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冷却式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7317发布日期:2018-10-09 21:4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冷却式吸收塔。



背景技术:

吸收塔是实现吸收操作的设备,按气液相接触形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板式塔、鼓泡吸收塔、搅拌鼓泡吸收塔;第二类是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射器、文氏管、喷雾塔;第三类为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吸收塔和降膜吸收塔。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可以逆流也可并流。吸收剂以塔顶加入自上而下流动,与流动的气体接触,吸收了吸收质的液体从塔底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从出口排出。但是现有的吸收塔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效果欠佳,亟需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冷却式吸收塔,具有安全稳定、维护方便、扩展性强、功能强大、效率高、效果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冷却式吸收塔,包括基座段、第一水箱段、真空段和第二水箱段,所述基座段、第一水箱段、真空段和第二水箱段由下而上依次连接;

所述基座段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侧设置有若干依次连接的第一塔圈,所述第一塔圈设置有第一人孔,所述基座下侧设置有垫铁,所述基座段设置有第一放液口、第一氨盐水出口、液位变送器接口、氨盐水入口、返回氨盐水入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基座段上部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所述基座段的第一隔板上侧设置有第一气体入口、第二氨盐水出口、液氨入口和气氨入口;

所述第一水箱段设置有第一冷却水入口和第一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一水箱段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设置有第一清理孔,所述第一水箱内设置有冷却管,相邻第一水箱之间设置有再分布器,相邻的第一水箱的端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弯管;

所述真空段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第二塔圈,所述第二塔圈设置有第二人孔,所述真空段底端设置有液体分布器,相邻的第二塔圈的端部之间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设置有第二清理孔,所述第二清理孔的孔盖上设置有取样口,所述第二塔圈内设置有笠帽和气囱,所述笠帽和气囱之间设置有隔套,所述真空段顶部设置有淡氨盐水入口,所述真空段下部设置有第二放液口和真空管接口;

所述第二水箱段下部包括三个依次连接的第三塔圈,所述第三塔圈设置有第三人孔,底端的第三塔圈设置有第二气体出口和洗水进口,中部的第三塔圈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三液位计、冷凝液出口和第二气体入口,所述第二水箱段上部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均设置有手孔,相邻第二水箱之间设置有气体分布器,相邻的第二水箱的端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弯管,所述第二水箱设置有第二冷却水入口和第二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二水箱段顶部设置有塔盖,所述塔盖设置有塔顶出气口和塔顶进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段式结构大大提高吸收塔的扩展性和功能的全面性,并且结构更加坚固,塔圈均设置人孔组件,方便检修和维护,通过基座段、第一水箱段、真空段和第二水箱段,合理布置各个气、液进出口,均匀分布气流和水流,使气液接触的更加均匀、高效、彻底,能够加大吸收液和气体的接触面积,强化吸收效果,降低吸收液消耗,降低成本,同时通过水箱段实现快速冷却,稳定吸收塔气液接触的环境温度;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稳定、维护方便、扩展性强、功能强大、效率高、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段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水箱段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段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水箱段示意图。

图中:1、基座段,2、第一水箱段,3、真空段,4、第二水箱段,101、基座,102、垫铁,103、第一塔圈,104、第一放液口,105、第一氨盐水出口,106、第一人孔,107、液位变送器接口,108、氨盐水入口,109、返回氨盐水入口,110、第一出气口,111、第一隔板,112、第一液位计,113、第二液位计,114、第一气体入口,115、第二氨盐水出口,116、液氨入口,117、气氨入口,201、第一水箱,202、第一弯管,203、第一冷却水入口,204、第一冷却水出口,205、第一清理孔,206、冷却管,207、再分布器,301、第二塔圈,302、液体分布器,303、溢流管,304、第二清理孔,305、取样口,306、第二人孔,307、笠帽,308、气囱,309、隔套,310、淡氨盐水入口,311、第二放液口,312、真空管接口,401、第三塔圈,402、第三人孔,403、第二气体出口,404、洗水进口,405、第三液位计,406、第二气体入口,407、第二隔板,408、冷凝液出口,409、第二水箱,410、气体分布器,411、第二弯管,412、手孔,413、第二冷却水入口,414、第二冷却水出口,415、塔盖,416、塔顶出气口,417、塔顶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冷却式吸收塔,包括基座段1、第一水箱段2、真空段3和第二水箱段4,所述基座段1、第一水箱段2、真空段3和第二水箱段4由下而上依次连接;

