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647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器,应用于 钢铁行业例如焦化厂对干熄焦烟气除尘、对烧结厂的烧结机机头机尾产生的含尘废气除 尘和球团链篦机回转窑或竖炉的烟气除尘,甚至还可用于发电行业收集粉煤灰的除尘,
背景技术
旋流除尘器还习惯称之为旋风除尘器,其是由设在箱体(除尘箱箱体)内的数 十、上百、成千乃至盈万个旋风器集合而成的,旋流除尘器的技术方案可以由中国专 利文献中见诸如CN2322687Y推荐的旋风器,又如CN200977480Y提供的旋风器, 再如CN2481419Y揭示的除尘器,还如CN1931442A披露的旋风器以及发明专利号 ZL200910028969.9给出的可调节风量的旋流除尘器和ZL200910028736.9提供的一种旋流 除尘器的风量调节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旋流除尘器,等等。上述专利方案所述旋风器及旋流除尘器均是针对立式旋流除尘器而言的,立式 旋流除尘器在前述行业(企业)普遍使用,基本上能够胜任应有的除尘职责,经除尘后, 烟气中的烟气能够达到所需的技术要求,即达到排放回用要求。但是,立式旋流除尘器 存在对含尘烟气的挑剔性,例如当每立方米的烟气中烟尘浓度大于iog(io克)时,除 尘效果明显降低,传统的处置方式是将两套或以上的立式旋流除尘器合并使用,但此法 不仅造成系统阻力损失增大,增加设备投入,而且风机的功率增大,浪费能源,此外还 造成占地面积的增加,尤其是,纵使使用上述方式,烟气中的一些较大的尘粒仍无法去 除,即除尘效果依然并不理想。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405641Y提供的卧式旋风器能实现除去烟气中的 大颗粒烟尘,但对烟气中的微尘的去除效果欠佳。或许有人会不加思索地想到将卧式旋流除尘器与立式旋流除尘器两者组合便可 使两者的优势互补,但是,由于卧式旋流除尘器的烟气进出方向表现为水平方向,而立 式旋流除尘器的烟气进出方向表现为纵向,因此如果简单地将卧、立式旋流除尘器彼此 组合,从理论上讲由两者的协同作用而可将烟气中的大颗粒烟尘及微粒烟尘去除,但是 由于两者的烟气流动方向不同,即彼此表现为垂直关系,于是,卧式旋流除尘器中的烟 气(气流)无法以均勻分布的状态进入立式旋流除尘器中,势必影响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 ο因此,如何解决立、卧式旋流除尘器组合后使气流均勻分布的问题长期以来困 扰于业界,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 种前提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障气流分布均勻而藉以适应对含尘浓度较高
4的烟气有效净化并且具有理想的除尘效率和效果的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器。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器,包括作为一次除 尘的卧式旋流除尘装置和用于对经过卧式旋流除尘装置除尘后的烟气进行二次除尘的立 式旋流除尘装置,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过渡连接装置,该过渡连接装置包括一配接管 段和至少一枚分流板,配接管段的一端与卧式旋流除尘的烟气引出端连接,而配接管段 的另一端与立式旋流除尘装置的烟气引入端连接,分流板的一端与卧式旋流除尘装置固 定,而分流板的另一端在途经配接管段的配接管段腔后伸展到所述的立式旋流除尘装置 内。