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站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6037发布日期:2018-12-01 00:5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站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站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气味物质主要由c、n、s元素组成,只有少数气味物质是无机化合物,例如,氨磷(ph3)和h2s。大多数气味物质是有机物,例如,脂肪酸、胺类、醛类、酮类、醚类、卤代烃及脂肪族的、芳香族的、杂环的氨或硫化物。这些物质都含有活性基因,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特别是被氧化,活性基因被氧化后,气味就消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站废气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污水站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废气预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预处理机构右侧下部设有废水处理机构,所述废气预处理机构上部设有第一抽风机,所述第一抽风机下部连接有进气腔,所述进气腔设置在废气预处理机构顶部位置,所述第一抽风机右侧设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右侧连接有出气腔,所述出气腔设置在除臭塔内部下侧位置,所述出气腔上部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除臭塔上部连接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右侧连接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中间位置设有第二抽风机,所述除臭塔右侧设有烟囱,所述第二出气管远离集气罩的一端与烟囱左侧下部相连接,

所述废气预处理机构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下部连接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机身左侧中间位置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离心风机,所述机身左侧下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离心风机设置在支撑板上部,所述机身内部左侧设有第一风扇罩,所述第一风扇罩内部右侧中间位置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侧连接有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侧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一风扇叶片,所述机身上部左侧设有供液腔,所述供液腔上部左侧设有第一抽液泵,所述第一抽液泵下部连接有第一抽液管,所述第一抽液泵左侧连接有出液管,所述位于机身内部的出液管下部设有若干螺旋喷嘴,所述供液腔上部右侧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中间位置设有电控阀,所述机身底部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中间位置设有集液腔,

所述废水处理机构包括废水处理腔,所述废水处理腔上部设有物理过滤腔,所述物理过滤腔左侧连接有第二抽液管,所述第二抽液管远离物理过滤腔的一端与集液腔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抽液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和第二抽液泵,所述物理过滤腔下部右侧设有出液腔,所述废水处理腔左侧下部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所述废水处理腔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高度依次增加,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右侧均设有第一生物填料层,

所述除臭塔包括塔身,所述塔身下部设有第二风扇罩,所述第二风扇罩中间位置转动设置有第一固定套筒,所述第一固定套筒侧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二风扇叶片,所述塔身底部右侧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上部连接有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上部连接有第一飞轮,所述第二风扇罩下部和塔身底部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下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飞轮和第三飞轮,所述第二飞轮和第一飞轮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带,所述塔身底部中间位置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端插入第一固定套筒内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下部设有第四飞轮,所述第四飞轮和第三飞轮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带,所述塔身内部设有两个填料固定机构,所述填料固定机构内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生物填料层和第三生物填料层,所述填料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塔身左侧壁内侧的第一支撑块、固定设置在塔身右侧壁内侧的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上部连接有滑道,所述滑道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固定块,所述滑动固定块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塔身右侧壁上位于第二支撑块上部的位置铰接有固定门,所述固定门内侧与第二生物填料层、第三生物填料层相贴合,所述第二生物填料层底部设有活性炭层,所述第二生物填料层内位于活性炭层上部的位置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第一填料管,所述第三生物填料层内部转动设置有若干带中心轴的第二填料管,所述第二填料管的中心轴上部连接有第五飞轮,所述第五飞轮之间设有第三传动带,所述中间的第二填料管的中心轴下端连接有第二固定套筒,所述第二固定套筒外侧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三风扇叶片。

作为优选,所述机身左侧上部设有密封套,所述出液管穿过密封套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集液腔呈漏斗型。

