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7278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包括:本体;第一路径构件,该第一路径构件形成具有弯曲部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以及第二路径构件,该第二路径构件布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弯曲部的内侧上,并且形成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第一路径构件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中,第一路径构件与第二路径构件结合形成所述输送路径;在第二位置,第一路径构件与在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相比与第二路径构件分离更远。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第一支撑部分在第一路径构件的横向端处支撑第一路径构件,第二支撑部分在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分的沿横向方向的横向内侧位置处支撑第一路径构件。第二支撑部分从与输送路径相反的一侧支撑第一路径构件。
【专利说明】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沿着输送路径输送片材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用于沿在内部形成的输送路径输送片材的输送装置是已知的。例如,输送装置可以包括在例如打印机和多功能外设(MFP)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在这样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在考虑片材被堵塞在输送路径中的情况时,图像记录设备可以使得输送路径的部分能够露出,以便可以通过露出的部分从输送路径移除堵塞的片材。例如,根据在日本专利临时公开N0.2010-83626中公开的图像记录设备,构成输送路径的路径部件中的一个是可旋转的,从而能够通过旋转该路径部件来露出输送路径的部分。

【发明内容】

[0003]然而,在具有形成输送路径的可旋转路径部件的图像记录设备中,以可旋转方式附接到图像记录设备的本体的路径部件与以不可移动方式附接到图像记录设备的本体的路径部件相比,在受力时可能更容易变形。因此,当沿输送路径被输送的片材被驱策Urge)到路径部件上时,被片材驱策的路径部件可能弓弯。尤其是,当沿输送路径被输送的片材是较厚类型的纸张,例如光泽纸或明信片时,由片材驱策路径部件的推动力可能较大,并且路径部件更可能会变形。
[0004]一旦路径部件变形,片材很有可能不会沿着输送路径被正确地输送,并可能被堵塞在其中。
[0005]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其中形成输送路径的路径部件是可旋转的,并且其中片材能够沿着输送路径被正确地输送。
[0006]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本体;第一路径构件,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由所述本体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形成至少部分弯曲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并且片材在所述输送路径中沿输送流从上游朝向下游被输送;以及第二路径构件,所述第二路径构件由所述本体支撑,所述第二路径构件被布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弯曲部的内侧上,以面对所述第一路径构件,所述第二路径构件形成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所述第一路径构件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路径构件与所述第二路径构件结合形成所述输送路径,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路径构件与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路径构件相比与所述第二路径构件分离更远。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被构造用于在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的沿横向方向的横向端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所述横向方向与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被输送的片材的输送流相交,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被构造用于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的沿横向方向的横向内侧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被构造成从与所述输送路径相反的一侧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可以是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可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
[0008]可选地,所述输送路径可以沿片材的输送流弯曲。所述输送路径的沿输送流的下游部分可以处于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游部分的上部位置。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可以在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的沿所述输送流的上游部分包括旋转轴线,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在所述旋转轴线处由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支撑。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可以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的旋转轴线重合并且接触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可以从接触位置朝向沿所述输送流的下游延伸,在所述接触位置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接触所述第一路径构件。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可以被形成为在相对于所述接触位置的沿所述输送流的下游位置并且在当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时与被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占据的区域重合的位置具有开口。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可以沿横向方向包括: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沿与所述输送流正交的方向的在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和所述第二路径构件之间的距离是第一距离;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沿与所述输送流正交的方向的在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和所述第二路径构件之间的距离是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可以在所述第一区域处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接触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中,片材存在于所述输送路径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中,片材不存在于所述输送路径中。