所述基座段1包括基座101,所述基座101上侧设置有若干依次连接的第一塔圈103,所述第一塔圈103设置有第一人孔106,所述基座101下侧设置有垫铁102,所述基座段1设置有第一放液口104、第一氨盐水出口105、液位变送器接口107、氨盐水入口108、返回氨盐水入口109和第一出气口110,所述基座段1上部设置有第一隔板111、第一液位计112和第二液位计113,所述基座段1的第一隔板111上侧设置有第一气体入口114、第二氨盐水出口115、液氨入口116和气氨入口117;

所述第一水箱段2设置有第一冷却水入口203和第一冷却水出口204,所述第一水箱段2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第一水箱201,所述第一水箱201设置有第一清理孔205,所述第一水箱201内设置有冷却管206,相邻第一水箱201之间设置有再分布器207,相邻的第一水箱201的端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弯管202;

所述真空段3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第二塔圈301,所述第二塔圈301设置有第二人孔306,所述真空段3底端设置有液体分布器302,相邻的第二塔圈301的端部之间连接有溢流管303,所述溢流管303设置有第二清理孔304,所述第二清理孔304的孔盖上设置有取样口305,所述第二塔圈301内设置有笠帽307和气囱308,所述笠帽307和气囱308之间设置有隔套309,所述真空段3顶部设置有淡氨盐水入口310,所述真空段3下部设置有第二放液口311和真空管接口312;

所述第二水箱段4下部包括三个依次连接的第三塔圈401,所述第三塔圈401设置有第三人孔402,底端的第三塔圈401设置有第二气体出口403和洗水进口404,中部的第三塔圈401设置有第二隔板407、第三液位计405、冷凝液出口408和第二气体入口406,所述第二水箱段4上部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第二水箱409,所述第二水箱409均设置有手孔412,相邻第二水箱409之间设置有气体分布器410,相邻的第二水箱409的端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弯管411,所述第二水箱409设置有第二冷却水入口413和第二冷却水出口414,所述第二水箱段4顶部设置有塔盖415,所述塔盖415设置有塔顶出气口416和塔顶进水口417。

本实用新型采用基座101、垫铁102、第一塔圈103、第一放液口104、第一氨盐水出口105、第一人孔106、液位变送器接口107、氨盐水入口108、返回氨盐水入口109、第一出气口110、第一隔板111、第一液位计112、第二液位计113、第一气体入口114、第二氨盐水出口115、液氨入口116、气氨入口117、第一水箱201、第一弯管202、第一冷却水入口203、第一冷却水出口204、第一清理孔205、冷却管206、再分布器207、第二塔圈301、液体分布器302、溢流管303、第二清理孔304、取样口305、第二人孔306、笠帽307、气囱308、隔套309、淡氨盐水入口310、第二放液口311、真空管接口312、第三塔圈401、第三人孔402、第二气体出口403、洗水进口404、第三液位计405、第二气体入口406、第二隔板407、冷凝液出口408、第二水箱409、气体分布器410、第二弯管411、手孔412、第二冷却水入口413、第二冷却水出口414、塔盖415、塔顶出气口416和塔顶进水口417的组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段式结构大大提高吸收塔的扩展性和功能的全面性,并且结构更加坚固,塔圈均设置人孔,方便检修和维护,通过基座段1、第一水箱段2、真空段3和第二水箱段4,合理布置各个气、液进出口,均匀分布气流和水流,使气液接触的更加均匀、高效、彻底,能够加大吸收液和气体的接触面积,强化吸收效果,降低吸收液消耗,降低成本,同时通过水箱段实现快速冷却,稳定吸收塔气液接触的环境温度;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稳定、维护方便、扩展性强、功能强大、效率高、效果好的优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