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件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364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上件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流传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上件输送线。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邮件分拣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邮件分拣大都靠人工进行,其工作强度非常大且效率非常低下。素质较低的快递工作人员分拣时责任心不够,在极度烦躁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暴力分拣的情况,即工作人员分拣时将客户的邮件丢来丢去,对被分拣邮件造成损害。目前,随着快递业用人成本的不断提升和客户对邮件外包装破损与否情况的重视,邮件自动分拣技术得到邮件运输业尤其是快递业的重视。但目前的自动分拣设备大都成本很高,国内的邮件运输企业尤其是快递企业无法承受。邮件分拣设备的这一技术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邮件运输业尤其是快递业务的发展。 为组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一种邮件分拣输送系统,需要研发、设计一种用于传送邮件至邮件分拣输送线的一种邮件上件输送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用于同邮件分拣输送线进行接驳的邮件上件输送线。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件输送线,其关键是包括由不少于两组窄传送带传送结构组成的窄带传送结构和与所述窄带传送结构相配合的宽带传送结构,所述窄传送带传送结构每组带轮间的长度依次递增或递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窄带传送结构和宽带传送结构均架设在机架上,在所述机架上设有电机,所述窄带传送结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窄带传送结构转动的窄带辊子,所述电机与所述窄带辊子通过第一链轮链条结构传动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宽带传送结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宽带传送结构转动的宽带辊子,所述宽带辊子与所述窄带辊子通过第二链轮链条结构实现联动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二链轮链条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上件输送线的两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宽带传送结构的输送区域设有邮件检测装置,所述邮件检测装置为检测光栅或光电二极管;所述窄带传送结构和所述宽带传送结构均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为方通型材框架;所述窄带传送结构为五组皮带输送轮组;所述上件输送线的窄带传送结构和/或宽带传送结构的一侧或者两侧设有槽钢沿挡边。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取的以下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上件输送线与分拣输送线需要倾斜配合,单独的宽带传送结构很难做出与分拣输送线相配合的倾斜端;而单独的窄带传送结构其传送能力又比较弱。通过窄带传送结构和宽带传送结构两部分的配合,可有效的解决以上的技术难题。所述窄传送带传送结构每组带轮间的长度依次递增或递减,客观上可形成一与分拣输送线相配合的倾斜端,从而可以让所述上件输送线与分拣输送线倾斜配合,方便邮件的上线。所述电机与所述窄带辊子通过第一链轮链条结构传动连接,结构简单实用;所述宽带辊子与所述窄带辊子通过第二链轮链条结构实现联动连接,结构同样简单实用。所述第一、二链轮链条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上件输送线的两侧,不仅保障了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实用,而且实现了简单结构下的联动机制,由于只用一个电机驱动,节省了成本且保障了运转工作的一致性。所述宽带传送结构的输送区域设有邮件检测装置,所述邮件检测装置为检测光栅或光电二极管,所述检测光栅或光电二极管可以检测被分拣邮件是否已经放置于宽带传送结构的输送区域,为系统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所述窄带传送结构和所述宽带传送结构均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为方通型材框架;所述窄带传送结构为五组皮带输送轮组;所述上件输送线的窄带传送结构和/或宽带 传送结构的一侧或者两侧设有槽钢沿挡边,以上的结构均突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实用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其中槽钢沿挡边用于保护邮件不会从所述上件输送线的侧边掉出。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其中图I是可实施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邮件分拣输送系统整体架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A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B ;图4是邮件分拣输送系统之分拣输送小车结构图A ;图5是邮件分拣输送系统之分拣输送小车结构图B ;图6是邮件分拣输送系统之升降机构图A ;图7是邮件分拣输送系统之升降机构图B。
具体实施方式