[0013]可选地,当所述第一路径构件朝向所述输送路径的弯曲部的外侧向外变形时,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可以接触所述第一路径构件。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可以包括被布置成沿横向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部分。
[0015]可选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可包括放置部,所述放置部被构造用于在其中放置片材;馈送辊,所述馈送辊被构造用于将放置在所述放置部中的片材馈送到所述输送路径;以及输送棍,所述输送棍被构造用于选择性地在正向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旋转,并通过在所述正向旋转方向和所述反向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旋转来沿所述输送流输送由所述馈送辊馈送到所述输送路径的片材。所述输送路径可以被弯曲成使馈送到所述输送路径的片材从放置在所述放置部中的姿势反转的形状。所述输送辊可以布置在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弯曲部的沿所述输送流的下游位置。
[0016]可选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可包括:第三路径构件,所述第三路径构件由所述本体支撑,所述第三路径构件布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路径构件与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相反的一侧上,以面对所述第一路径构件,所述第三路径构件与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结合形成副输送路径的部分,在所述副输送路径中片材沿副输送流从上游朝向下游被输送。所述第三路径构件可以沿横向方向包括:第三区域,在所述第三区域中,沿与所述副输送流正交的方向在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和所述第三路径构件之间的距离是第三距离;和第四区域,在所述第四区域中,沿与所述副输送流正交的方向在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和所述第三路径构件之间的距离是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距离。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可以在面对所述第四区域的部分处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
[0017]可选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可包括:第二放置部,所述第二放置部被构造用于在其中放置片材;第二馈送辊,所述第二馈送辊被构造用于将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部中的片材馈送到所述副输送路径;以及第二输送辊,所述第二输送辊被构造用于选择性地在正向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旋转,并通过在所述正向旋转方向和所述反向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旋转来沿所述副输送流输送由所述第二馈送辊馈送到所述副输送路径的片材。所述副输送路径可以被弯曲成使馈送到所述副输送路径的片材从被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部中的姿势反转的形状。所述第二输送辊可以布置在相对于所述副输送路径的弯曲部的沿所述副输送流的下游位置。
[0018]可选地,可以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以及图像记录单元,所述图像记录单元被构造用于将图像记录在被输送通过所述输送路径的片材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外设(MFP) 10的透视图,其中示出MFPlO的前侧、左侧和上侧。
[0020]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FPlO的后部的截面侧视图。
[0021]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FPlO的透视图,其中示出MFPlO的后侧、左侧和上侧。
[0022]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FPlO的透视图和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第一路径构件19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三路径构件56处于打开位置。
[0023]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FPlO的透视图和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第一路径构件19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三路径构件56处于打开位置。
[0024]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FPlO的下侧和后侧的平面图。
[0025]图7是在图6所示的线VI1-VII处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FPlO的截面图。
[0026]图8是在图6所示的线VII1-VIII处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FPlO的截面图。
[0027]图9A-图9B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FPlO中的第三路径构件56的透视图。
