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凝土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3870发布日期:2019-11-20 01:1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混凝土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沥青搅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的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

沥青在搅拌设备内进行搅拌时,通常是大容量进行搅拌,由于沥青具有一定的粘性、流动性差的特点,搅拌装置在进行搅拌时,沥青内部易出现分层现象,存在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因此我们急需设计一种沥青混凝土的搅拌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混凝土的搅拌装置,解决了现有搅拌装置存在搅拌不均匀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沥青混凝土的搅拌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调节箱,调节箱上侧相对往复式转动设有搅拌滚筒,调节箱内设有带动搅拌滚筒转动的第一调节机构,搅拌滚筒内腔中部设有基座,基座的上侧、下侧分别转动设有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基座内设有带动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顺次转动的第二调节机构,基座的上侧设有与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配合的电箱,搅拌滚筒上侧、下侧分别设有进料管,排料口,调节箱内设有配合排料口往复式转动的弧形储料槽,调节箱的一侧设有与弧形储料槽连通的排料管,排料管远离调节箱的一侧设有可调节端口开闭的密封盖。

本发明原理及效果:通过进料管向搅拌滚筒内通入一定的沥青混凝土时,通过控制电箱,接通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的电源,第二调节机构带动搅拌滚筒在一定弧度内(不影响电箱与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的接线)往复式转动,使搅拌滚筒内的沥青混凝土正转再反转,同时,基座内的第一调节机构顺次带动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转动,使搅拌滚筒内上侧、下侧的混凝土间歇式转动,在上述过程中,通过搅拌滚筒的往复式转动带动其内部的沥青往复式转动时,一方面能使搅拌滚筒内部的沥青正转后反转,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另一方面,避免沥青在同一转速作用下,密度较大的沥青易吸附在搅拌滚筒外侧,达不到均匀混合的目的,通过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的间歇性转动,使搅拌滚筒内的沥青在重力作用方向下均匀混合,避免了沥青混凝土在重力作用系搅拌时,搅拌滚筒下侧的目的较大,达不到均匀混合的目的。本发明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搅拌装置存在搅拌不均匀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底座的下侧设有正四轮行走机构,底座环形面沿正四轮行走机构运动的一侧设有挂钩。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调节箱与搅拌滚筒相对的一端通过嵌入式连接,调节箱的上侧设有套设在搅拌滚筒上配合转动的环形支架。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箱内与搅拌滚筒下侧连接的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两侧设有与其啮合的第一半锥齿轮,两个第一半锥齿轮的相对侧通过贯通式电机的两输出轴对应连接,两个第一半锥齿轮的齿轮部呈中心对称,且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贯通式电机与电箱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均由转轴和叶片组成,第一搅拌轴上的叶片倾斜向下,第二搅拌轴上的叶片倾斜向上,搅拌滚筒内侧设有螺旋片。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基座与搅拌滚筒的内壁通过支撑臂连接,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内与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分别连接的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基座内设有可顺次与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二半锥齿轮,且第二半锥齿轮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第二半锥齿轮的一侧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电箱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基座与搅拌滚筒的内壁通过支撑臂连接,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内与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分别连接的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基座内设有可顺次与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二半锥齿轮,且第二半锥齿轮的数量为二,两个第二半锥齿轮的齿轮部呈上下相对分布,且第二半锥齿轮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两个第二半锥齿轮的一侧均连接有驱动电机,两个驱动电机均与电箱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搅拌装置存在搅拌不均匀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底座的下侧设有正四轮行走机构,底座环形面沿正四轮行走机构运动的一侧设有挂钩。正四轮行走机构的设计,使本发明便于移动,具有方便转移的优点,挂钩的设计,便于将本发明将拖车连接,以便于转移。

(3)本发明通过调节箱与搅拌滚筒相对的一端通过嵌入式连接,调节箱的上侧设有套设在搅拌滚筒上配合转动的环形支架。调节箱与搅拌滚筒通嵌入式连接,即搅拌滚筒的下端部位于调节箱内,增强了搅拌滚筒与调节箱相对转动连接的稳定性,使本发明结构更稳固,环形支架的设计,进一步加强了搅拌滚筒与调节箱的相对转动的稳定性。

