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碎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7172发布日期:2021-04-30 09:3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破碎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破碎辊。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饲料对于反刍动物的利用价值,通常采用破碎装置对饲料进行加工,通过设置在装置内的两组破碎辊反向旋转对物料起到挤压揉搓作用,从而对物料进行破碎加工,但籽粒破碎辊使用时存在两端磨损相对严重的情况,为降低其两端的磨损需将物料向辊子中间方向转移以减少两端物料,从而降低两端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外国专利us20150129698a1公开了一种用于在作物加工装置中加工作物材料的辊子,辊子轴向与周向均有v型开槽,周向开槽沿螺旋线方向,物料沿辊子向其一端移动,虽然可减轻辊子一端的磨损但同时增加另外一端的磨损;外国专利ep3295786a1公开了一种用于饲料收获机的作物加工辊,破碎辊上的周向双向螺旋槽可以将物料由辊子的两端向中间移动以减轻辊筒两端的磨损,虽然可同时减轻辊子两端的磨损,但受到驱动带轮的影响,导致破碎辊两侧的轴承寿命不同,无法起到均衡两侧轴承寿命的作用,同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均衡破碎辊两侧轴承寿命以及两端磨损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加工效果好、能降低两侧磨损且能均衡破碎辊两侧轴承寿命的破碎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效果好、能降低两侧磨损且能均衡破碎辊两侧轴承寿命的破碎辊,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破碎辊,包括至少一根辊单件,所述辊单件包括辊体以及设置在辊体上的凹槽组;

所述凹槽组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辊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凹槽螺旋设置在辊体的外壁上,与第一凹槽相交形成用于物料转移和加工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三凹槽沿辊体的圆周方向设置在辊体的外壁上,与第一凹槽相交形成用于物料转移与加工的第二凸起部。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与辊体的中心轴线存在偏差角度。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偏差角度为1°-30°。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该破碎辊包括第一辊单件和第二辊单件;螺旋设置在第一辊单件上的第二凹槽和螺旋设置在第二辊单件上的第二凹槽螺旋方向相反。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设置在第一辊单件上的第三凹槽和设置在第二辊单件上的第三凹槽相对错位设置。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辊单件和第二辊单件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第一辊单件和第二辊单件的旋转方向相反。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形状为v形、矩形或梯形中的一种。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破碎辊包括至少一根辊单件,所述辊单件包括辊体以及设置在辊体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一凹槽设置在辊体的外壁上;第二凹槽螺旋设置在辊体的外壁上,与第一凹槽相交形成用于物料转移和加工的第一凸起部;第三凹槽沿周向设置在辊体的外壁上,与第一凹槽相交形成用于物料加工和转移的第二凸起部。通过在辊体上设置独特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配合能将物料移向辊体轴承受力较小的一侧进行加工,在确保物料不向辊体两端移动的同时均衡辊体两侧轴承的寿命。

(2)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凹槽与辊体的中心轴线存在偏差角度;通过与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配合,将物料向远离辊体端部的方向转移,减轻辊体端部的磨损,增强实用性。

(3)本实用新型螺旋设置在第一辊单件上的第二凹槽和螺旋设置在第二辊单件上的第二凹槽螺旋方向相反,通过两组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二凹槽实现将物料转移至辊体轴承受力较小的一端进行加工,减轻辊体两端磨损,均衡辊体两端轴承的寿命。

(4)本实用新型设置在第一辊单件上的第三凹槽和设置在第二辊单件上的第三凹槽相对错位设置,避免物料进入第三凹槽段加工时,未经加工后就完整排出。

(5)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形状为v形、矩形和梯形中的一种或以上,通过不同形状或相同形状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相互配合,便于对物料进行转移和加工。

(6)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辊单件和第二辊单件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第一辊单件和第二辊单件的旋转方向相反,通过两根圆柱形的辊单件平行布置并且相互分离形成供物料加工的间隙,相反的旋转方向配合设置在第一辊单件和第二辊单件上的第二凹槽,保证物料沿一个方向输送,并且两组辊单件存在转速差,能对物料起到充分揉搓,加工效果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未示意前一级切碎装置)