[0028]图1OA-图1OB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FPlO中的第一路径构件19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注意,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元件之间的各种连接。除非另有规定,一般情况下这些连接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并且本说明书无意在这方面进行限制。注意在以下描述中,术语“流”指代沿包括直线和曲线的线从一点朝向另一点的单向移动,术语“方向”指代在两点之间延伸的包括直线和曲线的线。在以下描述中,参照对于处于通常可用的姿势的MFPlO (参见图1)的上到下的方向或下到上的方向来定义竖直方向7。换言之,在图1中的上到下的方向或下到上的方向为竖直方向7。另夕卜,关于MFPlO的其它方向将基于MFPlO的通常可用的姿势被提及:在图1中的形成开口13的观察者的右下侧被定义为MFPlO的前侧,与前侧相反的侧、即观察者的左上侧被定义为MFPlO的后侧。前到后的方向或后到前的方向被定义为深度方向,并且可以被称为前后方向8。当使用者面对前侧时相对于MPFlO呈现在使用者的左手侧的在图1中的左下侧被称为左侧。在观察者的右上侧的与左侧相反的侧被称为右侧。MFPlO的右到左的方向或左到右的方向还可以被称为左右方向9或横向方向9。图2-图10A、图1OB中所示的方向对应于在图1中出现的箭头所指的方向。
[0030][MFPIO的整体构造]
[0031]如图1所示,MFPlO具有六面矩形盒的总体形状并且包括壳体14,该壳体14形成MFPlO的本体的外罩。MFPlO具备多个功能,包括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虽然打印功能可以是在记录片材12的两面中的至少一面上记录图像的功能,但根据本实施例,MFPlO能够在记录片材12的一面上打印图像。
[0032]开口 13形成在壳体14的前侧上,并且空间形成在从开口 13向后的位置。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第一馈送托盘20和第二馈送托盘22能够通过开口 13插入所述空间和从所述空间抽出。换言之,第一馈送托盘20和第二馈送托盘22能够通过开口 13附接到壳体14。
[0033]如图2所示,在壳体14内部设置有成对的输送辊57、成对的排出辊58、记录单元24、第一馈送托盘20、第二馈送托盘22、排出托盘21、第一馈送单元28和第二馈送单元29。
[0034]第一馈送托盘20和第二馈送托盘22在附接到壳体14时布置在关于记录单元24的下部位置。当第一馈送托盘20附接到壳体14时,放置在第一馈送托盘20中的记录片材12能够通过输送路径65被馈送到记录单元24。当第二馈送托盘22附接到壳体14时,放置在第二馈送托盘22中的记录片材12能够通过副输送路径66被馈送到记录单元24。
[0035]第一馈送托盘20和第二馈送托盘22中的每个馈送托盘均被形成为顶部开口的扁平盒的大致形状。第一馈送托盘20包括底板75,多张片材12能够堆叠在底板75上。第二馈送托盘22包括底板76,多张片材12能够堆叠在底板76上。在第一馈送托盘20的前部的上方的区域由排出托盘21覆盖。排出托盘21能够沿前后方向8与第一馈送托盘20 —体地滑动。
[0036]放置在底板75上的记录片材12由第一馈送单元28向后馈送,以被运送到输送路径65,并且在输送路径65中沿输送流16被输送,输送流16与横向方向9相交。输送流16由图2中所示的点划线表示。当沿输送流16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缘到达成对的输送辊57时,记录片材12进一步由成对的输送辊57在输送路径65中沿输送流16朝向记录单元24输送。当记录片材12到达记录单元24的大致正下方的位置时,由记录单元24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片材12的面对记录单元24的表面上。在表面上具有所记录的图像的记录片材12进一步由成对的输送棍58在输送路径65中沿输送流输送,并且被排出到排出托盘21。
[0037]放置在底板76上的记录片材12由第二馈送单元29向后馈送,以被运送到副输送路径66,并且在副输送路径66中沿输送流17被输送,输送流17与横向方向9相交。输送流17由图2中所示的双点划线表示。副输送路径66与输送路径65在汇合点36处汇合。汇合点36位于根据输送流16在关于成对的输送棍57的上游侧上且接近成对的输送棍57的位置。
[0038][输送路径65]
[0039]输送路径65是引导记录片材12的路径。如图2所示,输送路径65从附接到壳体14的第一馈送托盘20的后端通过成对的输送辊57并且部分地沿记录单元24延伸到在排出托盘21的部分的上方的位置。输送路径65包括弯曲路径65A和排出路径65B。
[0040]弯曲路径65A形成为弯曲,并且被布置成沿输送流16使其下游部分位于相对于其上游部分的上部位置。具体地,弯曲路径65A延伸为将由第一馈送单元28从馈送托盘20向后输送的记录片材12从下部位置引导到上部位置,以在此处进行U形转弯。换言之,使弯曲路径65A弯曲成使被馈送到弯曲路径65A的记录片材12从放置在第一馈送托盘20中的姿势上下反转的形状。因此,放置在第一馈送托盘20中的底板75上的记录片材12被从下部位置沿弯曲路径65A输送到上部位置以形进行U形转弯,并且被输送到成对的输送辊57。弯曲路径65A包括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二路径构件18,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二路径构件18。
[0041]排出路径65B是引导记录片材12的路径。排出路径65B与弯曲路径65A的沿输送流16的下游端在成对的输送辊57处连续地连接,并且延伸到在排出托盘21上方的位置。排出路径65B大致沿前后方向8线性延伸。因此,到达成对的输送辊57的记录片材12由成对的输送辊57在排出路径65B中向前输送,并且被排出到排出托盘21。
[0042]排出路径65B包括:形成有上部路径构件54和下部路径构件55的部分;和形成有记录单元24和用以支撑记录片材12的压板42的部分。
[0043][副输送路径66]
[0044]副输送路径66是引导记录片材12的路径。如图2所示,副输送路径66从附接到壳体14的第二馈送托盘22的后端延伸到汇合点36。副输送路径66包括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三路径构件56,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三路径构件56。
[0045]副输送路径66形成在相对于弯曲路径65A的后面位置。具体地,副输送路径66形成在弯曲路径65A的弯曲部的外侧。根据本实施例,副输送路径66包括:线性部分,所述线性部分大致沿竖直方向7延伸;和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是弯曲的并且与所述线性部分的沿输送流17的下游端连续地连接。弯曲部分被形成为沿弯曲路径65A的弯曲部弯曲。然而,副输送路径66可以不必具有直线部分,而是可以形成为完全弯曲。
[0046]因此,副输送路径66被形成为是弯曲的,并且被布置成沿输送流17使其下游端处于相对于其上游端的上部位置。换言之,与弯曲路径65A类似,使副输送路径66弯曲成使被馈送到副输送路径66的记录片材12从放置在第二馈送托盘22中的姿势上下反转的形状。因此,放置在第二馈送托盘22的底板76上的记录片材12被从下部位置沿副输送路径66输送到上部位置以进行U形转弯,并且被输送到弯曲路径65A通过汇合点36到达成对的输送棍57。
[0047][成对的输送辊57和成对的排出辊58]
[0048]如图2所示,在沿输送流16相对于弯曲路径65A的下游侧和相对于排出路径65B的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成对的输送棍57。该成对的输送棍57包括输送棍60和夹持棍61。同时,在排出路径65B上设置成对的排出辊58。该成对的排出辊58包括排出辊62和齿辊63。
[0049]成对的辊57、58被设置为用以夹压记录片材12。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通过从马达(未示出)提供的驱动力而在正向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旋转。驱动力所施加到的输送棍60和排出棍62在正向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旋转,以在输送流16中输送记录片材12。记录片材12包括放置在底板75的待被第一馈送单元25输送到输送路径65的记录片材12和放置在底板76的待被输送到副输送路径66的记录片材12。因此,通过在正向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旋转,输送棍60和排出辊62沿输送流16输送从馈送托盘20、22中的一个输送的记录片材12。
