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油的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5321发布日期:2018-12-01 00:5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油的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油再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油的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用油在使用过程中与氧和金属接触并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素作用,逐渐失去其原有功效而成为废油,据统计2014年我国废油产量高达490×104t,占世界废油产量的11%左右,与此同时,我国废油处理市场混乱,大部分废油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因而,废油的有效处理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目前我国废油的主要处理方法有丢弃和填埋法、焚烧法和再生法,丢弃和填埋法是废油处理最简单的方法,但由于废油中含有致癌性的多环芳烃等大量有害物质,若直接排放会造成植物死亡和土壤微生物灭绝;焚烧法是将废油直接燃烧,表面上看,具有较高热值的废油是理想燃料,但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再生法是通过精制去除废油中不良组分,若采用适宜的再生方法,废油回收率可达70%以上,而能源消耗率仅为从原油提取工业用油的15%,因此是废油处理最为合适的办法。

但是,现有的工业废油处理装置,存在着分离提纯工业废油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以及存在着不能够高效提纯工业废油、不能够有效除去工业废油中固体小颗粒杂质、不能够自动传输工业废油、不能够有效减少再生油在传输过程损失、不能够有效减小再生油粘附在提纯筒体的内侧壁与不能够有效提高再生油的传输效率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油的再生装置,具备高效提纯工业废油、有效除去工业废油中固体小颗粒杂质、自动传输工业废油、有效减少再生油在传输过程损失、有效减小再生油粘附在提纯筒体的内侧壁与有效提高再生油的传输效率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工业废油处理装置,分离提纯工业废油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高效提纯工业废油、有效除去工业废油中固体小颗粒杂质、自动传输工业废油、有效减少再生油在传输过程损失、有效减小再生油粘附在提纯筒体的内侧壁与有效提高再生油的传输效率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油的再生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侧表面上左端的右侧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的第一机架,第一机架底端的矩形面与基座顶侧表面上左端的右侧方固定连接,第一机架的顶端安装有微波发射机构,微波发射机构的底面中心的矩形面与第一机架顶端的矩形面固定连接;

微波发射机构腔体内的底端面中心安装有其阳极通过导线与位于微波发射机构腔体内底端面中心的左侧方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的磁控管,二极管的负极通过导线与位于微波发射机构腔体内底端面中心的右侧方且与位于微波发射机构腔体内底端面中心的正前方的分压电阻器并联连接的高压电容器的输出端连接,高压电容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位于微波发射机构腔体内底端面中心的正后方的高压转换器的高压绕组的输出端连接,高压转换器次级灯丝线圈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磁控管的阴极灯丝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磁控管的波导管的输出端贯穿微波发射机构顶端中心开孔并延伸至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环形形状设置且底端具有开口的除杂筒体的腔体内且与隔挡板的底侧表面中心摩擦连接,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且由玻璃材质制成的隔挡板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的内侧壁底端的正上方固定连接,除杂筒体底端的圆环面与微波发射机构顶面中心外侧的圆环面固定连接;

除杂筒体的顶端中心开设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的进油口,该进油口的进口端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且轴向剖面呈等腰梯环形形状设置的进油斗,进油斗的径向剖面直径由顶端至底端呈逐渐缩小设置、轴向剖面的顶边边长大于底边边长,进油斗底端的圆环面与除杂筒体顶面中心外侧的圆环面固定连接;

除杂筒体腔体顶端的正下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第一过滤孔的第一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内侧壁顶端的正下方固定连接,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贯穿第一过滤板内部的第一过滤孔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过滤板的顶侧表面和底侧表面;

第一过滤板的正下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第二过滤孔的第二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内侧壁顶端的正下方固定连接,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贯穿第二过滤板内部的第二过滤孔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在第二过滤板的顶侧表面和底侧表面,第二过滤孔的径向剖面直径小于第一过滤孔的径向剖面直径;

第二过滤板的正下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网孔的第四过滤板和第五过滤板,第四过滤板和第五过滤板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内侧壁中心的正下方固定连接,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贯穿第四过滤板和第五过滤板内部的网孔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在第四过滤板和第五过滤板的顶侧表面和底侧表面;

