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玻纤造纸循环浆液的搅拌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7781发布日期:2020-11-19 20:5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玻纤造纸循环浆液的搅拌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纤维滤纸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玻纤造纸循环浆液的搅拌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过滤纸是以玻璃纤维为主要原材料,一般采用湿法成型工艺制成。它具有纤维分布均匀、容尘量大、阻力小、强度大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过滤材料。在玻纤造纸的过程中需要将浆液不断的循环使用,而浆液中残留的玻纤对于玻纤滤纸的品质影响很大,循环过程中应尽可能将残留的玻纤去除干净。由于该循环浆液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添加剂,如果用药剂絮凝的方式去除这些残留的玻纤,会破坏循环浆液的化学性能,因此只能采用物理的方法过滤。但是玻纤循环液的悬浮物浓度较高,玻纤的外观呈针状,而且尺寸是微米级,循环量也较大,导致一般的过滤很难将其过滤掉,易堵塞,导致过滤效果差、过滤效率低、滤材的使用寿命低需要频繁更换,严重影响了制作的玻璃纤维滤纸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情况设计出一种能够高速有效地过滤循环液中的颗粒悬浮物和胶体并能在线清洗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玻纤造纸循环浆液的搅拌过滤装置,该搅拌过滤装置能够避免循环液中残存的玻纤堵塞滤芯,确保循环液中的玻纤、颗粒悬浮物和胶体等杂质能够有效过滤,使得出水能够达到循环利用的要求,从而有效提高了玻纤滤纸的质量,环保节能、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玻纤造纸循环浆液的搅拌过滤装置,其包括过滤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罐和薄膜滤芯,所述薄膜滤芯设置在所述过滤罐内并将过滤罐分隔成内腔和外腔;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和传动转刷,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过滤罐的顶部,所述传动转刷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且所述传动转刷的外缘与所述薄膜滤芯的内壁贴触,所述传动转刷的传动轴与所述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使传动转刷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薄膜滤芯是由惰性金属材料编织而成的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薄膜滤芯是由不锈钢316l或钛材编织而成的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薄膜滤芯的网孔孔径为5~10μm、厚度为0.1~0.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有减速机、支撑座和联轴器,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在所述过滤罐的顶部上,所述搅拌电机和减速机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与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传动转刷的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转刷的传动轴通过轴承穿过所述过滤罐的顶部并伸入所述薄膜滤芯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转刷包括传动轴、连接板和毛刷,所述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布设的透液孔,所述毛刷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外缘上并与所述薄膜滤芯的内壁贴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毛刷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罐内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薄膜滤芯的固定板、下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薄膜滤芯进行限位的限位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罐的上部连接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带有进水阀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带有反洗阀的反洗管;所述过滤罐的下部连接有与所述外腔连通的带有出水阀的出水管,所述过滤罐的底部连接有带有排污阀的排污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罐的顶部设置有自动排气阀。