[0050]此外,驱动力所施加到的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能够在正向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旋转,以沿与输送流16相反的反向输送流输送记录片材12。因此,通过在正向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旋转,输送棍60和排出棍62能够沿反向输送流输送从馈送托盘20、22中的一个输送的记录片材12。
[0051]同时,输送辊60能够通过在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来执行对准控制,以校正记录片材12的歪斜,所述在反向旋转方向与沿输送流16输送记录片材12的旋转相反。更具体地,在沿输送流的记录片材12的前缘与输送辊60接触的同时,输送辊60在正向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旋转预定时长。因此,记录片材12的歪斜被校正。在所述预定时长之后,输送棍60在旋转方向上旋转以沿输送流16输送片材12。这样,已校正歪斜的记录片材12沿输送流16被正确地输送。
[0052][记录单元24]
[0053]如图2所示,记录单元24被设置在排出路径65B上的成对的输送辊57和成对的排出辊58之间的位置。根据本实施例,记录单元24以喷墨记录方法将图像记录到沿着输送路径65B被输送的记录片材12上。然而,通过记录单元24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片材12上的方法可以不必是喷墨记录方法,而是还可以是其它方法,例如静电成像(electro-photographic)方法。
[0054][第一馈送单元28和第二馈送单元29]
[0055]如图2所示,在相对于附接到壳体14的第一馈送托盘20的上部位置设置第一馈送单元28。该第一馈送单元28包括第一馈送辊25、第一臂26和第一轴27。
[0056]第一馈送棍25由第一臂26在其末端处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第一臂26由第一轴27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第一轴27由壳体14支撑。第一臂26由第一轴27在其前端支撑并且向后延伸。第一臂26通过其重量和/或由例如弹簧提供的弹力而被向下驱策。因此,当没有记录片材12被放置在第一馈送托盘20中的底板75上时,第一馈送辊25接触底板75。当一张或多张记录片材12被放置在底板75上时,第一馈送辊25接触放置在底板75上的记录片材12中的最上面的一张。
[0057]第一馈送辊25通过从马达(未示出)提供的驱动力旋转。驱动第一馈送辊25的马达与驱动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的马达可以是同一马达或可以不是同一马达。被旋转的第一馈送辊25从底板75拾取记录片材12并且向后输送。这样,记录片材12被输送到弯曲路径65A。
[0058]如图2所示,在相对于附接到壳体14的第二馈送托盘22的上部位置设置第二馈送单元29。第二输送单元29包括第二馈送辊30、第二臂31和第二轴32。第二馈送辊30通过从马达(未示出)提供的驱动力旋转。被旋转的第二馈送辊30从底板76拾取记录片材12并且输送到副输送路径66。第二馈送辊30、第二臂31和第二轴32分别与第一馈送辊25、第一臂23和第一轴27具有类似的结构;因此,在此省略其描述。
[0059][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二路径构件18]
[0060]如图2、图7和图8所示,第一路径构件19布置在壳体14的内部,以在相对于第二路径构件18的沿前后方向8的向后位置,沿竖直方向7和横向方向9比沿前后方向8 (参见图4)延伸得更长,以面对第二路径构件18。换言之,当第一路径构件19设置在壳体14的内部时,第一路径构件19在其高度和其宽度上比其深度长,并且第一路径构件19被设置在相对于第二路径构件18的沿前后方向8的外侧位置。第一路径构件19由框架39(参见图4和图5)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框架39构成壳体14的部分。因此,第一路径构件19在面对第二路径构件18的位置处由壳体14支撑。第一路径构件19的可旋转构造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0061]如图1OA-图1OB所示,第一路径构件19包括:基部91 ;从基部91的正面向前突出的多个肋37 ;从基部91的被面向后突出的多个肋92 ;和沿横向方向9从基部91的横向端突出的成对的凸出部38。所述多个肋37被构造成接触沿着弯曲路径65A被输送的记录片材12,以将记录片材12引导到记录单元24。所述多个肋92被构造成接触沿着副输送路径66被输送的记录片材12,以将记录片材12引导到记录单元24。
[0062]所述多个肋37被形成为沿横向方向9彼此间隔开。每个肋37的突出边缘均沿输送流16延伸。换言之,每个肋37的突出边缘的沿输送流16的上游部分大致沿竖直方向7延伸,而每个肋37的突出边缘的沿输送流16的下游部分向前弯曲。将在后面详细描述肋92。
[0063]如图2、图7和图8所示,第二路径构件18布置在相对于第一路径构件19的向前位置中,即布置在第一路径构件19的弯曲部的内侧,以面对第一路径构件19。面对第一路径构件19的第二路径构件18的背面与第一路径构件19中的所述多个肋37的突出边缘类似地沿输送方向16延伸。第二路径构件18由框架(未示出)支撑,所述框架构成壳体14的部分。
[0064]在第一路径构件19的多个肋37的突出边缘上展开的虚拟平面限定在外侧上的弯曲路径65A的弯曲轮廓,并且第二路径构件18的背面限定在内侧上的弯曲路径65A的弯曲轮廓。换言之,第一路径构件19结合第二路径构件18形成弯曲路径65A。在本实施例中注意到,虽然第一路径构件19被形成为具有肋37,在外侧上限定弯曲路径65A的平面实际上由肋37的突出边缘形成;然而,如果第一路径构件19被形成为不具有肋37,则在外侧上限定弯曲路径65A的平面对应于第一路径构件19的内表面。
[0065]如图1OA-图1OB所示,多个肋37包括肋37A和肋37B。肋37B被形成为与肋37A相比在其从基部91的正面的突出量上更小。肋37A形成在第一条路径构件19的沿横向方向9的横向中央区域中。肋37B在中央区域外侧上形成在第一条路径构件19的沿横向方向9的侧部区域。
[0066]在第一路径构件19中,肋37A形成在其中的为横向中央区域的第一区域沿横向方向9与横向范围Al重合。在该第一区域中,在限定弯曲路径65A的弯曲部的内轮廓的平面和第二路径构件18的背面之间沿与输送流16垂直的方向留出第一距离Ll(参见图7)。同时,肋37B形成在其中的为侧部区域的第二区域沿横向方向9与横向范围A2重合。在第二区域中,在限定弯曲路径65A的弯曲部的内轮廓的平面和第二路径构件18的被面之间沿与输送流16垂直的方向留出第二距离L2 (参见图8)。这样,第一路径构件19在限定弯曲路径65A的弯曲部的外轮廓的平面中提供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0067]第一路径构件19被形成为具有成对的凸出部38,该成对的凸出部38从第一路径构件19的下端、即第一路径构件19的沿输送流16的上游端的横向端沿横向方向9向外突出。同时,在构成壳体14的部分的框架39中,开口 40形成在沿横向方向9与第一路径构件19的凸出部38重合的位置中(参见图4和图5)。框架39包括成对的部件,所述成对的部件布置在壳体14内的后端位置中,以在其之间沿横向方向9彼此间隔开预定的间距(例如,大致比第一路径构件19的宽度长的距离)。凸出部38分别被插入在框架39中的成对的部件中形成的开口 40中。凸出部38形成在沿横向方向9延伸的轴线上。因此,第一路径构件19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位置由图2中的实线表示且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位置由图2中的虚线表示且如图5所示。当第一路径构件19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路径构件19的沿输送流16的下游端、即第一路径构件19的上前端的位置由框架(未示出)限定,从而在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二路径构件18之间维持预定距离。
