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3589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搅拌釜搅拌分散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搅拌釜,包括罐体、搅拌轴、搅拌桨和副桨;所述搅拌轴一端固定于罐体顶部,另一端延伸至罐体底部;所述搅拌桨固定与搅拌轴上,并可随搅拌轴转动;所述搅拌桨为以搅拌轴为中心线的双螺旋形;所述搅拌桨与所述罐体内壁之间的最小间距为2-4cm;所述副桨固定于所述搅拌轴底端;所述副桨位于所述搅拌桨下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釜的搅拌分散效果好。
【专利说明】
一种搅拌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釜,尤其是一种用于高粘度浆料的搅拌釜。
【背景技术】
[0002]锂电行业用导电浆料粘度主要集中在20000-45000cps,尤其是许多中小电池厂使用的浆料集中在30000-45000pcs。上述高粘度的浆料需要使用高粘度搅拌釜(作用:预分散)和纳米砂磨机(作用:精磨)进行分散。目前公知的锂电行业用导电浆料搅拌釜,构造由电机、减速机、搅拌轴、搅拌桨、罐体以及外附的降温套。根据搅拌轴的数量,又分为单轴搅拌釜和多轴搅拌釜。例如,现有技术中的单轴搅拌釜包括罐体I,相互连接的电极和减速机设置于罐体I上方,减速机的转轴5伸入罐体I内。搅拌轴6通过联轴器7与转轴5固定连接。搅拌轴6上固定有锚式搅拌桨8’。罐体I外部套设有降温套,降温套上具有冷却液入口 3和冷却液出口 2。罐体I底部设有出料口 4。
[0003]其中电机、减速机、搅拌轴、罐体以及降温套均有国标设计标准以及成熟的行业设计公式,而搅拌桨叶虽有相关设计标准,却又不太明晰,国内搅拌釜生产厂家,设计生产中,随意发挥,造成实际使用过程中桨叶断裂、脱落、擦罐壁、分散不匀等问题,特别是由于分散不匀导致的降温套失效,会造成产线待机时间过长,严重制约产线的产能。
[0004]搅拌桨又是高粘度搅拌机中最关键的部位,其形式和质量直接影响搅拌的质量和效果。现行单轴高粘度搅拌釜配套的搅拌桨多为桨式、涡轮式、锚式。受浆料粘度影响,桨式、锚式、涡轮式桨叶在搅拌过程中,仅能推开桨叶周围的浆料,不能与搅拌釜罐内其他部分浆料进行均匀混合,从而导致良品率大幅下降!而多轴高粘度搅拌釜虽然可以通过桨式、锚式、涡轮式桨叶组合使用,增大桨叶作用范围,从而达到均与分散效果,但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成本增加了数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搅拌釜搅拌分散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搅拌釜。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提供一种搅拌釜,包括罐体、搅拌轴、搅拌桨和副桨;所述搅拌轴一端固定于罐体顶部,另一端延伸至罐体底部;所述搅拌桨固定与搅拌轴上,并可随搅拌轴转动;所述搅拌桨为以搅拌轴为中心线的双螺旋形;所述搅拌桨与所述罐体内壁之间的最小间距为2-4cm ;所述副桨固定于所述搅拌轴底端;所述副桨位于所述搅拌桨下方。
[0008]本实用新型中,搅拌轴上固定有双螺旋形的搅拌桨,并且搅拌桨与所述罐体内壁之间的最小间距为2-4cm,同时搅拌轴底部固定有副桨。通过上述结构,搅拌轴带动搅拌桨和副桨同步转动时,双螺旋形的搅拌桨可在周向和沿轴向向上两个方向上推动浆料运动,同时,副桨可将搅拌桨下方的浆料翻起,被翻起的浆料继续被双螺旋形的搅拌桨搅动,使罐体内的高粘度浆料得到更充分的搅拌,使分散效果更好。同时,上述搅拌釜结构简单,成本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副桨与罐体底部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2cm。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副桨与罐体底部的形状相适应。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副桨为锚式桨叶。
[0012]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釜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机和减速机;所述电机驱动减速机的转轴转动;所述转轴从罐体顶部延伸至罐体内;所述搅拌轴与所述转轴同轴向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联轴器上具有用于与搅拌轴连接的下轴套;所述下轴套上设置有用于将下轴套和搅拌轴固定的螺钉。
[0015]进一步的,所述联轴器上具有用于与转轴连接的上轴套;所述上轴套上设置有用于将上轴套和转轴固定的螺钉。
[0016]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釜还包括用于对罐体进行降温的降温套;所述罐体设置于所述降温套内。
[0017]进一步的,所述降温套上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入口位于冷却液出口下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锚式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
[0021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2]1、罐体;2、冷却液出口;3、冷却液入口;4、出料口;5、转轴;6、搅拌轴;7、联轴器;8、搅拌桨;9、副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搅拌釜的结构。
