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片弹簧上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9770发布日期:2019-09-18 00:3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片弹簧上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膜片弹簧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片弹簧上油装置。



背景技术:

膜片弹簧是汽车离合器中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离合性能。在膜片弹簧制造过程中,为了防止膜片弹簧后期在使用过程中或存储过程中生锈,一般会对膜片弹簧涂防锈油。目前,给膜片弹簧涂防锈油处理采用的是人工进行,效率低,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膜片弹簧上油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膜片弹簧上油装置,包括储油槽和传输线,储油槽为内部中空、上端开口的结构,储油槽内盛装有防锈油,传输线设置在储油槽上端开口中;传输线对膜片弹簧的传送路径由五段构成,分别为依次布置、且长度均大于膜片弹簧直径的第一传送段、第二传送段、第三传送段、第四传送段和第五传送段,第一传送段、第三传送段和第五传送段均水平布置,第一传送段和第五传送段均位于储油槽内所盛装的防锈油的液位线以上,第三传送段位于储油槽内所盛装的防锈油的液位线以下,第二传送段和第四传送段均倾斜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让膜片弹簧送至第一传送段上,膜片弹簧再通过第一传送段送至第二传送段上,然后由第二传送段送至第三传送段上,此时膜片弹簧浸入到防锈油中,待膜片弹簧浸过防锈油后,第三传送段再将膜片弹簧送至第四传送段上,最后由第四传送段送至第五传送段上,对膜片弹簧进行上油的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同时又能快速确保对膜片弹簧整体上油,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智能化程度高,方便实现自动化生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第二传送段的倾斜角度为10°~30°,第四传送段的倾斜角度为10°~30°。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的确保膜片弹簧进入到防锈油内,以及从防锈油中送出。

进一步,传输线包括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第三传送辊、第四传送辊、第五传送辊、第六传送辊、传输带、第一压轮、第二压轮、第三压轮和第四压轮,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第三传送辊、第四传送辊、第五传送辊和第六传送辊依次转动设置在储油槽的前后侧壁之间,且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第五传送辊和第六传送辊位于储油槽内所盛装的防锈油的液位线以上,第三传送辊和第四传送辊位于储油槽内所盛装的防锈油的液位线以下,传输带环绕着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第三传送辊、第四传送辊、第五传送辊和第六传送辊,传输带在第一传送辊与第二传送辊之间所形成的传送路径为第一传送段,传输带在第二传送辊与第三传送辊之间所形成的传送路径为第二传送段,传输带在第三传送辊与第四传送辊之间所形成的传送路径为第三传送段,传输带在第四传送辊与第五传送辊之间所形成的传送路径为第四传送段,传输带在第五传送辊与第六传送辊之间所形成的传送路径为第五传送段;储油槽的前侧壁上在第二传送辊的下方和储油槽的后侧壁上在第二传送辊的下方均转动设有以使传输带贴着第二传送辊的第一压轮;储油槽的前侧壁上在第三传送辊的上方和储油槽的后侧壁上在第三传送辊的上方均转动设有以使传输带贴着第三传送辊的第二压轮,两个第二压轮之间的间距大于膜片弹簧的直径;储油槽的前侧壁上在第四传送辊的上方和储油槽的后侧壁上在第四传送辊的上方均转动设有以使传输带贴着第四传送辊的第三压轮,两个第三压轮之间的间距大于膜片弹簧的直径;储油槽的前侧壁上在第五传送辊的下方和储油槽的后侧壁上在第五传送辊的下方均转动设有以使传输带贴着第五传送辊的第四压轮。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使得膜片弹簧整个输送过程平稳性好。

进一步,传输带上设有若干排油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方便防锈油与膜片弹簧接触,另一方面在膜片弹簧由第三传送段送至第四传送段上时,方便处在第四传送段上的防锈油快速流回储油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膜片弹簧上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膜片弹簧上油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储油槽,2、传输线,210a、第一传送段,220a、第二传送段,230a、第三传送段,240a、第四传送段,250a、第五传送段,201、第一传送辊,202、第二传送辊,203、第三传送辊,204、第四传送辊,205、第五传送辊,206、第六传送辊,207、传输带,2071、排油槽,208、第一压轮,209、第二压轮,210、第三压轮,211、第四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膜片弹簧上油装置,包括储油槽1和传输线2,储油槽1为内部中空、上端开口的结构,通常情况下,储油槽1为内部中空、上端开口的矩形状结构,储油槽1内盛装有防锈油,传输线2设置在储油槽1上端开口中,传输线2用于先将膜片弹簧浸入到防锈油中,然后将浸过油的膜片弹簧从防锈油中送出。

