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化能自养型生物洗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4850发布日期:2020-08-14 16:5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化能自养型生物洗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化能自养型生物洗涤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气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以及炼焦厂和炼油厂等,排放的废气气味大,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废气净化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常见的废气净化有工厂烟尘废气净化、车间粉尘废气净化、有机废气净化、废气异味净化、酸碱废气净化、化工废气净化等。

工业废气,是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这些废气有: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硫酸(雾)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

现有技术中在对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处理时,通常采用脱硫塔进行处理,通过对工业废气喷洒水,生成亚硫酸,以此来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但是脱硫塔内的温度通常较高,因此会使得亚硫酸受热分解并重新产生二氧化硫,使得二氧化硫去除的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化能自养型生物洗涤装置,它可以实现本方案通过将含有二氧化硫的空气通过导入管导入到洗涤箱内,将养殖箱内的水排入至生石灰粉末内,使得水与生石灰粉末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从而产生亚硫酸钙并沉淀,并持续输入二氧化硫会使得亚硫酸钙转换为亚硫酸氢钙,并通过缓释球受热使得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释放,从而通过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的化能自养作用对洗涤箱内的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进行吸收,通过工业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并将膨胀气囊套撑入至分隔板上侧并被刺破杆扎破,使得氧气与亚硫酸氢钙反应产生硫酸钙和硫酸,经过处理的气体通过导出管通入至养殖箱中,并通过绿萝的根系对其过滤,从而进一步的对废气进行处理。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化能自养型生物洗涤装置,包括洗涤箱,所述洗涤箱上端嵌设有导入管,所述洗涤箱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洗涤箱内设有生石灰粉末和工业双氧水,所述生石灰粉末位于分隔板上侧,所述工业双氧水位于分隔板下侧,所述分隔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性收缩绳,所述弹性收缩绳远离分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释球,所述缓释球内设有内置球囊,所述缓释球上端开凿有释放孔,所述释放孔内固定连接有运动型喷嘴,所述缓释球内填充有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将含有二氧化硫的空气通过导入管导入到洗涤箱内,同时启动控制阀门,将养殖箱内的水排入至生石灰粉末内,使得水与生石灰粉末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并通过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随着二氧化硫的持续输入会使得亚硫酸钙转换为亚硫酸氢钙,从而提高对二氧化硫的收集效果,,并通过缓释球受热,使得其内的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释放从而通过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的化能自养作用对洗涤箱内的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进行吸收。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上端开凿有一对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卡接有膨胀气囊套,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对橡胶封片,所述橡胶封片位于膨胀气囊套下侧,所述洗涤箱内顶端固定连接有一对刺破杆,所述刺破杆位于第一通孔正上侧,通过工业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使得氧气将膨胀气囊套撑起并膨胀,使得膨胀气囊套穿过橡胶封片,并将膨胀气囊套撑入至分隔板上侧,通过刺破杆将膨胀气囊套扎破,使得氧气与亚硫酸氢钙反应产生硫酸钙和硫酸,从而使得亚硫酸氢根转化为稳定的硫酸根,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对二氧化硫的收集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洗涤箱上端固定连接有养殖箱,所述养殖箱与洗涤箱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出管,所述导出管位于洗涤箱和养殖箱左端,所述洗涤箱、养殖箱和导出管均相互连通,所述养殖箱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贯穿洗涤箱,所述洗涤箱、导水管和养殖箱均相互连通,所述导水管外端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养殖箱上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绿萝,所述绿萝的根系位于养殖箱内,经过处理的气体通过导出管通入至养殖箱中,并通过绿萝的根系对其过滤,从而对带出的亚硫酸钙颗粒以及气体中的其他固体颗粒进行收集。

进一步的,所述洗涤箱左端开凿有条形方孔,所述条形方孔内安装有封闭门,通过设置封闭门,可以方便对定期的在洗涤箱内补充氧化钙。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由铜材质制成,所述分隔板表面涂设有防锈漆,通过使用铜材质制作分隔板可以提高分隔板的导热效果,通过在分隔板表面设置防锈漆,可以使得分隔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易被锈蚀。