[0027]具体的,该搅拌釜包括电机(图中未示出)、减速机(图中未示出)、罐体1、联轴器7、搅拌轴6、搅拌桨8、副桨9、降温套。
[0028]其中,罐体I大致呈圆柱筒状,其内部中空,形成搅拌室。罐体I顶部开口,浆料可由罐体I顶部添加至罐体I内,罐体I底部具有出料口4。
[0029]电机和减速机相互连接,电机驱动减速机的转轴5转动。通常,电机和减速机设置于罐体I上方,以使减速机的转轴5沿竖直方向延伸至罐体I内。
[0030]搅拌轴6位于罐体I内。搅拌轴6的顶端通过联轴器7与转轴5的底端固定连接。如现有技术中所公知的,联轴器7上具有分别与搅拌轴6和转轴5连接的下轴套和上轴套,转轴5的底端插设于上轴套内并固定,搅拌轴6的顶端插设于下轴套内并固定。同时,本实施方式中,为避免搅拌轴6在转动过程中受到向下的反作用力而从联轴器7中脱落,下轴套上螺纹连接有螺钉(例如机米螺钉),螺钉沿径向穿设于下轴套侧壁上并对下轴套内的搅拌轴6施压,将下轴套和搅拌轴6固定。
[0031 ]类似的,为避免搅拌轴6连通联轴器7从转轴5上脱落,上轴套上螺纹连接有螺钉(例如机米螺钉),螺钉沿径向穿设于上轴套侧壁上并对上轴套内的转轴5施压,将上轴套和转轴5固定。
[0032]搅拌桨8固定于搅拌轴6上。搅拌桨8为以搅拌轴6为中心线的双螺旋形。在罐体I径向上,搅拌桨8最边缘处与罐体I内壁之间的间距为2-4cm(即搅拌桨8与所述罐体I内壁之间的最小间距为2_4cm),一方面可避免搅拌桨8在随搅拌轴6转动过程中与罐体I内壁发生碰撞;另一方面,可有效的对罐体I内的高粘度浆料进行搅拌,提高分散效果。
[0033]搅拌桨8下方的搅拌轴6上还固定有副桨9,本实施方式中,副桨9为桨式桨叶。副桨9与罐体I底部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2cm,以便更有效的将罐体I底部的浆料翻起,并使其进一步受到搅拌桨8的作用被继续向上推动,提高搅拌效果。
[0034]降温套套设于罐体I外壁上,对罐体I及其内部的浆料进行冷却降温。
[0035]降温套内部具有可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腔,降温套上设有均连通至冷却腔的冷却液入口 3和冷却液出口 2。冷却液入口 3位于冷却液出口 2下方,以便经冷却液入口 3流入冷却腔的冷却液可充分的对罐体I进行冷却降温后,再从冷却液出口2流出,提高冷却效果。
[0036]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搅拌釜的结构。
[0037]本实施方式中,搅拌釜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搅拌釜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副桨9为锚式桨叶,副桨9的下部结构与罐体I底部结构相适应,从而更好的提尚揽摔效果。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I)、搅拌轴(6)、搅拌桨(8)和副桨(9); 所述搅拌轴(6) 一端固定于罐体(I)顶部,另一端延伸至罐体(I)底部; 所述搅拌桨(8)固定与搅拌轴(6)上,并可随搅拌轴(6)转动;所述搅拌桨(8)为以搅拌轴(6)为中心线的双螺旋形;所述搅拌桨(8)与所述罐体(I)内壁之间的最小间距为2-4cm;所述副桨(9)固定于所述搅拌轴(6)底端;所述副桨(9)位于所述搅拌桨(8)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桨(9)与罐体(I)底部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_2cm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桨(9)与罐体(I)底部的形状相适应。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桨(9)为锚式桨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釜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机和减速机;所述电机驱动减速机的转轴(5)转动;所述转轴(5)从罐体(I)顶部延伸至罐体(I)内; 所述搅拌轴(6)与所述转轴(5)同轴向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6)通过联轴器(7)与所述转轴(5)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7)上具有用于与搅拌轴(6)连接的下轴套; 所述下轴套上设置有用于将下轴套和搅拌轴(6)固定的螺钉。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7)上具有用于与转轴(5)连接的上轴套; 所述上轴套上设置有用于将上轴套和转轴(5)固定的螺钉。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釜还包括用于对罐体(I)进行降温的降温套;所述罐体(I)设置于所述降温套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套上设有冷却液入口(3)和冷却液出口(2); 所述冷却液入口(3)位于冷却液出口(2)下方。
【文档编号】B01F15/06GK205517370SQ201620094665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30日
【发明人】张珂, 潘章生, 刘权生
【申请人】深圳市金百纳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