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5820发布日期:2021-01-01 13:5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属于分离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水分离器是利用油和水的重度差异,通过重力沉降作用,实现轻相(油相)同重相(水相)的分离。现有的油水分离器为了提高分离效果,大都采用刮轮式油水分离装置,即通过驱动件带动刮轮转动,从而将水面上方的油进行刮除。采用该种结构的油水分离器结构复杂,且需要设置额外的驱动件,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分离效果佳的油水分离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具有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的分离箱本体,还包括将所述分离箱本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分离槽、第二分离槽、第三分离槽和第四分离槽的若干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包括第二分离板、第三分离板和第四分离板,所述第一分离槽和所述第二分离槽通过所述第二分离板相分隔,所述第二分离板下方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槽和所述第二分离槽的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三分离槽通过所述第三分离板与所述第一分离槽和所述第二分离槽相分隔,所述第三分离板底部与所述分离箱本体底部留有供油水混合液体从所述第二分离槽流入所述第三分离槽的间隙,所述第三分离槽和所述第四分离槽通过所述第四分离板相分隔,所述第四分离板中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分离槽和所述第四分离槽的第三连通管,油水混合液体依次经所述第一分离槽、第二分离槽、第三分离槽和第四分离槽过滤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板还包括第一分离板,所述第一分离板、第二分离板和第三分离板配合分离箱本体的侧壁围合成所述第一分离槽和所述第二分离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离板和所述第三分离板配合所述分离箱本体的侧壁围合成所述第三分离槽。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板还包括第五分离板,所述第四分离板和所述第五分离板配合所述分离箱本体的侧壁围合成所述第四分离槽。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入口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分离槽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位于所述第一分离槽下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管包括若干首尾连接的管部,所述管部头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管部尾部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出口连接有与所述第四分离槽相连通的第四连通管,所述第四连通管位于所述第四分离槽下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箱本体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分离槽相连通的第一出油管,所述第一出油管位于所述第二分离槽上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箱本体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分离槽相连通的第二出油管,所述第二出油管位于所述第三分离槽上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四个分离槽对油水混合液体依次进行分离,结构简单,油水分离度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油水分离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油水分离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对应于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本体10、位于分离箱本体10中依次连通的第一分离槽1、第二分离槽2、第三分离槽3和第四分离槽4。

分离箱本体10为上部开口的腔体结构,其内设置有若干分离板,第一分离槽1、第二分离槽2、第三分离槽3和第四分离槽4通过若干分离板分隔而成。分离板为现有油水分离器的分离板,其能够让水和油在与分离板的接触过程中,让小油粒变成大油粒,从而使油浮在水面。

具体的,分离板包括垂直于分离箱本体10底面设置的第一分离板5、第二分离板6和第三分离板7,第一分离板5、第二分离板6和第三分离板7配合分离箱本体10的侧壁101围合成第一分离槽1和第二分离槽2。第二分离板6将第一分离槽1和第二分离槽2相隔开。第一分离板5和第三分离板7配合分离箱本体10的侧壁101围合成第三分离槽3。

分离板还包括垂直于分离箱本体10底面设置在第三分离槽3中的第四分离板8和第五分离板9,第四分离板8和第五分离板9配合分离箱本体10的侧壁101围合成第四分离槽4。

在上述实施例中,分离箱本体10侧壁101开设有液体入口102和液体出口103。液体入口102连接有与第一分离槽1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管11,待分离的油水混合液体自液体入口102沿着第一连通管11进入第一分离槽1中。第一连通管11位于第一分离槽1下方位置,当油水混合液体通过第一连通管11进入第一分离槽1中时,其可将油产生大汽泡,从而使得油浮在水面,从而实现一级分离。优选的,第一连通管11包括若干首尾连接的管部111,管部111头部111a内径大于尾部111b的内径,当油水混合液体进入第一连通管11中时,其能够让油水充分混合,相较于平滑通道,采用该种结构大气泡产生速度更快。

液体出口103连接有与第四分离槽4相连通的第四连通管41,第四连通管41位于第四分离槽4下方位置,分离后的水从第四连通管41流出。

分离箱本体10侧壁101设置有第一出油管104和第二出油管105。第一出油管104位于第二分离槽2上方位置,第二分离槽2上浮的油可从第一出油管104流出。第二出油管105位于第三分离槽3上方位置,第三分离槽3上浮的油可从第二出油管105流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分离板6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管61,第一分离槽1和第二分离槽2通过第二连通管61相连通。第二连通管61位于第二分离板6下方位置,当油水混合液体从第一分离槽1进入第二分离槽2时,使得位于第一分离槽1中的浮油不易进入到第二分离槽2中,从而实现二级分离。

第三分离板7底部与分离箱本体10之间留有间隙71,第二分离槽2与第三分离槽3通过该间隙71相连通,且由于间隙71位于底部,因此第二分离槽2上方的浮油不易进入到第三分离槽3中,从而实现三级分离。

第四分离板8上设置有第三连通管81,第三分离槽3与第四分离槽4通过第三连通管81相连通。第三连通管81位于第四分离板8中部位置,因此第三分离槽3上方的浮油不易进入到第四分离槽4中,从而实现四级分离。

优选的,第四分离板8和第五分离板9高度低于第一分离板5、第二分离板6和第三分离板7,如此设计,进第四分离槽4分离后的浮油可流回第三分离槽3中,避免浮油在第四分离槽4中积攒过多。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油水混合液体自液体入口102进入第一分离槽1中,在此过程中,油产生大气泡,使得大部分油浮在水面上方,实现一级分离;接着夹带小部分油的油水混合液体从第一连通管11进入到第二分离槽2中,通过第一连通管11的油水混合液体进一步让混在水中的油的汽泡变大并浮在水面上,实现二级分离,浮在水面上的油可从第一出油管104流出;进一步分离的油水混合液体从第三分离板7底部进入到第三分离槽3,在此过程中油水混合液体进一步分离,实现三级分离,此时油水混合液体中的油数量已十分少,浮在水面上的油从第二出油管105流出;第三分离槽3中的油水混合液体沿着第三连通管81进入到第四分离槽4中,在此过程中,油水又一次分离,实现四级分离,此时第四分离槽4中的水已基本清澈,分离后的清水沿着第四分离槽4底部处的第四连通管41流出,而浮在水面上的极少数浮油将进入到第三分离槽3中,从而循环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四个分离槽对油水混合液体进行分离,结构简单,油水分离度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