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高效湿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4077发布日期:2020-06-26 22:3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高效湿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高效湿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湿式除尘器俗称“水除尘器”,它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或者利用水和粉尘的充分混合作用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颗粒增大或留于固定容器内达到除尘效果的装置。适用于各类工业粉尘,有机异味、酸碱废气吸收净化等有害气体的洗涤净化,锅炉烟气脱硫、压铸机、中央熔炉、焚烧炉等烟气、化工制药、食品加工、冶金、铸造、碳素材料、机械加工、建材、压片机、制粒机、混合机、配料、拌料、振筛等行业。

现有技术中的湿式除尘器如图5所示,由除尘器筒1、除尘液体区2、进风管11、挡尘板71、过滤层72和出风管14等构成,进风管11位于除尘器筒1的侧壁上,除尘液体区2位于除尘器筒1的底部,除尘液体区2连通有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挡尘板71竖直设于除尘器筒1内且位于除尘液体区2上,过滤层72设于除尘器筒1内且位于挡尘板71上,含尘气体由进风管11进入,冲击于挡尘板71上,含尘气体与挡尘板71的冲击化解了含尘气体的动力,在重力的作用下,大颗粒的粉尘直接落入除尘液体区2并沉淀、小颗粒的粉尘或悬浮物则上浮进入过滤层72,经过过滤层72的过滤后从出风管14排出。

采用上述方案,挡尘板的结构相对简单,只与含尘气体碰撞一次,气液接触时间较短,可能存在气液混合不充分、大小粉尘分离不完全、有害气体净化能力小等问题,使得除尘器除尘效率低、改善环境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高效湿式除尘器,具有增加气液接触时间、强化除尘效果、适用性强和除尘效率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高效湿式除尘器,包括除尘器筒、除尘液体区、进风管和第一挡尘板,所述除尘液体区位于除尘器筒的底部,所述进风管位于除尘器筒的侧壁上,所述除尘器筒侧壁上位于进风管下方连通有进水管,所述除尘器筒侧壁靠近底壁处连通有出水管,所述除尘器筒的顶壁上设有出风管,所述第一挡尘板与除尘器筒内壁抵接且高于进风管,所述第一挡尘板上密布有除尘孔,所述第一挡尘板下设有第二挡尘组件,所述第二挡尘组件包括螺旋座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沿螺旋座周向阵列倾斜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螺旋座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螺旋座的一端与第一挡尘板连接;

所述除尘器筒内且位于第三挡尘组件上方设有喷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尘气体冲出进风管,撞击到螺旋叶片上,推动螺旋叶片绕转动轴旋转,形成涡流,随后气体向上撞击在第一挡尘板上,上述二者的设置使得含尘气体经过了两次冲击过滤,增强了除尘效果,且因上述两者的阻碍,含尘气体与除尘液体的接触时间更长,反应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除尘板中心连通有通入除尘液体区的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组件喷出的除尘液体落在第一除尘板上,含尘气体从除尘孔冲出,致使除尘液体无法落下,只能从排水管排出,避免了除尘液体在第一挡尘板上堆积而使含尘气体无法冲出除尘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尘板和喷淋组件之间设有安装于除尘器筒内壁第三挡尘组件,所述第三挡尘组件包括第三挡尘架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连接于第三挡尘架间,所述第三挡板为不锈钢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含尘气体中的小颗粒粉尘进行进一步的阻挡吸附,增加气液接触时间,采用不锈钢材质可增强第三挡板的耐腐蚀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挡尘板上密布有纤维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过滤含尘气体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提升除尘净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组件包括第二循环水管和若干均匀分布在第二循环水管上的空心锥喷嘴,所述除尘液体区连通有第一循环水管,所述第一循环水管远离除尘液体的一端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与第二循环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位于除尘器筒内,所述空心锥喷嘴呈螺旋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形空心锥喷嘴因其压力和结构的作用能够使喷出的除尘液体达到细密均匀的雾化效果,提升喷淋效果和喷淋范围,增强与气体的反应效果,同时喷嘴处也不易发生堵塞,喷出的水雾液化滴落在纤维球和第一挡板上,进一步增加二者的除尘净化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尘器筒内且位于喷淋组件上方设有干燥板,所述干燥板包括圆心盘、旋流叶片和圆环支架,所述旋流叶片倾斜设置,所述旋流叶片一端与圆心盘固定连接并沿圆心盘的圆周方向阵列,另一端与圆环支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喷淋组件经过的含尘气体撞击在干燥板上,含尘气体中的水分附着于旋流叶片,形成小水滴,小水滴顺着旋流叶片的倾斜方向向下滴落,水分被吸附的同时,含尘气体中的部分有害物质也随着水分一起被除去,实现了净化含尘气体中有害物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尘器筒内且位于干燥板上方设有活性炭板,所述活性炭板呈蜂窝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添加活性炭板可对含尘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净化,蜂窝形状可增加活性炭板和含尘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强活性炭板对含尘气体中有害气体的吸附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管与除尘器筒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水管远离除尘器筒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倾斜设置,除尘液体通过自重向下流出,不易形成堵塞,且出水管可拆卸,方便清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第一挡尘板、第二挡尘组件和第三挡尘组件的设置,含尘气体经过了三次冲击过滤,增强了除尘效果,且因三者的阻碍,含尘气体与除尘液体的接触时间更长,反应效果更好;

