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拣线上的工件反转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7543发布日期:2019-01-22 21:0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自动分拣线上的工件反转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分拣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分拣线上的工件反转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激光扫描、条码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自动分拣机在物流中的使用日益普遍。其主要应用于机场,卷烟厂及烟草仓储物流和邮政分拣系统的所有输送系统,分拣线在当今工业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货物输送和分类设备。

现有公告号为CN20497449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拣系统,该自动分拣系统包括:传送带,传送带用于传送工件;扫描装置,扫描装置设置在传送带的上侧,用于扫描传送带上的工件的工件信息;多个转运带,多个转运带分别与传送带相连接,且多个转运带沿传送带的运行方向设置在扫描装置的后侧;多个分拣装置,多个分拣装置横跨在传送带的上方且一侧与转运带相邻,以根据工件信息将工件推送到多个转运带中的一个或保持工件在传送带上的传送;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扫描装置和多个分拣装置相连接。

该方案通过传送带与转运带连接实现工件的分拣,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将传送带上的工件旋转一定的角度后送到转运带上,从而可便于工件侧面的识别码对准转运带上的扫描装置,亦可便于完成装箱、封箱等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分拣线上的工件反转转移装置,将传送带上的工件旋转一定角度后转至下一工序,实现对工件的全自动智能化分拣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分拣线上的工件反转转移装置,包括位于两传送带之间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可周向转动的旋臂,所述旋臂靠近机架一端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内穿设有可自转的主动轴,所述旋臂远离机架一端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内穿设有与主动轴相传动连接的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底部设有夹持工件的夹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上设置旋臂使得工件被运到对应的传送带上,在此旋臂周向转动的期间,可驱使穿设于旋臂靠近机架一端的主动轴自转,经传动使得穿设于旋臂远离机架一端的从动轴跟着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可同时满足旋臂的周转角度、夹具的自转角度要求,确保传送带上的工件能精确地调整自身位置并移至下一工序,实现对工件的全自动智能化分拣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轴一端连接有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为伺服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在主动轴一端的第一驱动件来为主动轴提供驱动力,并选用伺服电机作为第一驱动件,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以确保工件位置的精准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轴与从动轴的传动连接端均设有曲柄,并且两个所述曲柄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时在主动轴与从动轴的传动连接端设置曲柄,并且两个曲柄的端部凭借连接杆连接在一起,使得主动轴自转时能够带动从动轴旋转相同角度,保证传动精准无误差。

进一步地,所述旋臂一侧设有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并且所述第一轴孔边缘向外延伸有与旋臂一体连接的直齿轮,所述直齿轮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驱动件上的齿轮与旋臂上的直齿轮啮合连接,具有机械效率高,寿命长,工作可靠性高,适用的圆周速度和功率范围较广等特点,并且控制脉冲频率可调控第二驱动件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以达到调速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轴靠近夹具一端设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夹具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从动轴靠近夹具一端设置伸缩气缸,即凭借伸缩气缸使夹具上升或下沉,以便于夹取、转移工件。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包括设置于安装板上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安装板一侧设有沿被夹持工件长度方向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固定的第一支脚和滑移的第二支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板底的固定块上开设沿被夹持工件长度方向设置的通槽,并于通槽内嵌设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其中第一支脚固定不动,第二支脚能沿着通槽方向滑移以夹持工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脚中央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靠近第一支脚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螺杆远离第一支脚一端设有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电机,使第二支脚在通槽的限位下沿着螺杆方向滑移,以实现夹持工件的效果,其中设置限位块是为了防止第二支脚脱离螺杆。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有可检测传送带上工件位置的数字化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数字化传感器与控制端通信连接,进而根据数字化传感器检测所得数据,由控制端控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伸缩气缸及电机动作,实现分拣线上的全自动化智能管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旋臂,并将第二驱动件上的齿轮与旋臂上的直齿轮啮合连接,从而实现工件的周向转动;

2、通过设置穿设于旋臂两端的主动轴、从动轴,可在旋臂周转工件时,实现工件自身位置的反转,实现智能化分拣作业;