[0068]这样,框架39提供开口 40在其中形成的平面,并且在第一路径构件19的横向端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第一路径构件19。同时,成对的凸出部38用作第一路径构件19的旋转轴线。
[0069]当第一路径构件19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二路径构件18沿与输送流16正交的方向彼此面对,从而维持预定距离,以在其之间引导记录片材12。这样,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路径构件19与第二路径构件18结合形成弯曲路径65A。当第一路径构件19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路径构件19与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路径构件19相比与第二路径构件18间隔更远。在这方面,如果第三路径构件56处于打开位置,则弯曲路径65A露出到外部,第三路径构件56将在后面描述。更具体地说,第一路径构件19的沿输送流16的下游部分与第二路径构件18分离,以露出弯曲路径65A的一部分。因此,当记录片材12被堵塞在弯曲路径65A中时,MFPlO的使用者能够将第一路径构件19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并且通过弯曲路径65A的露出部分移除堵塞的记录片材12。
[0070][外侧支撑件80]
[0071]如图7和图8所示,副路径构件53设置在相对于第一路径构件19的下部位置。副路径构件53由框架41支撑,所述框架41构成壳体14的部分并且沿竖直方向7被设置在第一馈送托盘20和第二馈送托盘22之间的位置。这样,副路径构件53设置在壳体14上。副路径构件53被布置成沿横向方向9延伸(参见图4)。副路径构件53的背面在相对于第一路径构件19的背面的下部位置处限定副输送路径66的弯曲部的内轮廓。
[0072]如图4和图7所示,外侧支撑件80形成在副路径构件53的上端上并且邻近于第一路径构件19的下端。所述外侧支撑件80包括多个(例如,两个)外侧支撑部分。外侧支撑件80是向上突出的凸出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外侧支撑件80设置在壳体14上。夕卜侧支撑件80被布置成沿横向方向9彼此间隔开。外侧支撑件80的数量可以不必是两个,而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个。
[0073]沿横向方向9,在相对于形成在框架39的成对的部件的在右手侧上的一个中的开口 40的左侧位置和相对于形成在框架39的成对的部件的在左手侧上的另一个中的开口 40的右侧位置,形成外侧支撑件80。外侧支撑件80形成在相对于第一路径构件19的沿前后方向8的向后位置。外侧支撑件80与第一路径构件19的背面接触,以从后部支撑第一路径构件19。因此,外侧支撑件80在相对于开口 40的沿横向方向9的内侧位置支撑第一路径构件19。同时,外侧支撑件80在与面对弯曲路径65A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支撑第一路径构件19。
[0074]外侧支撑件80在沿横向方向9与范围Al重合的区域内接触第一路径构件19的背面。这样,外侧支撑件80支撑第一路径构件19的第一区域。换言之,两个外侧支撑件80布置在相对于在第一路径构件19中的形成肋37的区域的向内位置。更具体地,沿横向方向9,两个外侧支撑件80布置在相对于在第一路径构件19中的肋37中的最左侧的一个的向右位置和相对于在第一路径构件19中的肋37中的最右侧的一个的向左位置。
[0075]外侧支撑件80接触第一路径构件19的背面的下端。如上所述,用作第一路径构件19的旋转轴线的成对的凸出部38形成在第一路径构件19的下端。因此,第一路径构件19的下端与第一路径构件19的旋转轴线重合。同时,在第一路径构件19的下端处,形成有接触外侧支撑件80的接触部43。这样,第一路径构件19包括接触部43,该接触部43与第一路径构件19的旋转轴线重合。沿横向方向9,接触部43布置在相对于在第一路径构件19中的肋37A中的最左侧的一个的向右位置和相对于在第一路径构件19中的肋37A中的最右侧的一个的向左位置。
[0076]外侧支撑件80布置在与记录片材12存在于或不存在于弯曲路径65A中无关地接触第一路径构件19的背面的位置。换言之,外侧支撑件80被布置成当在弯曲路径65A中没有记录片材12时接触第一路径构件19。因此,当记录片材12进入弯曲路径65A时,并且甚至当记录片材12趋于向后驱策第一路径构件19的正面时,由于外侧支撑件80接触第一路径构件19的背面,所以通过外侧支撑件80防止第一路径构件19弓弯。这样,当MFPlO处于记录片材12存在于弯曲路径65A中的第一条件时和当MFPlO处于记录片材12不存在于弯曲路径65A中的第二条件时,外侧支撑件80都与第一路径构件19维持接触。
[0077]如图4所示,外侧支撑件80向上延伸,以相对于第一路径构件19的接触部43突出,即朝沿输送流16的下游突出。换言之,外侧支撑件80延伸到相对于接触位置的沿输送流16的下游侧,在所述接触位置,外侧支撑件80接触第一路径构件19。
[0078]同时,第一路径构件19被形成为具有开口 44。开口 44形成在相对于接触部43的向上位置,即形成在相对于用于外侧支撑件80和第一路径构件19的接触位置的沿输送流16的下游位置。开口 44形成在以下位置,在该位置,当第一路径构件19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路径构件19沿前后方向8面对外侧支撑件80。更具体地说,开口 44形成在沿前后方向8与外侧支撑件80的接触部43的上部重合的位置。
[0079]开口 44在与当第一路径构件19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时由外侧支撑件80占据的区域重合的位置形成在第一路径构件19中。换言之,开口 44形成在第一路径构件19的否则会与外侧支撑件80干涉的部分中。因此,开口 44以当第一路径构件19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时允许外侧支撑件80穿过第一路径构件19的大致尺寸被形成。
[0080]由于开口 44形成在第一路径构件19中,当使处于第一位置(参见图4)的第一路径构件19旋转到第二位置(参见图5)时,外侧支撑件80穿过开口 44。在这方面,当第一路径构件19处于第二位置时,如图5所示,外侧支撑件80的突出端通过开口 44露出到第一路径构件19的上侧。
[0081][第三路径构件56]
[0082]如图2所示,第三路径构件56在相对于第一路径构件19的向后位置被布置成与沿前后方向8相比沿竖直方向7和横向方向9延伸更长,以沿前后方向8面对第一路径构件19。换言之,当第三路径构件56安装在MFPlO中时,第三路径构件56在其高度和宽度上比在其深度上更长,且第三路径构件56被设置在相对于第一路径构件19的沿前后方向8的外侧位置。第三路径构件56由框架45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参见图4),所述框架45构成壳体14的部分。因此,第三路径构件56由壳体14在相对于第一路径构件19与第二路径构件18相反的位置和面对第一路径构件19的位置支撑。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第三路径构件56的可旋转构造。