作为优选,所述供液腔内设有液位监测器,所述液位监测器和电控阀之间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机身内部位于出液管上方的位置设置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部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波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废气进入废气预处理机构,通过喷淋作用去除废气中杂质、部分有机物及酸性气体,同时对废气进行增湿以利于后续的生物净化处理,废气再进入除臭塔,驯化后的微生物粘附在第一填料管和第二填料管上生长,形成具有吸附作用及降解恶臭污染物作用的生物膜,废气通过第二生物填料层和第三生物填料层的过程中,填料上所生长的生物膜对废气中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将有毒污染物分解成无毒无味的co2、h2o及无机物,最终从烟囱上部排放。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废气除臭和净化效果理想,适用于印染厂污水站的废气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废气预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除臭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废水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废气预处理机构;2、除臭塔;3、废水处理机构;4、烟囱;5、第一抽风机;6、进气腔;7、第一出气管;8、出气腔;9、出气孔;10、集气罩;11、第二出气管;12、第二抽风机;13、机身;14、支撑柱;15、支撑板;16、离心风机;17、进气管;18、第一风扇罩;19、保护罩;20、第一电机;21、第一电机轴;22、第一风扇叶片;23、供液腔;24、进液管;25、电控阀;26、第一抽液泵;27、第一抽液管;28、密封套;29、出液管;30、螺旋喷嘴;31、支撑台;32、集液腔;33、除雾器;34、固定框;35、波形板;36、废水处理腔;37、第二抽液管;38、第二抽液泵;39、第一调节阀;40、物理过滤腔;41、出液腔;42、第一隔板;43、第二隔板;44、第三隔板;45、第一生物填料层;46、排液管;47、第二调节阀;48、塔身;49、第二电机;50、第二电机轴;51、第一飞轮;52、第一转动轴;53、第二飞轮;54、第三飞轮;55、第一传动带;56、轴承座;57、第二转动轴;58、第四飞轮;59、第二传动带;60、第一固定套筒;61、第二风扇叶片;62、第二风扇罩;63、滑道;64、滑动固定块;65、第二支撑块;66、固定门;67、第二生物填料层;68、活性炭层;69、第一填料管;70、第三生物填料层;71、第二填料管;72、第五飞轮;73、第三传动带;74、第二固定套筒;75、第三风扇叶片;76、液位监测器;77、第一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所示对本发明一种污水站废气处理系统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污水站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废气预处理机构1,废气预处理机构1右侧下部设有废水处理机构3,废气预处理机构1上部设有第一抽风机5,第一抽风机5下部连接有进气腔6,进气腔6设置在废气预处理机构1顶部位置,第一抽风机5右侧设有第一出气管7,第一出气管7右侧连接有出气腔8,出气腔8设置在除臭塔2内部下侧位置,出气腔8上部设有若干出气孔9,除臭塔2上部连接有集气罩10,集气罩10右侧连接有第二出气管11,第二出气管11中间位置设有第二抽风机12,除臭塔2右侧设有烟囱4,第二出气管11远离集气罩10的一端与烟囱4左侧下部相连接,废气预处理机构1包括机身13,机身13下部连接有若干支撑柱14,机身13左侧中间位置连接有进气管17,进气管17上设置有离心风机16,机身13左侧下部连接有支撑板15,离心风机16设置在支撑板15上部,机身13内部左侧设有第一风扇罩18,第一风扇罩18内部右侧中间位置设有保护罩19,保护罩19内部设有第一电机20,第一电机20左侧连接有第一电机轴21,第一电机轴21侧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一风扇叶片22,机身13上部左侧设有供液腔23,供液腔23上部左侧设有第一抽液泵26,第一抽液泵26下部连接有第一抽液管27,第一抽液泵26左侧连接有出液管29,位于机身13内部的出液管29下部设有若干螺旋喷嘴30,供液腔23上部右侧连接有进液管24,进液管24中间位置设有电控阀25,机身13底部设有支撑台31,支撑台31中间位置设有集液腔32,废水处理机构3包括废水处理腔36,废水处理腔36上部设有物理过滤腔40,物理过滤腔40左侧连接有第二抽液管37,第二抽液管37远离物理过滤腔40的一端与集液腔32底部相连接,第二抽液管37上设有第一调节阀39和第二抽液泵38,物理过滤腔40下部右侧设有出液腔41,废水处理腔36左侧下部连接有排液管46,排液管46上设有第二调节阀47,废水处理腔36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隔板42、第二隔板43和第三隔板44,第一隔板42、第二隔板43和第三隔板44的高度依次增加,第一隔板42、第二隔板43和第三隔板44右侧均设有第一生物填料层45,除臭塔2包括塔身48,塔身48下部设有第二风扇罩62,第二风扇罩62中间位置转动设置有第一固定套筒60,第一固定套筒60侧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二风扇叶片61,塔身48底部右侧设有第二电机49,第二电机49上部连接有第二电机轴50,第二电机轴50上部连接有第一飞轮51,第二风扇罩62下部和塔身48底部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52,第一转动轴52上下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飞轮53和第三飞轮54,第二飞轮53和第一飞轮51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带55,塔身48底部中间位置设有轴承座56,轴承座56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57,第二转动轴57上端插入第一固定套筒60内固定设置,第二转动轴57下部设有第四飞轮58,第四飞轮58和第三飞轮54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带59,塔身48内部设有两个填料固定机构,填料固定机构内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生物填料层67和第三生物填料层70,填料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塔身48左侧壁内侧的第一支撑块77、固定设置在塔身48右侧壁内侧的第二支撑块65,第一支撑块77上部连接有滑道63,滑道63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固定块64,滑动固定块64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塔身48右侧壁上位于第二支撑块65上部的位置铰接有固定门66,固定门66内侧与第二生物填料层67、第三生物填料层70相贴合,第二生物填料层67底部设有活性炭层68,第二生物填料层67内位于活性炭层68上部的位置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第一填料管69,第三生物填料层70内部转动设置有若干带中心轴的第二填料管71,第二填料管71的中心轴上部连接有第五飞轮72,第五飞轮72之间设有第三传动带73,中间的第二填料管71的中心轴下端连接有第二固定套筒74,第二固定套筒74外侧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三风扇叶片75。作为优选,机身13左侧上部设有密封套28,出液管29穿过密封套28设置。作为优选,集液腔32呈漏斗型。作为优选,供液腔23内设有液位监测器76,液位监测器76和电控阀25之间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机身13内部位于出液管29上方的位置设置有除雾器33,除雾器33包括固定框34,固定框34内部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波形板35。