3、通过设置数字化传感器,远程控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伸缩气缸及电机动作,实现分拣线上的全自动化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自动分拣线上的工件反转转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自动分拣线上的工件反转转移装置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旋臂;21、第一轴孔;22、主动轴;221、第一驱动件;222、曲柄;223、连接杆;23、第二轴孔;24、从动轴;25、轴套;3、夹具;31、固定块;32、通槽;33、第一支脚;34、第二支脚;35、螺杆;36、限位块;37、电机;4、第二驱动件;41、齿轮;42、直齿轮;5、伸缩气缸;51、安装板;6、数字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自动分拣线上的工件反转转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两传送带之间的机架1,这两个传送带不相连的同时,处于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关系,因此凭借在机架1上设置可周向转动的旋臂2,能够将工件转运到对应的传送带上,并且于旋臂2靠近机架1一端设置第一轴孔21,旋臂2远离机架1一端设置第二轴孔23,随后在第一轴孔21内穿设可自转的主动轴22,在第二轴孔23内穿设与主动轴22相传动连接的从动轴24,从动轴24底部安装夹具3,可配合实现工件自转定位以便于完成后续扫码等作业。即当旋臂2周转工件时,驱使主动轴22自转,经传动使得从动轴24底部的夹具3跟着旋转一定角度,然后同时满足工件的周转角度、自转角度要求后,松开夹持工件的夹具3即可。

如图1所示,主动轴22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件221,并且将此第一驱动件221安装在机架1上,可为主动轴22提供驱动力,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21为伺服电机,在自动分拣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确保工件位置的精准程度。

如图1所示,主动轴22与从动轴24的传动连接端均设置有曲柄222,并且两个曲柄222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杆223,使得主动轴22自转时能够带动从动轴24旋转相同角度,实现传动精准无误差。其次,在连接杆223的两端可增设关节轴承,以提高传动平稳性。

如图1所示,旋臂2一侧设置有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二驱动件4,此第二驱动件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41,并且上述第一轴孔21边缘向外延伸有与旋臂2一体连接的直齿轮42,从而将直齿轮42与齿轮41啮合连接,一方面可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第二驱动件4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以达到调速的目的;另一方面,齿轮啮合传动具有机械效率高,寿命长,工作可靠性高,适用的圆周速度和功率范围较广等特点。因而,主动轴22、旋臂2分别由第一驱动件221、第二驱动件4控制,所以为了进一步相互不干扰,可在第一轴孔21和第二轴孔23内设置包覆在主动轴22、从动轴24上的轴套25。

如图1所示,从动轴24靠近夹具3一端安装有伸缩气缸5,该伸缩气缸5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安装板51,其夹具3就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51上,使得夹具3可在伸缩气缸5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以便于夹取、转移工件。

如图1和图2所示,夹具3包括设置在安装板51上的固定块31,固定块31远离安装板51一侧开有沿被夹持工件长度方向设置的通槽32,通槽32内嵌设有固定不动的第一支脚33和可滑移的第二支脚34。因此,当夹具3位于工件的正上方时,控制伸缩气缸5下降,使第二支脚34沿着通槽32方向滑移以夹紧工件。

如图2所示,第二支脚34中央穿设有螺杆35,并且螺杆35靠近第一支脚33一端设置有限位块36,螺杆35远离第一支脚33一端设置有电机37。开启电机37,使第二支脚34在通槽32的限位下沿着螺杆35方向滑移,以实现夹持工件的效果,其中设置限位块36是为了防止第二支脚34脱离螺杆35。

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1上安装有可检测传送带上工件位置的数字化传感器6,此数字化传感器6通信连接有控制端,因而根据数字化传感器6检测所得数据,由控制端控制第一驱动件221、第二驱动件4、伸缩气缸5及电机37动作,实现分拣线上的全自动化智能管理。

本自动分拣线上的工件反转转移装置工作原理:首先由数字化传感器6检测到传送带上工件的具体位置,根据此检测所得数据,通过控制端控制伸缩气缸5下降,并开启电机37,使第二支脚34在通槽32的限位下沿着螺杆35方向滑移以夹持工件,随后控制伸缩气缸5上升,再同时开启第一驱动件221、第二驱动件4,从而一方面使得旋臂2周转工件,另一方面使得从动轴24底部的工件经传动自转,最后依靠伸缩气缸5与夹具3相配合,确保工件放置在进行下一道工序的传送带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