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车型自动喷涂仿形工艺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34446发布日期:2021-04-02 10:1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车型自动喷涂仿形工艺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涂装行业的高压静电自动喷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车型自动喷涂仿形工艺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表面的涂装工艺用来满足人们对汽车耐腐蚀性、防锈性、耐候性、耐划伤性、耐污染性以及装饰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在人们对汽车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定制需求日益剧增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车身油漆自动喷涂新车型扩充的设计方法,用于汽车涂装行业的高压静电自动喷涂领域。现有自动喷涂机的新车型仿形工艺设计方法,包括新车型仿形、工艺设计等,采用手工方式测量实车车身关键尺寸来进行车身定位,并需反复高密度试错修订,工作量大、效率低,容易出错,精度低,并存在安全隐患,整个工程工期长,对生产影响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作量大、难度高、安全可靠性低、容易出错、精度低、工期长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工作量小、难度低、安全可靠性高、不易出错、精度高、工期短的新车型自动喷涂仿形工艺设计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车型自动喷涂仿形工艺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仿形轨迹设计

s11、获取新车型仿形原始数据模型图片;

s12、对仿形原始数据模型图片进行标准化;

s13、确定标准化后的数据模型图片在离线仿真软件中的坐标;

s14、在离线仿真软件中进行侧喷仿形轨迹设计;

s15、在离线仿真软件中进行顶喷仿形轨迹设计;

s16、在不放置实际车身情况下,利用离线仿真软件的单步仿真测试功能,对仿形轨迹程序中的每一条轨迹程序进行逐个测试并修正;

s17、在不放置实际车身情况下,在离线仿真软件中,对全部仿形轨迹程序中的所有条轨迹程序进行连续执行测试并修正;

s18、在喷房输送链上放置实际车身,不开启喷涂功能的情况下,在离线仿真软件中,对全部仿形轨迹程序中的所有条轨迹程序进行连续执行测试并修正;

s19、对仿形轨迹进行优化;

s2、工艺参数设计

s21、获取新车型工艺原始数据模型图片;

s22、对工艺原始数据模型图片进行标准化;

s23、确定标准化后的数据模型图片在离线仿真软件中的坐标;

s24、划分车身顶部、侧面的喷涂区域;

s25、设定车身顶部、侧面的静电高压值;

s26、设定车身顶部、侧面的喷涂流量值;

s27、设定车身顶部、侧面的成型空气压力值;

s28、开启喷涂功能,在不放置实际车身情况下,对工艺参数进行测试并修正;

s29、在喷房输送链上放置实际车身,并开启喷涂功能的情况下,利用工艺参数,对实际车身进行喷涂,喷完烘干后,检查实际车身的油漆质量并修正工艺参数;

s210、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步骤s12中,采用phtoshop软件对仿形原始数据模型图片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要求为:图片画布像素要求前后围为260*260,侧围为260*720,并按照1pixel=1cm进行放缩。

步骤s13中,在面漆传输链上放置一台带撬体的车身,由带撬体车身在面漆传输链上的实际位置,相对于伺服控制系统的坐标体系中的坐标值,来确定数据模型图片在离线仿真软件中的坐标值。

步骤s14中,先对车身侧围面进行区域划分,然后每一个区域确定一条仿形轨迹;

确定仿形轨迹时,先指定目标仿形轨迹曲线的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再在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沿时间轴插入一个控制设定点,然后根据三点成圆弧的规则,来生成一条仿形轨迹。

步骤s15中,在视图环境下的侧视图中,先根据车身外部轮廓确定各仿形控制点及坐标,然后根据各仿形控制点生成仿形轨迹。

步骤s14、s15中,旋杯与车身之间的距离为230mm~280mm。

步骤s24中,喷涂区域的划分个数小于等于18个。

步骤s25中,静电高压值为60kv~80kv。

步骤s26中,喷涂流量值为50ml/min~120ml/min。

步骤s27中,成型空气压力值为50bar~120bar。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新车型自动喷涂仿形工艺设计方法中,通过车身仿形、工艺设计、综合调试的流程及开发过程,实现车身涂装仿形技术、工艺参数设计与综合调试等关键技术可视化、标准化、流程化,具有工作量小、难度低、安全可靠、不易出错、精度高、工期短等特点,为新车型自动喷涂的开发与量产,提供可靠的基础与技术支持,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因此,本发明工作量小、难度低、安全可靠性高、不易出错、精度高、工期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仿形轨迹设计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工艺参数设计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新车型自动喷涂仿形工艺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仿形轨迹设计