图I是可实施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邮件分拣输送系统整体架构图。如图I所示,一种邮件分拣输送系统,包括用于对邮件进行自动分拣的分拣输送线5、用于输送邮件至所述分拣输送线5的上件输送线4以及控制管理所述上件输送线4和分拣输送线5的控制管理单元,所述控制管理单元包括用于获取被分拣邮件邮寄地址信息的邮件地址获取模块,用于感应被分拣邮件是否进入所述上件输送线4的邮件感应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上件输送线4移载被分拣邮件至所述分拣输送线5的上件控制模块,和用于控制所述分拣输送线5对邮件进行上线或下线处理的邮件上线/下线控制模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件输送线4为两条。实际上,根据需要分拣邮件的具体工作量,上件输送线可以设置多个。在所述的邮件分拣输送系统中还包括用于接收引导被分拣邮件流向且同所述分拣输送线5配合使用的分支输送线,所述的分支输送线包括同所述分拣输送线5依次配合的邮件出口滑板6和邮件收集箱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分支输送线为21条。实际上,根据实际需要,可增加分拣输送小车50的数量即可延长所述分拣输送线5的长度,以增加分拣地址的数量。每一条分支输送线均对应一个应被分拣的邮件地址,对应地址的邮件在被分拣输送线5输送过程中会自动被甩到对应地址的邮件出口滑板6上,并进入到相应的邮件收集箱7中,完成邮件分拣工作。具体而言,所述邮件分拣输送系统通过邮件地址获取模块可获得每一封邮件的送达地址信息,其中所述邮件地址获取模块为语音输入识别模块、视频识别输入模块、射频识别输入模块、条码识别输入模块、键盘输入模块、鼠标点击选择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选择的是语音输入识别模块,所述的语音输入识别模块包括语音输入话筒2。操作员3阅读被分拣邮件上的送达地址后,通过语音和所述的语音输入话筒2报给计算机控制柜1,邮件地址信息被录入。目前采用语音输入识别模块、视频识别输入模块、射频识别输入模块、条码识别输 入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或鼠标点击选择模块实施管理控制的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如授权公告号为CN1248790C的中国发明专利于2006年4月5日便公开了一种名称为“用于提供邮件及包裹分拣信息的基于电话的语音识别系统和方法”的专利技术即属于语音输入识别模块的实施例。授权公告号为CN101132866B的中国发明专利于2012年4月18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CR处理邮件的方法”以及授权公告号为CN1247321C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于2006年3月29日公开的名称为“用于邮件自动上线/下线装置的视频编码站”均公开了采用视频识别技术识别邮件地址信息的技术方案。以上两种技术方案即可视为视频识别输入模块的实施例。此外,授权号公告号为CN101213030B的中国发明专利于2011年7月6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邮件分拣系统和方法”的专利技术,该技术方案即是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的实施例。还有,条码识别输入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或鼠标点击选择模块等等在目前的识别控制领域亦应用比较普遍,故,在此对整个邮件地址获取模块技术不再赘述。所述邮件地址获取模块获得邮件地址信息后,尚需通过邮件感应模块确认相应的邮件是否已经进入上件输送线。此时,操作员3把已被录入地址信息的被分拣邮件投入到上件输送线4的宽带传送结构的输送区域,在该区域设有邮件检测装置例如检测光栅44(见图2)或光电二极管等。被分拣的邮件一旦被邮件感应模块确认进入上件输送线,则上件控制模块中的电机48 (见图3)或者气缸便会控制所述上件输送线4移载被分拣邮件至所述分拣输送线5,同时,邮件上线/下线控制模块则会控制分拣输送线5实施邮件上线接收工作。此外,邮件上线/下线控制模块则会根据邮件地址获取模块所获得的地址信息启动邮件下线控制被分拣的邮件在所述分拣输送线5上流转,一旦到达某个预定的位置(需要根据邮件地址信息进行分离分拣的位置),则邮件即会被自动甩下。被甩下的邮件通过所述的分支输送线的邮件出口滑板6滑到所述邮件收集箱7,完成邮件的分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分拣输送线5包括若干活动连接的分拣输送小车50,整体呈环形。沿着所述的分拣输送线5根据需要设置了不同的分拣地址,在所述邮件上线/下线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被分拣邮件自动在相应的地址被下线进入到所述的邮件收集箱7。其中,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可整体构成平面环形,即俯视为环形;当然,实际操作中,也可构成侧面环形,俯视为一平面。本实施例中为节省成本,提高功效,选择的是平面环形结构。在对上述的分拣输送系统做了介绍后,再来理解应用于该分拣输送系统的本实用新型即一种上件输送线将更加的方便、容易。下面着重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I至图3所示,为方便上件输送线4对被分拣邮件的上线操作,所述上件输送线4与所述分拣输送线5整体呈一倾斜角度配合。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上件输送线4包括由不少于两组窄传送带传送结构41组成的窄带传送结构(如图2所示为五组)和与所述窄带传送结构相配合的宽带传送结构,所 述窄传送带传送结构41每组带轮间的长度依次递增或递减(针对图2,由前往后看是依次递增),所述邮件感应模块包括邮件检测装置,所述宽带传送结构的输送区域设有所述邮件检测装置即检测光栅44。所述宽带传送结构上设有可转动的宽皮带45。所述的窄带传送结构和宽带传送结构均架设在机架43上,在该机架43上设有电机48。如图3所示,所述电机48通过第一链轮链条结构47带动窄带棍子转动,所述皮带棍子与所述第一链轮链条结构47的从动轮同轴。电机48转动后,所述窄传送带传送结构41便被带动开始运转。