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3859发布日期:2020-05-07 00:00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行业中,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化学反应,一般会使用到反应釜作为容器,反应釜能够满足不同工艺要求中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由于工厂生产规模大,反应釜的体积会很大。为了能够更方便地向反应釜中添加原料,在安装反应釜时,会将反应釜的主体安置在一楼,而将反应釜的顶部穿入到二楼,使得反应釜的开口处在离二楼地板不远的高度上,工人再将装有原料的料桶运输到反应釜的开口附近,再抬起料桶并将原料倒入到反应釜中。

装有原料的料桶重量很大,在向反应釜中倒入原料的时候需要多个工人一起才能抬起料桶,不仅造成劳动力的浪费,还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的上料装置,其具有方便向反应釜中添加原料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反应釜的上料装置,包括料桶,还包括推车,所述推车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支撑臂,所述推车上设有用于同步驱动支撑臂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源,所述两个支撑臂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料桶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相对支撑臂转动设置,其中一个支撑臂上设有驱动固定组件转动的翻转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固定组件对料桶进行固定,上移支撑臂,带动料桶脱离地面,方便将料桶搬运到反应釜开口处,再利用翻转机构转动料桶,使料桶内的原料能够不经人工施力即可倒入反应釜中,只需一个工人完成对反应釜的上料工作,并且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弧形的卡箍、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所述卡箍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臂上,第一弧形板的一端和第二弧形板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卡箍的两端上,第一弧形板未铰接的一端上设有卡接槽,第二弧形板未铰接的一端上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上设有与卡接槽配合的卡接块,当卡接块卡接到卡接槽时,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卡箍围成环形,所述料桶的周向外侧壁上设有两个与卡箍配合的卡接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移动支撑臂,将卡箍移动到两个卡接环之间的高度,将料桶贴到卡箍上,再转动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卡箍紧贴料桶的周向侧壁,最后将卡接块嵌入到卡接槽中以固定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从而实现料桶与支撑臂之间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卡接块有多个,多个卡接块沿连接带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车可以与不同的料桶配合,来进行相应料桶中的原料上料,根据不同料桶的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卡接块卡接到卡接槽中,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最大限度地与相应料桶的周向侧壁接触,增加料桶与固定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凸轮和转动杆,所述凸轮转动连接在第二弧形板未铰接的端部上,凸轮的一端与第二弧形板的侧壁相抵,凸轮的另一端与连接带相连,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在凸轮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接块与卡接槽连接之后,向远离连接带的一侧转动转动杆,凸轮随着转动杆发生转动,凸轮带动第二弧形板的侧壁抵到料桶的外侧壁上,并且凸轮将连接带拉紧,连接带再带动第一弧形板紧贴料桶的外侧壁,进一步加强固定组件与料桶之间连接时的稳定性;而在凸轮出现复位的趋势时,第二弧形板的侧壁会对凸轮产生阻碍,降低凸轮复位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蜗轮、蜗杆、转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同轴连接,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相应的支撑臂上,所述卡箍相应侧的端部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与蜗轮同轴连接,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再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转轴的转动,从而使卡箍随转轴转动,由于蜗杆和蜗轮的传动特性,蜗轮很难带动蜗杆转动,使得卡箍在受外力作用时难以出现转动,料桶的倾斜角度受驱动电机的控制且不易出错。

优选的,所述料桶的开口上设有弧形管,所述弧形管未与料桶连接的一端沿料桶的径向方向朝向相近的料桶外侧壁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管的造型能够减缓原料在从料桶开口冲出时的流速,并且弧形管还能够改变原料的流动方向,使原料能够稳定落入到反应釜中,避免原料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弧形管中设有截止阀,所述弧形管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截止阀通断的转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料桶内的原料不一定需要完全添加到反应釜中,当添加的原料满足当本次反应需求的量之后,工人可以通过转轮关闭截止阀,马上中断原料的上料过程,降低出现原料过多添加的情况,之后再缓慢地将料桶复位即可,使反应釜中的原料配比更加精准。

