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装置及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5913发布日期:2020-12-08 15:1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反渗透膜装置及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膜装置及反渗透膜元件。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反渗透膜一般需要多支连接在一起装到一个膜壳内使用,数量一般为2——8支,安装时,先确认膜壳的进水方向,准备好第一支反渗透膜,调整第一支反渗透膜的进水方向与膜壳的进水方向相同,然后将第一支反渗透膜慢慢装填入膜壳。在完全填入之前暂停,将中心管连接器插入第一支反渗透膜的中心管,调整第二支反渗透膜方向与膜壳进水方向相同,将第二支反渗透膜的出水端通过中心管与第一支反渗透膜的进水端连接起来,然后把第二支反渗透膜慢慢装填入膜壳,以此类推,直到合适数量的反渗透膜装入膜壳内,完成一个膜壳的装填。

目前工业反渗透膜两端的抗应力器结构一样,只是在进水端的抗应力器上装有原水密封圈,上述方法需要人工确认反渗透膜的方向,存在确认错误的情况,如果一支反渗透膜方向装反,会有大量原水从玻璃钢外壳外侧流过这支反渗透膜,产水量会下降。另外,每两支反渗透膜的中心管中间都会有一个连接器,连接器内径比中心管内径小,会造成产水阻力。

一款产品的反渗透膜的端面自锁技术进水端和产水端抗应力器结构不同,两者通过转动卡接配合并在中间夹一个轴向密封圈的方式将原水和产水隔离,虽然可以取消中心管连接器,但转动卡接方式在安装和拆卸反渗透膜时操作比较繁琐,可能会损坏抗应力器,进而损失一支反渗透膜。另外,密封圈部分和转动卡接部分会占用较大面积,影响原水流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当多个反渗透膜元件在反渗透膜装置中组装时,可防止装反,省掉中心管连接器,降低产水阻力,增加产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渗透膜装置,其包括前述反渗透膜元件。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具有中心管的元件本体、连接所述元件本体的进水端的进水端抗应力器、连接在所述元件本体的出水端的产水端抗应力器,其中,所述进水端抗应力器和所述产水端抗应力器中的一方具有突出于中心管的环形凸部,另一方具有环形凹腔,所述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凹腔分别环绕所述中心管设置;当两该反渗透膜元件组装时,一个反渗透膜元件的所述环形凸部可插入另一个反渗透膜元件的所述环形凹腔并密封配合,并借此引导两反渗透膜元件的中心管对准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凸部上设置有密封圈,借助于所述密封圈实现所述环形凸部和所述环形凹腔的密封配合。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凹腔与所述中心管共中心线。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凹腔分别环绕所述中心管的外周表面设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对应所述环形凹腔的外周面限定所述环形凹腔。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凸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凹腔的外周面之间设置密封圈,借此使得所述环形凸部和所述环形凹腔密封配合。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端抗应力器通过旋融方式与所述中心管连接,连接到位后在所述中心管与所述进水端抗应力器中间形成所述环形空腔。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产水端抗应力器通过旋融方式与所述中心管连接,连接到位后,形成一个突出于中心管的所述环形凸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该环形凸部上有两个密封圈沟槽,密封圈沟槽沟槽内安装有橡胶密封圈。

一种反渗透装置,包括膜壳以及多个反渗透膜元件,其中,所述反渗透膜元件为任一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

前述技术方案不用中心管连接器,节约成本,并且还可以减小产水阻力,小幅度提高产水量,此外还具有避免反装、方便装卸的特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反渗透膜元件的产水端抗应力器的半剖视图。

图2是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端抗应力器的半剖视图。

图3是两支反渗透膜元件对接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图1示出了一支反渗透膜元件的产水端抗应力器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该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端抗应力器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两支反渗透膜元件的产水端抗应力器和进水端抗应力器对接的示意图。从图1和图2也可以理解到同图3中的不同的反渗透膜元件的产水端抗应力器和进水端抗应力器的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具有中心管11的元件本体、连接元件本体的进水端的进水端抗应力器3、连接在元件本体的出水端的产水端抗应力器2。元件本体在图中没有示出,其通常是卷式反渗透膜,由多层具有多种功能的膜片卷绕而成。

产水端抗应力器2具有突出于中心管的环形凸部21,进水端抗应力器3具有环形凹腔31,环形凸部21、环形凹腔31分别环绕中心管11设置。另一个实施方式与此相反,环形凸部设置在进水端抗应力器,而环形凹腔设置在产水端抗应力器。

如图3所示,当两支反渗透膜元件组装时,一个反渗透膜元件的环形凸部21可插入另一个反渗透膜元件的环形凹腔31并密封配合中,并借此引导两反渗透膜元件的中心管11对准连接。

结合图3,在组装反渗透膜装置时,安装好第一支反渗透膜元件之后,第一支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端抗应力器稍微漏出膜壳(在图中未示出),然后将第二支反渗透膜元件的产水端抗应力器2对准第一支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端抗应力器3,将安装有环形凸部21插入第一支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端抗应力器的环形凹腔31,然后推动第二支反渗透膜元件,慢慢装填入膜壳,完成第二支反渗透膜元件的安装。可以理解到,照此组装方式可以安装其它的反渗透膜元件。

继续参照图3,可以理解到前述实施方式的好处在于:

对接的两支反渗透膜元件的内部不用中心管连接器,因为没有中心管连接器,没有缩小中心管的有效孔径,因此不会造成产水阻力,并能小幅度提高产水量。

此外,进水端抗应力器与产水端抗应力器结构不同,避免人为判断失误造成的反渗透膜装反。

通过环形凸部、环形凹腔的密封配合来连接两支反渗透膜元件,其装填和拆卸都方便快捷。

虽然反渗透膜元件的一个实施例如上所述,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相对于上述实施例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具有更多的细节,并且这些细节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多样的变化。下面以一些实施例对这细节和些变化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产水端抗应力器2的环形凸部21上设置有密封圈4,借助于产水端抗应力器2的密封圈4实现产水端抗应力器2的环形凸部21和进水端抗应力器3的环形凹腔31的密封配合。由此密封效果好,密封圈所在区域会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可以抵抗一部分原水的高压力,避免原水进入产水中心管。

图3所示,产水端抗应力器环形凸部、进水端抗应力器环形凹腔与中心管共中心线。

如图1、图2所示,环形凸部21、环形凹腔31与中心管11共中心线x。

继续参照图1、图2,环形凸部21、环形凹腔31分别环绕中心管11的外周表面设置,将环形凸部21、环形凹腔31尽量靠近中心设置,对产水端抗应力器2、进水端抗应力器3的结构改动越少。

如图2所示,中心管11对应环形凹腔31的外周面110限定环形凹腔,因此环形凹腔的面包括进水端抗应力器3的材料表面和中心管11的材料表面。

如图1至图3所示,环形凸部21的外周面与环形凹腔31的外周面之间设置密封圈4,借此使得环形凸部21和环形凹腔31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水端抗应力器3通过旋融方式与中心管11连接,连接到位后在中心管11与进水端抗应力器3中间形成环形凹腔3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产水端抗应力器2也通过旋融方式与中心管11连接,连接到位后,形成一个突出于中心管11的环形凸部21。

如图2所示,该环形凸部21上有两个密封圈沟槽,密封圈沟槽内安装有橡胶密封圈4。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