过滤回路;

所述bb冷冻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c1c阀、所述g1g泵、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f1f阀、所述z2z交换器、所述g4g泵、所述z7z过滤机、所述c6c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b冷冻过滤回路;

所述c冷冻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c1阀、所述g1泵、所述z2交换器、所述z3交换器、所述c2阀、所述d2阀、所述m7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所述c5阀、所述z2交换器、所述g4泵、所述z7过滤机、所述c6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c冷冻过滤回路;

所述cc冷冻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c1c阀、所述g1g泵、所述z2z交换器、所述z3z交换器、所述c2c阀、所述d2d阀、所述m7m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所述c5c阀、所述z2z交换器、所述g4g泵、所述z7z过滤机、所述c6c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cc冷冻过滤回路;

所述d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d1阀、所述d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所述c4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d常进液回路;

所述dd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d1d阀、所述d2d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所述c4c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dd常进液回路;

所述e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所述d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过管道连接形成e常进液回路;

所述ee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所述d2d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过管道连接形成ee常进液回路;

所述f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所述m7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所述d5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f常进液回路;

所述ff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所述m7m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所述d5d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ff常进液回路;

所述g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f2阀、所述g4泵、所述z7过滤机、所述e4阀、所述e5阀、所述z5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g常进液回路;

所述gg常进液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f2f阀、所述g4g泵、所述z7z过滤机、所述e4e阀、所述e5e阀、所述z5z搅拌罐通过管道连接形成gg常进液回路;

所述d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所述d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所述c3阀、所述c4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d4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d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dd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所述d2d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所述c3c阀、所述c4c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d4d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dd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e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所述d2阀、所述a9阀、所述g2泵、所述z4过滤机、d3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e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ee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所述d2d阀、所述a9a阀、所述g2g泵、所述z4z过滤机、d3d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ee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f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所述m7阀、所述g3泵、所述z6过滤机、所述d4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f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ff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所述m7m阀、所述g3g泵、所述z6z过滤机、所述d4d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ff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g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护滤器、所述d1阀、所述f2阀、所述g4泵、所述z7过滤机、所述c6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g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gg常温过滤系统包括:所述z1z护滤器、所述d1d阀、所述f2f阀、所述g4g泵、所述z7z过滤机、所述c6c阀通过管道连接形成gg常温过滤回路;

所述a添加系统包括:所述z5搅拌罐、g5添加泵、d6阀、所述z4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添加回路;

所述aa添加系统包括:所述z5z搅拌罐、g5g添加泵、d6d阀、所述z4z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aa添加回路;

所述b添加系统包括:所述z5搅拌罐、所述g5添加泵、d7阀、所述z6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添加回路。

所述bb添加系统包括:所述z5z搅拌罐、所述g5g添加泵、d7d阀、所述z6z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形成bb添加回路。

本发明可分别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操作工艺实现,冷冻过滤、常温过滤、速冷交换、速热交换等工序使用是根据需求选择,下面介绍操作工艺,在执行每一项系统前、所有系统都是关闭状态均已达到待运行要求,执行系统中的泵元件启闭根据设计者设计需求(有的执行系统中个别泵属关闭状态成管道通路),所有元件不代表都有启闭功能如交换器、过滤机等。因设备操作程序较多,如有个别环节公知技术没有写入专利里,由设计者解释,如排气阀管道、甩土装置等。

执行所述z11交换器速热交换操作:启动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a冷媒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之后被交换的液体通过管道启动g10泵送入所述z11交换器进行交换,实现所述z11交换器速热交换工艺;或启动所述cc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a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之后被交换的液体通过管道启动所述g10泵送入所述z11交换器进行交换,实现所述z11交换器速热交换工艺。

执行所述z11z交换器速热交换操作:启动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aa冷媒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媒循环系统、或所述c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之后被交换的液体通过管道启动g10g泵送入所述z11z交换器进行交换,实现所述z11z交换器速热交换工艺;或启动所述c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a冷媒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之后被交换的液体通过管道启动所述g10g泵送入所述z11z交换器进行交换,实现所述z11z交换器速热交换工艺。

执行所述z10交换器速冷交换操作: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b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之后被交换的液体通过管道启动g8泵送入所述z10交换器进行交换,实现所述z10交换器速冷交换工艺;或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bb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之后被交换的液体通过管道启动所述g8泵送入所述z10交换器进行交换,实现所述z10交换器速冷交换工艺。

执行所述a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a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a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a二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a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c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a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b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b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a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b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b二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b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a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c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b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c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c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b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c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b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c二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c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b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c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c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b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d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d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d常温过滤系统和所述a添加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e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e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e常温过滤系统和所述a添加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f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f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f常温过滤系统和所述b添加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g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g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c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7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g常温过滤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aa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aa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a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a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a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aa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aa二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aa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a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aa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aa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bb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bb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aa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a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b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b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bb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bb二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bb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aa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b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bb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bb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aa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cc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cc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bb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aa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z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c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c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cc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bb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cc二冷冻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cc冷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对所述bb滤挂土系统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同时启动所述a冷却水循环系统(或所述b冷却水循环系统)和所述c冷媒循环系统,之后启动所述z8制冷系统进行冷能储能;之后当冷能储能达到要求时启动所述c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当降温达到过滤要求时,关闭所述cc大循环降温系统,之后启动所述cc冷冻过滤系统和所述bb添加系统进行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dd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dd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dd常温过滤系统和所述aa添加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ee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ee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aa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4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ee常温过滤系统和所述aa添加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ff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ff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bb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6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ff常温过滤系统和所述bb添加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执行所述gg常温过滤系统操作:启动所述gg常进液系统、完成进液将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cc滤挂土系统对所述z7z过滤机进行预涂助滤介、完成并关闭,之后启动所述gg常温过滤系统,进入正常过滤。

配合人工操作二合一系统,对操作繁琐且能统一指令的设计了模块化但需要配合人员采集数据来配合操作、因为流体过滤的压差和流量在持续变化及硅藻土添加量变化都有要求、对冷冻过滤还需要温差等要求,对不能完全统一指令需要人工检测数据的实行半自动化或手动化配合,所述冷却塔可设计利用循环水温可调范围内自行控制自动化开启和关闭,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储水罐之上,其显示触摸屏、控制配电柜、模块等没有在视图里标出;对所用阀门部分采用电控和部分电控加手动二合一控制,实行安全阀定压自动保护装置、对泵动力源出口与安全阀的高压端口连接,以防止电控阀门的故障及其违反操作带来的大压差给部分装置带来损毁的可能,安全阀的排压端口连接可储液容器、以防止排压液体流失及其飞溅带来的隐患!在进液和出液处均可设计多管道向阀门控制、来满足多种液体的变换过滤清洗等。同时还采用了本人已有的几项专利技术:发明专利名称:一种自动化冷冻过滤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发明专利号:201110433647.x,发明专利名称:一种模块化低温过滤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发明专利号:201110433715.2来确保该发明的科技含量及其市场、实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