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直布置的双轴混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1603发布日期:2020-12-08 15:2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竖直布置的双轴混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混合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竖直布置的双轴混料机。



背景技术:

在粮食、食品、酒精和饲料加工过程中,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经常需要不同物料之间进行混合配料、干湿料进行混合配料。现有的混料机,包括立式轴的混料机以及卧式混料机,现有的混料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混合死角,混合均匀度不够,在进行干湿料混合时易出现结块现象,同时现有的混料机都是分批次混合,非连续混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竖直布置的双轴混料机,其沿着物料来料方向竖向排布破碎混合装置、混合装置,使得物料经过破碎后在进行充分混合后排出,确保物料混合均匀。

一种竖直布置的双轴混料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部破碎混合装置、底部混合装置,所述上部破碎混合装置包括有第一破碎混合腔、第一主轴,所述第一主轴水平横向布置于所述第一破碎混合腔的相对下部位置,所述第一破碎混合腔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料口,所述第一主轴的两端贯穿所述第一破碎混合腔的两侧壁布置,所述第一主轴的外露于所述第一破碎混合腔的一端外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主轴转动,所述第一主轴对应于所述第一破碎混合腔的轴向长度上布置有外凸的破碎混合机构,所述底部混合装置包括第二混合腔、第二主轴,所述第二主轴横向布置于所述第二混合腔,所述第一主轴平行布置于所述第二主轴、且位于所述第二主轴的上方布置,所述第二混合腔的上部和所述第一破碎混合腔的底部直接连通设置,所述第二主轴的两端贯穿所述第二混合腔的两侧壁布置,所述第二主轴的外露于所述第二混合腔的一端外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主轴转动,所述第二主轴对应于所述第二混合腔的轴向长度上布置有外凸的混合机构,所述第二混合腔的底板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主轴的混合机构的输出侧设置有出料口。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腔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破碎混合腔体的轴向长度,所述第二混合腔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轴向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破碎混合腔体的对应端侧凸布置,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混合腔的侧凸部分的对应底板位置,其确保物料均经过破碎、混合后才能从出料口排出;

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位于同侧布置,所述第二主轴的侧凸于所述第二混合腔一端的对应侧壁的外侧固设有电机安装座,所述第二电机固设于所述电机安装座的侧板或底板,所述第一电机布置于所述第二电机的上部,所述第一电机固设于所述电机安装座的上板,其使得电机的组装便捷可靠;

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均为变频电机,使得破碎混料均可根据物料性质和产量要求对其转速做相应的调整;

所述第一破碎混合腔的侧壁上开设有检修口,检修口可设置为透明视窗、翻转打开结构,确保方便观测和检修;

所述第一主轴的侧凸于所述第一破碎混合腔的侧壁的位置设置有用气密封形式的密封座,所述第二主轴的侧凸于所述第二混合腔的侧壁的位置设置有用气密封形式的密封座,其确保物料不会从主轴和腔体的连接位置处漏出,确保密封性能;

所述破碎混合机构具体为桨叶叶片或螺带叶片;

所述破碎混合机构具体为桨叶叶片和螺带叶片混合布置;

所述混合机构具体包括沿着所述第二主轴的出料口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机布置的第一桨叶叶片、位于出料口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机布置的第二叶片,所述第一桨叶叶片为带有一定角度的桨叶叶片,所述第一桨叶叶片将物料输送向出料口,所述第二叶片的旋向和所述第一桨叶叶片相反、确保被误送离出料口的物料被第二叶片反送至出料口;

所述第一桨叶叶片、第二叶片的安装端的外凸螺杆插装于所述第二主轴上的定位孔、之后通过双螺母固接所述外凸螺杆布置,其使得第一桨叶叶片、第二叶片的相对于第二主轴的偏转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所述第一主轴的远离第一电机的对应外凸端设置有第一测速装置,第二主轴的远离第二电机的对应外凸端设置有第二测速装置,其使得整个设备随时监控第一主轴、第二主轴的运行状态;

所述第二混合腔的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远端的上板位置设置有防堵盖板和防堵开关,一旦第二主轴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所对应的第二混合腔堵料、防堵开关报警,之后打开防堵盖板进行及时疏通;