[0083]如图9A-9B所示,第三路径构件56包括:平坦形状的基部81 ;成对的侧部82,所述成对的侧部82从基部81的侧端向前突出;多个肋83,所述多个肋83从基部81的正面沿在成对的侧部82之间的范围向前突出;和成对的凸出部84,所述成对的凸出部84中的每个凸出部均从成对的侧部82中的一个沿横向方向9突出。所述成对的凸出部84沿竖直方向7的下部位置和沿输送流17的上游位置形成在第三路径构件56中。所述多个肋83接触沿着副输送路径66被输送的记录片材12并引导记录片材12。
[0084]所述多个肋83被形成为沿横向方向9彼此间隔开。每个肋83的突出边缘沿输送流17延伸。换言之,每个肋83的突出边缘的沿输送流17的上游部分大致沿竖直方向7延伸,而每个肋83的突出边缘的沿输送流17的下游部分向前弯曲。
[0085]同时,多个肋92 (参见图1OA-图10B)在第一路径构件19中形成为沿横向方向9彼此间隔开。每个肋92的突出边缘均沿输送流17延伸。换言之,每个肋92的突出边缘的沿输送流17的上游部分均大致沿竖直方向7延伸,而每个肋92的突出边缘的沿输送流17的下游部分均向前弯曲。
[0086]在多个肋83的突出边缘上展开的虚拟平面限定在外侧上的副输送路径66的弯曲轮廓。同时,包括在第一路径构件19中的多个肋92的突出边缘的平面限定在内侧上的副输送路径66的弯曲轮廓。换言之,第三路径构件56与第一路径构件19结合形成副输送路径66。在本实施例中注意,虽然第三路径构件56被形成为在内表面上具有肋83且第一路径构件19被形成为在外表面上具有肋92,限定副输送路径66的平面实际上由肋83、92的突出边缘形成;然而,如果第三路径构件56和第一路径构件19被形成为不具有肋83、92,则限定副输送路径66的平面分别对应于第三路径构件56和第一路径构件19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0087]所述多个肋83包括肋83A和肋83B。肋83B被形成为与肋83A相比在其从基部81的正面的突出量上更小。肋83A形成在第三路径构件56的沿横向方向9的横向中央区域。肋83B形成在第三路径构件56的沿横向方向9的在中央区域的外侧的侧部区域。肋83A从基部81的突出量大于肋83B的突出量。
[0088]在第三路径构件56中,肋83A在其中形成的为横向中央区域的第三区域沿横向方向9与横向范围A3重合(参见图6 )。在第三区域中,在限定副输送路径66的弯曲部的外轮廓的平面和限定副输送路径66的弯曲部的内轮廓的平面之间沿与输送流17正交的方向留出第三距离L3 (未示出)。同时,肋83B在其中形成的为侧部区域的第四区域沿横向方向9与横向范围A4重合(参见图6)。在第二区域中,在第三路径构件56的限定副输送路径66的弯曲部的外轮廓的平面和第一路径构件19的限定副输送路径66的弯曲部的内轮廓的平面之间沿与输送流16正交的方向留出第四距离L4 (未示出)。在这方面,第四距离L4大于第三距离L3。因此,第三路径构件56在限定副路径66的弯曲部的外轮廓的平面中提供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
[0089]沿横向方向9,肋83A形成在相对于外侧支撑件80中的布置在右手侧上的一个的向左位置并且形成在相对于外侧支撑件80中的布置在左手侧上的另一个的向右位置。换言之,外侧支撑件80布置在面对第三路径构件56的第四个区域的位置。因此,外侧支撑件80在面对第三路径构件56的第四区域的部分处支撑第一路径构件19。
[0090]第三路径构件56被形成为具有成对的凸出部84,该成对的凸出部84从第三路径构件56的下端,即第三路径构件56的沿输送流17的上游端的横向端沿横向方向9向外突出。同时,在构成壳体14的部分的框架45中,开口(未不出)形成在沿横向方向9与第三路径构件56的凸出部84重合的位置(参见图4)。框架45包括成对的部分,所述成对的部分布置在相对于框架39的向后位置以在其之间沿横向方向9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例如,基本上长于第三路径构件56的宽度的距离)。凸出部84分别被插入在框架45中的成对的部分中形成的开口中。凸出部84形成在沿横向方向9延伸的轴线上。因此,第三路径构件56能在由图2的实线表示且如图3所示的闭合位置和由图2的虚线表示且如图4和图5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当第三路径构件56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三路径构件56的沿输送流17的下游端,即第三路径构件56的上前端的位置由框架(未示出)限定,从而在处于闭合位置的第三路径构件56和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路径构件19之间维持预定距离。
[0091]当第三路径构件56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三路径构件56的正面和第一路径构件19的背面彼此面对,同时在其之间维持引导记录片材12的预定距离。因此,处于闭合位置的第三路径构件56与第一路径构件19结合形成副输送路径66。同时,当第三路径构件56处于打开位置时,副输送路径66被露出到外部。因此,当记录片材12被堵塞在副输送路径66中时,MFPlO的使用者能够将第三路径构件56从闭合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并通过副输送路径66的露出部分移除堵塞的记录片材12。
[0092][可用性]
[0093]根据上述实施例,第一路径构件19布置在壳体14的弯曲部的外侧上。同时,由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二路径构件18形成的弯曲路径65A是弯曲的。因此,沿着弯曲路径65A被输送的记录片材12趋于被驱策到在弯曲部的外侧上的第一路径构件19,并且第一路径构件19可能趋于从外侧位置向外变形。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外侧支撑件80抵靠趋向于变形的第一路径构件19。因此,第一路径构件19向外变形得到限制。因此,记录片材12能够沿着弯曲路径65A被平稳输送。
[0094]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第一路径构件19是可旋转的,这是使第一路径构件19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优选构造。
[0095]根据上述实施例,第一路径构件19的旋转轴线布置在沿输送流16的上游位置,即第一路径构件19的下端上。因此,第一路径构件19能通过第一路径构件19的自重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因此,堵塞在弯曲路径65A中的记录片材12能够容易地被移除。
[0096]根据上述实施例,接触部43与第一路径构件19的旋转轴线重合;因此,能够防止第一路径构件19在旋转时与接触部43接触的外侧支撑件80抵触。
[0097]根据上述实施例,在接触位置外侧支撑件80抵靠第一路径构件19 ;因此,能够抑制第一路径构件19的变形。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当第一路径构件19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时,外侧支撑件80穿过开口 44,并防止外侧支撑件80与第一路径构件19抵触(conflict)。因此,能够防止第一路径构件19的旋转受到外侧支撑件80干涉。
[0098]在弯曲路径65A中,如果在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二路径构件18之间的距离较短,则记录片材12可能趋于容易地被驱策在第一路径构件19上。同时,根据上述实施例,外侧支撑件80在与其中在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二路径构件18之间的距离较短的弯曲路径65A的部分对应的第一区域处支撑第一路径构件19。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第一路径构件19的变形。