进一步的,所述缓释球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板,所述限位圆板位于内置球囊上侧,所述限位圆板上端开凿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通过设置限位圆板和过滤网,可以使得内置球囊不易过度膨胀而使得释放孔被内置球囊阻塞。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球囊与缓释球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线,所述内置球囊内填充有氦气,通过设置连接线可以使得内置球囊不易上飘,通过设置氦气,可以使得内置球囊受到浮力后会带动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上移。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箱左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左折流板,所述养殖箱右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右折流板,所述左折流板与右折流板交错分布,通过设置左折流板和右折流板对流动的气体进行导流,从而使得气体中的颗粒物被绿萝的根系充分的吸收。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箱上端开凿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位于种植孔的右侧,通过设置透气孔,可以方便将气体排出,同时当养殖箱内的水量较少时,通过透气孔可以补充水分。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化能自养型生物洗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含有二氧化硫的空气通过导入管导入到洗涤箱内,同时启动控制阀门,将养殖箱内的水排入至生石灰粉末内,使得水与生石灰粉末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当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会产生亚硫酸钙并沉淀,随着二氧化硫的持续输入会使得亚硫酸钙转换为亚硫酸氢钙,并通过缓释球受热,使得其内的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释放从而通过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的化能自养作用对洗涤箱内的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进行吸收;

s2、通过工业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并将膨胀气囊套撑入至分隔板上侧,通过刺破杆将膨胀气囊套扎破,使得氧气与亚硫酸氢钙反应产生硫酸钙和硫酸;

s3、经过处理的气体通过导出管通入至养殖箱中,并通过绿萝的根系对其过滤,从而对带出的亚硫酸钙颗粒以及气体中的其他固体颗粒进行收集。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方案通过将含有二氧化硫的空气通过导入管导入到洗涤箱内,将养殖箱内的水排入至生石灰粉末内,使得水与生石灰粉末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从而产生亚硫酸钙并沉淀,并持续输入二氧化硫会使得亚硫酸钙转换为亚硫酸氢钙,并通过缓释球受热使得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释放,从而通过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的化能自养作用对洗涤箱内的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进行吸收,通过工业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并将膨胀气囊套撑入至分隔板上侧并被刺破杆扎破,使得氧气与亚硫酸氢钙反应产生硫酸钙和硫酸,经过处理的气体通过导出管通入至养殖箱中,并通过绿萝的根系对其过滤,从而进一步的对废气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缓释球部分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脱硫时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养殖箱部分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洗涤箱、101封闭门、2导入管、3分隔板、4生石灰粉末、5工业双氧水、6弹性收缩绳、7缓释球、701限位圆板、702过滤网、8内置球囊、801连接线、9释放孔、10运动型喷嘴、11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12第一通孔、13膨胀气囊套、14橡胶封片、15刺破杆、16养殖箱、1601左折流板、1602右折流板、1603透气孔、17导出管、18导水管、19控制阀门、20绿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化能自养型生物洗涤装置,包括洗涤箱1,洗涤箱1上端嵌设有导入管2,洗涤箱1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3,洗涤箱1内设有生石灰粉末4和工业双氧水5,生石灰粉末4位于分隔板3上侧,工业双氧水5位于分隔板3下侧,分隔板3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性收缩绳6,弹性收缩绳6远离分隔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释球7,缓释球7内设有内置球囊8,缓释球7上端开凿有释放孔9,释放孔9内固定连接有运动型喷嘴10,缓释球7内填充有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11,将含有二氧化硫的空气通过导入管2导入到洗涤箱1内,同时启动控制阀门19,将养殖箱16内的水排入至生石灰粉末4内,使得水与生石灰粉末4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并通过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随着二氧化硫的持续输入会使得亚硫酸钙转换为亚硫酸氢钙,从而提高对二氧化硫的收集效果,,并通过缓释球7受热,使得其内的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11释放从而通过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11的化能自养作用对洗涤箱1内的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进行吸收。

