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装式塑烧板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1849发布日期:2020-02-14 16:24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装式塑烧板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烧板除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装式塑烧板除尘器。



背景技术:

塑烧板除尘器用了独特的波浪式塑烧板过滤芯取代传统布袋,由于塑烧板是刚性结构,不会变形,又无骨架磨损,所以使用寿命长,在有些工况条件下,它的使用寿命是布袋的10倍以上,由于塑烧板表面经过深度处理,孔径细小均匀,具有疏水性,不易粘附含水量较高的粉尘,所以在处理含水量较高及纤维性粉尘时塑烧板除尘器是最佳选择,此外,由于塑烧板的高精度工艺制造保持了均匀的微米级孔径,所以还可以处理超细粉尘和高浓度粉尘,布袋收尘器的入口浓度一般小于20克/米3,而塑烧板除尘器入口浓可达500克/米3,它可简化二级收尘为一级收尘,不但工艺方便,也可降低成本能耗和缩小占地面积及空间管道,但现有的塑烧板除尘器的塑烧板一般是安装于花板下口,导致除尘器检修通道复杂化,且集尘筒通过螺纹或者螺栓连接,拆卸麻烦,不方便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上装式塑烧板除尘器,解决了塑烧板除尘器的塑烧板一般是安装于花板下口,导致除尘器检修通道复杂化,且集尘筒通过螺纹或者螺栓连接,拆卸麻烦,不方便进行清理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上装式塑烧板除尘器,包括外壳、进气口、塑烧板、吹管、脉冲阀、气罐、检修门、电源线、控制面板、开关、定时器、顶壳、出气口、风机、支撑架、灰斗、快速卸料装置和花板,所述外壳前端底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外壳内部固定有塑烧板,所述塑烧板顶部与吹管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吹管前端与脉冲阀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脉冲阀通过导管与气罐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检修门后端通过合页与外壳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电源线设置于外壳后端,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外壳前端顶部,所述控制面板前端分别设置有开关和定时器,所述顶壳底部通过螺栓与外壳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壳前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风机底部通过螺栓与顶壳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顶部与外壳底部相互焊接,所述灰斗顶部与顶壳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灰斗底部设置有快速卸料装置,所述塑烧板底部设置有花板,所述开关、定时器和风机均与电源线电连接,所述定时器与脉冲阀电连接,所述快速卸料装置由集尘筒、插头、卡环、连接管、卡片和滑套组成,所述集尘筒顶部设置有空心状的插头,所述插头顶部外径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卡环,所述连接管内表面设置有富有弹性的卡片,所述连接管底部与用于挤压卡片的滑套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卡环底部与卡片顶部相互间隙配合,所述连接管顶部与灰斗底部相互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花板设置于塑烧板底部,且花板上分布有均匀排列的圆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内表面设置有四个呈圆形排列的卡片。

进一步的,所述滑套顶部沿着连接管底部进行上下滑动的距离为0-6cm。

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筒底部呈密封状,内部呈空心状。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外径大小与连接管内径大小相互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检修门右端前侧设置有门锁,方便进行固定检修门。

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筒内表面涂有一层厚度为1mm的纳米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的型号为:gbt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定时器的型号为:kg316t定时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塑烧板除尘器的塑烧板一般是安装于花板下口,导致除尘器检修通道复杂化的问题,通过将花板设置于塑烧板底部,当气体通过花板利用旋转的含尘气体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从而简化了除尘器检修通道,达到优化了除尘器进出风道的效果。

