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列管式高效冷凝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534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列管式高效冷凝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特别是一种卧式列管式高效冷凝蒸发器。
冷凝蒸发器用于复叠制冷装置,它是该装置的一个关键设备,传统的冷凝蒸发器有立式绕管式和卧式蛇管式,见


图1和图2。其工作原理是高温工质R22液体从冷凝蒸发器上部进入管内蒸发吸热,变成气体从冷凝蒸发器下部管内流出,而低温工质R13气体从冷凝蒸发器顶部进入管外放热,被冷却和冷凝成液体,从冷凝蒸发器底部排出。但是由于它们的总传热系数小,约为440W/m2,K左右,制造工艺复杂,因而如果将它们用于大中型复叠制冷装置,则需要很多的传热管,设备投资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传热系数大,制造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的卧式列管式高效冷凝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原理同现有技术的原理相同,其结构主要由传热管1、筒体2、管板3、端盖4和隔板5组成,其中,在筒体2内纵向布置有数根传热管1,该传热管的两头固定于管板3上,并与管板3和端盖4之间的空腔相通,该空腔内有数个隔板5,将空腔分成若干个独立空间,管板3位于筒体2的两端。所有传热管1的外表面可以都是锯齿形,(见图6、图7),也可以第一流程的传热管的外表面是低翅片形(见图4、图5),以后流程的传热管的外表面是锯齿形,所有传热管1的内表面均开有多头内螺旋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它的总传热系数大,约为980-1240W/m2,K,且制造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特别适合在大中型复叠制冷装置中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
图1是现有立式绕管式冷凝蒸发器。
图2是现有卧式蛇管式冷凝蒸发器。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低翅片形传热管1的轴向剖面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锯齿形传热管1的轴向剖右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在图3中,高温工质R22液体从左端盖5上部进入由左端盖4和管板3组成的左空腔内,经过第一流程传热管到右端盖4和管板3组成的右空腔内,再从右空腔经传热管到左空腔。以此类推,经过第二、三流程传热管,最后从右空腔底部以气态流出。与此同时,低温工质R13气体从筒体2上端进入筒体内,经过传热管外表面,从筒体2的底部以液态流出,其原理同现有技术完全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列管式高效冷凝蒸发器,它包括筒体2、管板3、端盖4、隔板5和传热管1,其特征在于在筒体2内纵向布置在数根传热管1,该传热管1的两头固定于管板3上,并与管板3和端盖4之间的空腔相通,该空腔内有数个隔板5,将空腔分成若干个独立空间,管板3位于筒体2的两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列管式高效冷凝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有传热管的外表面可以都是锯齿形,也可以第一流程的传热管的外表面是低翅片形,以后流程的传热管的外表面是锯齿形,所有传热管1的内表面均有多头内螺旋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蒸发器,特别是一种卧式列管式高效冷凝蒸发器。它主要由传热管1、筒体2、管板3和端盖4组成,其中,传热管1纵向布置在筒体2内,固定在筒体两端的管板上,并与管板3和端盖4组成的空腔相通,每根传热管外表面都是锯齿形,内表面均是多头内螺旋槽。本实用新型传热系数大,约为980-1240W/m
文档编号B01D1/00GK2077739SQ9022577
公开日1991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6日
发明者陈新建 申请人:武汉冷冻机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