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母粒快速成形辊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4448发布日期:2020-04-14 21:1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母粒快速成形辊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母粒快速成形辊压机。



背景技术:

辊压机用于压块、粉碎以及压实处理,将待处理的物料通过送料装置送入两个辊子之间,辊子将这些物料压在一起或将这些物料粉碎或压实,经过以上处理,改变了物料的原始状态,如可以形成压块或粉尘状态。

原有的辊压机在使用时,其工作原理为采用两个辊子进行相互挤压,因此辊压机的压辊磨损较快,必须定期维护或更换,以保证被挤压的物料成型质量或者挤出效果,而进行更换或者维护均需要将辊压机停机才能进行相关拆卸,现有设备拆卸过程复杂,安装不便,占用了较长的生产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拆装更加便捷的辊压设备,针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进行针对性高效辊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母粒快速成形辊压机,具有便于拆卸和清理内部结构中的残渣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母粒快速成形辊压机,包括机壳、固定辊、活动辊、液压缸和传送机,所述固定辊、所述活动辊、所述液压缸和所述传送机均安装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机壳上设有漏斗、固定板、防护盖、万向轮和防护门,所述机壳的顶部固定有所述漏斗,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机壳的内壁,所述防护盖位于所述机壳的顶部,且所述防护盖与所述机壳转动连接,所述万向轮固定在所述机壳的底部四角,所述防护门固定在所述机壳的外壁上,所述固定辊上设有第一电机,所述固定辊通过第一电机轴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活动辊上设有第二电机,所述活动辊通过第二电机轴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液压缸上设有推杆、固定架、液压管和固定座,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推杆固定在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且所述液压缸通过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液压管固定在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油输入端,所述传送机上设有第三电机、传送带和脚架,所述传送带固定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脚架固定在所述传送带的底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三电机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液压缸通过所述液压管与外部液压泵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漏斗上设有辊压槽,所述辊压槽安装在所述机壳的内部,且所述辊压槽上开设有第二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嵌设在所述固定板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电机轴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嵌设在所述固定架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电机轴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防护盖上设有第一转轴和螺栓,所述防护盖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机壳转动连接,且所述防护盖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防护门上设有第二转轴和支耳,所述防护门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固定在所述机壳的外壁,所述支耳固定在所述防护门的外壁,且所述机壳上开设只有与所述支耳相配合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与所述传送机相配合的第一出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设有防护盖,防护盖通过第一转轴与机壳转动连接,且防护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壳上,机壳上开设有与螺栓相配合的螺纹槽,在辊压机工作过程中,通过螺栓和螺纹槽松动防护盖,在通过第一转轴打开防护盖,提高辊压机的运行时间并且因此缩短维护中断,使辊拆卸迅速实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设有防护门,防护门通过第二转轴固定在机壳的外壁,支耳固定在防护门的外壁,且机壳上开设只有与支耳相配合的卡槽,通过支耳和卡槽的配合打开防护门,便于内部粉尘的清理,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的内部堵塞,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壳;101、第一出料口;102、螺纹槽;103、卡槽;11、漏斗;111、辊压槽;112、第二出料口;12、固定板;121、第一轴承;13、防护盖;131、第一转轴;132、螺栓;14、万向轮;15、防护门;151、第二转轴;152、支耳;

2、固定辊;21、第一电机;211、第一电机轴;

3、活动辊;31、第二电机;311、第二电机轴;

4、液压缸;41、推杆;42、固定架;421、第二轴承;43、液压管;44、固定座;

5、传送机;51、第三电机;52、传送带;53、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母粒快速成形辊压机,包括机壳1、固定辊2、活动辊3、液压缸4和传送机5,固定辊2、活动辊3、液压缸4和传送机5均嵌设在机壳1的内部,机壳1上设有漏斗11、固定板12、防护盖13、万向轮14和防护门15,机壳1的顶部固定有漏斗11,固定板12固定在机壳1的内壁,防护盖13位于机壳1的顶部,且防护盖13与机壳1转动连接,万向轮14固定在机壳1的底部四角,防护门15固定在机壳1的外壁上,固定辊2上设有第一电机21,固定辊2通过第一电机轴211固定在第一电机21的输出端,活动辊3上设有第二电机31,活动辊3通过第二电机轴311固定在第二电机31的输出端,液压缸4上设有推杆41、固定架42、液压管43和固定座44,固定架42通过推杆41固定在液压缸4的输出端,且液压缸4通过固定座44固定在机壳1的内部,液压管43固定在液压缸4的液压油输入端,传送机5上设有第三电机51、传送带52和脚架53,传送带52固定在第三电机51的输出端,脚架53固定在传送带52的底部,第一电机21、第二电机31和第三电机51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液压缸4通过液压管43与外部液压泵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固定辊2通过第一电机21运转,活动辊3通过第二电机31运转,在通过液压缸4移动活动辊3,便于物料挤压成型,传送带52通过第三电机51将挤压成型的粉块运送出来,第一电机21的型号为ye2,第二电机31的型号为ye2,液压缸4的型号为job-25,第三电机51的型号为90yyjt。