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搅拌过滤装置通过薄膜滤芯设置在过滤罐内,使得循环液中残存的玻纤能够很好地与循环液分离开来,阻力小、过滤效果好;再通过搅拌组件的传动转刷将薄膜滤芯内壁上玻纤等截留物刷洗下来,能够避免循环液中残存的玻纤形成滤饼而堵塞薄膜滤芯,既确保循环液中的玻纤、颗粒悬浮物和胶体等杂质能够有效过滤,使得出水能够达到循环利用的要求,从而有效提高了玻纤滤纸的质量,又能实现持续的过滤、过滤效率高,环保节能、成本低,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有效解决了玻纤造纸过程中的循环液过滤问题,在满足循环液浊度的同时实现了较大的处理量的在线清洗,使得玻纤浆液可以循环使用,不用外排,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搅拌过滤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搅拌过滤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动转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过滤罐;2、薄膜滤芯;3、固定板;4、限位板;5、搅拌电机;6、传动转刷;61、传动轴;62、连接板;63、毛刷;7、减速机;8、支撑座;9、联轴器;10、进水管;11、反洗管;12、出水管;13、排污管;14、密封顶盖;15、自动排气阀;16、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搅拌过滤装置,其主要用于玻纤造纸循环浆液的过滤工序,使得循环浆液中的玻纤等杂质被过滤从而使得出水达到循环回用的标准。具体地,该搅拌过滤装置包括用于对玻纤循环浆液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和用于搅拌浆液并对过滤组件进行刷洗的搅拌组件。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罐1和薄膜滤芯2,薄膜滤芯2可拆卸地设置在过滤罐1内并将过滤罐1分隔成内腔和外腔,便于定期更换。进一步地,过滤罐1内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薄膜滤芯2的固定板3、下部设置有用于对薄膜滤芯2进行限位的限位板4,从而将薄膜滤芯2限制在过滤罐1的中部,防止薄膜滤芯2堆积在过滤罐1底部而降低过滤效率以及造成堵塞。薄膜滤芯2与固定板3和限位板4之间分别通过密封垫密封连接,使得薄膜滤芯2、固定板3、限位板4与过滤罐1之间的外腔形成密封的净水腔,从而可快速有效地去除浆液中的玻纤、颗粒悬浮物和胶体等,使出水达到循环利用的要求,从而有效提高了玻纤滤纸的质量。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5和传动转刷6,搅拌电机5固定设置在过滤罐1的顶部,传动转刷6设置在内腔中且传动转刷6的外缘与薄膜滤芯2的内壁贴触,传动转刷6的传动轴61与搅拌电机5传动连接,搅拌电机5带动传动轴61转动从而使传动转刷6旋转,传动转刷6在旋转时可以不停地刷洗薄膜滤芯2的内壁,从而有效防止玻纤等杂质在薄膜滤芯2形成滤饼,能够实现持续的过滤,有效保证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环保节能、成本低,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有效解决了玻纤造纸过程中的循环液过滤问题,在满足循环液浊度的同时实现了较大的处理量的在线清洗,使得玻纤浆液可以循环使用,不用外排,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

由于玻纤循环浆液是酸性液体且玻纤尺寸是微米级的,这就要求薄膜滤芯2既要孔径均匀,而且要尽量的薄以减少阻力的增加,还要耐磨、耐酸、抗冲刷,因此,薄膜滤芯2优选是由惰性金属材料编织而成的过滤网。优选地,薄膜滤芯2是由不锈钢316l或钛材编织而成的过滤网,且薄膜滤芯2的网孔孔径为5~10μm、厚度为0.1~0.5cm,不仅有效提高了过滤精度,同时延长了薄膜滤芯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搅拌组件还包括有减速机7、支撑座8和联轴器9,支撑座8固定设置在过滤罐1的顶部上,搅拌电机5和减速机7由上至下设置在支撑座8上,且减速机7的输入轴与搅拌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减速机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9与传动转刷6的传动轴61连接;传动转刷6的传动轴61通过轴承穿过过滤罐1的顶部并伸入薄膜滤芯2内。搅拌电机5的输出轴带动减速机7的输入轴转动,减速机7的输出轴带动传动转刷6一起转动,进而使传动转刷6对薄膜滤芯2的内壁进行刷洗。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传动转刷6包括传动轴61、连接板62和毛刷63,连接板62固定设置在传动轴61上,连接板62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布设的透液孔,使得循环浆液可以穿过传动转刷6;毛刷63设置在连接板62的外缘上并与薄膜滤芯2的内壁贴触。同样地,为了延长传动转刷6的使用寿命,传动转刷6的传动轴61和连接板62是有不锈钢制成的,毛刷63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过滤罐1的上部连接有与内腔连通的带有进水阀的进水管10,进水管10的进水口位于薄膜滤芯2上部的上方,使得待过滤的玻纤浆液能够充分地与薄膜滤芯2接触,从而提高过滤效果。进水管10上连接有带有反洗阀的反洗管11,反洗管11也可以直接设置在过滤罐1上,当压差或时间达到预设值时反冲洗液体通过反洗管11在气压或液压的作用下高速冲入过滤罐1内,薄膜滤芯2上的杂质在反冲洗压力的作用下被清洗干净,从而使薄膜滤芯2保持干净,且反冲洗液体可以实现100%的再生。过滤罐1的下部连接有与外腔连通的带有出水阀的出水管12,经薄膜滤芯2过滤后的浆液由出水管12排出再回用。过滤罐1的底部连接有带有排污阀的排污管13,排污管13与过滤罐1的底部连通,这样既可以在过滤的同时进行排污,又能在停止过滤时对薄膜滤芯2的内壁进行清洗,便于清理。过滤罐1的顶部上密封连接有密封顶盖14,密封顶盖14上设置有自动排气阀15,可排除过滤罐1内多余的气体。过滤罐1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脚16,每个支撑脚16的底部设置有便于移动罐体的万向轮。

综上所述,通过将玻纤循环浆液送入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过滤装置中,利用薄膜滤芯2过滤浆液,再通过反沖洗和传动转刷6将薄膜滤芯2上的截留物刷下来,可大大提高过滤效果及延长使用寿命,能够避免循环液中残存的玻纤形成滤饼而堵塞薄膜滤芯2,既确保循环液中的玻纤、颗粒悬浮物和胶体等杂质能够有效过滤,使出水达到循环利用的要求,大大降低处理成本,同时环保节能、成本低,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有效解决了玻纤造纸过程中的循环液过滤问题,在满足循环液浊度的同时实现了较大的处理量的在线清洗,使得玻纤浆液可以循环使用,不用外排,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