如图2所示,在所述上件输送线4的另一侧面,同样设置有第二链轮链条结构42,其中窄带辊子与主动链轮421同轴;从动链轮422则与宽带辊子同轴。电机48启动后,宽带棍子也会相应转动,从而带动宽皮带45转动。以上的结构非常简单、实用。此外,为了节省成本,所述上件输送线4的侧边设有槽钢沿挡边46。通过实施以上的结构,尤其是所述窄传送带传送结构41每组带轮间的长度依次递增或递减,从而可形成可同所述分拣输送线5相配合的倾斜端。如图4所示,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上设有同摩擦轮503摩擦配合的摩擦板505,电机501通过皮带传动结构502与摩擦轮503连接。压紧轮504同所述摩擦轮503对称设置在所述摩擦板505的两边。所述电机501固定在地面或者是设备基座上,电机501启动后可带动所述皮带传动结构502运转,并进而带动所述摩擦轮503转动。在所述压紧轮504的作用下,所述摩擦轮503与所述摩擦板505产生相对运动。由于所述摩擦轮503相对固定,固定在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上的所述摩擦板505便开始带动分拣输送小车50前行,从而实现整个分拣输送线5的运转。如图5所示,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通过连杆509实现活动连接(所述连杆509通过轴承分别活动连接在两台分拣输送小车50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上还设有支撑轮506和定位轮507,所述支撑轮506同小车导轨508的上端面配合,所述定位轮507同所述小车导轨508的内侧面配合。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运转后,所述定位轮507通过与所述小车导轨508的内侧面配合实现定位运转,可确保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沿着既定的轨道持续运转。[0050]在所述分拣输送线5上、分拣输送小车50之间设有弹性遮盖510,以保护邮件不致落入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的连接间隙。如图6所示,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下端设有抵触轮54,上端设有邮件上线/下线输送机构例如皮带传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用于移载的装置为传送带51,在所述邮件上线/下线输送机构和所述抵触轮54之间设有动力传动机构53,所述邮件上线/下线控制模块包括升降机构55,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的下部设有若干个同所述抵触轮54配合使用的升降机构55,所述升降机构55设在需要对邮件进行上线或下线处理的位置上。所述邮件上线/下线输送机构的上件/下件运动方向和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的主运动方向呈一夹角。所述邮件上线/下线输送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53配合连接的滚筒52和与所述滚筒52配合的传送带51。关于动力机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53包括与所述抵触轮54通过传动轴连接的锥齿轮副56、与所 述锥齿轮副56通过传动轴连接的链条链轮传动结构57,所述链条链轮传动结构57与所述邮件上线/下线输送机构传动连接。其中,所述锥齿轮副56包括三个锥齿轮,其中第一、二锥齿轮561、562分别与第三锥齿轮563配合,所述抵触轮54为两个并分别同第一、二锥齿轮561、562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563通过传动轴同链条链轮传动结构57连接。实施以上方案后,通过所述抵触轮54与升降抵触板550的摩擦所获得的动力便转换为邮件上线/下线输送机构的转动,而所述邮件上线/下线输送机构的转动方向则同所述分拣输送线5主运动方向垂直或者呈一定其他角度,从而可让被分拣邮件上线或脱离所述分拣输送线5,完成下线分拣操作。关于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55包括固定座554、可同所述抵触轮54配合的升降抵触板550和设于所述升降抵触板550与固定座554之间的、用于升降所述升降抵触板550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与动力机构例如气缸553连接,所述气缸553通过电磁阀与所述计算机控制柜I电连接。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二连杆机构551、552,所述气缸553设在所述固定座554上,所述第一连杆机构55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抵触板550和固定座554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机构5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抵触板550和所述气缸553的气缸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机构552还同所述固定座554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二连杆机构551、552分别连接在所述升降抵触板550的两端。当需要所述升降机构55升起时,所述的气缸553推动所述第二连杆机构552运动,由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55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抵触板550和固定座554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机构552的一端被所述气缸553推动后,所述升降抵触板550便开始抬升。被分拣邮件被下线完成分拣操作后,所述气缸553的气缸杆缩回,所述升降抵触板550回降。所述的邮件分拣输送系统启动后,活动连接的分拣输送小车50沿着环形轨道循环往复运动。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下端设有抵触轮54,当被分拣邮件需要下线完成分拣时,对应下线位置的升降机构55便在所述计算机控制柜I的控制下升起并同所述抵触轮54接触。