2)为解决塑烧板除尘器的塑烧板一般是安装于花板下口,导致除尘器检修通道复杂化,且集尘筒通过螺纹或者螺栓连接,拆卸麻烦,不方便进行清理的问题,通过在灰斗底部设置了快速卸料装置,通过对滑套施加向上的拉力,带动滑套沿着连接管向上滑动,进行挤压卡片,使卡片与卡环分离,使插头沿着滑套滑出,将集尘筒与连接管分离,再进行清理集尘筒,达到方便进行拆卸清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卸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卸料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壳-1、进气口-2、塑烧板-3、吹管-4、冲脉阀-5、气罐-6、检修门-7、电源线-8、控制面板-9、开关-10、定时器-11、顶壳-12、出气口-13、风机-14、支撑架-15、灰斗-16、快速卸料装置-17、花板-18、集尘筒-171、插头-172、卡环-173、连接管-174、卡片-175、滑套-17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装式塑烧板除尘器:包括外壳1、进气口2、塑烧板3、吹管4、脉冲阀5、气罐6、检修门7、电源线8、控制面板9、开关10、定时器11、顶壳12、出气口13、风机14、支撑架15、灰斗16、快速卸料装置17和花板18,外壳1前端底部设置有进气口2,外壳1内部固定有塑烧板3,塑烧板3顶部与吹管4底部固定连接,吹管4前端与脉冲阀5后端固定连接,脉冲阀5通过导管与气罐6顶部固定连接,检修门7后端通过合页与外壳1右端转动连接,电源线8设置于外壳1后端,控制面板9设置于外壳1前端顶部,控制面板9前端分别设置有开关10和定时器11,顶壳12底部通过螺栓与外壳1顶部固定连接,顶壳12前端设置有出气口13,风机14底部通过螺栓与顶壳12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支撑架15顶部与外壳1底部相互焊接,灰斗16顶部与顶壳12底部固定连接,灰斗16底部设置有快速卸料装置17,塑烧板3底部设置有花板18,开关10、定时器11和风机14均与电源线8电连接,定时器11与脉冲阀5电连接,快速卸料装置17由集尘筒171、插头172、卡环173、连接管174、卡片175和滑套176组成,集尘筒171顶部设置有空心状的插头172,插头172顶部外径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卡环173,连接管174内表面设置有富有弹性的卡片175,连接管174底部与用于挤压卡片175的滑套176顶部活动连接,卡环173底部与卡片175顶部相互间隙配合,连接管174顶部与灰斗16底部相互焊接。

其中,所述花板18设置于塑烧板3底部,且花板18上分布有均匀排列的圆形通孔,从而简化了除尘器检修通道,优化了除尘器进出风道。

其中,所述连接管174内表面设置有四个呈圆形排列的卡片175,方便通过卡片175固定卡环173。

其中,所述滑套176顶部沿着连接管174底部进行上下滑动的距离为0-6cm,方便进行加压卡环173。

其中,所述集尘筒171底部呈密封状,内部呈空心状,方便存储灰尘。

其中,所述卡环173外径大小与连接管174内径大小相互匹配,方便进行插接固定。

其中,所述检修门7右端前侧设置有门锁,方便进行固定检修门7,防止被外人打开。

其中,所述集尘筒171内表面涂有一层厚度为1mm的纳米涂层,方便进行清理集尘筒171。

其中,所述风机14的型号为:gbt风机。

其中,所述定时器11的型号为:kg316t定时器。

本专利所述的脉冲阀5是指受电磁或气动等先导阀的控制,能在瞬间启闭高压气源产生脉冲的膜片阀,脉冲阀是布袋除尘器主要的部件,喷吹达到100万次以上,脉冲阀是靠气流经气阻,气容的延时作用,使输入的长信号变为脉冲信号的阀类。

工作原理:首先将本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通过电源线8与外接电源进行连接,通过点击控制面板9上的开关使风机14和定时器11通电机进行工作,通过点击定时器11进行预设冲脉阀5的启动时间,同时由风机14工作,由进气口2导入,带有灰尘的空气,通过花板18使空气进行旋转,利用旋转的含尘气体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导向塑烧板3,通过塑烧板3进行过滤空气的灰尘,过滤后的空气导入到顶壳12,由出气口13导出,到达定时器11进行预设的时间后,由冲脉阀5启动,打开阀门,使气罐6内的压缩气体,由冲脉阀5导出,通过吹管4吹向塑烧板3,清除塑烧板3表面的粉尘,粉尘随着脉冲反吹或重力作用落入下面的灰斗16,导入集尘筒171内,当灰尘堆积道一定数量时,可通过对滑套176施加向上的拉力,带动滑套176沿着连接管174向上滑动,使滑套176向上挤压卡片175,使卡片175受力变形与卡环173分离,使插头172沿着滑套176滑出,将集尘筒171与连接管174分离,再进行清理集尘筒171,清理完毕后,再将插头172由滑套176底部插入,与连接管174底部进行插接,通过卡片175卡住卡环173,从而进行固定集尘筒17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