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6633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快递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递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商行业也不断发展和壮大,快递物流行业得到了空前的欢迎和应用。随着快件包裹越来越多,人们希望早日收到快递的心情也越来越强,所以,快件包裹的人工分拣也越来无法满足运输快捷的要求。同时,人工分拣还增加了快递员的工作负担。即使,现在很多企业开始装有快递分拣传送带,但是仍然需要人工进行分拣,速度较慢,无法实现快件包裹分拣的全自动化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递分拣装置,实现全自动化分拣,降低人工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递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递分拣装置包括主传送带、设置在所述主传送带两侧的分支传送带、设置在所述主传送带一端的检测装置及设置在每个分支传送带与主传送带连接处的拨片。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设置有多功能摄像头,所述多功能摄像头用于扫码识别。

进一步地,所述拨片包括主体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一侧的分体。

进一步地,所述拨片主体为长方形,所述拨片分体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拨片上还设置有减震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拨片的材质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拨片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物体位置的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快递分拣装置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检测装置及所述拨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快递分拣装置实现全自动化分拣,降低人工成本,适应快递包裹的多样性,改善分拣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快递分拣的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递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拨片的结构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快递分拣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主传送带1、设置在所述主传送带1两侧的分支传送带2、设置在所述主传送带1一端的检测装置3及设置在每个分支传送带2与主传送带1连接处的拨片4,所述拨片4的长度小于传送带的宽度。所述检测装置3设置有多功能摄像头(未图示),所述多功能摄像头用于扫码识别。

所述快递分拣装置还设置有控制器(未图示),所述检测装置3及所述拨片4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当检测装置3检测该快件包裹后,将所检测到的信息反馈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信息并发送指令给对应的拨片4,所述对应的拨片4接收所述控制器发出的指令并执行。

请结合图2,其中,所述拨片4包括主体(未标号)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一侧的分体(未标号),所述拨片主体为长方形,所述拨片分体为弧形,所述长方形与所述弧形连接。在所述拨片4的尾端设置弧形防止在波动快件的过程中,快件因为移动而不能及时将快件拨到对应的分支传送带上。所述拨片4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片4的材质为铝合金材质,轻便且硬度高,能够轻易拨动快件不会被损伤。

所述拨片4上还设置有减震装置41,所述减震装置41在所述拨片4拨动快件的过程中使得拨片4不会因为快件和传送带的震感而不能及时拨动快件。所述拨片4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物体位置的传感器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42为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42用来检测快件的位置,当拨片4拨动快件时,检测快件的位置是否被拨到对应的分支传送带上。

本实用新型的快递分拣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快件放置在所述主传送带1上,快件经过设置在所述主传送带1上端的检测装置3,所述检测装置3的多功能摄像头扫描快件上的信息,并将所述快件的信息传送给与其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获取并读取所述信息之后传达指令给对应的拨片4。快件继续在所述主传送带1上运行,直至快件即将到达对应的分支传送带2。这时,对应的拨片4上的红外传感器42检测到快件的相应位置并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获取并读取信息控制拨片4转动,拨片4将快件往分支传送带2的方向拨动直至将快件传送到分支传送带2上。

综上所述:所述快递分拣装置实现全自动化分拣,降低人工成本,适应快递包裹的多样性,改善分拣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快递分拣的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