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4712发布日期:2020-01-24 11:2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体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体搅拌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粉体搅拌机。



背景技术:

粉体搅拌机主要用于粉状材料的搅拌和均质,广泛运用于固体食用香精、固体催化剂等的制备。

粉体搅拌机主要包括筒体、筒体上方的进料口、筒体下方的出料口、驱动部,由于粉体的流动性很差,同时,粉料容易粘附于筒体内壁上,筒体内壁上的粉料很难参与到筒体内部的混合中,所以在混合时很容易产生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内壁上容易粘附粉料,而导致混合不均匀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粉体搅拌机,达到了提高粉体搅拌均匀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粉体搅拌机,包括竖直设置的筒体、驱动部、进料口、出料口,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竖直设置的转动轴、连接于转动轴上的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包括连接于转动轴外的安装套、可拆连接于安装套外且沿转动轴径向向外延伸的多根搅拌杆、连接于搅拌杆远离转动轴一端的橡胶刮片,橡胶刮片一端与筒体内壁抵接;安装套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搅拌杆一端的插接套,搅拌杆上设置有用于拆装搅拌杆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搅拌杆中的操作杆、固定于操作杆上的施力杆、连接于操作杆上防止搅拌杆和操作杆上分离的卡接部,操作杆与插接套螺纹连接,施力杆一端延伸至搅拌杆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抵接于筒体内壁面上的橡胶刮片,将粘附于筒体内壁上的橡胶刮片刮下,进入筒体内与其余粉体进行混合,提高粉体搅拌的均匀度;同时,通过操作组件可以将搅拌杆从插接套上拆下,进行维护、更换以及清洗工作。将操作杆一端插入插接套中,并通过施力杆转动操作杆,实现插接套与操作杆之间的螺纹连接,由于操作杆与搅拌杆之间设置有卡接部,操作杆完成安装后,实现操作杆和施力杆之间的卡接,操作感和施力杆均固定于安装套外,操作杆和施力杆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完成操作杆的安装即为完成搅拌杆的安装。拆卸时可以直接通过施力杆实现便捷转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搅拌杆上固定有支撑片,橡胶刮片固定于支撑片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为软质材料,受到外力后很容易变形,支撑可以为橡胶提供支撑和成型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片由与搅拌杆固定的一端至另一端,向搅拌杆转动方向的一侧延伸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片将橡胶刮片的延伸方向固定为朝向搅拌杆的转动方向延伸,使得橡胶刮片形成一定的倾斜度,在转动轴转动的过程中,橡胶刮片更容易将筒体内壁面的粉体刮下;相比于沿径向延伸至筒体内壁的情况,橡胶刮片倾斜设置时,橡胶刮片靠近筒体内壁的端部不容易变形而翻转向后,提高了橡胶片的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搅拌杆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容纳槽和通槽,容纳槽平行于搅拌杆长度方向开设,且容纳槽靠近安装套的一端贯穿所在搅拌杆,通槽连通容纳槽和搅拌杆外部,通槽将搅拌杆分为靠近转动轴的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操作杆穿设于容纳槽中,施力杆穿过通槽延伸至搅拌杆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第一段体套设于操作杆外,再将操作杆与插接套螺纹连接,最后将第二段体套设于操作杆外,并利用卡接部将第一段体和操作杆、第二段体和操作杆进行卡接,实现搅拌杆与操作杆之间的固定,实现搅拌杆的安装和固定,拆卸时,通过施力杆可直接转动操作杆。或者,将第一段体、第二段体与操作杆先进行卡接,再将操作杆一端插接于插接套上,转动搅拌杆和操作杆的整体实现操作杆与插接套的螺纹连接,在拆卸时也可以整体拆卸,可以在搅拌部受到损坏时在进行搅拌杆和操作杆的拆卸。

通槽将搅拌杆分体外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远离转动轴的一端由于支撑受到的支撑较小,更容易损坏,在更换和维修搅拌部时,可以针对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进行操作,减少材料的损耗。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操作杆上固定有填充于通槽内的填充块,施力杆固定于填充块外壁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搅拌时粉体进入搅拌杆与操作杆之间,而造成难以清理的可能性,填充块使得安装后的搅拌杆和操作杆外壁面齐平,减少粉进入搅拌杆与操作杆之间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施力杆远离填充块的端部固定有球形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人操作,且球形端为曲面,方便清理,同时减少粉体卡在操作杆上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卡接部包括开设于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上与容纳槽连通的卡槽、固定于操作杆外的卡块,卡槽平行于第二段体长度的一端贯穿所在第二段体和第一段体,卡块与搅拌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和卡块限定了操作杆与搅拌杆之间的相对转动,再通过螺栓将卡块和搅拌杆进行固定,防止第二段体从操作杆外脱出,实现搅拌杆和操作杆之间的卡接固定,可以实现搅拌杆和操作杆的整体固定和转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螺栓为蝶形螺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人转动螺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橡胶刮片,将筒体内壁面上的粉体刮下,提高粉体搅拌均匀度;

