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型机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1566发布日期:2019-04-13 01:1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型机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型机废气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定型机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拉幅定型机在工作时,需要高温热气进行定型加工。拉幅定型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有油污、灰尘、纤维以及亚微米颗粒的废气直接排放入大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需要有设备对废气进行处理。

公告号为CN205073830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印染定型机废气净化治理装置,包括引风机、机械除尘器、超导余热换热器、水膜除尘除油器、静电除尘器,所述引风机的进气口与印染车间连接,所述引风机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与机械除尘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静电除尘器的出气口通过引风机与超导余热换热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超导余热换热器的出气口通过引风机与水膜除尘除油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水膜除尘除油器的底部设置有水油收集箱,所述水膜除尘除油器的出气口通过引风机与静电除尘器连接,所述静电除尘器的顶部设置有排放管;所述水膜除尘除油器的内部设置有喷雾装置,所述喷雾装置设置为三组。设置的机械除尘器,可以过滤出废气中的大的尘埃、毛丝;设置的水膜除尘除油器,可以在内部产生水雾使得有害气体被水雾捕集流入到底部的水油收集箱;设置的静电除尘器,可以在内部产生高压脉冲静电场,使得亚微米级的油雾和水雾颗粒被收集捕获产生电离、吸附、分解、碳化,从而解决和消除了废气中有机蒸汽和油雾烟气。

上述设备在使用中,从超导余热换热器进来的废气在水膜除尘除油器中的喷雾装置的一次作用后直接进入到静电除尘器内。而废气中含有的灰尘和油雾较多,流通到静电除尘器中的废气中依旧会含有较多灰尘和油雾,使水膜除尘除油器的除尘除油雾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型机废气处理装置,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设置,增加了废气运动路径的长度和在喷淋室内的运动时间,从而使废气中的污染物更多的被水吸附,从而提高了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型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喷淋装置、热交换器和静电除尘器,所述喷淋装置底部连接有油水分离器,所述喷淋装置包括与所述热交换器连通的喷淋室,所述喷淋室远离地面的内壁设置有与水源连接的第一喷淋头,所述喷淋室靠近地面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喷淋室内壁连接一端开设有漏水孔;所述喷淋室远离地面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流板呈交错设置的第二导流板,废气在所述喷淋室内的流通路径呈曲折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通入喷淋室后,沿着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形成的曲折状路径运动,同时第一喷淋头对废气进行喷洒,经喷淋室处理之后的废气再依次通入热交换器和静电除尘器进行净化。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设置,增加了废气运动路径的长度和在喷淋室内的运动时间,从而使废气中的污染物更多的被水吸附,从而提高了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相互平行,且从所述喷淋室的进气口到出气口的方向呈倾斜向上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头喷出的水对废气进行吸附,并落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上,沿着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流动,从进风口进来的废气经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上的水时,部分污染物会先被吸附,从而再被喷淋的水吸附。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倾斜设置,可以使废气被二次吸附,从而提高了对废气的净化程度。

优选的,至少有一块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喷淋室内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喷淋室进气口的下方,至少有一块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喷淋室内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喷淋室出气口的上边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废气一进入喷淋室内就可以沿着第一导流板运动,更好的与第一导流板上的水接触,从而加快废气被第一导流板上的水的吸收速度。同时废气可以直接沿着第二导流板从喷淋室的出气口运动出,减少了废气在从喷淋室的出气口出去时喷淋室内壁对废气的阻碍,使废气顺畅的从出气口出去。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朝向地面一侧安装有与水源连接的第二喷淋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废气运动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相交错的去区域时,不能直接接触到来自第一喷淋头的水。通过第二喷淋头的设置,使废气在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运动时始终能被水喷到,从而能将废气中更多的污染物除去。

优选的,所述喷淋室的内壁上且位于进风口的上方设置有与水源连接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朝向进风口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边缘向背离所述喷水管的径向延伸,所述条形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喷淋室的进风口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源向喷水管内注水,水从条形孔喷出,在喷淋室的进风口形成水幕。通过喷水管的设置,在进风口形成水幕,从而使从进风口进来的废气能被水幕完全冲刷一边,使废气中较多的污染物被水吸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废气中污染物的净化效率。