本实施例中,机壳1的顶部固定有漏斗11,通过漏斗11进料,便于使用,固定板12固定在机壳1的内壁,防护盖13位于机壳1的顶部,且防护盖13与机壳1转动连接,在辊压机工作过程中,通过螺栓132和螺纹槽102松动防护盖13,在通过第一转轴131打开防护盖13,提高辊压机的运行时间并且因此缩短维护中断,使辊拆卸迅速实现,提高了工作效率,万向轮14固定在机壳1的底部四角,便于移动,简单便捷,防护门15固定在机壳1的外壁上,通过支耳152和卡槽103的配合打开防护门15,便于内部粉尘的清理,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的内部堵塞,提高了使用寿命,固定辊2通过第一电机轴211固定在第一电机21的输出端,活动辊3通过第二电机轴311固定在第二电机31的输出端,固定架42通过推杆41固定在液压缸4的输出端,且液压缸4通过固定座44固定在机壳1的内部,液压管43固定在液压缸4的液压油输入端,在使用时,固定辊2通过第一电机21运转,活动辊3通过第二电机31运转,在通过液压缸4移动活动辊3,便于物料挤压成型,传送带52固定在第三电机51的输出端,脚架53固定在传送带52的底部,通过传送带52将挤压成型的粉块运送出来。

具体的,漏斗11上设有辊压槽111,辊压槽111嵌设在机壳1的内部,且辊压槽111上开设有第二出料口112,通过固定辊2和活动辊3的挤压成型后,从第二出料口112排出。

具体的,固定板12上设有第一轴承121,第一轴承121嵌设在固定板12的内部,且第一轴承121与第一电机轴211相配合,通过第一轴承121使固定辊2固定的同时保证旋转工作。

具体的,固定架42上设有第二轴承421,第二轴承421嵌设在固定架42的内部,且第二轴承421与第二电机轴311相配合,通过第二轴承421使活动辊3通过液压缸4移动的同时,继续旋转工作。

具体的,防护盖13上设有第一转轴131和螺栓132,防护盖13通过第一转轴131与机壳1转动连接,且防护盖13通过螺栓132固定在机壳1上,机壳1上开设有与螺栓132相配合的螺纹槽102,在辊压机工作过程中,通过螺栓132和螺纹槽102松动防护盖13,在通过第一转轴131打开防护盖13,提高辊压机的运行时间并且因此缩短维护中断,使辊拆卸迅速实现,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的,防护门15上设有第二转轴151和支耳152,防护门15通过第二转轴151固定在机壳1的外壁,支耳152固定在防护门15的外壁,且机壳1上开设只有与支耳152相配合的卡槽103,通过支耳152和卡槽103的配合打开防护门15,便于内部粉尘的清理,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的内部堵塞,提高了使用寿命。

具体的,机壳1上开设有与传送机5相配合的第一出料口101,通过传送带52将挤压成型的粉块从第一出料口101运送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设备通电,由于固定辊2通过第一电机轴211固定在第一电机21的输出端,活动辊3通过第二电机轴311固定在第二电机31的输出端,固定架42通过推杆41固定在液压缸4的输出端,且液压缸4通过固定座44固定在机壳1的内部,液压管43固定在液压缸4的液压油输入端,在使用时,固定辊2通过第一电机21运转,活动辊3通过第二电机31运转,在通过液压缸4移动活动辊3,便于物料挤压成型,传送带52固定在第三电机51的输出端,脚架53固定在传送带52的底部,通过传送带52将挤压成型的粉块运送出来,防护盖13位于机壳1的顶部,且防护盖13与机壳1转动连接,在辊压机工作过程中,通过螺栓132和螺纹槽102松动防护盖13,在通过第一转轴131打开防护盖13,提高辊压机的运行时间并且因此缩短维护中断,使辊拆卸迅速实现,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防护门15固定在机壳1的外壁上,通过支耳152和卡槽103的配合打开防护门15,便于内部粉尘的清理,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的内部堵塞,提高了使用寿命。

为了针对性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进行辊压,使其成为母粒状态,在活动辊和固定辊上开设通孔,所述活动辊与固定辊均为双层结构,所述通孔开设在外层结构上,所述外层结构与内层结构由转速不同的驱动电机带动,使内层结构与外层结构之间具有转速差,内层结构上设置刮刀,所述刮刀的刀刃与外层结构内壁贴合,使用时,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经过通孔的挤压,以条状形式进入内层结构,并由的刮刀刮除,形成粒状结构。

为了使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快速冷却,避免母粒粘连,不易被切断,在上述外层结构内通设水冷管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