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水溶肥料加热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7858发布日期:2020-05-22 22:0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液体水溶肥料加热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肥料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液体水溶肥料加热反应釜。



背景技术:

液体水溶肥料是指能够完全溶解于水的含氮、磷、钾、钙、镁、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等复合型肥料,液体水溶肥料加工时需要进行加热反应,因此需要一种加热反应釜,但是现有的液体水溶肥料加热反应釜存在许多问题或缺陷:

第一,传统的液体水溶肥料加热反应釜保温隔热效果差,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二,传统的液体水溶肥料加热反应釜出料效率低;

第三,传统的液体水溶肥料加热反应釜不具备清洗功能,功能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液体水溶肥料加热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保温隔热效果差、出料效率低和不具备清洗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液体水溶肥料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清洗机构、基座和出料机构,所述基座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脚,且支撑脚之间固定有反应釜主体,所述支撑脚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的内部安装有单片机,所述基座的顶端安装有清洗机构,所述反应釜主体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保温腔,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反应腔,且反应腔的顶端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固定有盖板,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底端安装有出料机构,所述反应釜主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反应腔的内部横向固定有驱动轴,且驱动轴的外部固定有电加热管,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反应釜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清洗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导水管、水泵、水箱、喷淋管、喷头和连接管,水箱固定在基座的顶端,水箱的内部连接有导水管,且导水管上安装有水泵,喷淋管分别固定在反应腔内部两侧的顶端,喷淋管之间连接有连接管,喷淋管上皆均匀安装有喷头,导水管的一端与喷淋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喷淋管嵌在反应腔内部两侧顶端的预留槽内,喷淋管外部的宽度小于预留槽内部的宽度,喷淋管与反应腔的侧壁之间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料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连接筒、电磁阀、第二驱动电机、出料辊轴、出料管和出料口,出料管固定在反应釜主体的底端,出料管的内部横向固定有出料辊轴,出料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且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出料辊轴固定连接,出料管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出料管顶端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筒,且连接筒上安装有电磁阀,连接筒的顶端与反应腔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一侧铰接有密封盖,密封盖与出料口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温腔的内部均匀固定有加强筋,保温腔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岩棉保温层,加强筋在保温腔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液体水溶肥料加热反应釜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反应釜主体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保温腔,保温腔的内部均匀固定有加强筋,保温腔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岩棉保温层,加强筋在保温腔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保温腔将反应釜主体的外部与反应腔之间构成双层结构,防止热量外泄,同时岩棉保温层增加了保温隔热的效果,加强筋提高了本装置的结构强度;

(2)通过将出料管固定在反应釜主体的底端,出料管的内部横向固定有出料辊轴,出料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且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出料辊轴固定连接,出料管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出料管顶端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筒,且连接筒上安装有电磁阀,连接筒的顶端与反应腔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相连通,打开电磁阀,物料从反应腔内部流出,通过连接筒进入出料管内,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出料辊轴转动,将出料管内部的物料快速送出;

(3)通过将水箱固定在基座的顶端,水箱的内部连接有导水管,且导水管上安装有水泵,喷淋管分别固定在反应腔内部两侧的顶端,喷淋管之间连接有连接管,喷淋管上皆均匀安装有喷头,导水管的一端与喷淋管相连通,启动水泵,将水箱内部的水抽出,通过导水管输送到喷淋管内,再由喷头喷出,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驱动轴旋转,对反应腔的内部进行清理,增加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料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主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主体;2、支撑脚;3、电加热管;4、清洗机构;401、导水管;402、水泵;403、水箱;404、喷淋管;405、喷头;406、连接管;5、基座;6、出料机构;601、连接筒;602、电磁阀;603、第二驱动电机;604、出料辊轴;605、出料管;606、出料口;7、控制面板;8、单片机;9、驱动轴;10、第一驱动电机;11、保温腔;12、盖板;13、进料口;14、反应腔;15、岩棉保温层;16、加强筋;17、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液体水溶肥料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1、清洗机构4、基座5和出料机构6,基座5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脚2,且支撑脚2之间固定有反应釜主体1,支撑脚2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7,且控制面板7的内部安装有单片机8,单片机8的信号可为ht66f017,基座5的顶端安装有清洗机构4;

清洗机构4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导水管401、水泵402、水箱403、喷淋管404、喷头405和连接管406,水箱403固定在基座5的顶端,水箱403的内部连接有导水管401,且导水管401上安装有水泵402,水泵402的型号可谓哦isgd,喷淋管404分别固定在反应腔14内部两侧的顶端,喷淋管404之间连接有连接管406,喷淋管404上皆均匀安装有喷头405,导水管401的一端与喷淋管404相连通;

喷淋管404嵌在反应腔14内部两侧顶端的预留槽内,喷淋管404外部的宽度小于预留槽内部的宽度,喷淋管404与反应腔14的侧壁之间为卡合连接;

清洗时,启动水泵402,将水箱403内部的水抽出,通过导水管401输送到喷淋管404内,再由喷头405喷出,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0,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带动驱动轴9旋转,对反应腔14的内部进行清理,增加功能性;

反应釜主体1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保温腔11;

保温腔11的内部均匀固定有加强筋16,保温腔11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岩棉保温层15,加强筋16在保温腔11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

保温腔11将反应釜主体1的外部与反应腔14之间构成双层结构,防止热量外泄,同时岩棉保温层15增加了保温隔热的效果,加强筋16提高了本装置的结构强度;

反应釜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反应腔14,且反应腔14的顶端连接有进料口13,进料口13上固定有盖板12,反应釜主体1的底端安装有出料机构6;

出料机构6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连接筒601、电磁阀602、第二驱动电机603、出料辊轴604、出料管605和出料口606,出料管605固定在反应釜主体1的底端,出料管605的内部横向固定有出料辊轴604,出料管60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603,第二驱动电机603的型号可为y90s-2,且第二驱动电机60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出料辊轴604固定连接,出料管605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606,出料管605顶端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筒601,且连接筒601上安装有电磁阀602,电磁阀602的型号可为jb/t7352-1994,连接筒601的顶端与反应腔14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相连通;

出料口606的一侧铰接有密封盖,密封盖与出料口60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打开电磁阀602,物料从反应腔14内部流出,通过连接筒601进入出料管605内,启动第二驱动电机603,第二驱动电机60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出料辊轴604转动,将出料管605内部的物料快速送出;

反应釜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10,第一驱动电机10的型号可为y90l-2,反应腔14的内部横向固定有驱动轴9,且驱动轴9的外部固定有电加热管3,电加热管3的型号可为dn50,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9固定连接,反应釜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观察窗17。

工作原理:使用时,打开盖板12,将需要加工的物料从进料口13注入到反应腔14内部,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0,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带动驱动轴9旋转,驱动轴9上的电加热管3对物料进行加热,加工完成后,打开电磁阀602,物料从反应腔14内部流出,通过连接筒601进入出料管605内,启动第二驱动电机603,第二驱动电机60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出料辊轴604转动,将出料管605内部的物料快速送出,本装置使用后,启动水泵402,将水箱403内部的水抽出,通过导水管401输送到喷淋管404内,再由喷头405喷出,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0,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带动驱动轴9旋转,对反应腔14的内部进行清理,增加功能性,保温腔11将反应釜主体1的外部与反应腔14之间构成双层结构,防止热量外泄,同时岩棉保温层15增加了保温隔热的效果,加强筋16提高了本装置的结构强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