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896发布日期:2020-05-22 22:18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刮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刮渣机,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加工工序,其中喷漆处理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艺步骤,在喷漆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喷漆污水即水漆混合液,这类污染型液体按照规定是不能直接被排放至外部环境中的,为了实现环保要求,需采用一定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对其进行处理。目前,常规的处理工艺是在水漆混合液中投入某种药剂对多余的喷漆捕捉,使得液体表面形成漆渣,现有技术中分离液体表面漆渣的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维修维护难度大、效率较低等缺陷。因此,寻求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清理漆渣效果好的刮渣机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清理漆渣效果好的刮渣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刮渣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刮渣池,所述刮渣池的内部设置有两块左右平行布置的隔板,两块隔板将刮渣池的内部自左至右依次分隔为储液区域、漆渣过渡区域以及漆渣流道区域,所述刮渣池内部的上段设置有刮渣机构,所述刮渣机构包括两个前后平行布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以及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的驱动组件和刮渣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前后对称布置的第一链轮组和第二链轮组,所述第一链轮组包括第一左链轮和第一右链轮,第一左链轮和第一右链轮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梁的左后段和右后段,所述第一左链轮和第一右链轮之间设置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二链轮组包括第二左链轮和第二右链轮,第二左链轮和第二右链轮分别设置于第二横梁的左前段和刮渣池的后内壁的右段,所述第二左链轮和第二右链轮之间设置有第二链条,所述第一左链轮与第二左链轮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右链轮与第二右链轮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刮渣组件设置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之间,用于将储液区域内液体表面形成的漆渣通过漆渣过渡区域刮至漆渣流道区域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的左段和第二横梁的左段均设置有第一滑动座,第一滑动座的一侧设置有向左旋入的第一调节螺栓,两个第一调节螺栓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固定座设置于第一横梁的后侧和第二横梁的前侧,所述第一横梁的右段和刮渣池后内壁的右段均设置有第二滑动座,第二滑动座的一侧设置有向右旋入的第二调节螺栓,两个第二调节螺栓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固定座设置于第一横梁的后侧和刮渣池后内壁的前侧,所述第一左链轮和第二左链轮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设置于两个第一滑动座上,所述第一右链轮和第二右链轮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设置于两个第二滑动座上。

优选的,所述漆渣过渡区域包括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下方的横向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块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渡板的顶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向上设置有导向板。

优选的,所述刮渣组件包括纵向布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固定件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向下设置有刮板。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积水盘,所述积水盘上设置有横向的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位于刮渣池的正下方,所述格栅板上设置有推车,所述推车位于漆渣流道区域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漆渣流道区域的底部设置有流道出口。

优选的,采用两组刮渣组件进行交替使用。

优选的,所述储液区域的底端设置有排液口,储液区域的下段的侧壁设置有进液口。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前段设置有踏板,所述踏板的左侧或者右侧设置有人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刮渣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清理漆渣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刮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刮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a剖视图。

图7为图5中b-b剖视图。

图8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d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

机架1

踏板2

人梯3

刮渣池4

隔板5

刮渣机构6、第一横梁601、第二横梁602、第一左链轮603、第一右链轮604、第二左链轮605、第二右链轮606、第一链条607、第二链条608、第一传动轴609、第二传动轴610、电机611、支撑杆612、固定件613、刮板614

第一滑动座7

第二滑动座8

第一调节螺栓9

第一固定座10

第二调节螺栓11

第二固定座12

过渡板13

导向板14

积水盘15

格栅板16

推车17

排液口18

进液口19

连接杆20

排水口21

斜坡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9,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刮渣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前段设置有踏板2,所述踏板2的左侧或者右侧设置有人梯3,所述机架1的后段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刮渣池4,所述刮渣池4内部的右段设置有两块左右平行布置的纵向的隔板5,两块隔板5将刮渣池4的内部自左至右依次分隔为储液区域、漆渣过渡区域以及漆渣流道区域,所述刮渣池4的内部的上段设置有刮渣机构6,

所述刮渣机构6包括两个前后平行布置的第一横梁601和第二横梁602以及设置于第一横梁601和第二横梁602之间的驱动组件和刮渣组件,第二横梁602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梁601的长度,所述第一横梁601和第二横梁602分别与刮渣池4的前内壁和后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前后对称布置的第一链轮组和第二链轮组,所述第一链轮组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左链轮603和第一右链轮604,第一左链轮603和第一右链轮604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梁601的左后段和右后段,所述第一左链轮603和第一右链轮604之间设置有第一链条607,所述第二链轮组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二左链轮605和第二右链轮606,第二左链轮605和第二右链轮606分别设置于第二横梁602的左前段和刮渣池4的后内壁的右段,所述第二左链轮605和第二右链轮606之间设置有第二链条608,所述第一左链轮603与第二左链轮605之间设置有纵向的第一传动轴609,所述第一右链轮604与第二右链轮606之间设置有纵向的第二传动轴610,所述第二传动轴610的一端设置有电机611,

所述刮渣组件包括纵向布置的支撑杆612,所述支撑杆612采用开口向下的l型结构型材,所述支撑杆61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l型结构的固定件613与第一链条607和第二链条60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612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向下设置有刮板614,刮板614的上段与支撑杆612的竖段之间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组上下布置的刮渣组件进行交替使用,提高刮渣效率;

所述第一横梁601的左后段和第二横梁602的左前段均设置有第一滑动座7,第一滑动座7的右侧设置有向左旋入的第一调节螺栓9,两个第一调节螺栓9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固定座10设置于第一横梁601的后侧和第二横梁602的前侧,调节第一调节螺栓9可带动第一滑动座7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横梁601的右后段和刮渣池4后内壁的右段均设置有第二滑动座8,第二滑动座8的右侧设置有向右旋入的第二调节螺栓11,两个第二调节螺栓11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固定座12设置于第一横梁601的后侧和刮渣池4后内壁的前侧,调节第二调节螺栓11可带动第二滑动座8左右移动,所述第一左链轮603和第二左链轮605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设置于两个第一滑动座7上,所述第一右链轮604和第二右链轮606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设置于两个第二滑动座8上,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栓9对第一滑动座7施加一个向外的推力,调节第二调节螺栓11对第二滑动座8施加一个向外的拉力,从而控制第一链条607和第二链条608的张紧力,提高刮渣效果;

所述漆渣过渡区域包括设置于第一横梁601和第二横梁602下方的横向的过渡板13,所述过渡板1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块隔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渡板13的顶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向上设置有导向板14,用于对刮板614进行导向作用;

所述漆渣流道区域的底部设置有流道出口;

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积水盘15,所述积水盘15位于踏板2和刮渣池4的下方,所述积水盘15的后半段设置有横向的格栅板16,所述格栅板16位于刮渣池4的正下方,所述格栅板16的左侧或者右侧设置有斜坡22,所述格栅板16上设置有推车17,所述推车17位于漆渣流道区域的流道出口的正下方,用于盛接掉落下来的漆渣,待推车17内满料后将其推送至指定位置进行处理;

所述储液区域的底端设置有排液口18,储液区域的下段的侧壁设置有进液口19;

所述第一横梁601和第二横梁602之间连接有多个纵向的连接杆20;

所述积水盘15的底部向下设置有排水口21。

电机通电,带动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同时运行,两个刮板一上一下随着链条的运行方向分别依次对储液区域内液体表面形成的漆渣进行循环刮渣,经过漆渣过渡区域后将漆渣刮至漆渣流道区域内,通过流道出口掉落至推车内。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