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式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4098发布日期:2020-10-30 21:43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袋式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袋式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袋式过滤器是一种结构新颖、体积小、操作简便灵活、节能、高效、密闭工作、适用性强的多用途过滤设备。袋式过滤器是一种新型的过滤系统,滤机内部由金属内网支撑着滤袋,液体由入口流进,经滤袋过滤后流出,杂质则被拦截在滤袋中,滤袋可更换或清洗后继续使用。

工作时,滤袋内外两侧存在压力差,在液体输入压力稳定的情况下,过滤质量与滤袋内外的压力差密切相关,如果压差太大,说明滤袋的过滤孔径已堵塞,过滤速度下降。当袋式过滤机开始工作后,应定期检查压差,当压差达到一定区间时,应及时更换滤袋,以避免滤袋破裂,影响过滤效果。如果压差突然下降,还应立即停止过滤,并检查是否发生泄漏,因此,滤袋内外两侧的压力需要实时监测,需要安装与滤机内部连通的测量压力的辅助零件,同时,为使用需要,滤机的机壁上还需安装有具有排气等功能的其他辅助零件,此类辅助零件均需与滤机内部连通,因此,当辅助零件受损需要更换时,均须停机并且降压后才可进行更换修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此外,传统袋式过滤器开盖需要人力提起上盖拆卸,更换清洗过滤元件,拆卸过程耗时耗力。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与滤机内部连通的辅助零件受损需要更换时,均须停机并且降压后才可进行更换修理,易影响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式过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与滤机内部连通的辅助零件受损需要更换时,均须停机并且降压后才可进行更换修理,易影响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袋式过滤装置,包括:筒体和用于覆盖所述筒体上部开口的盖体,所述筒体和所述盖体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辅助零件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辅助零件之间均设置有开关阀,所述辅助零件与所述开关阀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用于连接所述盖体和所述筒体并且可将所述盖体与所述筒体分离或扣合的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内部并且将所述筒体划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的过滤组件;用于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进料通道和用于与所述下腔室连通的出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和所述出料通道均设置于所述筒体上;其中,所述辅助零件包括用于测量所述上腔室压力值的第一压力表、用于测量所述下腔室压力值的第二压力表以及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排气阀。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筒体和所述盖体连接处周向的多个紧固组件和一端与所述筒体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的升降组件。

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盖体的高度进行微调的第一升降组件和用于将所述盖体进行大幅度升降的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上端与下端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其转动轴线沿竖向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端固定连接的套筒、竖向贯穿所述套筒并且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与所述盖体连接,上端设置有手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曲杆和用于驱动所述曲杆竖向升降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筒体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曲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盖体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曲杆外侧并且端部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的导向件。

优选地,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尾部与所述筒体侧壁上部铰接的吊环螺栓、套设于所述吊环螺栓上的吊环螺母和设置于所述盖体周向边缘的用于供所述吊环螺母抵接的凸缘,所述凸缘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吊环螺栓伸入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安装口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开关阀连接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辅助零件与所述连接管端部为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或液压缸。

优选地,所述螺杆的下端与所述盖体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其转动轴线沿所述螺杆的轴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袋式过滤装置,包括筒体、盖体、连接组件、过滤组件、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盖体覆盖于筒体的上部开口处,筒体和盖体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口,用以安装辅助零件。安装口与辅助零件之间均安装有开关阀,辅助零件与开关阀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辅助零件的安装和更换。连接组件与盖体和筒体连接,用以将盖体与筒体分离或扣合,过滤组件设置于筒体内部,并且将筒体内部,即过滤腔室,由上至下划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进料通道与上腔室相连通,出料通道与下腔室相连通,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均贯穿并且固定连接在筒体侧壁上,辅助零件包括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和排气阀,如此设置,当袋式过滤装置工作时,待过滤液体由进料通道处进入,经上腔室、过滤组件和下腔室后,从出料通道处流出,工作人员打开开关阀,以使辅助零件与筒体内腔相通,工作人员可定期检查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的压力差,进而决定更换滤袋的时间。若工作中出现辅助零件受损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可关闭开关阀后,再对辅助零件进行拆卸更换,以避免影响筒体内腔中的压力差同时也避免筒体内气体或液体喷出,发生危险,辅助零件更换过程中,袋式过滤装置内可正常工作,避免了停机和降压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与滤机内部连通的辅助零件受损需要更换时,均须停机并且降压后才可进行更换修理,易影响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袋式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袋式过滤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a截面位置的视图。