位于第五过滤板正上方的第四过滤板与第五过滤板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由蓝色硅胶颗粒制成的第一吸附剂,第一吸附剂的粒径大于第四过滤板和第五过滤板的网孔的径向剖面直径;

除杂筒体的右侧壁底端开设有出油口,该出油口的出口端安装有由一体成型且依次相互连接的倾斜筒和竖直筒组成的输油筒,输油筒的倾斜筒的进口端与除杂筒体的出油口的出口端固定连接,输油筒的竖直筒的出口端依次贯穿提纯筒体顶端中心的左侧方和提纯滚筒顶端中心的左侧方的通孔并延伸至提纯滚筒的腔体内,且输油筒的竖直筒的外侧壁与通孔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空隙;

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环形形状设置且顶端中心具有通孔、底端具有开口的提纯筒体的左侧壁中心的圆弧形凸面与第二机架左端的圆弧形凹面固定连接,第二机架右端的矩形面与第一机架左侧面顶端的正下方固定连接;

位于提纯筒体腔体中心且外侧壁上均布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的漏油孔的提纯滚筒的顶面中心与轴座的底端面固定连接,底端位于提纯筒体腔体内、顶端位于提纯筒体腔体外且贯穿提纯筒体顶端中心通孔的轴座的顶端面与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端面固定连接,电机的非输出端面与由一体成型且相互垂直连接的水平架和竖直架组成的支架的水平架的底侧表面中心固定连接,支架的竖直架的底端面与提纯筒体顶面中心的右侧方固定连接;

提纯筒体的底端开口的出口端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等腰梯环形形状设置且顶底两端均具有开口的出油斗,出油斗的径向剖面直径由顶端至底端呈逐渐缩小设置、轴向剖面的顶边边长大于底边边长,出油斗顶端的圆环面与提纯筒体底端的圆环面固定连接,提纯筒体的出油斗出口端的正下方安装有其底面与基座顶侧表面上右端的左侧方固定连接的收油槽,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且轴向剖面呈u型形状设置的收油槽的前侧壁底端开设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的出油孔。

优选的,所述除杂筒体的腔体内安装有位于第二过滤板和第四过滤板之间的第三过滤板,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第三过滤孔的第三过滤板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内侧壁中心的正上方固定连接;

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贯穿第三过滤板内部的第三过滤孔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在第三过滤板的顶侧表面和底侧表面,第三过滤孔的径向剖面直径等于第一过滤孔的径向剖面直径,第三过滤孔的腔体内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带有正方形网孔的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的外侧壁与第三过滤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除杂筒体腔体内的隔挡板上安装有轴向剖面呈直角三角形形状设置且顶端具有与水平面呈150度夹角设置的倾斜面的导油板,且导油板顶端的倾斜面的左端所在的水平面高度大于其右端所在的水平面高度,导油板的底端面与隔挡板的顶侧表面固定连接,导油板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内侧壁底端的正上方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油筒的倾斜筒的腔体内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网孔的第六过滤板和第七过滤板,第六过滤板和第七过滤板的外侧壁分别与输油筒内侧壁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固定连接,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贯穿第六过滤板和第七过滤板内部的网孔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在第六过滤板和第七过滤板的顶侧表面和底侧表面;

第六过滤板与第七过滤板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由蓝色硅胶颗粒制成的第二吸附剂,第二吸附剂的粒径大于第六过滤板和第七过滤板的网孔的径向剖面直径。

优选的,所述提纯滚筒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分别与提纯滚筒的底面中心和导油台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

