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框卧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11911阅读:来源:国知局
置上。
[0027]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设置在机架2外侧的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水平穿过机架2与水平设置在机架2之间与脱水过滤装置平行的驱动辊轮32的一端相连,沿滤布20行进方向在驱动辊轮32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与驱动辊轮32配合的夹紧辊轮33,滤布20依次缠绕过驱动辊轮32前方的夹紧辊轮33、驱动辊轮32与驱动辊轮32后方的夹紧辊轮33。驱动辊轮32与两夹紧辊轮33配合使用,更好的夹紧滤布20,防止打滑现象的发生。
[0028]所述清洗装置包括一清洗箱34,在清洗箱34内水平设有若干个与脱水过滤装置平行带刷毛的清洗辊轮35,在清洗箱34内侧顶部设有若干个喷淋头36,从清洗箱34 —侧进入的滤布20依次顺序缠绕过各个清洗辊轮35后从清洗箱34另一侧穿出。通过清洗辊轮35以及喷淋头36,可以有效清理粘附在滤布20上的杂质,使滤布20能循环使用,不用人工在对滤布20进行清理,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0029]所述传输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I左右两侧与脱水过滤装置平行的传动辊轮39,两传动棍轮39上套设一皮带40,在机架2外侧设有一传动电机41,传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传动辊轮39的一端相连。可以将碎料装置中掉落的污泥集中传输到箱子中,方便搬运。
[0030]在第一滑轨3下方的机架2上设有与第一滑轨3平行的第三滑轨37,在每个脱水过滤装置两侧对应第三滑轨37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卡装在第三滑轨37上的第二滑轮38,在同侧相邻的两个第二滑轮38上套接一拉环6 ;在推动板9两侧对应第三滑轨37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卡装在第三滑轨37上的第二滑轮38,推动板9上的第二滑轮38通过一拉环6与最左端的脱水过滤装置上的同侧的第二滑轮38相套接。可以提高脱水过滤装置以及推动板9在第一滑轨3与第三滑轨37上滑动的稳定性,保障过滤机的正常运行。
[0031]所述液压缸8为两个,每个液压缸8的活塞杆均水平伸至机架2内与竖直设置在第一滑轨3之间的推动板9固连。液压缸同步运行,使推动板9受力均匀,大大提高推动板9的移动的稳定性,保障过滤机的正常运行。
[0032]过滤机在运行时,将固设在机架左侧的液压缸8启动,液压缸8的活塞杆带动推动板9沿第一滑轨3向机架2右侧移动,向右挤压脱水过滤装置直至每个脱水过滤装置相互抵接。设置在第二滑轨10上的移动小车11随脱水过滤装置向右移动,同时,移动小车11下方的第二辊轮14随支撑架15沿设置在移动小车11底部两侧的滑槽13向右移动,保持每个第二辊轮14始终位于相邻两脱水过滤装置中间,从而使设置在第二辊轮14下方支撑架15之间的喷料管16始终位于两脱水过滤装置之间的进料口中。此时,进料筒18开始进料,污泥从进料筒18上的各个软管19进入到各个喷料管16内,由喷料管16向相邻两脱水过滤装置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进行高压喷料,污泥中的一部分水分在高压喷料的过程中,分别通过两侧的滤布20以及滤板23向外流出,当两脱水过滤装置之间的空腔填充满污泥后,停止喷料。然后,每个设置在脱水过滤装置上的油顶22开始收缩,同时,液压缸8再次启动,通过活塞杆向右推动推动板9,使每个脱水过滤装置通过弹簧24进一步挤压滤板23,即通过滤板23挤压污泥进行脱水,最后完成整个脱水过滤工序。脱水过滤后,液压缸8启动,带动活塞杆向左作收缩运动,带动推动板9向左移动,推动板9在移动的同时,设置在推动板9上的第一滑轮4通过拉环6带动最左端的脱水过滤装置上的同侧的第一滑轮4向左移动,从而带动整个脱水过滤装置向左移动,依次类推带动后续脱水过滤装置依次向左移动,同时依次带动各第二辊轮14向左移动,无需手动一个一个处理,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液压缸8的活塞杆停止收缩后,启动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机31,驱动辊轮32转动,通过与其相配合的夹紧辊轮33搓动滤布20向右方运动,从而带动设置在脱水过滤装置之间的滤布20移动,快速有效的将脱水过滤后的污泥从两脱水过滤装置中带出,防止粘附在滤布20上,滤布20从清洗箱34 —侧进入依次顺序绕过各个清洗辊轮35后从清洗箱34另一侧穿出,通过带刷毛的清洗辊轮35以及喷淋头36配合的清洗,可以方便除去滤布20上的污泥碎渣,循环使用。滤布20向上绕过设置在移动小车11顶部左右两端的两第三辊轮12后与滤布20的另一端固连形成一环形滤布带。整个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处理即可实现污泥的自动脱落,减少了工序,省时省力,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低消耗高产出,节能效果好,压滤效率好,而且减少了滤布20与滤板23的摩擦,降低了滤布20的磨损,大大延长了滤布20的使用寿命。
[0033]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34]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主权项】