s11、获取新车型仿形原始数据模型图片;

s12、对仿形原始数据模型图片进行标准化;

s13、确定标准化后的数据模型图片在离线仿真软件中的坐标;

s14、在离线仿真软件中进行侧喷仿形轨迹设计;

s15、在离线仿真软件中进行顶喷仿形轨迹设计;

s16、在不放置实际车身情况下,利用离线仿真软件的单步仿真测试功能,对仿形轨迹程序中的每一条轨迹程序进行逐个测试并修正;

s17、在不放置实际车身情况下,在离线仿真软件中,对全部仿形轨迹程序中的所有条轨迹程序进行连续执行测试并修正;

s18、在喷房输送链上放置实际车身,不开启喷涂功能的情况下,在离线仿真软件中,对全部仿形轨迹程序中的所有条轨迹程序进行连续执行测试并修正;

s19、对仿形轨迹进行优化;

s2、工艺参数设计

s21、获取新车型工艺原始数据模型图片;

s22、对工艺原始数据模型图片进行标准化;

s23、确定标准化后的数据模型图片在离线仿真软件中的坐标;

s24、划分车身顶部、侧面的喷涂区域;

s25、设定车身顶部、侧面的静电高压值;

s26、设定车身顶部、侧面的喷涂流量值;

s27、设定车身顶部、侧面的成型空气压力值;

s28、开启喷涂功能,在不放置实际车身情况下,对工艺参数进行测试并修正;

s29、在喷房输送链上放置实际车身,并开启喷涂功能的情况下,利用工艺参数,对实际车身进行喷涂,喷完烘干后,检查实际车身的油漆质量并修正工艺参数;

s210、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步骤s12中,采用phtoshop软件对仿形原始数据模型图片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要求为:图片画布像素要求前后围为260*260,侧围为260*720,并按照1pixel=1cm进行放缩。

步骤s13中,在面漆传输链上放置一台带撬体的车身,由带撬体车身在面漆传输链上的实际位置,相对于伺服控制系统的坐标体系中的坐标值,来确定数据模型图片在离线仿真软件中的坐标值。

步骤s14中,先对车身侧围面进行区域划分,然后每一个区域确定一条仿形轨迹;

确定仿形轨迹时,先指定目标仿形轨迹曲线的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再在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沿时间轴插入一个控制设定点,然后根据三点成圆弧的规则,来生成一条仿形轨迹。