[0099]根据上述实施例,外侧支撑件80与记录片材12存在于或不存在于弯曲路径65A中无关地接触第一路径构件19 ;因此,第一路径构件19的向外变形量能够总是被限制到较小。
[0100]根据上述实施例,多个外侧支撑件80沿横向方向9布置;因此,能够限制第一路径构件19沿横向方向9在更大宽度范围中的向外变形。
[0101 ] 根据上述实施例,使弯曲路径65A弯曲成使记录片材12从被放置在第一馈送托盘20中的姿势上下反转的形状。因此,已被输送到弯曲路径65A的记录片材12趋于被驱策到设置在弯曲部的外侧上的第一路径构件19。同时,输送辊60能够通过在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来进行配准控制以校正歪斜的记录纸12,在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与沿输送流16输送记录片材12的旋转相反。在配准控制之后,记录片材12趋于被更强烈地驱策到第一路径构件19上。然而,根据本实施例,抑制第一路径构件19向外变形。因此,本实施例提供正确输送记录片12的优选构造。
[0102]根据上述实施例,在壳体14中,副输送路径66形成在第一条路径构件19的弯曲部的外侧上。因此,设置在第一路径构件19的弯曲部的外侧上的外侧支撑件80面对副输送路径66。同时,根据上述实施例,外侧支撑件80在面对第三路径构件56的第四个区域的部分处支撑第一路径构件19。在这方面,在第四区域内,在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三路径构件56之间的距离大于在第三路径构件56的其它区域中的在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三路径构件56之间的距离。因此,根据上述实施例,记录纸片12的输送不大可能受到面对副输送路径66的外侧支撑件80干涉。
[0103]虽然已经描述了实施本发明的示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存在许多落入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输送装置的变型和置换。应当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旨并非必要地限于上述的特定特征或效果。相反,上述具体特征和效果作为实施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被公开。
[0104][变型I]
[0105]例如,第一路径构件19可以不必通过旋转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而是可以通过不同的移动动作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例如,第一路径构件19可以沿前后方向8以滑动方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路径构件19可以是从壳体14可移除的:第一路径构件19可以通过被从壳体14移除而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可以通过被附接到壳体14能够从第二位置移动第一位置。此外,可选地或在第一路径构件19之外,第三路径构件56可以是能通过不同于旋转的动作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0106][变型2][0107]作为另一个示例,外侧支撑件80可以不必一直与第一路径构件19接触,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在第一条件中,记录片材12存在于弯曲路径65A中,在第二条件中,记录片材12不存在于弯曲路径65A中。即,在第二条件中,外侧支撑件80可以不必与第一路径构件19接触。在这方面,当第一路径构件19由在弯曲路径65A中的记录片材12驱策且趋于朝向弯曲部的外侧向后弓弯时,外侧支撑件80可以接触第一路径构件19。在第二条件中在第一输送路径构件19和外侧支撑件80之间留出的间隙的量可以取决于第一路径构件19的弓弯特性来确定。
[0108]根据上述构造,当第一路径构件19不变形时,外侧支撑件80可以不必被布置成与第一路径构件19接触。因此,对于外侧支撑件80的宽范围的布局选项可以是能获得的。
[0109][变型3]
[0110]作为另一个示例,沿输送流17输送记录片材12的成对的副输送辊59可以设置在副输送路径66中(参见图2)。成对的副输送辊59中的每个均可以包括副输送辊67和副夹持辊68。
[0111][变型4]
[0112]作为另一个示例,外侧支撑件80可以不必包括多个外侧支撑件80,而是可以是单件的外侧支撑件80。
[0113][变型5]
[0114]作为另一个示例,根据上述实施例,在第一路径构件19和第二路径构件18之间的沿与输送流16正交的方向的距离包括第一距离LI和第二距离L2,且第一距离LI和第二距离L2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边界处被划分。然而,包含第一距离LI的范围和包含第二距离L2的范围可以不一定被明显地划分,而是可以从一个逐渐过渡到另一个。换言之,例如,形成在第一路径构件19的沿横向方向9的向外位置的肋37可以被形成为在其突出量上比形成在沿宽度9方向的中央位置的肋37的突出量更小,使得突出量可以沿横向方向9逐渐变化以在中央位置最大。
[0115][变型6]
[0116]作为另一个示例,根据上述实施例,在第三路径构件56和第一路径构件19之间的沿与输送流17正交的方向的距离包括第三距离L3和第四距离L4,且第三距离L3和第四距离L4在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的边界处被划分。然而,包含第三距离L3的范围和包含第四距离L4的范围可以不必被明显地划分,而是可以从一个逐渐过渡到另一个。换言之,例如,形成在第三路径构件56的沿横向方向9的外部位置的肋38可以被形成为在其突出量上比形成在沿宽度9方向的中央位置的肋38的突出量更大,使得突出量可以沿横向方向9逐渐变化以在中央位置最大。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装置,包括: 本体; 第一路径构件,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由所述本体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形成至少部分弯曲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并且片材沿着所述输送路径沿输送流从上游朝向下游被输送;以及 第二路径构件,所述第二路径构件由所述本体支撑,所述第二路径构件被布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弯曲部的内侧上,以面对所述第一路径构件,所述第二路径构件形成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路径构件与所述第二路径构件结合形成所述输送路径,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一路径构件与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相比与所述第二路径构件分离更远; 其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被构造用于在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的沿横向方向的横向端处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所述横向方向与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被输送的所述片材的输送流相交,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被构造用于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的沿横向方向的横向内侧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被构造成从与所述输送路径相反的一侧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输送路径沿所述片材的输送流弯曲; 