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7093发布日期:2020-03-31 17:3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不断走向规范化、理性化。汽车产品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不仅使自主研发的呼声高涨,同时也为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十五”期间,围绕汽车核心技术发展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相比较而言,非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则显得有些落伍,甚至个别零部件成了制约整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在围绕节能、环保、安全技术发展的同时,传统零部件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宝贵机遇。

滤清器作为汽车产业的关键部件之一,同时也是易损和保养件,市场需求数量庞大。随着内燃机工业、汽车工业、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滤清器行业对汽车行业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汽车排放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决汽车排放问题、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单单靠发动机的机内净化是不行的,因此,对于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发动机的排气后处理是必需的。

在发动机工作时,气缸的窜气和机油蒸汽会产生压力,对发动机有损害,这时候就要通过曲轴箱通风阀来对它产生真空,曲轴箱通风阀抽出来的气体中有大量机油蒸气,所以要经过油气分离单元把机油分离出来后流回发动机里面。传统的油气分离单元多在产品结构中设置汽油分离器滤芯来达到油气过滤的目的,不但结构复杂,而且制造和维护成本高。因此需要改进油气分离单元的结构,提高其工作的效率,高效的进行油气分离,保障发动机的性能,从而能够使汽车尾气排放的清洁度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进行油气分离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其关键技术在于,其包括:

外筒体,呈圆柱形,顶部固定设置有上盖板,底部固定设置有下盖板;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沿切线方向与所述外筒体上部侧壁固定,并与外筒体内部连通;

内筒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中部,下端延伸至所述外筒体内部,其上端置于所述外筒体的外部形成排气口;

排油管,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盖板中部,与所述外筒体内部连通;

导流管,插装设置在所述进气管内,其包括顺序连接的连接段、鸭嘴管和喷嘴,所述喷嘴的出口处为斜面,且朝向所述外筒体内侧壁;

所述外筒体内壁设置有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导流板,所述螺旋导流板向下倾斜设置,其外侧边缘为锯齿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与所述下盖板之间设置有圆筒状的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外侧固定设置有上定位卡环,所述上定位卡环与所述内筒体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所述滤网的卡槽,所述下盖板上通过多个支撑柱固定设置有下定位卡环,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上定位卡环和下定位卡环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外侧端口处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导流管的端口处设置有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与所述连接法兰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在结构上便于拆装,方便维护和保养,通过设置导流管,使得从进气管进入的油气混合气流能够定向的导流到外筒体内部并且沿着外筒体内侧壁旋转流动,在螺旋导流板的作用下,进一步保障了气流的规则流动,并且螺旋导流板边沿的锯齿结构能够促使油滴附着在螺旋导流板上,提高油气的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气分离单元,可以通过串并联的形式形成多级的油气分离器,多级组合形成的油气分离器具有更好的油气分离效果,能够帮助提高发动机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流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导流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筒体、2进气管、3连接法兰、4上盖板、5内筒体、6下盖板、7排油管、8螺旋导流板、9滤网、10上定位卡环、11下定位卡环、12支撑柱、13卡槽、14导流管、14-1连接段、14-2固定法兰、14-3鸭嘴管、14-4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其包括外筒体1、进气管2、内筒体5、排油管7和导流管14;所述外筒体1呈圆柱形,其顶部固定设置有上盖板4,底部固定设置有下盖板6;上盖板4和下盖板6均通过螺栓与外筒体1连接。所述进气管2沿切线方向与所述外筒体1上部侧壁固定,并与外筒体1内部连通。

如图4所示,所述导流管14插装设置在所述进气管2内,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导流管14包括顺序连接的连接段14-1、鸭嘴管14-3和喷嘴14-4,所述喷嘴14-4的出口处为斜面,且朝向所述外筒体1内侧壁;所述鸭嘴管14-3一端为圆柱形,与所述连接段1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扁平状,与喷嘴14-4连接。

所述进气管2外侧端口处设置有连接法兰3,所述导流管14的端口处设置有固定法兰14-2,所述固定法兰14-2与所述连接法兰3相连接。

所述内筒体5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盖板4中部,其下端延伸至所述外筒体1内部,其上端置于所述外筒体1的外部形成排气口;所述排油管7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盖板6中部,与所述外筒体1内部连通。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外筒体1内壁设置有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导流板8,所述螺旋导流板8向下倾斜设置,其外侧边缘为锯齿形结构,所述锯齿结构能够促使油滴附着在螺旋导流板8上,提高油气的分离效率。

如图2所示,所述内筒体5的下端口与所述下盖板6之间设置有圆筒状的滤网9,所述滤网9能够使气流中的油滴附着在其上,进一步提高油气分离的效率,滤网9上还可以设置玻璃纤维,提高油滴的附着效果,改善油气分离效率,所述滤网9可以定期的更换或者清洗。

如图2和图3,所述内筒体5的下端外侧固定设置有上定位卡环10,所述上定位卡环10与所述内筒体5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所述滤网9的卡槽13,所述下盖板6上通过多个支撑柱12固定设置有下定位卡环11,所述滤网9设置在所述上定位卡环10和下定位卡环11之间。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四个支撑柱12支撑所述下定位卡环11,下定位卡环11与下盖板6之间有较大的间隙,可以使气流通过并顺利进入到内筒体5中,并且使油滴从排油管7中排出。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单元可以多个并联,其进气管2可通过一个进气主管并联,其内筒体5顶部排气口均接入一排气主管内,排油管7均接入集油槽进行排出,形成一个多级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