步骤s15中,在视图环境下的侧视图中,先根据车身外部轮廓确定各仿形控制点及坐标,然后根据各仿形控制点生成仿形轨迹。

步骤s14、s15中,旋杯与车身之间的距离为230mm~280mm。

步骤s24中,喷涂区域的划分个数小于等于18个。

步骤s25中,静电高压值为60kv~80kv。

步骤s26中,喷涂流量值为50ml/min~120ml/min。

步骤s27中,成型空气压力值为50bar~120bar。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从工艺设计的车身3d数模里导出车身模型图片。在离线仿真软件中对新车型进行定义,包括车型代号,仿形程序编码,车身长、宽、高,开始位置,偏移量等。在离线仿真软件中,根据车身在喷涂机相对位置,设置车身模型图片在仿真编程环境视图里的前视图、俯视图、后视图的起始限位边界坐标。仿形数据模型图片在离线仿真软件中坐标值,实际上是要以伺服控制系统的坐标体系作为参考基准,此坐标参数将直接影响伺服仿形运动精度、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因车身各个部位的差异,最终会引起喷涂后各区域膜厚间的差异可能较大,要使各区的膜厚均匀,仿形轨迹与仿形运动速度分别可调,这就需要对车身喷涂面进行划块,使不同的喷涂区域采取不同的仿形轨迹与仿形运动速度,并随时可调。首先要对车身侧围面进行区域划分,然后每一个区域确定一条仿形轨迹,根据轨迹规划原理,要确定一条仿形轨迹,首先要指定目标仿形轨迹曲线的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然后在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沿时间轴插入一个“控制设定点”,根据三点成圆弧的规则,来生成一条仿形轨迹。为了使仿形轨迹更精确,需要在起始两点a、c之间插入一系列“控制设定点b”,来使之更精确地逼近目标路径。这样,在特定周期内,内置仿形算法会自动计算并规划仿形喷涂轨迹,不断进行插补计算,就会自动生成一条拟合曲线,即一条圆弧的仿形轨迹。若要规划与车身外形曲面更逼近、更贴近、更精确的仿形轨迹,那需要增加更多的特征点来对运动路径进行约束,而且还需要优化更先进、效率更高的插补算法,这样,才能规划生成一条位置和速度都连续的平滑运动轨迹,使旋杯的运动轨迹连续平滑,满足精确的仿形要求。根据分区的大小与宽度,从而确定不同长度的仿形轨迹,在一定时间内,不同的长度的轨迹,就确定了不同速度。

在顶喷仿形设计时,特别要注意前围与后围的轨迹规划,x轴与z轴,以及传输链的同步脉冲之间的配合,否则极有可能会造成旋杯与车身相撞,造成设备损坏,或在生产时频繁报警,导致无法生产。

旋杯尽量与被喷工件任意表面保持垂直,并相对于被喷工件匀速运动的条件下,完成对被喷工件表面轮廓的仿形,太近容易造成高压报警以及影响喷涂质量,太远浪费油漆以及影响喷涂质量。

对仿形轨迹程序中的每一条轨迹程序进行逐个测试,检测是否合理、平滑,有无报警等问题点;如果有异常,则需要按照前面所述轨迹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对仿形轨迹程序进行修改,并调整每条异常轨迹程序的控制点的坐标、轨迹的速度等,以上反复,直到每条轨迹无异常为止。

对全部仿形轨迹程序中的所有条轨迹程序进行连续执行测试,检测前后各条轨迹之间仿形运行过渡与衔接是否平滑、是否有无报警等问题点;若有异常,则需要按照前面所述轨迹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对仿形轨迹程序衔接处异常的控制点进行修改,调整控制点的坐标、轨迹的速度等,以上反复,直到所有轨迹无异常为止。

实车全流程调试:检测并实物观察喷头旋杯与车身之间的距离,是否过近、过远,是否有干涉或撞旋杯,各轨迹程序之间仿形运行过渡与衔接是否平滑,是否有无报警等问题点;若有异常,则需要按照前面所述轨迹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对仿形轨迹程序异常的控制点进行修改,调整控制点的坐标、轨迹的速度等,以上反复,直到所有轨迹无异常为止。为达到更好的喷涂效果与保证安全(防止撞车与防止高压报警安全),进一步根据实车,对仿形轨迹控制点、速度等,进行优化修改。

仿形数据模型图片在离线仿真软件中坐标确定,工程化;因为仿形数据模型图片坐标定位,实际上是旋杯仿形运动的参考基础,需要根据带撬体车身实际位置尺寸来确定,此坐标参数将影响旋杯喷涂区域定位、雾幅覆盖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因车身各个部位的差异,最终会引起喷涂后各区域膜厚间的差异可能较大,要使各区的膜厚均匀,各区域内高压、流量、成型空气分别可调,这就需要对车身喷涂面进行划块,使不同的喷涂区域采取不同的喷涂工艺参数,并随时可调,以提高喷涂质量;根据现场调试、试验经验,不同的车身外形、不同的曲面,进行区域划分,一个车身,最多区域划分,不得超过18个。

一方面实现静电雾化,另一方面形成加速电场,是提高涂料利用率的关键参数;过高的电压会导致高压报警故障,频繁停机;或造成打火、火灾等安全事故。

喷涂流量是油漆膜厚及均匀性的直接反映,通过区域划块来调整流量,是解决漆膜均匀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有效防止流挂问题、薄喷等质量问题的发生。