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卧式旋流除尘装置包括由左、右、 前、后箱壁及顶壁构成的并且形成有箱腔的箱体、一组进风筒、一组数量与进风筒的数 量相等的内套筒和一组与内套筒的数量相等的导向器,左箱壁与所述的过渡连接装置相 连接,在箱腔的底部连接有一集尘斗,一组进风筒以卧置状态固定在右箱壁上,各进风 筒的一端探出右箱壁,而另一端则伸展到所述箱腔内,一组内套筒同样以卧置状态固定 在左箱壁上,并且各内套筒的一端伸展到进风筒的进风筒腔内,而另一端伸展到左箱壁 外,与所述的过渡连接装置相通,其中在进风筒腔内,所述的内套筒的外壁与进风筒 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一尘粒导流隙道,该尘粒导流隙道与所述进风筒腔相通,并且还与所 述箱腔相通,一组导向器与内套筒的内套筒腔固定,并且伸展到所述的进风筒腔内;所 述的立式旋流除尘装置包括一除尘箱体,该除尘箱体内由上、下托板分隔成有进、回风 腔和下箱腔,进风腔具有一进风口,进风口与所述的过渡连接装置连接,并且与下箱腔 相通,回风腔与下箱腔相通,在下箱腔的底部延伸构成有一与下箱腔相通的出灰斗;一 组旋风器,每个旋风器包括悬置在所述下托板上的并且位于下箱腔内的与所述出灰斗相 通的旋风子和置于旋风子上的并且位于进风腔内的导流器以及下端插配在导流器上并且 还伸展到旋风子内而上端伸展到所述回风腔内的并且与上托板固定的导气管;所述的配 接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箱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的分流板的一端与所 述后箱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展到所述进风腔内并且与进风腔的腔壁固定。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导向器各包括旋流片、调节杆 和调节杆固定柱,调节杆固定柱固定在所述内套筒的内套筒腔内,调节杆的一端与调节 杆固定柱固定,另一端伸展到所述进风筒腔内,旋流片与伸展到进风筒腔内的调节杆的 端部固定,并且与进风筒腔的腔口平齐。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旋流片的叶片数量为三枚,并且彼此 的螺旋方向以及螺旋角均相同,在旋流片的中央并且朝向所述腔口的一侧构成有一形状 呈子弹头形状的导流头。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分流板伸展到所述进风腔内的程度 为进风腔的长度的20-30%。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分流板的形状与所述配接管段的 纵截面形状相一致。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介于立、卧式旋流除尘装置之间的过渡连接装 置由配接管段和分流板构成,由分流板使出自卧式旋流除尘装置的烟气以均勻分布的形 态进入立式旋流除尘装置内,从而能够确保作为二次除尘的立式旋流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由立、卧式旋流除尘装置两者相互组合,因此能共扬其长,共抑其短,体现良好的 除尘效率和优异的除尘效果。


图1为本发明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卧式旋流除尘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 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 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 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在图1中,给出了位于立式旋流除尘装置2的右端的 作为一次除尘的卧式旋流除尘装置1。由图3所示该卧式旋流除尘装置1包括相体11、 进风筒12、内套筒13和导向器14,给出的箱体11的规格大小并不受到图示的限制,图 例示意的进风筒12、内套筒13和导向器14的数量随箱体11的容积的增大而增多,缩小 而减少,故不能由图示的数量限制本发明方案。箱体11由前、后、左、右箱壁113、 114、111、112和顶壁115构成,左、右箱壁111、1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箱腔116,在对 应于箱腔116的底部连接有一集尘斗1161,并且集尘斗1161自箱腔116的底部渐渐向外 窄缩,形成锥台形。左箱壁111与过渡连接装置3连接,并且在左箱壁111与过渡连接 装置3之间保留有一稳流腔1111,稳流腔1111有助于改善气流的稳定性。