2、通过设置支撑片以及支撑片的延伸方向,提高橡胶刮片的使用稳定性;

3、通过设置第一段体、第二段体和操作杆,实现搅拌杆的拆装,同时减少部件损坏时的资源损耗;

4、通过设置卡接部和填充块,实现搅拌杆和操作杆的卡接,减少粉体进行搅拌杆和操作杆之间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套、操作组件、搅拌部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筒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阀门;14、上端盖;2、驱动部;21、驱动电机;22、转动轴;3、搅拌部;31、安装套;311、插接套;32、搅拌杆;321、第一段体;322、第二段体;323、容纳槽;324、通槽;33、橡胶刮片;4、支撑片;5、操作组件;51、操作杆;52、施力杆;521、球形端;6、卡接部;61、卡槽;62、卡块;7、填充块;8、螺栓;81、蝶形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粉体搅拌机,如图1所示,包括锥形的筒体1、固定于桶体上端口的上端盖14、连接于筒体1上端盖14的进料口11、筒体1下端口为出料口12、设置于筒体1上的驱动部2,出料口12处设置有阀门13。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部2包括竖直设置于上端盖14的驱动电机21、竖直固定于驱动电机21输出轴的转动轴22、连接于转动轴22上的搅拌部3。驱动电机21输出轴穿过上端盖14延伸至筒体1内,转动轴22位于桶体内,搅拌部3位于转动轴22的下端。

如图2所示,搅拌部3包括螺纹连接于转动轴22外横截面为圆环形的安装套31、水平连接于安装套31外横截面为矩形的搅拌杆32、连接于搅拌杆32端部的橡胶刮片33。搅拌杆32沿安装套31的径向延伸设置,且设置有四根,并均匀分布于安装套31外;安装套31外固定有插接套311,搅拌杆32与插接套311连接。搅拌杆32上通过螺栓8固定有支撑片4,支撑片4远离搅拌杆32的一端向搅拌杆32的转动方向延伸且与筒体1内壁间隔设置;支撑片4通过螺栓8固定于搅拌杆32靠近转动方向的侧面上,橡胶刮片33胶粘固定于支撑片4靠近转动方向的侧面上。

如图3所示,搅拌杆32上设置由用于拆装搅拌杆32的操作组件5,操作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于搅拌杆32中横截面为圆形的操作杆51、固定于操作杆51上延伸至搅拌杆32外的施力杆52、用于卡接搅拌杆32与操作杆51的卡接部6。搅拌杆32上水平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容纳槽323、与容纳槽323连通的通槽324,容容纳槽323靠近转动轴22的一端贯穿所在搅拌杆32;通槽324连通容纳槽323和搅拌杆32外部空间,并将搅拌杆32分为靠近转动轴22的第一段体321和剩余的第二段体322。

操作杆51外设置有用于填充通槽324的填充块7,填充块7的横截面为圆环形且填充块7的外壁面与搅拌杆32外壁面齐平。施力杆52固定于填充块7的外壁面,施力杆52沿填充块7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施力杆52远离填充块7的一端穿过通槽324延伸至搅拌杆32外。施力杆52远离操作杆51的一端为球形端521。

卡接部6包括开设于第一段体321和第二段体322上横截面为矩形的卡槽61、固定于操作杆51外的卡块62,卡槽61靠近填充块7的一端贯穿所在第一段体321或第二段体322;卡块62和第二段体322、卡块62和第一段体321之间均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螺栓8为蝶形螺栓818。卡块62与填充块7、操作杆51均固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套31上安装搅拌杆32时,将第一段体321套设于操作杆51外(卡块62对准卡槽61),再将操作杆51与插接套311螺纹连接,最后将第二段体322套设于操作杆51外,并利用卡接部6将第一段体321和操作杆51、第二段体322和操作杆51进行卡接,实现搅拌杆32与操作杆51之间的固定,实现搅拌杆32的安装和固定。或者,将第一段体321、第二段体322与操作杆51先进行卡接,再将操作杆51一端插接于插接套311上,转动搅拌杆32和操作杆51的整体实现操作杆51与插接套311的螺纹连接,在拆卸时也可以整体拆卸,可以在搅拌部3受到损坏时在进行搅拌杆32和操作杆51的拆卸。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