图2是图1中第一辊单件和第二辊单件的轴向截面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第一辊单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一辊单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第一辊单件;2、第二辊单件;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第三凹槽;6、第一凸起部;7、第二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

一种破碎辊,如图1-4所示,破碎辊设置于籽粒破碎装置的壳体上,由皮带驱动破碎辊转动,实现物料加工,破碎辊的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破碎辊包括至少一根辊单件,物料的破碎加工一般采用两根辊单件,本实施例中具体包括第一辊单件1和第二辊单件2,辊单件的结构如下:

所述辊单件包括辊体(此处优选辊体形状为圆柱形)以及设置在辊体上的凹槽组,所述凹槽组包括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和第三凹槽5,如图1所示(直线箭头方向示意的是物料转移方向,弧形箭头方向示意的是辊体的旋转方向),具体是:

第一凹槽的设置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凹槽3包括多组第一凹槽单件,多组第一凹槽单件沿辊体的周向方向等间距并列设置在辊体的外壁上,第一凹槽单件的长度方向与辊体的中心轴线存在偏差角度设置(如图3所示,l1为与辊体中心轴线平行的线,l2为第一凹槽单件的开槽方向),偏差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此处优选为5°-10°。

第二凹槽的设置方式:如图1所示,第二凹槽4包括多组第二凹槽单件,多组第二凹槽单件螺旋式等间距设置在辊体的外壁上,具体是,第二凹槽单件从b侧一端螺旋至一定位置,辊体上设置第二凹槽的长度为整个辊体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相邻的两组第二凹槽单件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组螺旋设置在辊体外壁上的第二凹槽单件与第一凹槽单件相交,形成多组用于物料转移和加工的第一凸起部6,如图4所示,通过两组辊单件上的第一凸起部对物料进行转移和挤压加工。

第三凹槽的设置方式是:第三凹槽包括多组第三凹槽单件,多组第三凹槽单件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在辊体上未设置第二凹槽的外壁上,具体是,第三凹槽单件在设置辊体的a侧一端,第二凹槽单件和第三凹槽单件并列设置且存在0.01-10mm的间隙;第三凹槽单件与第一凹槽单件相交,形成用于物料加工的第二凸起部7,如图4所示,第三凹槽单件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图1中示意了七组)。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设置在两组辊单件上的第二凹槽螺旋方向相反以及辊单件的旋转方向相反(优选第一辊单件逆时针旋转,第二辊单件顺时针旋转),使得从两组辊单件下端抛入的物料转移至辊体的轴承受力较小的一端进行加工(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的交汇处一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物料通过前一级切碎装置,连续不断的由相邻两组破碎辊的下端进入,破碎辊之间预留的加工间隙对进入的物料进行挤压揉搓破碎后向下一级输送。

本实施例的辊体单件采用在辊体上设置特殊结构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三种不同的凹槽组合能将物料聚集在偏向辊体轴承受力较小的一端进行加工,在确保物料不向两端移动的同时均衡两侧轴承寿命,物料转移方向如图1辊体上箭头方向所示。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第一辊单件和第二辊单件从a侧看的轴向剖视图,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为斜齿(齿的朝向与水平面呈30°-85°夹角,优选为40°-65°,进一步优选为45°),第一辊单件和第二辊单件进行反方向转动时,第一辊单件和第二辊单件之间形成用于破碎籽粒的加工部位。优选的,第一凹槽单件数量为100-160,槽深为为0.5-7mm。

优选的,设置在第一辊单件和第二辊单件上的第三凹槽单件错位设置,错位间隔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此处优选间隔大小为5-10mm。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形状为v形、矩形或梯形中的一种,此处优选第一凹槽形状为v形,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形状为梯形(图2中示意了v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