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等腰梯环形形状设置且底端具有开口、内部具有空腔和外侧壁具有导滑面的导油台的底端延伸至收油槽的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提纯筒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环形形状设置且顶底两端均具有开口、内部具有空腔和内侧壁具有导滑面的第一导滑层,第一导滑层的外侧壁与提纯筒体顶端的正下方与底端之间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提纯筒体的出油斗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等腰梯环形形状设置且顶底两端均具有开口、内部具有空腔和内侧壁具有导滑面的第二导滑层,第二导滑层的径向剖面直径由顶端至底端呈逐渐缩小设置、轴向剖面的顶边边长大于底边边长,第二导滑层的外侧壁与提纯筒体的出油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油的再生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再生装置,通过在除杂筒体腔体顶端的正下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第一过滤孔的第一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正下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第二过滤孔的第二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的正下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网孔的第四过滤板和第五过滤板,位于第五过滤板正上方的第四过滤板与第五过滤板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由蓝色硅胶颗粒制成的第一吸附剂,位于提纯筒体腔体中心且外侧壁上均布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的漏油孔的提纯滚筒的顶面中心与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端面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过滤孔通过对废油中的固体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能够除去废油中的大颗粒杂质,第二过滤板的第二过滤孔通过对废油中的固体小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能够除去废油中的小颗粒杂质,第四过滤板和第五过滤板之间的第一吸附剂通过对废油中的游离水进行吸附处理,能够除去废油中的游离水,微波发射机构发射微波,微波引起废油中游离的水分子的高速度轮摆运动,水分子互相磨擦产生极大的热量,热量被废油吸收后,废油温度升高,处于烘烤状态,能够使废油内含的游离水分进行蒸发、脱水,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提纯滚筒进行高速旋转,提纯滚筒内的废油中的不同组分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能够实现再生油与液体杂质的分离,液体杂质被滞留在提纯滚筒腔体内,再生油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提纯滚筒的漏油孔中甩出到提纯筒体的腔体内,从而实现高效提纯工业废油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工业废油处理装置,分离提纯工业废油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2、该再生装置,通过在除杂筒体的腔体内安装有位于第二过滤板和第四过滤板之间的第三过滤板,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第三过滤孔的第三过滤板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内侧壁中心的正上方固定连接,径第三过滤孔的腔体内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带有正方形网孔的第一过滤网,第三过滤板的第三过滤孔中的第一过滤网通过进一步对废油中的固体小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能够除去废油中的固体小颗粒杂质,实现了有效除去工业废油中固体小颗粒杂质的技术效果。

3、该再生装置,通过在除杂筒体腔体内的隔挡板上安装有轴向剖面呈直角三角形形状设置且顶端具有与水平面呈150度夹角设置的倾斜面的导油板,且导油板顶端的倾斜面的左端所在的水平面高度大于其右端所在的水平面高度,除杂筒体的底端面与隔挡板的顶侧表面固定连接,除杂筒体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内侧壁底端的正上方固定连接,导油板顶端的倾斜面能够使除去固体杂质和游离水的废油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传输到输油管,实现了自动传输工业废油的技术效果。

4、该再生装置,通过在提纯滚筒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分别与提纯滚筒的底面中心和导油台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等腰梯环形形状设置且底端具有开口、内部具有空腔和外侧壁具有导滑面的导油台的底端延伸至收油槽的腔体内,导油台的外侧壁的导滑面能够使分离提纯后的再生油缓慢地传输到收油槽的腔体内,减少了再生油在滴落的过程中,发生溅射的损失,实现了有效减少再生油在传输过程损失的技术效果。

5、该再生装置,通过在提纯筒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环形形状设置且顶底两端均具有开口、内部具有空腔和内侧壁具有导滑面的第一导滑层,提纯筒体的出油斗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等腰梯环形形状设置且顶底两端均具有开口、内部具有空腔和内侧壁具有导滑面的第二导滑层,第一导滑层和第二导滑层不仅能够减少再生油在提纯筒体的内侧壁和提纯筒体的出油斗的内侧壁上的粘附数量,而且能够提高再生油的传输效率,实现了有效减小再生油粘附在提纯筒体的内侧壁与有效提高再生油的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油的再生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油的再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微波发射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过滤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过滤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过滤板的径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导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提纯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导油台与收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基座,2-第一机架;

3-微波发射机构,301-磁控管,302-高压转换器,303-高压电容器,304-分压电阻器,305-二极管;

4-除杂筒体,401-隔挡板,402-第一过滤板,403-第一过滤孔,404-第二过滤板,405-第二过滤孔,406-第三过滤板,407-第三过滤孔,408-第一过滤网,409-第四过滤板,410-第五过滤板,411-第一吸收剂,412-导油板;

5-进油斗;

6-输油筒,601-第六过滤板,602-第七过滤板,603-第二吸附剂;

7-提纯筒体,701-提纯滚筒,702-通孔,703-漏油孔,704-连接杆,705-导油台,706-第一导滑层,707-第二导滑层;

8-第二机架,9-轴座,10-电机,11-支架;

