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分拣设备的除尘装置及自动分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7510发布日期:2019-01-22 21:0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动分拣设备的除尘装置及自动分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分拣设备的除尘装置及自动分拣设备。



背景技术:

自动分拣技术能够实现分拣,并且误差率低。近些年,在物流行业中,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流通速度,在包裹中转的整个进程中,自动分拣设备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自动分拣设备中,基于计数或者到位检测的需要,对射式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对于混合包裹(含各种尺寸的规则件、软硬信封件、各种不规则软硬包装件)分拣的场合,这类传感器通常需要上下安装。

由于包裹不可避免的会裹挟一些沙子粉尘等杂物,在通过处于下方的传感器上方时会将沙子粉尘抖落在传感器上,久而久之(以该设备应用的场合为例,一般为6个小时左右),传感器上的沙子粉尘积累起来会阻挡光路,直接干扰传感器正常工作,从而造成设备故障。

当前大多的处理方法为操作员在间隔一段时间或者需要的时候手动进行清理。对堆积落尘进行手动清理,一般带来如下问题:第一,一般需要操作员记住清理间隔,一旦忘记,便会影响生产;第二,为了保护光电传感器免受意外损坏,一般会将其安装位置进行隔离,使其不易被撞到,因此清理起来难度也就更大了。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分拣设备的除尘装置及自动分拣设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分拣设备的除尘装置,包括安装座、气嘴以及与所述气嘴的进气口相连的供气管道;

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所述第一支架板在其第一长边处向外凸伸有一个或多个拐折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支架板平面凸伸的凸出部和与所述凸出部相连的拐折部,所述拐折部上设置所述气嘴。

优选的,所述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长边相连的两条相对的短边,所述拐折部与所述凸出部的其中一短边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拐折部与所述凸出部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夹角,所述夹角为钝角或直角;和/或,所述凸出部自与所述第一长边相连的一端向与远离所述第一长边的一端宽度渐窄。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还包括第二支架板,所述第二支架板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板的第二长边处,所述供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支架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截面呈L型。

优选的,所述供气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供气启停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连接用于触发开关装置间歇启停的定时器。

优选的,所述开关装置为电磁阀或继电器,所述定时器为可编程定时器芯片,所述开关装置经光耦与所述定时器相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动分拣设备,包括上述除尘装置以及至少两个顺次设置的传输带;沿所述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且在相邻所述传输带之间设有光电对射装置,所述光电对射装置包括上置光电对射传感器和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所述传输带的传输面介于所述上置光电对射传感器和所述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之间;所述气嘴的出气口朝向所述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的出光面。

优选的,沿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且相邻传输带之间设有对射支架,所述对射支架包括用来固定所述上置光电对射传感器的上支架和用来固定所述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的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位于所述光电对射装置的光路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架板与所述下支架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嘴的出气口的轴线与所述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的出光面之间成30°~45°夹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安装于自动分拣设备上,用来对位于传输面下方一侧的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上积落的粉尘等杂物进行清除,无机械硬接触(非接触式),不改变原光电对射装置的结构,最大限度减轻操作员的负担;

2.本实用新型示例第一支板架连接一个或多个拐折状的支撑部,支撑部上设置气嘴,进行定点除尘,有效避免大面积扬起粉尘;

3.本实用新型示例地供气管道上设置有控制供气启停的开关装置以及用于触发开关装置间歇启停的定时器,定时间歇除尘,降低整个设备的除尘能耗。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除尘装置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分拣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自动分拣设备中常用到上下安装的光电对射装置(包括上置光电对射传感器和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用来分拣包裹。由于包裹携带的沙子粉尘等杂质易积落于位于传输带下方一侧的传感器的表面,影响分拣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自动分拣设备的除尘装置,用于对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进行除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自动分拣设备的除尘装置包括安装座1、气嘴2以及与气嘴2的进气口21相连的供气管道(图中未示出);

安装座1包括第一支架板11,第一支架板11具有相对的第一长边111和第二长边112,第一支架板11在其第一长边111处向外凸伸有一个或多个拐折状的支撑部12,支撑部12包括沿第一支架板11平面凸伸的凸出部121和与凸出部121相连的拐折部122,拐折部122上设置气嘴2。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用于光电对射装置中的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进行除尘,在第一支架板上边沿连接凸伸的一个或多个拐折状的支撑部,支撑部包括沿第一支架板平面凸伸的凸出部和与凸出部相连的拐折部,气嘴设置于拐折部上。通过支撑部,可以在每个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的一侧对应设置一气嘴,既不影响光电对射装置的光路,又实现定点(即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的位置)除尘。

第一支架板上设置有安装孔13,方便通过螺栓连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在自动分拣设备中固定安装座;此外,还可以在第一支架板上设置可穿过绳带或尼龙扎带的多对通孔,绳带或尼龙扎带将供气管道绑缚在第一支架板上。