由于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沿着环形轨道循环往复运动,所述抵触轮54便与所述升降机构55上的升降抵触板550相接触而摩擦转动。所述抵触轮54通过一系列的传动机构的传动,最终带动所述邮件上线/下线输送机构转动,所述邮件上线/下线输送机构包括宽皮带、辊子组等实施方案,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为宽皮带。因所述邮件上线/下线输送机构的转动方向正好同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的主运动方向呈一夹角,从而可让被分拣邮件上线或脱离所述分拣输送线5,完成上线或下线操作。此外,由于所述升降机构55的升降抵触板550设在所述抵触轮54的下面,需要进行分拣操作时,所述升降抵触板550升起并同所述抵触轮54抵触而产生摩擦,完全可以利用分拣输送小车50的重力而产生比较强的摩擦力,其摩擦传动效果更好。还有,即使要同时借助所述升降抵触板550升力同所述抵触轮54抵触产生摩擦,该种方案显然可使得所述抵触轮54的摩擦力调整增多了一种调整方式,即可以靠所述分拣输送小车50的重力,也可以靠调整所述升降抵触板550的升力实现,调整选择更加方便。由于被分拣邮件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址在不同的位置点下线实现分拣操作,所述分 拣输送小车50的下部设有若干个同所述抵触轮54配合使用的升降机构55。这样,被分拣邮件需要在某个位置点进行下线,实现分拣操作时,该相应位置的升降机构55即会在所述计算机控制柜I的控制下升起,邮件因此被下线,实现分拣。必须指出,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一些非限定性举例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在没有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修改、替换和变更,这些修改、替换和变更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上件输送线,其特征是包括由不少于两组窄传送带传送结构(41)组成的窄带传送结构和与所述窄带传送结构相配合的宽带传送结构,所述窄传送带传送结构(41)每组带轮间的长度依次递增或递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上件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窄带传送结构和宽带传送结构均架设在机架(43 )上,在所述机架(43 )上设有电机(48 ),所述窄带传送结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窄带传送结构转动的窄带辊子,所述电机(48)与所述窄带辊子通过第一链轮链条结构(47)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件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宽带传送结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宽带传送结构转动的宽带辊子,所述宽带辊子与所述窄带辊子通过第二链轮链条结构(42)实现联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件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二链轮链条结构(47、 42)分别设置在所述上件输送线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上件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宽带传送结构的输送区域设有邮件检测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件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邮件检测装置为检测光栅(44)或光电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件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窄带传送结构和所述宽带传送结构均设置在机架(43)上,所述机架(43)为方通型材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上件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窄带传送结构为五组皮带输送轮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上件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上件输送线的窄带传送结构和/或宽带传送结构的一侧或者两侧设有槽钢沿挡边(46)。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上件输送线,其特征是所述上件输送线的窄带传送结构和/或宽带传送结构的一侧或者两侧设有槽钢沿挡边(4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件输送线,其关键是包括由不少于两组窄传送带传送结构组成的窄带传送结构和与所述窄带传送结构相配合的宽带传送结构,所述窄传送带传送结构每组带轮间的长度依次递增或递减。由于上件输送线与分拣输送线需要倾斜配合,单独的宽带传送结构很难做出与分拣输送线相配合的倾斜端;而单独的窄带传送结构其传送能力又比较弱。通过窄带传送结构和宽带传送结构两部分的配合,可有效的解决以上的技术难题。所述窄传送带传送结构每组带轮间的长度依次递增或递减,客观上可形成一与分拣输送线相配合的倾斜端,从而可以让所述上件输送线与分拣输送线倾斜配合,方便邮件的上线。
文档编号B07C3/08GK202752244SQ201220384378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6日
发明者高再仁, 欧耀多 申请人:欧耀多, 高再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