继续见图3,一组进风筒12以卧置状态(水平状态)固定在右箱壁112上,各 进风筒12的一端(图示右端)探出右箱壁112外,而另一端(图示左端)则探入到(伸 展到)前述的箱腔116内,进风筒12的进风筒腔121与外界相通,并且还与箱腔116相 通。一组数量与进风筒12的数量相等的内套筒13以卧置状态(水平状态)固定在前述 的左箱壁111上,一端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右端探入进风筒12的进风筒腔121内,另一端 即左端伸展到箱腔116外,与前述的过渡连接装置3相通。在探入进风筒12的进风筒腔 121内的内套筒13的一端(右端)的外壁与进风筒12的内壁之间保持有用于供尘粒进入 所述箱腔116的尘粒导流隙道131。一组导向器14的数量与内套筒13的数量相等,也 即与进风筒12的数量相等。各导向器14包括旋流片141、调节杆142和调节杆固定柱 143,调节杆固定柱143纵向固定在内套筒13的内套筒腔132内,调节杆142的一端即图 示的左端加工有调节螺纹1421,并且插入开设于调节杆固定柱143上的调节杆孔中,由 一对螺母1422固定,调节杆142的另一端即图示的右端伸展到进风筒腔121内,旋流片 141固定在调节杆142的该端,即固定在调节杆142伸展到进风筒腔121内的一端,并且 旋流片141与进风筒腔121的腔口 1211平齐。旋流片141的叶片数量为三枚,各叶片的 螺旋方向与螺旋角均相同。在三枚叶片的交汇点的中央并且朝向腔口 1211的一侧构成有 一导流头1411,并且导流头1411呈子弹头的形状,有助于减小对空气(烟气)的阻力。请重点见图1,作为二次除尘的立式旋流除尘装置2,包括除尘箱体21和一组旋风器22,除尘箱体21的大小或称规格不受图示限制,该除尘箱箱体21内通过上、下托 板211、212分隔成有三个腔室,即上部的回风腔214、中部的进风腔213和底部的下箱 腔215,下箱腔215的底部配有出灰斗2151,前述的进风腔213的进风口 2131与过渡连 接装置3相通,进入到进风腔213中的含尘烟气经旋风器22除尘后进入回风腔214并引 出,具体由回风腔214的回风接口 2141引出,更确切地讲由回风接口 21411的管路上的 风机引入炉内回用。在下箱腔215的底部接续有出灰斗2151,由旋风器22处理(除尘) 后产生的烟尘微粒进入出灰斗2151,由出灰斗2151引出。在本实施例中,所给出的一组旋风器22的结构以及功用是与已有技术相同的, 这里所讲的一组旋风器22的一组的概念是根据需要而可增减的,少则为数十个,多则为 几百个,更多则为近千个或千个以上,因此,对于一组旋风器22的具体数量在本发明中 不需要进行限定。每个旋风器22包括旋风子221、导流器222和导气管223,旋风子221 通过其上端部的法兰边在进风腔213内以悬臂(悬挂)状态地挂着在下托板212上所开设 的旋风子挂置孔上,也就是说旋风子221的顶端插置在下托板212上,旋风子221的下端 整体地位于下箱腔215内,在旋风子221的底部以窄缩状态地构成有锥形过灰斗2211,由 锥形过灰斗2211引出的尘杂进入出灰斗2151内。上面所讲的窄缩的概念是指锥形过灰 斗2211的直径比旋风子221的本体的直径小。导流器222处于进风腔214内并且置于旋 风子221上,依据常识,导流器222的离心导叶无疑是位于旋风子221的容腔的腔口部位 的。导气管223的下端插置在前述的导流器222的中心孔内,上端伸展到回风腔214内 与上托板211上的导气管孔相对应并且与上托板211固定,由2所示,导气管223的上端 探入于回风腔214,即导气管223的出气口 2231位于回风腔214内,由卧式旋流除尘装置 1除尘后的并且经过渡连接装置3自进风口 2131引入到进风腔213中的含尘空气经导向 器223进入旋风子221,更具体地讲,含尘空气经各个导流器222的离心导叶时以回旋状 态地进入到各个旋风子221中作旋转运动,使烟尘颗粒撞及旋风子221的内壁壁体而沉降 到锥形过灰斗2211,进而进入出灰斗2151排出,而净化后的空气由导气管223的出气口 2231引入回风腔214,由回风接口 2141引出,进而由与回风接口 2141相连接的管路引至 风机,回用。