12-收油槽,1201-出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油的再生装置,参见图1,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顶侧表面上左端的右侧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的第一机架2,第一机架2底端的矩形面与基座1顶侧表面上左端的右侧方固定连接,第一机架2的顶端安装有微波发射机构3,微波发射机构3的底面中心的矩形面与第一机架2顶端的矩形面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微波发射机构3腔体内的底端面中心安装有其阳极通过导线与位于微波发射机构3腔体内底端面中心的左侧方的二极管305的正极连接的磁控管301,二极管305的负极通过导线与位于微波发射机构3腔体内底端面中心的右侧方且与位于微波发射机构3腔体内底端面中心的正前方的分压电阻器304并联连接的高压电容器303的输出端连接,高压电容器303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位于微波发射机构3腔体内底端面中心的正后方的高压转换器302的高压绕组的输出端连接,高压转换器302次级灯丝线圈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磁控管301的阴极灯丝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如图2所示,磁控管301的波导管的输出端贯穿微波发射机构3顶端中心开孔并延伸至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环形形状设置且底端具有开口的除杂筒体4的腔体内且与隔挡板401的底侧表面中心摩擦连接,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且由玻璃材质制成的隔挡板401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4的内侧壁底端的正上方固定连接,除杂筒体4底端的圆环面与微波发射机构3顶面中心外侧的圆环面固定连接;

除杂筒体4的顶端中心开设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的进油口,该进油口的进口端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且轴向剖面呈等腰梯环形形状设置的进油斗5,进油斗5的径向剖面直径由顶端至底端呈逐渐缩小设置、轴向剖面的顶边边长大于底边边长,进油斗5底端的圆环面与除杂筒体4顶面中心外侧的圆环面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除杂筒体4腔体顶端的正下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第一过滤孔403的第一过滤板402,第一过滤板402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4内侧壁顶端的正下方固定连接,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贯穿第一过滤板402内部的第一过滤孔403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过滤板402的顶侧表面和底侧表面;

如图5所示,第一过滤板402的正下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第二过滤孔405的第二过滤板404,第二过滤板404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4内侧壁顶端的正下方固定连接,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贯穿第二过滤板404内部的第二过滤孔405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在第二过滤板404的顶侧表面和底侧表面,第二过滤孔405的径向剖面直径小于第一过滤孔403的径向剖面直径;

第二过滤板404的正下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网孔的第四过滤板409和第五过滤板410,第四过滤板409和第五过滤板410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4内侧壁中心的正下方固定连接,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贯穿第四过滤板409和第五过滤板410内部的网孔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在第四过滤板409和第五过滤板410的顶侧表面和底侧表面;

位于第五过滤板410正上方的第四过滤板409与第五过滤板410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由蓝色硅胶颗粒制成的第一吸附剂411,第一吸附剂411的粒径大于第四过滤板409和第五过滤板410的网孔的径向剖面直径;

除杂筒体4的右侧壁底端开设有出油口,该出油口的出口端安装有由一体成型且依次相互连接的倾斜筒和竖直筒组成的输油筒6,输油筒6的倾斜筒的进口端与除杂筒体4的出油口的出口端固定连接,输油筒6的竖直筒的出口端依次贯穿提纯筒体7顶端中心的左侧方和提纯滚筒701顶端中心的左侧方的通孔702并延伸至提纯滚筒701的腔体内,且输油筒6的竖直筒的外侧壁与通孔702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空隙;

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环形形状设置且顶端中心具有通孔、底端具有开口的提纯筒体7的左侧壁中心的圆弧形凸面与第二机架8左端的圆弧形凹面固定连接,第二机架8右端的矩形面与第一机架2左侧面顶端的正下方固定连接;

如图8所示,位于提纯筒体7腔体中心且外侧壁上均布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的漏油孔703的提纯滚筒701的顶面中心与轴座9的底端面固定连接,底端位于提纯筒体7腔体内、顶端位于提纯筒体7腔体外且贯穿提纯筒体7顶端中心通孔的轴座9的顶端面与电机10的输出轴的轴端面固定连接,电机10的非输出端面与由一体成型且相互垂直连接的水平架和竖直架组成的支架11的水平架的底侧表面中心固定连接,支架11的竖直架的底端面与提纯筒体7顶面中心的右侧方固定连接;