其中,所述输送路径的沿所述输送流的下游部分处于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游部分的上部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在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的沿所述输送流的上游部分中包括旋转轴线,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在所述旋转轴线处由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的旋转轴线重合并且接触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和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从接触位置朝向沿所述输送流的下游延伸,在所述接触位置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接触所述第一路径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构件被形成为在相对于所述接触位置的沿所述输送流的下游位置并且在与当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时被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占据的区域重合的位置具有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路径构件沿所述横向方向包括: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沿与所述输送流正交的方向在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和所述第二路径构件之间的距离是第一距离;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沿与所述输送流正交的方向在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和所述第二路径构件之间的距离是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在所述第一区域处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接触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片材存在于所述输送路径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中,片材不存在于所述输送路径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其中,当所述第一路径构件朝所述输送路径的弯曲部的外侧向外变形时,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接触所述第一路径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包括被布置成沿所述横向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还包括: 放置部,所述放置部被构造用于在其中放置所述片材; 馈送辊,所述馈送辊被构造用于将放置在所述放置部中的所述片材馈送到所述输送路径;以及 输送棍,所述输送棍被构造用于选择性地在正向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旋转,并通过在所述正向旋转方向和所述反向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旋转来沿所述输送流输送由所述馈送辊馈送到所述输送路径的所述片材; 其中,所述输送路径被弯曲成使`被馈送到所述输送路径的所述片材从放置在所述放置部中的姿势反转的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输送辊被布置在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弯曲部的沿所述输送流的下游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还包括: 第三路径构件,所述第三路径构件由所述本体支撑,所述第三路径构件被布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路径构件与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相反的一侧上,以面对所述第一路径构件,所述第三路径构件与所述第一路径构件结合形成副输送路径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副输送路径,所述片材沿副输送流从上游朝向下游被输送;其中,所述第三路径构件沿所述横向方向包括:第三区域,在所述第三区域中,沿与所述副输送流正交的方向在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和所述第三路径构件之间的距离是第三距离;和第四区域,在所述第四区域中,沿与所述副输送流正交的方向在所述第一路径构件和所述第三路径构件之间的距离是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距离;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在面对所述第四区域的部分处支撑所述第一路径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装置,还包括: 第二放置部,所述第二放置部被构造用于在其中放置所述片材; 第二馈送辊,所述第二馈送辊被构造用于将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部中的所述片材馈送到所述副输送路径;以及 第二输送辊,所述第二输送辊被构造用于选择性地在正向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旋转,并通过在所述正向旋转方向和所述反向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旋转来沿所述副输送流输送由所述第二馈送辊馈送到所述副输送路径的所述片材;其中,所述副输送路径被弯曲成使被馈送到所述副输送路径的所述片材从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部中的姿势反转的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辊布置在相对于所述副输送路径的弯曲部的沿所述副输送流的上游位置。
13.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以及 图像记录单元,所述图像记录单元被构造用于将图像记录在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被输送的所述片材上。`
【文档编号】H04N1/04GK103873716SQ201310461978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青木宏隆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