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料混合喷涂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8617发布日期:2020-04-24 22:1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浆料混合喷涂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涂机领域,尤其是一种浆料混合喷涂接头。



背景技术:

喷涂领域通常需要将两种组份的浆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喷涂,若单纯使用普通喷涂泵,混合后的两种组分的浆料就会在泵中固化,影响施工进度及质量、浪费材料,若使用人工双组份混合刮涂施工,施工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涂层质量难以保证。对于部分双组份涂料,混合凝固速度块,因此,两种组分的浆料需要在很快的速度内混合,并且快速喷出;当喷涂设备流量要求较大且要保证连续稳定供料施工,现有的喷涂装置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混合均匀、保证喷涂质量的浆料混合喷涂接头。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浆料混合喷涂接头,其特点是,包括接头本体,在接头本体内设有混料室,在混料室后端两侧的侧壁上设有对称分布的浆料射流通道,所述浆料射流通道与混料室连通,在混料室的前端外侧壁上侧向设置若干个与混料室连通的挤出孔,所述挤出孔外设有包围挤出孔的环状的挤压腔;所述接头本体的前端连接有喷嘴,所述喷嘴内设有与挤压腔连通的混合浆料喷射通道。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浆料混合喷涂接头中:所述挤出孔孔径相等且在混料室的前端外侧壁上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浆料混合喷涂接头中:所述挤出孔设为3~4个,所述挤出孔的孔径为3.5~4.2mm。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浆料混合喷涂接头中:所述接头本体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接头本体和喷嘴通过压紧螺母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浆料混合喷涂接头中:所述挤压腔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调节挤压腔容积的可更换的调节环。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浆料混合喷涂接头中:所述浆料射流通道之间的夹角为60~66.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浆料混合喷涂接头中:所述混合浆料喷射通道前端喷出孔的孔径为3.25~5.25mm。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浆料混合喷涂接头中:所述混料室为圆柱状空腔,所述浆料射流通道以混料室的中心轴线为轴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浆料混合喷涂接头中:在两个浆料射流通道中间的接头本体后端设有便于清理堵塞物的清理孔,所述清理孔与混料室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接头本体内设置混料室,方便两种不同组份的浆料在接头本体内完成初次混合;

通过在混料室的外侧壁上设置两个对称分布的浆料射流通道,实现两种不同组份的浆料能够以相同的射流速度进入混料室,保证了浆料混合的均匀性;

通过设置挤出孔和挤压腔,并且混料室、挤出孔和挤压腔相互连通,使得经过初次混合后的混合浆料从若干挤出孔挤出后进入挤压腔,实现混合浆料的分流和再次混合,实现了浆料在接头本体内的搅拌,完成分流后的混合浆料在挤压腔内的二次混合,增强了混合的均匀性,保证了喷涂质量;

(2)通过接头本体与喷嘴直接连接,且喷嘴内的混合浆料喷射通道与挤压腔连通,使得混合浆料经挤压腔二次充分混合后快速进入混合浆料喷射通道,避免了浆料在喷射之前固化,提高了喷涂质量,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3)根据混合浆料的特性,如材料粘度及其颗粒度,通过控制两个浆料射流通道之间的夹角、挤出孔的孔径和混合浆料喷射通道的孔径能够调整不同的浆料混合和喷射速度,满足不同种类浆料混合的需求,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图中:1.接头本体,2.混料室,3.浆料射流通道,4.挤出孔,5.挤压腔,6.喷嘴,7.混合浆料喷射通道,8.调节环,9.卡套式管接头用连接螺母,10.连接头,11.密封垫,12.螺纹连接孔,13.清理孔。

【实施例1】

参照图1,结合图2、图3,一种浆料混合喷涂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在接头本体1内设有混料室2,在混料室2后端两侧的侧壁上设有对称分布的浆料射流通道3,所述浆料射流通道3与混料室2连通,在混料室2的前端外侧壁上侧向设置若干个与混料室2连通的挤出孔4,所述挤出孔4外设有包围挤出孔4的环状的挤压腔5;所述接头本体1的前端连接有喷嘴6,所述喷嘴6内设有与挤压腔5连通的混合浆料喷射通道7。

接头本体1的前端设有直径小于接头本体1直径的挤出段,上述挤出孔4分布在挤出段的外侧壁上,在接头本体1前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喷嘴6的后端设有圆台状的连接段,连接段与接头本体1的前端对接,所述接头本体1和喷嘴6的连接段通过压紧螺母螺纹连接,本实施例采用卡套式管接头用连接螺母9连接,卡套式管接头用连接螺母9的一端卡套在连接段的腰部,另一端与接头本体1螺纹连接,在接头本体1与喷嘴6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1,本实施例采用铜垫。

所述挤出孔4孔径相等且在混料室2的前端外侧壁上均匀分布。

所述挤出孔4设为3个,所述挤出孔4的孔径为3.5mm。

所述挤压腔5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调节挤压腔5容积的可更换的调节环8,调节环8可采用密封垫11,如上述的铜垫,铜垫设有两个且并列设置,在调节环8与接头本体1的挤出段之间形成上述环形的挤压腔。选用不同内径的调节环8可以得到不同容积的挤压腔5,满足不同浆料混合效果的需要。

所述浆料射流通道3之间的夹角为60°。

所述混合浆料喷射通道7前端喷出孔的孔径为3.25mm。混合浆料喷射通道7可以是不等径的几段连通形成,后端设为从后至前不断缩径的圆台状空腔,便于汇集混合浆料,中部设为圆柱状空腔,改变混合浆料喷射速度及压力,前端喷出孔缩径为细长孔,增大混合浆料出料压力,后端、中部和前端的混合浆料喷射通道7的轴线共线设置。

所述混料室2为圆柱状空腔,所述浆料射流通道3以混料室2的中心轴线为轴对称分布。

在两个浆料射流通道3中间的接头本体1后端设有便于清理堵塞物的清理孔13,所述清理孔13与混料室2连通,在清理孔13上设有内螺纹,当本浆料混合喷涂接头在使用时,在清理孔13内旋进螺堵将清理孔13堵住,在非工作状态下,卸下螺堵,能够实现对接头本体1内各通道的清理。

在浆料射流通道3后端设有水平的浆料进口端,在浆料进口端设有螺纹连接孔12,当接头本体1与浆料的供料管连接时,通过螺纹连接头10与浆料进口端的螺纹连接孔12连接,螺纹连接头10与浆料的供料管连接时采用卡套式管接头用连接螺母9连接。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所述的浆料混合喷涂接头中:

所述挤出孔4设为4个,所述挤出孔4的孔径为4.2mm。

所述浆料射流通道3之间的夹角为66.5°。

所述混合浆料喷射通道7前端喷出孔的孔径为5.25mm。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所述的浆料混合喷涂接头中:

所述挤出孔4设为4个,所述挤出孔4的孔径为3.8mm。

所述浆料射流通道3之间的夹角为63°。

所述混合浆料喷射通道7前端喷出孔的孔径为4.25mm。

以上实施例1-3所述的浆料混合喷涂接头,双组分浆料进入浆料射流通道3时的供料料压适用范围为50~200bar,根据实际混合浆料的特性、喷涂效果要求及材料厂商的建议,确定实际浆料的料压,其进料速度为1~5m/s,双组分浆料在混料室2内的混合时间为0.014~0.068s,浆料的混合速度为5~8.5m/s,喷嘴6前端喷出孔的出料速度为14.5~57.5m/s。

喷嘴6前端喷出孔的孔径,根据实际材料、喷涂效果、材料粘度及材料颗粒度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