重点见图2并且仍结合图1和图3,给出的过渡连接装置3包括一配接管段31 和至少一枚分流板32,配接管段31的一端即图1和图2所示的右端与前述卧式旋流除尘 装置1的左侧密封连接,配接管段31的配接管段腔311与卧式旋流除尘装置1的内套筒 13的内套筒腔132相通,出自内套筒腔132中的烟气进入配接管段腔311内;配接管段 31的另一端即图1和图2所示的左端与前述的立式旋流除尘装置2的除尘箱体21的进风 腔213的进风口 2131密封连接,进入到配接管段腔311中的烟气(经过了卧式旋流除尘 装置1除尘后的烟气)进入进风腔213供立式旋流除尘装置2再次除尘即二次除尘。配 接管段31的两端的形状应当分别与卧式旋流除尘装置1的出风端即与稳流腔1111的腔口 相适配以及与进风腔213的进风口 2131相适配。分流板32的一端伸展到卧式旋流除尘 装置1内并且与左箱壁111的外壁以及前、后箱壁113、114的内壁固定,中部与配接管 段腔311的内壁固定,而另一端经进风口 2131伸展到立式旋流除尘装置2的除尘箱体21 的进风腔213内,并且与除尘箱体21的对应内壁固定。分流板32伸入到进风腔213内 的程度优选为进风腔213的长度的20-30%,最好为25%,即四分之一,本实施例选择四
7分之一。以图2所示为例,由于旋风器22有六排,因此,优选在每两排旋风器22之间 对应有一枚分流板32,于是共有两枚分流板32。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可以为六排旋 风器22配备一枚分流板32,在分流板32的两侧各有三排旋风器22,于是,分流板32只 需一枚。因此,不能以分流板32的数量的增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当分流 板32以一隔一的形式对应于相邻旋风器22时,那么,六排旋风器32便相应有五枚分流 板32。分流板32的几何形状应与配接管段31的纵剖面形状相适应,图2所示即是。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将立、卧式旋流除尘装置2、1对接 的前提下由过渡连接装置3的分流板32解决了气流分布不均勻的问题,确保出自卧式旋 流除尘装置1的气流平稳均勻地进入立式旋流除尘装置2的进风腔213内。申请人:简述本发明的使用,在回风接口 2141的管路上的负压风机的工作下,立 式旋流除尘装置2的除尘箱体21的箱腔内以及卧式旋流除尘装置1的箱体11的箱腔116 内产生负压,含尘烟气自进风筒12的进风筒腔121的腔口 1211进入时,首先途经过导 向器14的旋流片141,由于旋流片141呈螺旋状,因此含尘烟气以螺旋状进入进风筒腔 121,烟气中的较大的尘粒被甩至进风筒12的内壁上,并且沿着进风管12的内壁途经尘 粒导流隙道131进入箱腔116而下落,由集尘斗1161引出。而除去尘粒的烟气(空气) 经内套筒腔132进入过渡连接装置3的配接管段31的配接管段腔311进入立式旋流除尘 装置2的进风腔213内再次除尘。由于立式旋流除尘装置2的工作原理属于公知技术, 例如可参见由本申请人申请的公开号为CN101474601A(可调节风量的旋流除尘器)的说 明书第6页最后一段的说明,因此申请人不再赘述。在上述工作过程中,过渡连接装置 3的分流板32起到了使气流分布均勻的作用。
8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器,包括作为一次除尘的卧式旋流除尘装置(1)和用于 对经过卧式旋流除尘装置(1)除尘后的烟气进行二次除尘的立式旋流除尘装置(2),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过渡连接装置(3),该过渡连接装置(3)包括一配接管段(31)和至 少一枚分流板(32),配接管段(31)的一端与卧式旋流除尘(1)的烟气引出端连接,而配 接管段(31)的另一端与立式旋流除尘装置(2)的烟气引入端连接,分流板(32)的一端与 卧式旋流除尘装置(1)固定,而分流板(32)的另一端在途经配接管段(31)的配接管段腔 (311)后伸展到所述的立式旋流除尘装置(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卧式旋流除尘 装置(1)包括由左、右、前、后箱壁(111、112、113、114)及顶壁(115)构成的并且形 成有箱腔(116)的箱体(11)、一组进风筒(12)、一组数量与进风筒(12)的数量相等的内 套筒(13)和一组与内套筒(13)的数量相等的导向器(14),左箱壁(111)与所述的过渡 连接装置⑶相连接,在箱腔(116)的底部连接有一集尘斗(1161),一组进风筒(12)以 卧置状态固定在右箱壁(112)上,各进风筒(12)的一端探出右箱壁(112),而另一端则 