提纯筒体7的底端开口的出口端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等腰梯环形形状设置且顶底两端均具有开口的出油斗,出油斗的径向剖面直径由顶端至底端呈逐渐缩小设置、轴向剖面的顶边边长大于底边边长,出油斗顶端的圆环面与提纯筒体7底端的圆环面固定连接,提纯筒体7的出油斗出口端的正下方安装有其底面与基座1顶侧表面上右端的左侧方固定连接的收油槽12,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且轴向剖面呈u型形状设置的收油槽12的前侧壁底端开设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的出油孔1201。

优选的,所述除杂筒体4的腔体内安装有位于第二过滤板404和第四过滤板409之间的第三过滤板406,如图6所示,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第三过滤孔407的第三过滤板406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4内侧壁中心的正上方固定连接;

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贯穿第三过滤板406内部的第三过滤孔407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在第三过滤板406的顶侧表面和底侧表面,第三过滤孔407的径向剖面直径等于第一过滤孔403的径向剖面直径,第三过滤孔407的腔体内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带有正方形网孔的第一过滤网408,第一过滤网408的外侧壁与第三过滤孔40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除杂筒体4腔体内的隔挡板401上安装有轴向剖面呈直角三角形形状设置且顶端具有与水平面呈150度夹角设置的倾斜面的导油板412,且导油板412顶端的倾斜面的左端所在的水平面高度大于其右端所在的水平面高度,导油板412的底端面与隔挡板401的顶侧表面固定连接,导油板412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4内侧壁底端的正上方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油筒6的倾斜筒的腔体内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网孔的第六过滤板601和第七过滤板602,第六过滤板601和第七过滤板602的外侧壁分别与输油筒6内侧壁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固定连接,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贯穿第六过滤板601和第七过滤板602内部的网孔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在第六过滤板601和第七过滤板602的顶侧表面和底侧表面;

第六过滤板601与第七过滤板602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由蓝色硅胶颗粒制成的第二吸附剂603,第二吸附剂603的粒径大于第六过滤板601和第七过滤板602的网孔的径向剖面直径。

优选的,所述提纯滚筒701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杆704,连接杆704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分别与提纯滚筒701的底面中心和导油台705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

如图9所示,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等腰梯环形形状设置且底端具有开口、内部具有空腔和外侧壁具有导滑面的导油台705的底端延伸至收油槽12的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提纯筒体7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环形形状设置且顶底两端均具有开口、内部具有空腔和内侧壁具有导滑面的第一导滑层706,第一导滑层706的外侧壁与提纯筒体7顶端的正下方与底端之间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提纯筒体7的出油斗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等腰梯环形形状设置且顶底两端均具有开口、内部具有空腔和内侧壁具有导滑面的第二导滑层707,第二导滑层707的径向剖面直径由顶端至底端呈逐渐缩小设置、轴向剖面的顶边边长大于底边边长,第二导滑层707的外侧壁与提纯筒体7的出油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工作时,将待处理工业废油从进油斗5加入到除杂筒体4的腔体内,废油经过第一过滤板402的第一过滤孔403的过滤处理,除去废油中的固体大颗粒杂质,经过第二过滤板404的第二过滤孔405的的过滤处理,除去废油中的固体小颗粒杂质,再经过第三过滤板406的第三过滤孔407中的第一过滤网408的过滤处理,进一步除去废油中的固体小颗粒杂质,经过第四过滤板409和第五过滤板410之间的第一吸附剂411的吸附处理,除去废油中的游离水,同时微波发射机构3发射微波,微波引起废油中游离的水分子的高速度轮摆运动,水分子互相磨擦产生极大的热量,热量被废油吸收后,废油温度升高,处于烘烤状态,废油内含的游离水分进行蒸发、脱水,接着废油在经过输油筒6的倾斜筒内的第二吸附剂603的吸附处理,对其中残存的游离水分进行进一步的除去,除去固体杂质和游离水分的废油经过输油管6的竖直筒传输到提纯筒体7的提纯滚筒701的腔体内,打开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轴带动提纯滚筒701进行高速旋转,提纯滚筒701内的废油中的不同组分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能够实现再生油与液体杂质的分离,液体杂质被滞留在提纯滚筒701腔体内,再生油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提纯滚筒701的漏油孔703中甩出到提纯筒体7的腔体内,经过提纯筒体7的出油斗的内侧壁传输至导油台705的外侧壁,再通过导油台705传输至收油槽12的腔体内,完成工业废油的再生处理工作。