优选的,所述喷淋室靠近地面一侧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喷淋室连通;所述集水槽槽口设置有滤网,所述油水分离器与所述集水槽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了污染物的水沿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喷淋室内壁流下,并流入集水槽中,再通过集水槽流到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理;同时通过滤网的设置,将大颗粒污染物分离,避免阻塞集水槽,从而保证集水槽的水的正常流动。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的槽底呈倾斜设置,所述油水分离器与所述集水槽的连接处在所述集水槽的槽底的最低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水沿着倾斜的集水槽的槽底流动,避免水残留在集水槽内,使油水分离器能对吸附了污染物的水快速处理。

优选的,所述油水分离器与所述集水槽通过S型管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油水分离器与集水槽直通,则部分废气会通过两者连通的管道进入到油水分离器内,使油水分离器内充满含有较多有害物质的气体,且油水分离器无法对这些气体净化,只能排出去,造成空气的污染。通过S型管道的设置,将油水分离器中的气体与喷淋室中的气体隔开,只能允许液体流动,气体无法穿过,从而避免喷淋室中的有毒废气进入油水分离器内。

优选的,所述喷淋室的进气口的管道处设置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废气的气流较快,会使喷淋室内的水与废气的接触时间较少,使得废气中被水吸附的污染物较少,使喷淋室对废气的净化率较低。通过阀门的设置,控制废气进入喷淋室的量,从而降低了废气的流速,使水与废气接触的时间更加长,从而提高喷淋室对废气的净化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设置,增加了废气运动路径的长度和在喷淋室内的运动时间,从而使废气中的污染物更多的被水吸附,从而提高了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2、通过S型管道的设置,将油水分离器中的气体与喷淋室中的气体隔开,只能允许液体流动,气体无法穿过,从而避免喷淋室中的有毒废气进入油水分离器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淋装置的剖面图,示出喷淋室内的结构;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热交换器;2、静电除尘器;3、油水分离器;4、喷淋室;41、第一喷淋头;42、阀门;43、集水槽;44、滤网;45、S型管道;5、第一导流板;51、漏水孔;6、第二导流板;7、第二喷淋头;8、喷水管;81、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定型机废气处理装置,参照图1,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喷淋装置、热交换器1和静电除尘器2,喷淋装置底部连接有油水分离器3。

参照图2,喷淋装置包括与热交换器1(见图1)连通喷淋室4,喷淋室4远离地面的内壁沿长度方向固定安装有两列与水源连接的第一喷淋头41,喷淋室4的进气口的管道处设置有阀门42,以控制进入废气的量,达到控制废气在喷淋室4内的运动速度。喷淋室4靠近地面一侧固定设置有集水槽43,集水槽43与喷淋室4连通,集水槽43槽口铺设有滤网44;集水槽43的槽底呈倾斜设置,集水槽43的槽底的最低端连接有S型管道45,S型管道45另一端与油水分离器3连通。

喷淋室4的进气口的下方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导流板5,且从喷淋室4的进气口到出气口的方向呈倾斜向上设置,并在与喷淋室4内壁连接一端开设有漏水孔51;喷淋室4的进气口的上边缘处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导流板6,第二导流板6与第一导流板5呈平行设置,使废气在喷淋室4内的流通路径呈曲折状。在第一导流板5与第二导流板6朝向地面一侧固定安装有两列与水源连接的第二喷淋头7。

参照图3,为了提高对废气的净化效率,在喷淋室4的内壁上且位于进风口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与水源连接的喷水管8,喷水管8朝向进风口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孔81,条形孔81的边缘向背离喷水管8的径向延伸,条形孔81的长度大于进风口的直径。水从喷水管8的条形孔81喷出,形成水幕,以遮挡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打开水源,为第一喷淋头41、第二喷淋头7和喷水管8供水。

根据废气流速调整阀门42,控制废气进入的喷淋室4的量,以保证喷出的水与废气有充足的接触时间。

喷水管8喷出水幕,废气通过喷淋室4的进气口进入到喷淋室4内,首先经过水幕的吸附,再沿着第一导流板5运动至第二导流板6,途中经过第一喷淋头41喷水的水的吸附。接着沿着第一导流板5与第二导流板6形成的通道运动,再沿着第二导流板6运动,期间经过第二喷淋头7喷出的水的吸附。然后沿着第二导流板6从喷淋室4的出气口出去,并通过管道进入到热交换器1中进行降温,再通过管道进入到静电除尘器2进行吸附除尘除油,最终排出。

第一导流板5上的吸附了污染物的水通过漏水孔51漏到集水槽43中,其他吸附了污染物的水也汇入集水槽43中,并沿着倾斜的集水槽43槽底流到S型管道45中,最后流入油水分离器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