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静电旋碟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5653发布日期:2019-05-24 22:15阅读:8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式静电旋碟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涂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改良式静电旋碟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旋碟喷涂机主要是把可燃的油漆稀释剂(如:二甲笨、环己酮等各种化工香蕉水与油漆混合)形成超细雾化进行喷涂作业。虽然静电旋碟喷涂机比传统喷涂工具节省40%以上油漆,但是当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静电发生器失灵时,静电旋碟喷涂机容易出现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良式静电旋碟喷涂装置,其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能,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良式静电旋碟喷涂装置,包括支架、控制阀、接地件、装设于支架的旋碟喷涂机、与旋碟喷涂机电连接的静电发生器及装设于支架的气缸,所述接地件的一端连接于气缸,接地件的另一端连接于地面,所述气缸和旋碟喷涂机均与控制阀连通,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用于抵触旋碟喷涂机。

进一步地,所述旋碟喷涂机包括本体底座和连接于本体底座的本体上盖,所述本体底座与本体上盖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涡轮组件,所述本体底座远离本体上盖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用于对涂料进行雾化的雾化碟盘,所述转动涡轮组件的输出端与雾化碟盘连接,所述本体上盖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涡轮组件转动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控制阀连通,所述本体上盖装设于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涡轮组件包括转动涡轮件和马达总成,转动涡轮件与马达总成传动连接,马达总成的输出端与雾化碟盘连接;所述本体上盖间隔环设有多个转速气压分流孔,多个转速气压分流孔均与进气孔连通,多个转速气压气流孔用于驱动转动涡轮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涡轮件的两侧分别环设有第一转动涡轮齿和第二转动涡轮齿,所述本体上盖间隔环设有多个用于驱动第一转动涡轮齿转动的第一涡轮转速气压孔和多个用于驱动第二转动涡轮齿转动的第二涡轮转速气压孔,所述第一涡轮转速气压孔和所述第二涡轮转速气压孔均与所述转速气压分流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涡轮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涡轮转速气压孔和第二涡轮转速气压孔均呈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底座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进油孔与出油孔连通,所述出油孔连通于所述雾化碟盘内。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碟盘环设有多个雾化孔。

进一步地,多个雾化孔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盖还设置有测速孔和废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静电发生器为旋碟喷涂机提供大致十万伏高压静电,使得旋碟喷涂机产生高压静电,需要对工件进行喷涂时,控制阀的一端打开,控制阀的另一端闭合,使得空气压缩机与气缸不连通,气缸不工作,空气压缩机经由控制阀的一端与旋碟喷涂机连通,压缩空气驱动旋碟喷涂机工作,旋碟喷涂机对工件进行喷涂,由于旋碟喷涂机与工件之间产生一定的静电磁场吸附力,使得涂料很好地涂覆在工件的表面上;当不需要对工件进行喷涂时,控制阀的一端闭合,空气压缩机与旋碟喷涂机不连通,旋碟喷涂机不工作,控制阀的另一端打开,空气压缩机经由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气缸连通,压缩空气驱动气缸工作,气缸的活塞杆伸展并抵触旋碟喷涂机的顶面,旋碟喷涂机上的静电经由接地件释放在地面上,起到除电的作用,防止在清洗本旋碟喷涂机时,由于静电发生器失灵或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旋碟喷涂机上携带有高压静电而造成火灾等意外事故,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能,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碟喷涂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碟喷涂机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本体底座;2、本体上盖;3、转动涡轮组件;4、转动涡轮件;

5、马达总成;6、雾化碟盘;7、进气孔;8、转速气压分流孔;

9、第一转动涡轮齿;10、第二转动涡轮齿;

11、第一涡轮转速气压孔;12、第二涡轮转速气压孔;13、进油孔;

14、出油孔;15、雾化孔;17、测速孔;18、废气孔;19、支架;

20、控制阀;21、接地件;22、旋碟喷涂机;23、静电发生器;

24、气缸;25、高压静电线;26、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改良式静电旋碟喷涂装置,包括支架19、控制阀20、接地件21、装设于支架19的旋碟喷涂机22、与旋碟喷涂机22电连接的静电发生器23及装设于支架19的气缸24,所述接地件21的一端连接于气缸24,接地件21的另一端连接于地面,所述气缸24和旋碟喷涂机22均与控制阀20连通,所述气缸24的活塞杆用于抵触旋碟喷涂机22的顶面,控制阀20与外部的空气压缩机连通,所述旋碟喷涂机22经由高压静电线25与静电发生器23连接,所述旋碟喷涂机22和气缸24均经由气管26与控制阀20连通;具体地,所述控制阀20的一端用于与旋碟喷涂机22连通,控制阀20的另一端用于与气缸24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接地件21为导线。