(4)本发明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箱内与搅拌滚筒下侧连接的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两侧设有与其啮合的第一半锥齿轮,两个第一半锥齿轮的相对侧通过贯通式电机的两输出轴对应连接,两个第一半锥齿轮的齿轮部呈中心对称,且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贯通式电机与电箱连接。电箱向贯通式电机供电,贯通式电机的两输出轴带动两第一半锥齿轮同向转动,两个第一半锥齿轮顺次带动搅拌滚筒转动,且搅拌滚筒的转向相反,通过此第一调节机构来实现搅拌滚筒的往复式转动,具有传动迅速,传动过程稳定的优点。

(5)本发明通过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均由转轴和叶片组成,第一搅拌轴上的叶片倾斜向下,第二搅拌轴上的叶片倾斜向上,搅拌滚筒内侧设有螺旋片。第一搅拌轴上的叶片使搅拌滚筒内的沥青混凝土在均匀混合时有向下运动的趋势,第二搅拌轴上的叶片使搅拌滚筒内的沥青混凝土在均匀混合时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上述两者的配合,在达到搅拌滚筒内沥青混凝土均匀混合的同时,能减小沥青混凝土重力作用带来分布不均的影响。

(6)本发明通过基座与搅拌滚筒的内壁通过支撑臂连接,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内与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分别连接的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基座内设有可顺次与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二半锥齿轮,且第二半锥齿轮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第二半锥齿轮的一侧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电箱连接。电箱向驱动电机供电,驱动电机带动第二半锥齿轮转动,第二半锥齿轮顺次带动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顺次带动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顺次转动,达到搅拌轴滚筒内沥青混凝土搅拌的目的,上述第二调节机构通过一个电机、一个第二半锥齿轮来实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顺次转动,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7)本发明通过基座与搅拌滚筒的内壁通过支撑臂连接,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内与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分别连接的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基座内设有可顺次与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二半锥齿轮,且第二半锥齿轮的数量为二,两个第二半锥齿轮的齿轮部呈上下相对分布,且第二半锥齿轮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两个第二半锥齿轮的一侧均连接有驱动电机,两个驱动电机均与电箱连接。电箱向两驱动电机供电,其中一个驱动电机通过第二半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配合带动第一搅拌轴正向转动,另一个驱动电机通过第二半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配合带动第二搅拌轴反向转动,重复以上操作,分别实现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的往复式转动,使搅拌滚筒内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图;

图2是图1中实施例1~3的全剖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实施例1、2、4的全剖图;

图5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的标记为:1-正四轮行走机构、2-底座、3-挂钩、4-电箱、5-进料管、6-搅拌滚筒、7-环形支架、8-调节箱、9-排料管、10-弧形储料槽、11-第一锥齿轮、12-排料口、13-第二搅拌轴、14-螺旋片、15-第三锥齿轮、16-基座、17-第一搅拌轴、18-第二锥齿轮、19-第二半锥齿轮、20-第一半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3,一种沥青混凝土的搅拌装置,包括底座2,底座2上设有调节箱8,调节箱8上侧相对往复式转动设有搅拌滚筒6,调节箱8内设有带动搅拌滚筒6转动的第一调节机构,搅拌滚筒6内腔中部设有基座16,基座16的上侧、下侧分别转动设有第一搅拌轴17、第二搅拌轴13,基座16内设有带动第一搅拌轴17、第二搅拌轴13顺次转动的第二调节机构,基座16的上侧设有与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配合的电箱4,搅拌滚筒6上侧、下侧分别设有进料管5,排料口12,调节箱8内设有配合排料口12往复式转动的弧形储料槽10,调节箱8的一侧设有与弧形储料槽10连通的排料管9,排料管9远离调节箱8的一侧设有可调节端口开闭的密封盖。