2.通过除尘孔和喷淋组件的设置,组合形成淋降式泡沫除尘,喷淋组件喷出的液体落到第一挡尘板上,含尘气体均匀穿过除尘孔而分散于液体中,鼓泡而出时产生大量泡沫,呈运动着的泡沫状态,使气液之间有很大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气液两相的湍流程度,保证气液两相接触表面有效的更新,达到高效净化气体中粉尘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除尘器筒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放大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湿式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除尘器筒;11、进风管;12、进水管;13、出水管;14、出风管;2、除尘液体区;21、第一循环水管;3、第一挡尘板;31、除尘孔;32、排水管;4、第二挡尘组件;41、螺旋座;42、螺旋叶片;43、转动轴;5、第三挡尘组件;51、第三挡尘架;52、第三挡板;53、纤维球;6、喷淋组件;61、第二循环水管;62、空心锥喷嘴;7、水泵;71、挡尘板;72、过滤层;8、干燥板;81、圆心盘;82、旋流叶片;83、圆环支架;9、活性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高效湿式除尘器,包括除尘器筒1、除尘器筒1壁上的进风管11和进水管12、第一挡尘板3和位于除尘器筒1底部的除尘液体区2。第一挡尘板3安装于除尘器筒1内壁上且高于进风管11,第一挡尘板3上密布有除尘孔31,第一挡尘板3中心设有与除尘液体区2连通的排水管32,第一挡尘板3可对含尘气体进行阻挡,增加含尘气体与除尘液体区2的接触时间。

如图2所示,除尘器筒1内还设有位于除尘液体区2和第一挡尘板3之间的第二挡尘组件4,第二挡尘组件4包括螺旋座41(如图3所示)和螺旋叶片42(如图3所示),螺旋叶片42沿螺旋座41周向阵列倾斜设置有若干个,倾斜角大于30度,螺旋叶片42的材料可选用较轻且耐腐蚀的材料,如铝片等;螺旋座4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43,转动轴43与第一挡尘板3固定连接;第二挡尘组件4上设有第三挡尘组件5,第三挡尘组件5安装于除尘器筒1内壁上,第三挡尘组件5包括第三挡尘架51(如图4所示)和第三挡板52(如图4所示),第三挡板52连接于第三挡尘架51内且为不锈钢滤网,第三挡尘架51与除尘器筒1的内壁连接,第三挡尘组件5上铺满有纤维球53,纤维球53可采用聚酯纤维球,第三挡板52和纤维球53均有吸附粉尘的作用。

如图2所示,除尘器筒1内靠近顶壁处设有喷淋组件6,喷淋组件6由第二循环水管61和若干均匀分布在第二循环水管61上的空心锥喷嘴62构成,空心锥喷嘴62呈螺旋形,空心锥喷嘴62可采用轴流型螺旋式喷嘴;第二循环水管61一端与除尘器筒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穿出除尘器筒1并连通有水泵7,水泵7远离第二循环水管61的一端连通有第一循环水管21,第一循环水管21与除尘液体区2连通,除尘液体被水泵7抽进第二循环水管61,并由空心锥喷嘴62喷出水雾,形成喷淋层。

如图2所示,喷淋组件6上方设有干燥板8,干燥板8安装于除尘器筒1内壁,其包括圆心盘81、旋流叶片82和圆环支架83,旋流叶片82一端与圆心盘81固定连接并沿圆心盘81周向阵列倾斜设置,另一端与圆环支架83固定连接,旋流叶片82的倾斜设置,增加了与含尘气体的接触面积,提升了水分吸附效果;干燥板8上设有安装于除尘器筒1内壁的活性炭板9,活性炭板9呈蜂窝状,增加了活性炭板9和含尘气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对有害气体的吸附效果。

如图1所示,除尘器筒1外壁上靠近底壁处可拆卸连接有出水管13,二者通过法兰进行连接,出水管13沿远离除尘器筒1的方向倾斜设置,除尘器筒1顶壁上设有出风管14。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含尘气体从进风管11进入,撞击在第二挡尘组件4上,推动螺旋叶片42旋转,由于倾斜角度的设置,螺旋叶片42绕着转动轴43转动,形成紊乱的涡流,让含尘气体和除尘液体区2接触并发生反应,含尘气体向上流动与第一挡尘板3撞击,而后从除尘孔31冲出,第一挡尘板3上有喷淋层滴落的液体覆盖在除尘孔31上形成水膜,含尘气体穿过除尘孔31,鼓泡而出形成泡沫除尘,多余的除尘液体从排水管32排出,避免除尘液体累积过多影响含尘气体的流通。

含尘气体继续向上流动,经过第三挡尘组件5的吸附和纤维球53的过滤,到达喷淋层,由于空心锥喷嘴62为螺旋形,能够使喷洒的除尘液体达到均匀细密的雾化效果,空心锥喷嘴62喷出的水雾与含尘气体进一步接触并进行反应,最大可能地消除含尘气体中的粉尘,经过喷淋的含尘气体撞击在干燥板8上,旋流叶片82截留含尘气体中的水分,干燥后的含尘气体穿过蜂窝结构的活性炭板9,活性炭板9进一步吸附含尘气体中的有害气体,最后含尘气体穿过出风管14排入大气,完成对含尘气体的除尘和净化。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