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丝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8434发布日期:2018-11-09 21:23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料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丝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螺丝已成为应用广泛的紧固件,螺丝通过都是采用大批量生产,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不良品,传统生产中,通常采用人工在强光背景下进行肉眼观察,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遗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简易的螺丝分料机,及时将不良品分拣出来,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丝分料装置,对螺丝生产中的良品和不良品及时分拣,减少不良品的流出,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丝分料装置,它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内部的电控箱,所述的底座上端设置有螺丝供料盒,所述的螺丝供料盒尾端连接分料机构,所述的分料机构上方设置有固定在螺丝供料盒上的相机组件,所述的分料机构包括主架板,所述的主架板侧边连接螺丝供料盒的送料滑道、上端开设有长槽、下端连接有两个排料管道,所述的长槽滑动配合切换块,所述的送料滑道通过有螺丝,所述的切换块两端分别连接单作用的左气缸和右气缸、中部滑动连接定位卡块,所述的定位卡块配合导向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架板靠近切换块一侧的中部对称开设有两个排料孔,所述的排料孔的出口连接排料管道,所述的切换块中部开设有与螺丝配合的避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卡块一端开设有螺丝配合的卡槽,另一端下方设置有与导向块配合的导向轴。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块中部开设有与导向轴配合的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呈V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螺丝供料盒滑道末端经相机组件检测后,通过单作用的左气缸或右气缸推动,实现切换块带动螺丝完成向左排料孔或右排料孔的转移,并从排料孔下方的排料管道流出,完成良品和不良品分料和收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2、通过定位卡块配合导向块实现在螺丝供料盒滑道尾端卡住螺丝,在螺丝转运至排料孔时,定位卡块在导向槽的作用下退回,松开螺丝,实现螺丝的下落,结构衔接巧妙。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螺丝分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侧示意图。

图4为定位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文字标注表示为:1、底座;2、螺丝供料盒;3、相机组件;4、分料机构;5、主架板;6、螺丝;7、左气缸;8、右气缸;9、导向块;10、定位卡块;11、排料管道;12、排料孔;13、导向槽;14、切换块;15、卡槽;16、导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4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一种螺丝分料装置,它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内部的电控箱,所述的底座上端设置有螺丝供料盒,所述的螺丝供料盒尾端连接分料机构,所述的分料机构上方设置有固定在螺丝供料盒上的相机组件,所述的分料机构包括主架板,所述的主架板侧边连接螺丝供料盒的送料滑道、上端开设有长槽、下端连接有两个排料管道,所述的长槽滑动配合切换块,所述的送料滑道通过有螺丝,所述的切换块两端分别连接单作用的左气缸和右气缸、中部滑动连接定位卡块,所述的定位卡块配合导向块。

作为本设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主架板靠近切换块一侧的中部对称开设有两个排料孔,所述的排料孔的出口连接排料管道,所述的切换块中部开设有与螺丝配合的避位孔。

作为本设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定位卡块一端开设有螺丝配合的卡槽,另一端下方设置有与导向块配合的导向轴。

作为本设计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导向块中部开设有与导向轴配合的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呈V字形。

具体使用时,倒入一定量的螺丝6至螺丝供料盒2内,螺丝6沿滑道进入到分料机构4的切换块14内,并由定位卡块10完成对螺丝6的卡紧,螺丝供料盒2上方的相机组件3拍照检测,当检测螺丝6为良品时,左气缸7推出,带动切换块14将螺丝6向右侧排料孔转移,定位卡块10在导向块9的导向槽作用下退回,松开螺丝6,螺丝6经右侧排料管道流出至收集站,同理,当相机组件3检测到螺丝6为不良品时,右气缸8伸出,让螺丝6向左侧排料孔转移,并从左侧排料管道流出至收集站,以此循环,从而完成对螺丝6的分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