实际使用时,静电发生器23为旋碟喷涂机22提供大致十万伏高压静电,使得旋碟喷涂机22产生高压静电,需要对工件进行喷涂时,控制阀20的一端打开,控制阀20的另一端闭合,使得空气压缩机与气缸24不连通,气缸24不工作,空气压缩机经由控制阀20的一端与旋碟喷涂机22连通,压缩空气驱动旋碟喷涂机22工作,旋碟喷涂机22对工件进行喷涂,由于旋碟喷涂机22与工件之间产生一定的静电磁场吸附力,使得涂料很好地涂覆在工件的表面上;当不需要对工件进行喷涂时,控制阀20的一端闭合,空气压缩机与旋碟喷涂机22不连通,旋碟喷涂机22不工作,控制阀20的另一端打开,空气压缩机经由控制阀20的另一端与气缸24连通,压缩空气驱动气缸24工作,气缸24的活塞杆伸展并抵触旋碟喷涂机22的顶面,旋碟喷涂机22上的静电经由接地件21释放在地面上,起到除电的作用,防止在清洗本旋碟喷涂机22时,由于静电发生器23失灵或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旋碟喷涂机22上携带有高压静电而造成火灾等意外事故,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能,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20为电磁阀,电磁阀的工作稳定、可靠,动作灵敏,便于控制压缩空气是否通入气缸24和旋碟喷涂机2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碟喷涂机22包括本体底座1和连接于本体底座1的本体上盖2,所述本体底座1与本体上盖2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涡轮组件3,所述本体底座1远离本体上盖2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用于对涂料进行雾化的雾化碟盘6,所述转动涡轮组件3的输出端与雾化碟盘6连接,所述本体上盖2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涡轮组件3转动的进气孔7,所述进气孔7与控制阀20连通,所述本体上盖2装设于支架19;具体地,所述转动涡轮组件3包括转动涡轮件4和马达总成5,转动涡轮件4与马达总成5传动连接,马达总成5的输出端与雾化碟盘6连接;所述本体上盖2间隔环设有多个转速气压分流孔8,多个转速气压分流孔8均与进气孔7连通,多个转速气压气流孔用于驱动转动涡轮件4转动;所述转动涡轮件4的两侧分别环设有第一转动涡轮齿9和第二转动涡轮齿10,所述本体上盖2间隔环设有多个用于驱动第一转动涡轮齿9转动的第一涡轮转速气压孔11和多个用于驱动第二转动涡轮齿10转动的第二涡轮转速气压孔12,所述第一涡轮转速气压孔11和所述第二涡轮转速气压孔12均与所述转速气压分流孔8连通;所述转动涡轮件4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实际使用时,由于转动涡轮件4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在同等条件下,不锈钢材质制成的转动涡轮件4的重量相对于传统的铝材涡轮更重,重量更重的转动涡轮件4惯性更大,可以增加转动涡轮件4转动时的扭力;另外,往进气孔7内输入压缩空气,进气孔7内的压缩空气分流至多个转速气压分流孔8排出,转速气压分流孔8排出的压缩空气分别通入第一涡轮转速气压孔11和第二涡轮转速气压孔12,通过进入第一涡轮转速气压孔11内的压缩空气来驱动第一转动涡轮齿9高速转动,通过进入第二涡轮转速气压孔12内的压缩空气来驱动第一转动涡轮齿9高速转动,对转动涡轮件4形成双路推力,使得马达总成5高速转动,进而带动雾化碟盘6高速转动来对注入的涂料进行离心雾化,使得涂料雾化更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产生不良涂膜的情况,提高涂料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涡轮转速气压孔11和第二涡轮转速气压孔12均呈倾斜设置,优选地,第一涡轮转速气压孔11和第二涡轮转速气压孔12的倾斜角度均为30°,可以有效地提高压缩空气进入第一涡轮转速气压孔11时的吹力,提高第一转动涡轮齿9的转速,也可以有效提高压缩空气进入第二涡轮转速气压孔12时的吹力,提高第二转动涡轮齿10的转速。

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底座1设置有进油孔13和出油孔14,所述进油孔13与出油孔14连通,所述出油孔14连通于所述雾化碟盘6内。具体地,通过向进油孔13内注入涂料,涂料从出油孔14流到高速转动的雾化碟盘6内,涂料在雾化碟盘6内离心雾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碟盘6环设有多个雾化孔15。具体地,通过环设的多个雾化孔15将涂料雾化并附着在工件上。

本实施例中,多个雾化孔15等间隔设置。具体地,等间隔环设的多个雾化孔15可以使得涂料在雾化后均匀地附着在工件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盖2还设置有测速孔17和废气孔18,测速孔17便于对转动涡轮件4的转动速度进行测试,废气孔18便于排出雾化碟盘6工作时产生的废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