伸展到所述箱腔(116)内,一组内套筒(13)同样以卧置状态固定在左箱壁(111)上,并 且各内套筒(13)的一端伸展到进风筒(12)的进风筒腔(121)内,而另一端伸展到左箱 壁(111)外,与所述的过渡连接装置(3)相通,其中在进风筒腔(121)内,所述的内套 筒(13)的外壁与进风筒(1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一尘粒导流隙道(131),该尘粒导流隙道 (131)与所述进风筒腔(121)相通,并且还与所述箱腔(116)相通,一组导向器(14)与内 套筒(13)的内套筒腔(132)固定,并且伸展到所述的进风筒腔(121)内;所述的立式旋 流除尘装置(2)包括一除尘箱体(21),该除尘箱体(21)内由上、下托板(211、212)分 隔成有进、回风腔(213、214)和下箱腔(215),进风腔(213)具有一进风口(2131),进 风口(2131)与所述的过渡连接装置(3)连接,并且与下箱腔(215)相通,回风腔(214) 与下箱腔(215)相通,在下箱腔(215)的底部延伸构成有一与下箱腔(215)相通的出灰斗 (2151); 一组旋风器(22),每个旋风器(22)包括悬置在所述下托板(212)上的并且位于 下箱腔(215)内的与所述出灰斗(2151)相通的旋风子(221)和置于旋风子(221)上的并且 位于进风腔(213)内的导流器(222)以及下端插配在导流器(222)上并且还伸展到旋风子 (221)内而上端伸展到所述回风腔(214)内的并且与上托板(211)固定的导气管(223); 所述的配接管段(31)的一端与所述箱体(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进风口(2131)连 接,所述的分流板(32)的一端与所述后箱壁(111)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展到所述进风腔 (213)内并且与进风腔(213)的腔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导向器 (14)各包括旋流片(141)、调节杆(142)和调节杆固定柱(143),调节杆固定柱(143)固 定在所述内套筒(13)的内套筒腔(132)内,调节杆(142)的一端与调节杆固定柱(143) 固定,另一端伸展到所述进风筒腔(121)内,旋流片(141)与伸展到进风筒腔(121)内的 调节杆(142)的端部固定,并且与进风筒腔(121)的腔口(1211)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片(141)的叶 片数量为三枚,并且彼此的螺旋方向以及螺旋角均相同,在旋流片(141)的中央并且朝 向所述腔口(1211)的一侧构成有一形状呈子弹头形状的导流头(14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板(32)伸展到所述进风腔(213)内的程度为进风腔(213)的长度的20-3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板(32) 的形状与所述配接管段(31)的纵截面形状相一致。
全文摘要
一种立卧组合式旋流除尘器,属于环保设施技术领域。包括作为一次除尘的卧式旋流除尘装置和用于对经过卧式旋流除尘装置除尘后的烟气进行二次除尘的立式旋流除尘装置,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过渡连接装置,该过渡连接装置包括一配接管段和至少一枚分流板,配接管段的一端与卧式旋流除尘的烟气引出端连接,而配接管段的另一端与立式旋流除尘装置的烟气引入端连接,分流板的一端与卧式旋流除尘装置固定,而分流板的另一端在途经配接管段的配接管段腔后伸展到所述的立式旋流除尘装置内。能够确保作为二次除尘的立式旋流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体现良好的除尘效率和优异的除尘效果。
文档编号B04C7/00GK102009004SQ20101051694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2日
发明者赵克宇 申请人: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