1.一种板框卧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机架,在机架中部沿底座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有第一滑轨,若干个竖直并排设置的脱水过滤装置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第一滑轮活动卡装在第一滑轨上,在相邻两脱水过滤装置之间顶部设有进料口,在同侧相邻的两第一滑轮之间套接一拉环,在脱水过滤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一辊轮,在机架左侧固设一水平设置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水平伸至机架内与竖直设置在第一滑轨之间与脱水过滤装置平行的推动板固连,推动板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第一滑轮活动卡装在第一滑轨上,推动板两侧的第一滑轮分别通过一拉环与最左端的脱水过滤装置上的同侧的第一滑轮相套接,最右端的一脱水过滤装置固连在右侧机架上,在脱水过滤装置上方的机架上水平设有第二滑轨,一移动小车活动卡装在第二滑轨上,在移动小车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辊轮,在移动小车底部沿底座长度方向设有滑槽,若干个与脱水过滤装置平行的第二辊轮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支撑架活动卡装在移动小车的滑槽内,在每个第二辊轮下方的支撑架上均固连有竖直设置的一喷料管,喷料管下端分别伸入与其位置对应的相邻两脱水过滤装置之间顶部的进料口中,在移动小车一侧通过固定架固设有一进料筒,在进料筒上对应若干个喷料管的位置设有若干个与进料筒相连通的软管,每个软管均与其位置相对的喷料管的上端相连,一滤布的一端自最左侧的脱水过滤装置的左侧起,依次顺序绕过每个脱水过滤装置底部的第一辊轮以及其右侧上方的第三辊轮,最后经最右侧的脱水过滤装置底部的第一辊轮穿出,再经设置在机架右侧底部的驱动装置与清洗装置后向上绕过设置在移动小车顶部左右两端的两第三辊轮与滤布的另一端固连形成一环形滤布带,在底座与脱水过滤装置之间的机架上水平设有一碎料装置,在碎料装置下方的底座上设有一传输 目.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框卧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过滤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板框,在两板框之间沿边框均匀设有若干个油顶,在两板框的框架内分别活动卡装一滤板,两滤板通过设置在两滤板之间边沿的若干个弹簧相连,在其中一板框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滑轮,两第一滑轮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框卧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碎料装置包括一沿底座长度方向设置的碎料箱,在碎料箱内侧下部沿其长度方向水平设有一碎料轴,碎料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碎料箱上,碎料轴的一端穿出碎料箱与碎料电机相连,在碎料轴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扇叶,在碎料轴上方的碎料箱内水平设有一网格切割刀,在碎料轴下方的碎料箱底部设有一出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框卧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设置在机架外侧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水平穿过机架与水平设置在机架之间与脱水过滤装置平行的驱动辊轮的一端相连,沿滤布行进方向在驱动辊轮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与驱动辊轮配合的夹紧辊轮,滤布依次缠绕过驱动辊轮前方的夹紧辊轮、驱动辊轮与驱动辊轮后方的夹紧辊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框卧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包括一清洗箱,在清洗箱内水平设有若干个与脱水过滤装置平行带刷毛的清洗辊轮,在清洗箱内侧顶部设有若干个喷淋头,从清洗箱一侧进入的滤布依次顺序缠绕过各个清洗辊轮后从清洗箱另一侧穿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框卧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左右两侧与脱水过滤装置平行的传动辊轮,两传动辊轮上套设一皮带,在机架外侧设有一传动电机,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传动棍轮的一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框卧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滑轨下方的机架上设有与第一滑轨平行的第三滑轨,在每个脱水过滤装置两侧对应第三滑轨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卡装在第三滑轨上的第二滑轮,在同侧相邻的两个第二滑轮上套接一拉环;在推动板两侧对应第三滑轨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卡装在第三滑轨上的第二滑轮,推动板上的第二滑轮通过一拉环与最左端的脱水过滤装置上的同侧的第二滑轮相套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框卧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为两个,每个液压缸的活塞杆均水平伸至机架内与竖直设置在第一滑轨之间的推动板固连。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固液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板框卧式压滤机。它包括一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机架,若干个竖直并排设置的脱水过滤装置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第一滑轮活动卡装在第一滑轨上,在同侧相邻的两第一滑轮之间套接一拉环,一滤布的一端自最左侧的脱水过滤装置的左侧起,依次顺序绕过每个脱水过滤装置底部的第一辊轮以及其右侧上方的第三辊轮,最后经最右侧的脱水过滤装置底部的第一辊轮穿出。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实现污泥的自动脱落,减少不必要的工序,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低消耗高产出,节能效果好,压滤效率好,而且减少了过滤板对滤布的磨损,大大延长了滤布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IPC分类】B01D25-21
【公开号】CN104524833
【申请号】CN201510009865
【发明人】王毅, 王焕坤
【申请人】王焕坤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