传输线2对膜片弹簧的传送路径由五段构成,分别为第一传送段210a、第二传送段220a、第三传送段230a、第四传送段240a和第五传送段250a,其中,第一传送段210a、第二传送段220a、第三传送段230a、第四传送段240a和第五传送段250a沿传送方向依次布置,且第一传送段210a的长度、第二传送段220a的长度、第三传送段230a的长度、第四传送段240a的长度和第五传送段250a的长度均大于膜片弹簧的直径,第一传送段210a、第三传送段230a和第五传送段250a均水平布置,且第一传送段210a和第五传送段250a均位于储油槽1内所盛装的防锈油的液位线以上,而第三传送段230a位于储油槽1内所盛装的防锈油的液位线以下,第二传送段220a和第四传送段240a均倾斜布置,第一传送段210a的传送面高于储油槽1的上端面,第五传送段250a的传送面高于储油槽1的上端面,在使用时,膜片弹簧通过第一传送段210a送至第二传送段220a上,然后由第二传送段220a送至第三传送段230a上,此时膜片弹簧浸入到防锈油中,待膜片弹簧浸过防锈油后,第三传送段230a再将膜片弹簧送至第四传送段240a上,最后由第四传送段240a送至第五传送段250a上。

第二传送段220a的倾斜角度为10°~30°,通常情况下可以为10°、15°、20°、25°或30°等,第四传送段240a的倾斜角度为10°~30°,通常情况下可以为10°、15°、20°、25°或30°等。

传输线2包括第一传送辊201、第二传送辊202、第三传送辊203、第四传送辊204、第五传送辊205、第六传送辊206、传输带207、第一压轮208、第二压轮209、第三压轮210和第四压轮211,第一传送辊201、第二传送辊202、第三传送辊203、第四传送辊204、第五传送辊205和第六传送辊206依次设置在储油槽1的前后侧壁之间,第一传送辊201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储油槽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转动连接,第二传送辊202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储油槽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转动连接,第三传送辊203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储油槽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转动连接,第四传送辊204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储油槽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转动连接,第五传送辊205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储油槽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转动连接,第六传送辊206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储油槽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转动连接,通常情况下,第三传送辊203和第五传送辊205均不贯穿储油槽1的外壁面,这样可以避免漏油,第一传送辊201、第二传送辊202、第五传送辊205和第六传送辊206位于储油槽1内所盛装的防锈油的液位线以上,第三传送辊203和第四传送辊204位于储油槽1内所盛装的防锈油的液位线以下,传输带207同时环绕着第一传送辊201、第二传送辊202、第三传送辊203、第四传送辊204、第五传送辊205和第六传送辊206,传输带207上设有若干排油槽2071,通常情况下,可以优选传输带207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储油槽1内腔的宽度。

传输带207在第一传送辊201与第二传送辊202之间所形成的传送路径为第一传送段210a,传输带207在第二传送辊202与第三传送辊203之间所形成的传送路径为第二传送段220a,传输带207在第三传送辊203与第四传送辊204之间所形成的传送路径为第三传送段230a,传输带207在第四传送辊204与第五传送辊205之间所形成的传送路径为第四传送段240a,传输带207在第五传送辊205与第六传送辊206之间所形成的传送路径为第五传送段250a。

储油槽1的前侧壁上在第二传送辊202的下方和储油槽1的后侧壁上在第二传送辊202的下方均转动设有以使传输带207贴着第二传送辊202的第一压轮208,第一压轮208的转动轴心线与第二传送辊202的转动轴心线平行;储油槽1的前侧壁上在第三传送辊203的上方和储油槽1的后侧壁上在第三传送辊203的上方均转动设有以使传输带207贴着第三传送辊203的第二压轮209,第二压轮209的转动轴心线与第三传送辊203的转动轴心线平行,两个第二压轮209之间的间距大于膜片弹簧的直径;储油槽1的前侧壁上在第四传送辊204的上方和储油槽1的后侧壁上在第四传送辊204的上方均转动设有以使传输带207贴着第四传送辊204的第三压轮210,第三压轮210的转动轴心线与第四传送辊204的转动轴心线平行,两个第三压轮210之间的间距大于膜片弹簧的直径;储油槽1的前侧壁上在第五传送辊205的下方和储油槽1的后侧壁上在第五传送辊205的下方均转动设有以使传输带207贴着第五传送辊205的第四压轮211,第四压轮211的转动轴心线与第五传送辊205的转动轴心线平行。

另外,传输线2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传送辊201、第二传送辊202、第五传送辊205或第六传送辊206的一端相连接,驱动机构主要用于驱使第一传送辊201、第二传送辊202、第五传送辊205或第六传送辊206转动,驱动机构可以直接是驱动电机。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