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3527发布日期:2020-12-11 15:2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锅料搅拌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机。



背景技术:

火锅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一款美食,袋装火锅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炒制好的火锅料暂存于暂存箱内,之后再对火锅料进行分装,分装的过程中火锅料会在暂存箱内分层,导致每一袋的火锅料中油料比例不均,影响用户的食用口感,因此为保证每一袋的火锅料中油料比例较为均匀,需要将火锅料放置于搅拌机内进行搅拌。

公告号为cn2050846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火锅调料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搅拌桶装在搅拌桶底座中,搅拌桶上方设有搅拌工作台,搅拌工作台上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下方设有搅拌轴,搅拌工作台通过液压杆与液压缸连接,搅拌桶底座通过齿形轴与一侧支架和另一侧液压缸连接,支架外侧设有电机,支架上端设有定量盒,定量盒下端设有伸进搅拌桶的滑料槽。作业时,伺服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转动时带动叶片转动,从而便可对火锅料进行搅拌。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通过搅拌轴带动叶片转动,在搅拌的过程中由于油和料的密度不同,会导致油料分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机,其具有避免油料分层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搅拌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腔呈轴线水平的圆柱状,所述机体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有阀门,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体内壁且与所述机体内腔同轴的驱动轴、用于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电机、设于所述驱动轴外周的至少一个搅拌板、固接于所述搅拌板与所述驱动轴之间的第一连接杆,所述搅拌板与所述机体内壁贴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时,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时通过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而带动搅拌板转动,搅拌板在转动的过程中推动机体底部的油料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火锅料在机体内腔均匀翻转,可有效避免火锅料于机体内腔分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板远离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机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搅拌板与机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设为不大于10mm,即可避免搅拌板与机体内壁的间隙过小容易导致搅拌板在转动的过程中出现卡死的情况,也可避免搅拌板与机体内壁的间隙过大容易导致搅拌板难以将火锅料搅拌均匀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板接近所述机体内壁的一侧壁固接有柔性毛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板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柔性毛刷运动,柔性毛刷运动的过程中可进一步将火锅料搅拌的更加均匀,且设置柔性毛刷可避免搅拌板与机体内壁之间出现卡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板沿所述驱动轴的转动方向靠近所述驱动轴一侧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搅拌板倾斜设置,可使得搅拌板在向上转动的过程中物料不容易从搅拌板上掉落,但在搅拌板向下转动的过程中物料掉落更加顺畅,可将物料搅拌的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板朝向所述驱动轴转动去向的一侧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轴线与所述驱动轴平行,且所述圆弧面的开口朝向所述驱动轴的转动去向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搅拌板朝向驱动轴转动去向的一侧设为圆弧面,可进一步延长物料在搅拌板上的停留时间,从而进一步避免物料在机体内分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轴周壁固接有与每一所述搅拌板一一对应设置的散料组件,每组所述散料组件包括沿平行于所述驱动轴轴向均布的多个散料板、固接于所述散料板和所述驱动轴之间的第二连接杆,相邻两个所述散料板之间形成有散料间隙,每组所述散料板一一对应的与每一所述搅拌板正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板将物料推动至散料板上方时,部分物料由于自身重力掉落至散料板上,并沿着散料间隙在机体内散落,从而使得物料在机体内更加分散,可将物料搅拌的更加均匀,且可进一步避免物料分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散料板远离所述驱动轴的一面呈圆弧状且开口朝向所述驱动轴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散料板远离驱动轴的一端设为圆弧状,可便于物料从散料板上掉落,从而可将物料发散的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散料间隙接近所述驱动轴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驱动轴固接的搅拌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轴转动时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拌叶片随着驱动轴转动的过程中便可将物料搅拌的更加均匀,同时可避免物料分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叶片沿所述驱动轴轴向的两侧延伸至所述散料板接近所述驱动轴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搅拌叶片延伸至散料板处,可使得搅拌叶片将物料分散至搅拌叶片接近驱动轴一侧,从而可将物料搅拌的更加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搅拌板可将机体内腔底部的物料带动至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再掉落,即可将火锅料搅拌均匀,也可避免油料分层;

2.将搅拌板倾斜设置,可提高物料在搅拌板上的停留时长,可供搅拌板将物料带动至更高处之后掉落,可进一步提高对物料的搅拌效果,同时也可避免物料分层;

3.通过设置散料组件可将物料搅拌的更加均匀,可避免物料分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中机体沿a-a面剖开的视图,旨在表示机体的内部结构;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阀门;14、封板;2、驱动轴;21、电机;22、搅拌板;221、圆弧面;23、第一连接杆;24、柔性毛刷;3、散料组件;31、散料板;32、第二连接杆;33、散料间隙;34、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搅拌机,包括机体1,机体1内腔呈轴线水平的圆柱状,机体1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出料口12处安装有阀门13,进料口11处通过合页铰接有封板14,机体1顶部通过螺丝固接有用于将封板14固定的锁扣。

参照图2和图3,搅拌机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机体1内壁且与机体1内腔同轴的驱动轴2、用于带动驱动轴2转动的电机21、设于驱动轴2外周的至少一个搅拌板22、固接于搅拌板22与驱动轴2之间的第一连接杆23,第一连接杆23一端与搅拌板22侧壁焊接、另一端与驱动轴2周壁焊接,本实施例中搅拌板22设有3组且沿驱动轴2周向均布,每一搅拌板22对应有两个第一连接杆23,两个第一连接杆23分别位于驱动轴2两端处;电机21为伺服电机21,电机21的输出轴转过机体1侧壁与驱动轴2通过联轴器同轴固接。

参照图2和图3,搅拌板22远离驱动轴2的一端与机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0mm,本实施例中搅拌板22远离驱动轴2的一端与机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为6mm,搅拌板22接近机体1内壁的一侧壁通过胶水粘接有柔性毛刷24,本实施例中柔性毛刷24的材质为软质橡胶。

参照图2和图3,搅拌板22沿驱动轴2的转动方向靠近驱动轴2一侧倾斜,搅拌板22朝向驱动轴2转动去向的一侧为1/3圆弧面221,圆弧面221的轴线与驱动轴2平行,且圆弧面221的开口朝向驱动轴2的转动去向一侧。

参照图2和图3,驱动轴2周壁固接有与每一搅拌板22一一对应设置的散料组件3,每组散料组件3包括沿平行于驱动轴2轴向均布的多个散料板31、一端与散料板31侧壁焊接另一端与驱动轴2周壁焊接的第二连接杆32,每组散料板31一一对应的与每一搅拌板22正对;本实施例中每组散料组件3包括有三个散料板31,散料板31远离驱动轴2的一面呈圆弧状且开口朝向驱动轴2一侧。

参照图2和图3,相邻两个散料板31之间形成有散料间隙33,散料间隙33接近驱动轴2的一侧设有与驱动轴2外壁焊接的搅拌叶片34,搅拌叶片34沿驱动轴2轴向的两侧延伸至散料板31接近驱动轴2一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作业时,打开用于锁紧封板14的锁扣,将封板14打开后将火锅料倒入机体1内腔,之后用封板14将进料口11关闭;出料时,阀门13开启,火锅料便可从出料口12排出。

在出料的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电机21带动驱动轴2转动,驱动轴2转动时带动搅拌板22、散料板31以及搅拌叶片34同步转动,以避免火锅料在机体1内腔油料分层。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