进一步地,凸出部121具有与第一长边111相连的两条相对的短边123,拐折部122与凸出部121的其中一短边123相连接。这种结构,适合设计多个间隔开的支撑部,相邻支撑部的拐折部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安装气嘴,定点对应于多个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

进一步地,拐折部122与凸出部111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夹角,夹角为钝角或直角。气嘴2本身出气口22低于进气口21,由于气嘴的出气口朝向出光面向上的传感器,故结合拐折部与凸出部之间的角度设计,可进一步保证气嘴连接于安装座1时,气嘴2的出气口22低于气嘴2的进气口21,使得气嘴的出气口22朝向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

进一步地,凸出部121自与第一长边111相连的一端向远离第一长边111的一端宽度渐窄。凸出部121可优选为梯形、三角形等结构。若凸出部121为梯形结构,拐折部122可连接于凸出部121上与第一长边111相连的两短边之一。若凸出部121为三角形结构,拐折部121连接于凸出部121上与第一长边111相连的两短边之一。通过拐折部与凸出部之间多种结构的组合,可形成多样的支撑部,便于根据安装座的安装位置、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的位置选择合适样式的支撑部,以确保气嘴的出气口朝向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的出光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板架可开设用于固定安装座的安装孔13,又可以开设适于固定供气管道的部件(例如多对通孔,或可卡合供气通道的C型夹件等等)。但是在安装除尘装置时一般都先固定安装座,再固定供气管道,仅设置第一支架板,容易在固定安装座后,遮住固定供气管道的部件,不便于绳带或尼龙扎带的穿插,不便于供气管道的固定。

进一步地,安装座1还包括第二支架板14,第二支架板14弯折连接于第一支架板11的第二长边112处,供气管道与第二支架板14相连接。在第一支板架上仅设置安装孔13,用来固定安装座;在第二支架板上设置多对通孔15,可用绳带或尼龙扎带穿过通孔15将供气管道绑定在第二支架板上,或者在第二支架板上设置可卡合的C型夹件(图中未示出)来固定供气管道。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之间具有容纳供气管道的空间。如此设计,在固定好安装座的情况下,不影响后续对供气管道的固定。

进一步地,安装座1的截面呈L型,即第二支架板与第一支架板相垂直,例如,第一支架板为平面矩形板件,第二支架板为垂直于第一支架板的竖直矩形板件,如图1和图2所示;例如第一支架板为平面直角板件,第二支架板为垂直于第一支架板的竖直直角板件;例如,第一支架板为平面扇形板件,第二支架板垂直于第一支架板的竖直圆弧形板件。

进一步地,供气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供气启停的开关装置(图中未示出),开关装置连接用于触发开关装置间歇启停的定时器(图中未示出)。通过定时器触发开关装置启停,减少除尘能耗。

进一步地,开关装置为电磁阀或继电器,定时器为可编程定时器芯片,开关装置与定时器经光耦相连接。

供气管道的进气端连接气源装置,开关装置设置在供气管道上,开关装置用来控制供气的启停。若气源装置有储气功能,开关装置用于通断气流,例如电磁阀;若气源装置无储气功能,开关装置用做启动或停止气源输出的部件,一般为电气开关。定时器为可编程定时器芯片,其间歇输出方波信号,经光耦放大后传输给开关装置。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除尘装置的自动分拣设备,自动分拣设备包括至少两个顺次设置的传输带3;沿传输带3的传输方向且在相邻传输带3之间设有光电对射装置,光电对射装置包括上置光电对射传感器4和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5,传输带3的传输面介于上置光电对射传感器4和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5之间。

进一步地,沿传输带3的传输方向且相邻传输带3之间设有对射支架6,对射支架6包括用来固定上置光电对射传感器4的上支架7和用来固定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5的下支架8,上支架7和下支架8位于光电对射装置的光路的一侧。

如图3所示,对射支架6上连接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传动滚筒9,上支架7、下支架8以及光电对射装置位于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传动滚筒之间,两个传动滚筒9分别置于两个传输带3的环形空腔内,上支架7和下支架8位于光电对射装置的一侧,保证了对射支架不影响不遮挡光电对射装置的光路,以保证有效分拣分类出传输带上所传输的包裹。

为减少对自动分拣设备的结构的改动,安装座1中的第一支架板11连接与下支架8相连接。

进一步地,气嘴2的出气口的轴线与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4的出光面之间成30°~45°夹角,合适的出气角度,保证有效的除尘效果,且避免大面积的扬尘。

该自动分拣设备在工作中,多个包裹经多个顺次布置的传输带传输,相邻传输带之间布置的光电对射装置中的上置光电对射传感器和下置光电对射传感器进行对射,扫描包裹信息,然后在相应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包裹在某一传送带处分流输送,实现分拣。整个自动分拣过程中,安装在下支架上的除尘装置在定时器的触发下间歇工作,例如启动整个设备工作,气流接通或者启动气源输出部件工作时间T1秒,定时器关闭T2秒后再次开启。这样整个除尘的效果是,在任意时间段T1+T2秒内,指定位置被该装置吹气清理T1秒。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