本发明具体实施时,离心风机16将污水站废气从进气管17吸入机身13内,废气经过第一风扇罩18时,第一电机20驱动第一电机轴21转动,第一电机轴21再带动第一风扇叶片22转动,将废气均匀地吹入机身13内部。第一抽液泵26将供液腔23内的喷淋液抽入第一抽液管27,再将喷淋液输送到出液管29内。喷淋液从螺旋喷嘴30中呈雾状喷出,通过喷淋作用去除废气中杂质、部分有机物及酸性气体,同时对废气进行增湿以利于后续的生物净化处理。进液管24与外部供液管道连通,当液位监测器76监测到供液腔23内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电控阀25打开,由外部供液管道向供液腔23内供应喷淋液。吸收了废气中杂质、部分有机物及酸性气体的喷淋液落入下方的集液腔32内,并沿着集液腔32内壁下滑到底部聚集。第一调节阀39打开,第二抽液泵38将集液腔32内的喷淋液从第二抽液管37输送到物理过滤腔40内,喷淋液在物理过滤腔40内进行物理过滤,再从出液腔41中流出。利用第一生物填料层45对喷淋液进行降解,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第一隔板42、第二隔板43、第三隔板44对喷淋液进行阻挡,使第一生物填料层45中的微生物能充分地对喷淋液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喷淋液从排液管46中排出。预处理后的废气由第一抽风机5吸入进气腔6内,再从第一出气管7输送到出气腔8,最后从出气孔9中排出。第二电机49驱动第二电机轴50转动,第二电机轴50带动第一飞轮51转动,第一飞轮51利用第一传动带55带动第二飞轮53转动,使第一转动轴52带动第三飞轮54转动,第三飞轮54再利用第二传动带59带动第四飞轮58转动。第四飞轮58利用第二转动轴57带动第一固定套筒60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风扇叶片61转动,产生上升风力,将出气孔9中排出的废气向上吹。废气经过第二生物填料层67时,先由活性炭层68对其进行物理吸附,再利用第一填料管69上的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进行吸附。废气继续上升,经过第三生物填料层70时,利用生长在第二填料管71上的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进行降解,分解气味物质和有毒污染物。废气上升的过程中产生的风力带动第三风扇叶片75转动,第三风扇叶片75带动第二固定套筒74转动,从而再利用第三传动带73和第五飞轮72的配合带动第二填料管71转动,使第二填料管71表面的生物膜能更充分地和废气接触,更好地对废气进行降解处理。处理后的无毒无味气体进入集气罩10,再由第二抽风机12将气体从第二出气管11输送到烟囱4内,最终气体从烟囱4上方排出完成高空排放。

打开固定门66,将第二生物填料层67和第三生物填料层70放置在第一支撑块77和第二支撑块65上,再在滑道63上调节第二支撑块65的高度,使第二支撑块65将第二生物填料层67或第三生物填料层70压紧,并利用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合上固定门66,固定门66内侧与第二生物填料层67或第三生物填料层70的右侧贴合,从而形成对第二生物填料层67或第三生物填料层70的固定。

当预处理后的废气湿度过高时,在机身13内部位于出液管29上方的位置安装除雾器33,除雾器33由固定框34和若干平行设置在固定框34内的波形板35组成,可用于将废气夹带的雾粒、浆液滴捕集下来,从而有效降低废气的湿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