图中1-筒体;2-盖体;3-安装口;4-开关阀;5-进料通道;6-出料通道;7-上腔室;8-下腔室;9-第一压力表;10-第二压力表;11-排气阀;12-紧固组件;1201-吊环螺栓;1202-吊环螺母;1203-凸缘;1204-凹槽;13-第一升降组件;1301-套筒;1302-螺杆;1303-手轮;14-第二升降组件;1401-曲杆;1402-驱动件;1403-导向件;15-连接管;16-过滤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式过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与滤机内部连通的辅助零件受损需要更换时,均须停机并且降压后才可进行更换修理,易影响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袋式过滤装置,包括筒体1、盖体2、连接组件、过滤组件16、进料通道5和出料通道6,盖体2和筒体1沿上下方向设置,盖体2覆盖于筒体1的上部开口处,以使盖体2与筒体1内部共同形成过滤腔室。筒体1和盖体2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口3,用以安装辅助零件。安装口3与辅助零件之间均安装有开关阀4,用以供工作人员控制安装口3是否与辅助零件连通。辅助零件与开关阀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辅助零件的安装和更换。连接组件与盖体2和筒体1连接,用以将盖体2与筒体1分离或扣合,过滤组件16设置于筒体1内部,并且将筒体1内部,即过滤腔室,由上至下划分为上腔室7和下腔室8,进料通道5与上腔室7相连通,出料通道6与下腔室8相连通,进料通道5和出料通道6均贯穿并且固定连接在筒体1侧壁上,辅助零件包括第一压力表9、第二压力表10和排气阀11,第一压力表9和排气阀11均安装在盖体2的安装口3位置处,用以使第一压力表9测量上腔室7的压力值以及便于通过排气阀11通入压缩空气,加速剩液排放,缩短等待时间。第二压力表10安装在筒体1的安装口3位置处,用以测量下腔室8的压力值。如此设置,当袋式过滤装置工作时,待过滤液体由进料通道5处进入,经上腔室7、过滤组件16和下腔室8后,从出料通道6处流出,工作人员打开开关阀4,以使辅助零件与筒体1内腔相通,工作人员可定期检查第一压力表9和第二压力表10的压力差,进而决定通过连接组件打开盖体2更换滤袋的时间,一般滤袋能承受的压差为0.5-1kg/cm2(0.05-0.1mpa)左右。若工作中出现辅助零件受损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可关闭开关阀4后,再对辅助零件进行拆卸更换,以避免影响筒体1内腔中的压力差同时也避免筒体1内气体或液体喷出,发生危险,辅助零件更换过程中,袋式过滤装置内可正常工作,避免了停机和降压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与滤机内部连通的辅助零件受损需要更换时,均须停机并且降压后才可进行更换修理,易影响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其中,过滤组件16包括支撑网、设置于支撑网内的滤袋或楔型网以及与筒体1内壁连接用于承托支撑网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支撑网和进料通道5连通的至少两个孔。盖体2的下部与筒体1的上部,其中一者或两者均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用以提高盖体2与筒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密封圈可以但不限于为o型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连接组件包括紧固组件12和升降组件,紧固组件12设置于筒体1和盖体2连接处的周向,用以对筒体1和盖体2的连接处进行压合紧固。升降组件的一端与筒体1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盖体2连接,用以将盖体2向上提升至一定高度,便于工作人员更换滤网。