本发明原理及效果:通过进料管5向搅拌滚筒6内通入一定的沥青混凝土时,通过控制电箱4,接通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的电源,第二调节机构带动搅拌滚筒6在一定弧度内(不影响电箱4与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的接线)往复式转动,使搅拌滚筒6内的沥青混凝土正转再反转,同时,基座16内的第一调节机构顺次带动第一搅拌轴17、第二搅拌轴13转动,使搅拌滚筒6内上侧、下侧的混凝土间歇式转动,在上述过程中,通过搅拌滚筒6的往复式转动带动其内部的沥青往复式转动时,一方面能使搅拌滚筒6内部的沥青正转后反转,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另一方面,避免沥青在同一转速作用下,密度较大的沥青易吸附在搅拌滚筒6外侧,达不到均匀混合的目的,通过第一搅拌轴17、第二搅拌轴13的间歇性转动,使搅拌滚筒6内的沥青在重力作用方向下均匀混合,避免了沥青混凝土在重力作用系搅拌时,搅拌滚筒6下侧的目的较大,达不到均匀混合的目的。本发明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搅拌装置存在搅拌不均匀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是在实施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底座2的下侧设有正四轮行走机构1,底座2环形面沿正四轮行走机构1运动的一侧设有挂钩3。正四轮行走机构1的设计,使本发明便于移动,具有方便转移的优点,挂钩3的设计,便于将本发明将拖车连接,以便于转移。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调节箱8与搅拌滚筒6相对的一端通过嵌入式连接,调节箱8的上侧设有套设在搅拌滚筒6上配合转动的环形支架7。调节箱8与搅拌滚筒6通嵌入式连接,即搅拌滚筒6的下端部位于调节箱8内,增强了搅拌滚筒6与调节箱8相对转动连接的稳定性,使本发明结构更稳固,环形支架7的设计,进一步加强了搅拌滚筒6与调节箱8的相对转动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箱8内与搅拌滚筒6下侧连接的第一锥齿轮11,第一锥齿轮11的两侧设有与其啮合的第一半锥齿轮20,两个第一半锥齿轮20的相对侧通过贯通式电机的两输出轴对应连接,两个第一半锥齿轮20的齿轮部呈中心对称,且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贯通式电机与电箱4连接。电箱4向贯通式电机供电,贯通式电机的两输出轴带动两第一半锥齿轮20同向转动,两个第一半锥齿轮20顺次带动搅拌滚筒6转动,且搅拌滚筒6的转向相反,通过此第一调节机构来实现搅拌滚筒6的往复式转动,具有传动迅速,传动过程稳定的优点。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搅拌轴17、第二搅拌轴13均由转轴和叶片组成,第一搅拌轴17上的叶片倾斜向下,第二搅拌轴13上的叶片倾斜向上,搅拌滚筒6内侧设有螺旋片14。第一搅拌轴17上的叶片使搅拌滚筒6内的沥青混凝土在均匀混合时有向下运动的趋势,第二搅拌轴13上的叶片使搅拌滚筒6内的沥青混凝土在均匀混合时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上述两者的配合,在达到搅拌滚筒6内沥青混凝土均匀混合的同时,能减小沥青混凝土重力作用带来分布不均的影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是在实施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基座16与搅拌滚筒6的内壁通过支撑臂连接,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16内与第一搅拌轴17、第二搅拌轴13分别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8、第三锥齿轮15,基座16内设有可顺次与第二锥齿轮18、第三锥齿轮15啮合的第二半锥齿轮19,且第二半锥齿轮19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第二半锥齿轮19的一侧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电箱4连接。电箱4向驱动电机供电,驱动电机带动第二半锥齿轮19转动,第二半锥齿轮19顺次带动第二锥齿轮18、第三锥齿轮15转动,第二锥齿轮18、第三锥齿轮15顺次带动第一搅拌轴17、第二搅拌轴13顺次转动,达到搅拌轴滚筒内沥青混凝土搅拌的目的,上述第二调节机构通过一个电机、一个第二半锥齿轮19来实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顺次转动,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是在实施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本发明通过基座16与搅拌滚筒6的内壁通过支撑臂连接,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16内与第一搅拌轴17、第二搅拌轴13分别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8、第三锥齿轮15,基座16内设有可顺次与第二锥齿轮18、第三锥齿轮15啮合的第二半锥齿轮19,且第二半锥齿轮19的数量为二,两个第二半锥齿轮19的齿轮部呈上下相对分布,且第二半锥齿轮19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两个第二半锥齿轮19的一侧均连接有驱动电机,两个驱动电机均与电箱4连接。电箱4向两驱动电机供电,其中一个驱动电机通过第二半锥齿轮19与第二锥齿轮18配合带动第一搅拌轴17正向转动,另一个驱动电机通过第二半锥齿轮19与第三锥齿轮15配合带动第二搅拌轴13反向转动,重复以上操作,分别实现第一搅拌轴17、第二搅拌轴13的往复式转动,使搅拌滚筒6内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本发明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