综上所述,该再生装置,通过在除杂筒体4腔体顶端的正下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第一过滤孔403的第一过滤板402,第一过滤板402的正下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第二过滤孔405的第二过滤板404,第二过滤板404的正下方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网孔的第四过滤板409和第五过滤板410,位于第五过滤板410正上方的第四过滤板409与第五过滤板410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由蓝色硅胶颗粒制成的第一吸附剂411,位于提纯筒体7腔体中心且外侧壁上均布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的漏油孔703的提纯滚筒701的顶面中心与电机10的输出轴的轴端面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板402的第一过滤孔403通过对废油中的固体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能够除去废油中的大颗粒杂质,第二过滤板404的第二过滤孔405通过对废油中的固体小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能够除去废油中的小颗粒杂质,第四过滤板409和第五过滤板410之间的第一吸附剂411通过对废油中的游离水进行吸附处理,能够除去废油中的游离水,微波发射机构3发射微波,微波引起废油中游离的水分子的高速度轮摆运动,水分子互相磨擦产生极大的热量,热量被废油吸收后,废油温度升高,处于烘烤状态,能够使废油内含的游离水分进行蒸发、脱水,电机10的输出轴带动提纯滚筒701进行高速旋转,提纯滚筒701内的废油中的不同组分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能够实现再生油与液体杂质的分离,液体杂质被滞留在提纯滚筒701腔体内,再生油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提纯滚筒701的漏油孔703中甩出到提纯筒体7的腔体内,从而实现高效提纯工业废油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工业废油处理装置,分离提纯工业废油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该再生装置,通过在除杂筒体4的腔体内安装有位于第二过滤板404和第四过滤板409之间的第三过滤板406,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均布有第三过滤孔407的第三过滤板406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4内侧壁中心的正上方固定连接,径第三过滤孔407的腔体内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形形状设置且带有正方形网孔的第一过滤网408,第三过滤板406的第三过滤孔407中的第一过滤网408通过进一步对废油中的固体小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能够除去废油中的固体小颗粒杂质,实现了有效除去工业废油中固体小颗粒杂质的技术效果。

该再生装置,通过在除杂筒体4腔体内的隔挡板401上安装有轴向剖面呈直角三角形形状设置且顶端具有与水平面呈150度夹角设置的倾斜面的导油板412,且导油板412顶端的倾斜面的左端所在的水平面高度大于其右端所在的水平面高度,除杂筒体4的底端面与隔挡板401的顶侧表面固定连接,除杂筒体4的外侧壁与除杂筒体4内侧壁底端的正上方固定连接,导油板412顶端的倾斜面能够使除去固体杂质和游离水的废油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传输到输油管6,实现了自动传输工业废油的技术效果。

该再生装置,通过在提纯滚筒701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杆704,连接杆704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分别与提纯滚筒701的底面中心和导油台705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等腰梯环形形状设置且底端具有开口、内部具有空腔和外侧壁具有导滑面的导油台705的底端延伸至收油槽12的腔体内,导油台705的外侧壁的导滑面能够使分离提纯后的再生油缓慢地传输到收油槽12的腔体内,减少了再生油在滴落的过程中,发生溅射的损失,实现了有效减少再生油在传输过程损失的技术效果。

该再生装置,通过在提纯筒体7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矩环形形状设置且顶底两端均具有开口、内部具有空腔和内侧壁具有导滑面的第一导滑层706,提纯筒体7的出油斗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径向剖面呈圆环形形状设置、轴向剖面呈等腰梯环形形状设置且顶底两端均具有开口、内部具有空腔和内侧壁具有导滑面的第二导滑层707,第一导滑层706和第二导滑层707不仅能够减少再生油在提纯筒体7的内侧壁和提纯筒体7的出油斗的内侧壁上的粘附数量,而且能够提高再生油的传输效率,实现了有效减小再生油粘附在提纯筒体7的内侧壁与有效提高再生油的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