所述出料口的正上方的上板上设置有近红外检测仪,所述近红外检测仪朝向出料口布置,实时检测混料情况。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物料通过进料口进入第一破碎混合腔,之后经过第一主轴上的破碎混料机构破碎混合后进入第二混合腔,然后通过第二主轴上的混合机构充分混合后通过出料口排出,底部混合装置作为上部破碎混合装置的补充,可以防止在物料排出的过程中再次结块,还可以对物料更进一步的混合;其沿着物料来料方向竖向排布破碎混合装置、混合装置,使得物料经过破碎后在进行充分混合后排出,确保物料混合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上部破碎混合装置1、底部混合装置2、第一破碎混合腔3、第一主轴4、进料口5、第一电机6、第二混合腔7、第二主轴8、第二电机9、出料口10、电机安装座11、检修口12、密封座13、螺带叶片14、桨叶叶片15、第一桨叶叶片16、第二叶片17、双螺母18、第一测速装置19、第二测速装置20、防堵盖板21、防堵开关22、近红外检测仪2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竖直布置的双轴混料机,见图1:其包括上部破碎混合装置1、底部混合装置2,上部破碎混合装置1包括有第一破碎混合腔3、第一主轴4,第一主轴4水平横向布置于第一破碎混合腔3的相对下部位置,第一破碎混合腔3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料口5,第一主轴4的两端贯穿第一破碎混合腔3的两侧壁布置,第一主轴4的外露于第一破碎混合腔的一端外接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驱动第一主轴4转动,第一主轴4对应于第一破碎混合腔3的轴向长度上布置有外凸的破碎混合机构,底部混合装置2包括第二混合腔7、第二主轴8,第二主轴8横向布置于第二混合腔7,第一主轴4平行布置于第二主轴8、且位于第二主轴8的上方布置,第二混合腔7的上部和第一破碎混合腔3的底部直接连通设置,第二主轴8的两端贯穿第二混合腔7的两侧壁布置,第二主轴8的外露于第二混合腔7的一端外接有第二电机9,第二电机9驱动第二主轴8转动,第二主轴8对应于第二混合腔7的轴向长度上布置有外凸的混合机构,第二混合腔7的底板位置相对于第二主轴8的混合机构的输出侧设置有出料口10。

第二混合腔7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破碎混合腔体3的轴向长度,第二混合腔7的远离第二电机9的轴向一端相对于第一破碎混合腔体3的对应端侧凸布置,出料口10设置于第二混合腔7的侧凸部分的对应底板位置,其确保物料均经过破碎、混合后才能从出料口排出;

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9位于同侧布置,第二主轴8的侧凸于第二混合腔7一端的对应侧壁的外侧固设有电机安装座11,第二电机9固设于电机安装座11的侧板或底板,第一电机6布置于第二电机9的上部,第一电机6固设于电机安装座11的上板,其使得电机的组装便捷可靠;

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9均为变频电机,使得破碎混料均可根据物料性质和产量要求对其转速做相应的调整;

第一破碎混合腔3的侧壁上开设有检修口12,检修12口可设置为透明视窗、翻转打开结构,确保方便观测和检修;

第一主轴4的侧凸于第一破碎混合腔3的侧壁的位置设置有用气密封形式的密封座13,第二主轴8的侧凸于第二混合腔7的侧壁的位置设置有用气密封形式的密封座13,其确保物料不会从主轴和腔体的连接位置处漏出,确保密封性能;

破碎混合机构具体为桨叶叶片15或螺带叶片14;

破碎混合机构具体为螺带叶片14和桨叶叶片15混合布置;

混合机构具体包括沿着第二主轴8的出料口的靠近第二电机9布置的第一桨叶叶片16、位于出料口10的远离第二电机9布置的第二叶片17,第一桨叶叶片16为带有一定角度的桨叶叶片,第一桨叶叶片16将物料输送向出料口,第二叶片17的旋向和第一桨叶叶片16相反、确保被误送离出料口10的物料被第二叶片17反送至出料口10;

第一桨叶叶片16、第二叶片17的安装端的外凸螺杆插装于第二主轴上的径向定位孔、之后通过双螺母18固接外凸螺杆布置,其使得第一桨叶叶片16、第二叶片17的相对于第二主轴8的偏转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第一主轴4的远离第一电机6的对应外凸端设置有第一测速装置19,第二主轴8的远离第二电机9的对应外凸端设置有第二测速装置20,其使得整个设备随时监控第一主轴4、第二主轴8的运行状态;

第二混合腔7的对应于第二电机9的远端的上板位置设置有防堵盖板21和防堵开关22,一旦第二主轴8的远离第二电机9的一端所对应的第二混合腔7堵料、防堵开关22报警,之后打开防堵盖板21进行及时疏通;

出料口10的正上方的上板上设置有近红外检测仪23,近红外检测仪23朝向出料口布置,实时检测混料情况。

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破碎混合腔3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进料口5,第一主轴4上的破碎混合机构具体为桨叶叶片15和螺带叶片14混合布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物料通过进料口进入第一破碎混合腔,之后经过第一主轴上的破碎混料机构破碎混合后进入第二混合腔,然后通过第二主轴上的混合机构充分混合后通过出料口排出,底部混合装置作为上部破碎混合装置的补充,可以防止在物料排出的过程中再次结块,还可以对物料更进一步的混合;其沿着物料来料方向竖向排布破碎混合装置、混合装置,使得物料经过破碎后在进行充分混合后排出,确保物料混合均匀。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