进一步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组件13和第二升降组件14,第一升降组件13与盖体2上部连接,用以对盖体2的高度进行微调,第二升降组件14下端与筒体1固定连接,上端与第一升降组件13固定连接,用以将盖体2和第一升降组件13进行大幅度升降,第二升降组件14的上端可相对于下端转动,其转动轴线沿竖向方向,如此设置,当筒体1周围有足够大的空间时,工作人员可调节第一升降组件13将盖体2上调一定距离,便可横向转动至筒体1一侧,以使筒体1上部开口露出,便于滤袋更换。当筒体1周围的空间有限时,第二升降组件14可将盖体2和第一升降组件13同时上调较大距离,以供工作人员对滤袋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第一升降组件13包括套筒1301和螺杆1302,套筒1301与第二升降组件14的上端固定连接,螺杆1302竖向贯穿套筒1301并且与套筒1301螺纹连接,即套筒1301内侧壁上设置有与螺杆1302螺纹连接的内螺纹。螺杆1302的下端与盖体2连接,上端固定连接有手轮1303,便于工作人员持握操作。如此设置,工作人员可转动手轮1303,带动螺杆1302相对于套筒1301移动,进而带动盖体2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地,第二升降组件14包括曲杆1401和驱动件1402,驱动件1402上部的移动端与曲杆1401连接,进而带动曲杆1401竖向升降,驱动件1402的底座与筒体1外侧壁固定连接,曲杆1401的第一端与驱动件1402连接,第二端延伸至盖体2上方并且与第一升降组件13连接,即曲杆1401第二端与套筒1301固定连接,如此设置,驱动件1402的移动端带动曲杆1401移动,进而带动套筒1301、螺杆1302和盖体2竖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升降组件14还包括导向件1403,导向件1403套设于曲杆1401外侧并且其端部与筒体1固定连接,即曲杆1401可相对于导向件1403移动,导向件1403对曲杆1401起导向和支撑的作用,避免曲杆1401与驱动件1402连接处受力过大。具体地,导向件1403可为条形板状结构,一端设置有供曲杆1401贯穿的通孔,另一端与筒体1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件1402包括气缸或液压缸,气缸或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曲杆1401下端连接。活塞杆可与曲杆1401固定连接,活塞杆和曲杆1401均为横截面为圆形的杆件,曲杆1401转动可带动活塞杆一同转动,或者活塞杆与曲杆1401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其转动轴线沿活塞杆的轴线方向,可选地,活塞杆或曲杆1401,其中一者的端部开设有开口槽并且开口槽内安装有轴承,另一者的端部与轴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紧固组件12包括吊环螺栓1201、吊环螺母1202和凸缘1203,吊环螺栓1201的尾部与筒体1侧壁上部铰接,吊环螺母1202套设于吊环螺栓1201上,凸缘1203设置于盖体2的周向边缘,并且,凸缘1203的侧面开设有开口向外的凹槽1204,如此设置,当盖体2下移与筒体1上部贴合时,向上旋转吊环螺栓1201,使其进入凹槽1204内,然后,工作人员可拧紧吊环螺母1202,使其抵接于凸缘1203上部,多个紧固组件12共同作用,可将盖体2和筒体1压合锁紧。若需打开筒体1时,工作人员仅需旋松吊环螺母1202,将吊环螺栓1201拨离凹槽1204后,将盖体2按逆或顺时针旋转至合理位置即可。

进一步地,螺杆1302的下端与盖体2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其转动轴线沿螺杆1302的轴向,即工作人员转动手轮1303和螺杆1302时,仅可带动盖体2竖向移动,不会带动盖体2转动,如此设置,工作人员可在盖体2贴近筒体1时自行对准吊环螺栓1201和凹槽1204,避免螺杆1302带动盖体2下降到筒体1时,吊环螺栓1201与凹槽1204对不齐,无法连接紧固。可选地,螺杆1302的下端与盖体2之间可通过轴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安装口3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5,开关阀4连接于连接管15中部位置处,辅助零件与连接管15端部为螺纹连接,起连接和密封作用,即安装口3与开关阀4之间以及辅助零件与开关阀4之间均通过连接管15连接,便于为工作人员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