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超滤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7955发布日期:2020-01-31 14:30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闭超滤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闭超滤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超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之一。在超滤过程中,水溶液在压力推动下,流经膜表面,小于膜孔的溶剂及小分子溶质透水膜,成为净化液,比膜孔大的溶质及溶质集团被截留,随水流排出,成为浓缩液。

目前企业现有的超滤收集装置由一套耐压管路和一个收集瓶组成。待浓缩液由蠕动泵从收集瓶中的抽液管道抽出泵入超滤器进液端,超滤后的浓缩液从超滤器回流端流回收集瓶,废液从透过端排出。但是该装置存在以下问题:收集瓶瓶口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液体与环境有物质交换,存在被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浓缩液多瓶待浓缩液时,需要逐瓶浓缩,频繁更换待浓缩液瓶,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闭超滤连接装置,实现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完成浓缩,降低了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闭超滤连接装置,包括蠕动泵、超滤系统、收集瓶一、收集瓶二、呼吸阀、进料导管、出料导管、回流导管、废液导管和连接导管,所述超滤系统包括进料口、回流口和废液口,所述进料导管一端穿过所述胶塞一与所述收集瓶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蠕动泵连接,所述进料导管用于向所述蠕动泵供待浓缩液,所述出料导管一端与所述蠕动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接,所述出料导管用于向所述超滤系统进待浓缩液,所述回流导管一端与所述回流口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胶塞一与所述收集瓶一连接,所述回流导管用于向所述收集瓶一回流待浓缩液,所述废液导管一端与所述废液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废液瓶连接,所述废液导管用于向所述废液瓶流废液,便于收集废液,所述连接导管一端穿过所述胶塞一与所述收集瓶一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胶塞二与所述收集瓶二连接,所述连接导管用于连接所述收集瓶一和收集瓶二,所述收集瓶二还包括呼吸阀,所述呼吸阀穿过所述胶塞二与所述收集瓶二连接,所述呼吸阀不仅可以向所述收集瓶二内提供空气,保证所述收集瓶二内的气压稳定,还可以过滤流向所述收集瓶二内的气体,防止微生物进入所述收集瓶二内。

优选地,所述呼吸阀包括导气管和呼吸器,所述导气管一端穿过所述胶塞二伸入所述收集瓶二内,且在所述收集瓶二内的待过滤液液面以上,另一端伸出所述收集瓶二,所述导气管用于向所述收集瓶二内导气,且与所述呼吸器连接,所述呼吸器保证气体可以及时进出所述收集瓶二。

优选地,所述呼吸器包括过滤膜,所述过滤膜的虑孔大小为0.1~0.5μm,所述过滤膜用于过滤进入所述收集瓶二内的气体,防止微生物进入装置内。

优选地,还包括胶塞一和胶塞二,所述胶塞一与所述收集瓶一连接,所述胶塞二与所述收集瓶二连接,所述胶塞一用于密封所述收集瓶一,所述胶塞二用于密封所述收集瓶二,防止微生物进入装置。

优选地,所述进料导管与所述收集瓶一连接的一端伸入所述收集瓶一内,并伸入所述收集瓶一内的待过滤液液面以下,便于所述收集瓶一内的液体流入所述蠕动泵。

优选地,所述回流导管与所述收集瓶一连接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收集瓶一内,并伸入到所述收集瓶一内的待过滤液液面以下,防止回流的液体产生气泡。

优选地,所述连接导管与所述收集瓶一连接的一端伸入所述收集瓶一内,且伸入到所述收集瓶一内的待过滤液液面以上,另一端伸入穿过所述收集瓶二内,并深入到所述收集瓶二内的待过滤液液面以下,所述连接导管用于引导所述收集瓶二内的液体进入所述收集瓶一内。

该装置安装时,呼吸阀与导气管连接,导气管与胶塞二连接,并且连接导管一端与胶塞二连接,另一端与胶塞一连接,且所述进料导管一端与胶塞一连接,另一端穿过蠕动泵与出料导管连接,出料导管的另一端与进料口连接,回流口与回流导管一端连接,回流导管的另一端与胶塞一连接,废液导管一端与废液口连接,另一端与废液瓶连接,最后调节各导管伸入瓶内的长度,将胶塞一安装到收集瓶一上,胶塞二安装到收集瓶二上,装置安装完成,蠕动泵工作,待浓缩液从收集瓶一进入进料导管、出料导管和超滤系统,回流液从回流导管进入收集瓶一内,废液经废液导管进入废液瓶。

综上所述,该实用新型的一种密闭超滤连接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现了对溶液的浓缩和对废液的自动化收集工作,避免的人工的操作,增加了浓缩效率;收集瓶一和收集瓶二之间还可以连接其他收集瓶,实现了多瓶带浓缩液的同时超滤浓缩工作;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浓缩环境,避免了微生物污染带浓缩液;设备制作方便,成本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密闭超滤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呼吸阀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显示过滤膜。