请参阅图3-4,分隔板3上端开凿有一对第一通孔12,第一通孔12内壁卡接有膨胀气囊套13,第一通孔12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对橡胶封片14,橡胶封片14位于膨胀气囊套13下侧,洗涤箱1内顶端固定连接有一对刺破杆15,刺破杆15位于第一通孔12正上侧,通过工业双氧水5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使得氧气将膨胀气囊套13撑起并膨胀,使得膨胀气囊套13穿过橡胶封片14,并将膨胀气囊套13撑入至分隔板3上侧,通过刺破杆15将膨胀气囊套13扎破,使得氧气与亚硫酸氢钙反应产生硫酸钙和硫酸,从而使得亚硫酸氢根转化为稳定的硫酸根,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对二氧化硫的收集效果。

请参阅图3和图5,洗涤箱1上端固定连接有养殖箱16,养殖箱16与洗涤箱1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出管17,导出管17位于洗涤箱1和养殖箱16左端,洗涤箱1、养殖箱16和导出管17均相互连通,养殖箱16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管18,导水管18贯穿洗涤箱1,洗涤箱1、导水管18和养殖箱16均相互连通,导水管18外端安装有控制阀门19,养殖箱16上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种植孔,种植孔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绿萝20,绿萝20的根系位于养殖箱16内,经过处理的气体通过导出管17通入至养殖箱16中,并通过绿萝20的根系对其过滤,从而对带出的亚硫酸钙颗粒以及气体中的其他固体颗粒进行收集。

请参阅图1和图3,洗涤箱1左端开凿有条形方孔,条形方孔内安装有封闭门101,通过设置封闭门101,可以方便对定期的在洗涤箱1内补充氧化钙,分隔板3由铜材质制成,分隔板3表面涂设有防锈漆,通过使用铜材质制作分隔板3可以提高分隔板3的导热效果,通过在分隔板3表面设置防锈漆,可以使得分隔板3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易被锈蚀。

请参阅图2,缓释球7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板701,限位圆板701位于内置球囊8上侧,限位圆板701上端开凿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702,通过设置限位圆板701和过滤网702,可以使得内置球囊8不易过度膨胀而使得释放孔9被内置球囊8阻塞,内置球囊8与缓释球7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线801,内置球囊8内填充有氦气,通过设置连接线801可以使得内置球囊8不易上飘,通过设置氦气,可以使得内置球囊8受到浮力后会带动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11上移。

请参阅图5,养殖箱16左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左折流板1601,养殖箱16右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右折流板1602,左折流板1601与右折流板1602交错分布,通过设置左折流板1601和右折流板1602对流动的气体进行导流,从而使得气体中的颗粒物被绿萝20的根系充分的吸收,养殖箱16上端开凿有透气孔1603,实际过程中气体排斥透气孔1603后会被收集并进行后续的处理工作,透气孔1603位于种植孔的右侧,通过设置透气孔1603,可以方便将气体排出,同时当养殖箱16内的水量较少时,通过透气孔1603可以补充水分。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化能自养型生物洗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含有二氧化硫的空气通过导入管2导入到洗涤箱1内,同时启动控制阀门19,将养殖箱16内的水排入至生石灰粉末4内,使得水与生石灰粉末4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当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会产生亚硫酸钙并沉淀,随着二氧化硫的持续输入会使得亚硫酸钙转换为亚硫酸氢钙,并通过缓释球7受热,使得其内的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11释放从而通过古细菌硫化叶菌培养基11的化能自养作用对洗涤箱1内的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进行吸收;

s2、通过工业双氧水5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并将膨胀气囊套13撑入至分隔板3上侧,通过刺破杆15将膨胀气囊套13扎破,使得氧气与亚硫酸氢钙反应产生硫酸钙和硫酸;

s3、经过处理的气体通过导出管17通入至养殖箱16中,并通过绿萝20的根系对其过滤,从而对带出的亚硫酸钙颗粒以及气体中的其他固体颗粒进行收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