优选的,所述弧形管的端部螺纹连接在料桶的开口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推车依次辅助不同料桶上料时,只要各个料桶上的开口形状与弧形管相适配,在保证每次使用弧形管后均进行清洗,就可以只使用一个弧形管来对原料的上料进行引导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推车以及固定组件,方便料桶的搬运,并且能转动料桶以完成上料,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2.通过设置弧形管,减少在上料过程中原料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3.通过设置截止阀和转轮,能够在完成上料后由工人及时截止弧形管,使反应釜中的原料配比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料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料桶;11、卡接环;2、推车;3、支撑臂;4、驱动源;41、连接板;5、固定组件;51、卡箍;52、第一弧形板;521、卡接槽;53、第二弧形板;54、连接带;541、卡接块;55、凸轮;56、转动杆;6、翻转机构;61、驱动电机;62、蜗轮;63、蜗杆;64、转轴;65、防尘罩壳;7、弧形管;8、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反应釜的上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料桶1和推车2,推车2的四角上均设有滑轮,推车2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支撑臂3,推车2上还设有驱动两个支撑臂3同步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源4,两个支撑臂3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料桶1的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相对支撑臂3转动设置,其中一个支撑臂3上设有驱动固定组件5转动的翻转机构6。

参见图1,两个支撑臂3并列设置且分别靠近推车2的两侧,驱动源4为气缸,驱动源4固定在推车2上,驱动源4的输出轴竖直朝下并安装有连接板41,连接板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臂3滑动连接在推车2上的端部相连,两个支撑臂3未与推车2连接的端部水平向推车2的前进方向延伸。

参见图1、图2,固定组件5包括卡箍51、第一弧形板52、第二弧形板53、凸轮55和转动杆56,卡箍51的整体形状为半圆弧,卡箍51的两端上分别设有转轴64,卡箍51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的转轴64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臂3上。第一弧形板52和第二弧形板53均为弧形,且第一弧形板52和第二弧形板53均只有卡箍51一半的大小,第一弧形板52的一端和第二弧形板53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卡箍51的两端上,第一弧形板52未铰接的一端上设有卡接槽521,卡接槽521处在第一弧形板52的背离第一弧形板52圆心的侧面上。凸轮55转动连接在第二弧形板53未铰接的端部上,且凸轮55处在第二弧形板53的背离第二弧形板53圆心的侧面上,转动杆56的一端固定在凸轮55上,凸轮55的一端与第二弧形板53的侧壁相抵,凸轮55的另一端上连接有连接带54,连接带54上设有多个与卡接槽521配合的卡接块541,多个卡接块541沿连接带54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

参见图1、图2,翻转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1、蜗轮62、蜗杆63,驱动电机61固定在靠近第二弧形板53铰接位置的支撑臂3上,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与支撑臂3平行设置,且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与蜗杆63同轴连接,蜗轮62与驱动电机61所在支撑臂3上的转轴64同轴连接,蜗杆63与蜗轮62啮合连接,蜗杆63和蜗轮62上罩设有防尘罩壳65。

参见图1、图3,料桶1的周向外侧壁上设有两个卡接环11,两个卡接环11之间形成容纳卡箍51的环槽。料桶1的开口上设有弧形管7,弧形管7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料桶1的开口上,弧形管7的另一端沿料桶1的径向方向朝向相近的料桶1外侧壁一侧。弧形管7中设有截止阀(图中未示出),截止阀为球阀,弧形管7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截止阀通断的转轮8。在推车2上可以设置反应料桶1整体重量的显示仪(图中未示出),当显示仪显示的数值达到预定读数时,表示上料已经达到要求,工作人员可以马上通过转动转轮8来关闭弧形管7,使料桶1中的原料不再倾倒进反应釜,以提高生产出产品的质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装有原料的料桶1先放置在地面上,移动推车2,使两个支撑臂3未与推车2连接的端部分别处在料桶1的两侧,驱动源4控制支撑臂3移动,使卡箍51移动到与环槽相对的高度上,继续往料桶1一侧移动推车2,使料桶1的周向侧壁与卡箍51接触,再转动第一弧形板52和第二弧形板53,使第一弧形板52和第二弧形板53同样处在环槽中,选择合适的卡接块541卡入到卡接槽521中,转动转动杆56,使第一弧形板52和第二弧形板53紧贴料桶1。之后驱动源4控制支撑臂3上升,支撑臂3利用固定组件5带动料桶1上升并脱离地面,推车2带着料桶1移动到反应釜的开口附近,启动驱动电机61,通过蜗杆63和蜗轮62的传动,使卡箍51转动,料桶1随之发生倾斜,原料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弧形管7进入反应釜。当原料添加到满足需求后,工作人员先转动转轮8以控制截止阀将弧形管7截止,再反向启动驱动电机61,使卡箍51带着料桶1反转,将料桶1重新摆正。从而完成整个上料工作,在此过程中工人的工作负担小,劳动强度低,并且添加的原料的量更加容易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