1、蠕动泵;2、超滤系统;3、收集瓶一;4、收集瓶二;5、呼吸阀;6、进料导管;7、出料导管;8、回流导管;9、废液导管;10、连接导管;11、导气管;12、呼吸器;13、过滤膜;14、进料口;15、回流口;16、废料口;17、废料瓶;18、胶塞一;19、胶塞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和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密闭超滤连接装置,包括蠕动泵1、超滤系统2、收集瓶一3、收集瓶二4、呼吸阀5、进料导管6、出料导管7、回流导管8、废液导管9和连接导管10,所述超滤系统2包括进料口14、回流口15和废液口16,所述进料导管6一端穿过所述胶塞一18与所述收集瓶一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蠕动泵1连接,所述进料导管6用于向所述蠕动泵1供待浓缩液,所述出料导管7一端与所述蠕动泵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料口14连接,所述出料导管7用于向所述超滤系统2进待浓缩液,所述回流导管8一端与所述回流口15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胶塞一18与所述收集瓶一3连接,所述回流导管8用于向所述收集瓶一3回流待浓缩液,所述废液导管9一端与所述废液口1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废液瓶17连接,所述废液导管9用于向所述废液瓶17流废液,便于收集废液,所述连接导管10一端穿过所述胶塞一18与所述收集瓶一3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胶塞二19与所述收集瓶二4连接,所述连接导管10用于连接所述收集瓶一3和收集瓶二4,所述收集瓶二4还包括呼吸阀5,所述呼吸阀5穿过所述胶塞二19与所述收集瓶二4连接,所述呼吸阀5不仅可以向所述收集瓶二4内提供空气,保证所述收集瓶二4内的气压稳定,还可以过滤流向所述收集瓶二4内的气体,防止微生物进入所述收集瓶二4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呼吸阀5包括导气管11和呼吸器12,所述导气管11一端穿过所述胶塞二19伸入所述收集瓶二内,且在所述收集瓶二4内的待过滤液液面以上,另一端伸出所述收集瓶二4,且与所述呼吸器12连接,所述导气管11用于向所述收集瓶二4内导气,所述呼吸器12保证气体可以及时进出所述收集瓶二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呼吸器12包括过滤膜13,所述过滤膜13的虑孔大小为0.1~0.5μm,所述过滤膜13用于过滤进入所述收集瓶二4内的气体,防止微生物进入装置内。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胶塞一18和胶塞二19,所述胶塞一18与所述收集瓶一3连接,所述胶塞二19与所述收集瓶二4连接,所述胶塞一18用于密封所述收集瓶一3,所述胶塞二19用于密封所述收集瓶二4,防止微生物进入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导管6与所述收集瓶一3连接的一端伸入所述收集瓶一3内,并伸入所述收集瓶一3内的待过滤液液面以下,便于所述收集瓶一3内的液体流入所述蠕动泵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流导管8与所述收集瓶一3连接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收集瓶一3内,并伸入到所述收集瓶一3内的待过滤液液面以下,防止回流的液体产生气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导管10与所述收集瓶一3连接的一端伸入所述收集瓶一3内,且伸入到所述收集瓶一3内的待过滤液液面以上,另一端伸入穿过所述收集瓶二4内,并深入到所述收集瓶二4内的待过滤液液面以下,所述连接导管10用于引导所述收集瓶二4内的液体进入所述收集瓶一3内。

该装置安装时,呼吸阀5与导气管11连接,导气管11与胶塞二19连接,并且连接导管10一端与胶塞二19连接,另一端与胶塞一18连接,且所述进料导管6一端与胶塞一18连接,另一端穿过蠕动泵1与出料导管7连接,出料导管7的另一端与进料口14连接,回流口15与回流导管8一端连接,回流导管8的另一端与胶塞一18连接,废液导管9一端与废液口16连接,另一端与废液瓶17连接,最后调节各导管伸入瓶内的长度,将胶塞一18安装到收集瓶一3上,胶塞二19安装到收集瓶二4上,装置安装完成,蠕动泵1工作,待浓缩液从收集瓶一3进入进料导管6、出料导管7和超滤系统2,回流液从回流导管8进入收集瓶一3内,废液经废液导管9进入废液瓶17。

如上所述,该实用新型的一种密闭超滤连接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现了对溶液的浓缩和对废液的自动化收集工作,避免的人工的操作,增加了浓缩效率;收集瓶一和收集瓶二之间还可以连接其他收集瓶,实现了多瓶带浓缩液的同时超滤浓缩工作;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浓缩环境,避免了微生物污染带浓缩液;设备制作方便,成本率低。如上所述,该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种种缺陷,具有高度的产业利用价值和实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