成型空气压力是控制旋杯漆雾扇面大小的参数,针对不同大小喷涂区域,通过设定不同压力成型空气,可以有效控制喷涂扇幅大小,以适应面积大小不同的喷涂区域,也可以控制漆膜厚度,提高涂料利用率,也能一定程度防止流挂、薄喷等质量问题的发生。

仿真测试时,对旋杯、油漆阀、主针、喷涂参数进行测试,观察旋杯旋转动作、转速,油漆阀、主针开启关闭是否异常或报警,喷涂参数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需要对物理部件检查、排除故障,以及按照前面参数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对喷漆流量、静电高压值、成型空气压力、旋杯转速等喷涂工艺参数进行修改、调整,以上反复,直到所有轨迹无异常为止。

检查车身喷涂的油漆质量时,如发现漏喷、薄喷、厚喷、膜厚不聚云、流挂、缩孔、橘皮、无光泽等问题,则需要对喷漆流量、静电高压值、成型空气压力、旋杯转速等各工艺参数,进行反复调整、反复优化,直到油漆质量无异常、合格、达到质量标准为止。

在工艺参数调试过程中,影响车身油漆品质的因素如下:仿形轨迹、运动速度、喷涂距离、静电电压、喷涂流量、成型空气压力、旋杯转速、分区划块,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其各自对喷涂质量影响的特性,分别或综合进行考虑、调整,并通过现场反复的实车喷涂,反复调试,来获得最佳的喷涂效果。相关工艺参数设置如下表。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一种新车型自动喷涂仿形工艺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仿形轨迹设计

s11、获取新车型仿形原始数据模型图片;

s12、对仿形原始数据模型图片进行标准化;

采用phtoshop软件对仿形原始数据模型图片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要求为:图片画布像素要求前后围为260*260,侧围为260*720,并按照1pixel=1cm进行放缩;

s13、确定标准化后的数据模型图片在离线仿真软件中的坐标;

在面漆传输链上放置一台带撬体的车身,由带撬体车身在面漆传输链上的实际位置,相对于伺服控制系统的坐标体系中的坐标值,来确定数据模型图片在离线仿真软件中的坐标值;

s14、在离线仿真软件中进行侧喷仿形轨迹设计;

先对车身侧围面进行区域划分,然后每一个区域确定一条仿形轨迹;

确定仿形轨迹时,先指定目标仿形轨迹曲线的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再在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沿时间轴插入一个控制设定点,然后根据三点成圆弧的规则,来生成一条仿形轨迹;

旋杯与车身之间的距离为230mm~280mm;

s15、在离线仿真软件中进行顶喷仿形轨迹设计;

在视图环境下的侧视图中,先根据车身外部轮廓确定各仿形控制点及坐标,然后根据各仿形控制点生成仿形轨迹;

旋杯与车身之间的距离为230mm~280mm;

s16、在不放置实际车身情况下,利用离线仿真软件的单步仿真测试功能,对仿形轨迹程序中的每一条轨迹程序进行逐个测试并修正;

s17、在不放置实际车身情况下,在离线仿真软件中,对全部仿形轨迹程序中的所有条轨迹程序进行连续执行测试并修正;

s18、在喷房输送链上放置实际车身,不开启喷涂功能的情况下,在离线仿真软件中,对全部仿形轨迹程序中的所有条轨迹程序进行连续执行测试并修正;

s19、对仿形轨迹进行优化;

s2、工艺参数设计

s21、获取新车型工艺原始数据模型图片;

s22、对工艺原始数据模型图片进行标准化;

s23、确定标准化后的数据模型图片在离线仿真软件中的坐标;

s24、划分车身顶部、侧面的喷涂区域;

喷涂区域的划分个数小于等于18个;

s25、设定车身顶部、侧面的静电高压值;

静电高压值为60kv~80kv;

s26、设定车身顶部、侧面的喷涂流量值;

喷涂流量值为50ml/min~120ml/min;

s27、设定车身顶部、侧面的成型空气压力值;

成型空气压力值为50bar~120bar;

s28、开启喷涂功能,在不放置实际车身情况下,对工艺参数进行测试并修正;

s29、在喷房输送链上放置实际车身,并开启喷涂功能的情况下,利用工艺参数,对实际车身进行喷涂,喷完烘干后,检查实际车身的油漆质量并修正工艺参数;

s210、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